零点看书 > 明朝美好生活 > 第228章 待宰羔羊

第228章 待宰羔羊

正当朱佑桓准备埋头苦干,妄想以一己之力科技兴国的时候,四川爆发大饥荒,当地部族首领受到成华年间啸聚山林的流寇野王刚教唆,揭竿而起,带领流民杀官造反。

弘治皇帝急忙下旨,想调拨二十万石粮食转道四川,赈济灾民,不想湖广两地连年歉收,竟是没有存粮可调。

朱佑桓是以临危受命,他在嘉兴查抄的大批粮食,通过水师送往灾区,又汇合新任四川巡抚谢士元,急檄设置流民收容济食之所,给符遣归,途经郡县验符给粮,朝廷又发帑金二万两,给饥民耕种之具。

待稳定灾民后,谢士元只身进入少数民族村落,动之以情,晓之以理,劝说部族首领归顺。这边朱佑桓和流匪激战几次,接连大败敌人,身边三百骑着战马手持火枪的精锐骑兵,从此名扬天下。

部族头人视朱佑桓为天神,莫敢仰视,遂主动和野王刚划清界限。官军因而士气大振,多路出击,最终于陕西,湖广交界处彻底击溃野王刚,历时不过三个月。

因朝廷赈灾及时,上下官员齐心合力,四川大饥不乱,而且旧患被平,弘治朝的锐意革新,效果初显。

捷报很快传到京师,全城响起轰鸣的鞭炮声,朱佑樘闻讯大喜,当着文武百官的面,感慨道:“桓弟下次江南,竟然连番帮着朕平定内乱,功在社稷,实乃朕的肱骨兄弟,他上奏朝廷,宁肯不要任何封赏,也要重开海禁,众位爱卿有何建言,直说无妨。”

禁海乃是太祖皇帝制定的国策,历经永乐朝的七下西洋,开过也禁过,朝臣自是对此意见不一。此次朱佑桓挟两件大功上奏朝廷,明言不会耗费国力重现当年三宝太监的壮举,不过是允许民间和外国通商,开放口岸。

出身南方的官员,历代都占据京官半壁江山,哪怕是小农意识再严重的老臣,对于此事都抱着乐观其成的态度,原因无它,利益使然尔。

至于对此事反对最激烈的刘大夏,此刻远在河北,鞭长莫及。王恕和马文升等重臣和朱佑桓的私交不错,都听过朱佑桓的想法,此刻不置一词。

站在最前方的刘吉,最近有些灰头土脸,被朱佑桓逼着大义灭亲,狠狠处置了一干门生故吏,实力折损很大,他越发不敢得罪朱老六,当先表示道:“臣附议,朝廷可以静观其变,于国有利则鼓励,于国无益则再次禁止就是了,总得尝试下方好。”

朱佑樘也是这个意思,眼见大臣们皆点头,立时说道:“那就准奏,于沿海设置口岸和海关衙门,选派大臣出任海关总督,负责具体事宜。先试验几年,看看效果如何。”

话音未落,礼部尚书周洪谟开口道:“启奏圣上,海禁源于倭国海盗常年骚扰沿海所致,是以太祖皇帝下旨禁海,沿岸设置三十万卫所,三千艘战船保卫国土,而百年间此骚扰始终不断绝,一旦放开海禁,恐海盗纷至沓来,得先解决此事为先。”

朱佑樘说道:“此事老六与朕说过,靠山吃山,靠水吃水,一味的阻隔渔民不得出海打渔,断绝民生,才是沿海饱受侵扰的源头。与其一味的阻绝,不如采用疏导并御敌与海疆之策。近些年来,倭国进贡使团越发猖狂,几次任意鞭打当地官员,劫掠村镇,得加以震慑警戒,不然岂不是欺我大明软弱?何况沿海绵延数千里,纵是处处设防,又岂能保住万无一失?”

说到这,弘治皇帝说不下去了,再说就有质疑历代帝王的嫌疑,不过意思很明显,窝囊气委实是受够了,北方退守,南方海边退守,四面八方都要退守。几十年来,堂堂天朝连续丢失土地,即使那都是些不毛之地,却也实在是令朱佑樘这位新君,大感颜面无光。

朱佑樘立意要打开一个缺口,重振大明声威,北方很难寸进,因此万里海域成了最佳的突破口,再说还有永乐大帝的珠玉在前,眼下臣民对于大海并不陌生。

他听朱佑桓提过,南宋时期单单依靠海上贸易,偏居一隅所得一年赋税,竟比大明两年总和都多。放任海外无数属国被异族占据,千年以后,固步自封的大明还不被后代子孙骂死?

尤其是倭国,琉球等属国,凭借进贡所得,又购买大明的丝绸,茶叶,瓷器等,转手倒卖给东南沿海各小国,赚取超过十几倍的利润,然后买来大批粮食带回本国,这对于缺钱越粮缺到眼睛通红的皇帝来说,刺激实在是太大了。

朱佑桓的存在,无疑使得弘治皇帝和大臣们的眼界大开,而历史上,正是因为信息堵塞和妄自尊大,才使得大明走向辉煌顶点后,再也不思进取。

也恰好是朱佑桓身处于弘治皇帝刚刚登基的时候,一系列的拨乱反正,使得整个朝廷气象一新,对于新事物的接受程度最高。

不然换做任何皇帝在位,恐怕很多难题都无法解决,不管是文臣把持朝政,还是宦官把持朝政,永无休止的内斗和皇帝的不作为,才是阻碍大明发展的最大障碍,而这些,纵观整个孝宗皇帝在位期间,基本都是不存在的。

朱佑樘对于兄弟的信任无以复加,虽说是他善良本性使然,实际上朱佑樘并不是可以被人愚弄的糊涂帝王,驾驭臣子的手段,不比太祖太宗皇帝稍差分毫,打理朝政更是不必说,弘治中兴被誉为众多守成之君里,能排上前三甲的好皇帝,绝非后人杜撰。

历数满清十二帝,能以相同条件做到和可与弘治皇帝比肩的帝王,几乎可以说是没有,为可叹历史上的朱佑樘英年早逝,假如能多给他二十年的话,或许历史从此就不一样了。

朱佑樘为何信任朱佑桓?不单单是出于个人感情,而是朱佑桓凡事不存私心,为了国事不顾一切,为百姓敢得罪任何人,每次辩论都言之有物,历数历朝历代的缺陷,每位皇帝和权臣的得与失,每每言出必中,发人深省。

深夜,随着阵阵急促的马蹄声,兵部接到千里急报,鞑靼小王子率领大军,在河北边关与刘大夏对峙。

朱佑樘紧急召见大臣,至此感叹道:“老六当真用兵如神,要不是有他提醒,恐怕此时京师都得动荡。”

刘吉笑道:“现今老臣王越被起复,身兼陕西,甘肃两省总督,难怪鞑靼人不敢侵扰,反而不远千里转道河北。”

兵部尚书马文升点头道:“陛下不必忧心,河北边镇粮饷充足,又新换了一批守城利器,臣以行文督促各地备战,调拨兵马驰援北方。”

朱佑樘神色放松,笑道:“朕不担心,他鞑靼人敢来,朕就敢御驾亲征。那达延汗趁着朕刚刚登基,还以为朝政不稳能捞些好处,却不知他打错了如意算盘,看来他已经知道各地灾荒的实情,朕是不敢迎头痛击,但有人敢,哈哈!”

众位大臣心中好奇,马文升笑而不语,但见年轻帝王乐不可支的道:“大家不要忘了,此刻老六身在何处。”

刘吉哎呀一声,失声道:“六王爷在四川,难道他要率军直捣黄龙?”

朱佑樘放声大笑,笑声中有着说出不的欢愉,马文升神色欣慰,对着一头雾水的重臣解释道:“这半年来,锦衣卫派出上百密探,秘密赶赴塞外刺探军情,又经哈密卫传来密奏,这达延汗的王帐,竟然就设在昆仑山附近。六王爷曾经有言在先,鞑靼人要是敢大举攻来,王越大人就可率领轻骑深入大漠,酒泉距离天山不过数千里,又有沿途哈密卫的鼎力协助,攻取蒙古王帐非是天方夜谭,此乃来而不往非礼也。”

几位大臣当下又惊又喜,惊得是此事明显是陛下和马大人,还有朱老六三个人暗中商议的,首辅刘吉身份在那摆着,此等密事瞒不过他,此计策堪称狠辣高明。喜得是王越在西北为官多年,几次奇袭过蒙古人,想必此次也不会空手而归。

朱佑樘笑道:“以老六的性子,定不会坐视无睹,他那名传天下的三百龙骑兵,或许已经在路上了。”

堂堂宗室上马管军,下马管民,这权利委实太大了,不过一干重臣都没敢吱声,除了知道朱佑桓的为人,深受帝王信任外。在场大多属于正直人,都知朱佑桓从不胡乱伸手,至今还从未干涉过官场之事。

此时此刻的草原上,小王子眉头紧锁,此次他击败国师小阿鲁台,实力大增,因此慑服了蒙古各族,共同举兵而来,谁知明军反应很快,各地烽火早已示警。

他不愿硬碰硬的攻打坚城,而每一天都有明朝援军赶到,强行攻打就更不可取了,一时间,颇有些骑虎难下的尴尬。

最近蒙古人的日子不好过,粮食等各种赖以生存的物资紧缺,牧民的日子过得很艰苦。大明又关闭各地口岸,除了丝绸瓷器等奢侈品外,盐铁茶等一律不得出关。

以往还有晋商暗中和蒙古人买卖交易,可去年突然都变卦了,竟无人敢再卖粮食过来,据说有几家因此事而被锦衣卫抄家灭了族。

“弘治皇帝,乳臭味干罢了。”

五岁时即成天打仗的小王子,自然对和他同岁的大明皇帝报以不屑,对着各族首领,下令道:“命令全军把盔甲穿上,把兵器都擦干净,马儿收拾漂漂亮亮,每日在关外夸耀武力。”

众人迷惑不解,纷纷询问,小王子笑道:“汉人有句老话,叫做硬的不行来软的,既然他们早有防备,强行攻打得不偿失,不如用武力来吓倒大明天子,允许我蒙古人派出大规模使节团进京朝拜。逼迫大明开放互市交易,待我族积蓄实力,明军空虚时,这些汉人家的财帛子女,还不是任由我等予取予携?”

各族首领纷纷称善,几千年来的抢劫经验告诉他们,此乃游牧民族对付汉人的不二法宝。

中原王朝强盛时,我就称臣讨要好处,慢慢积蓄实力。中原王朝虚弱时,我就挥军南下,一口口的蚕食,甚至是占领整个北方,总之主动在我,在他们眼里,汉人不过是一群待宰羔羊罢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