零点看书 > 明朝美好生活 > 第266章 奴隶

第266章 奴隶

军田养军,减轻国家负担,这在很多朝代都是行之有效的良策,最有名的就是三国曹操之屯田养兵,汉武帝的西域屯田。

太祖皇帝就是受此启发,几乎所有明军都成为世袭军户,每人有五十亩田地,屯田的战士且耕且战,这在元末民不聊生时成效显著,后来平定天下后,更是大力推广此策。

太祖皇帝曾经自豪的说过:“吾京师养兵百万,不耗费百姓一粒米。”从此后代帝王承袭此策,即使是问题横生,也不敢轻易更改祖制。

然时过境迁,昔日的良策,随着时间推移和人口增长,越来越凸显各种弊端。军官贪腐,军户地位低下,无以度日遂争抢逃亡,军户沦为上司,朝廷,官府以及富户的杂兵,坐吃空饷等等。

武备废弛,如今三大营总兵力号称三十五万,实际操练者不过七八万人,缺额多达三成,以至于支粮时有,调遣则无,承平年代,愿意当兵的人本就不多,何况当兵还被视为卑贱,也亏了明朝是世袭制,想不当兵都不行,结果朝廷东挪西凑,兵力越凑越少,明朝末年根本就是无兵可调的窘境。

朱祐桓并未责备贵族青年,文恬武嬉,怨不得谁。返回紫禁城,得到了来自下面的实情,决定继续推行改革。百年间的军户制,养出来一大批势家,豪强,靠着奴役军户自肥,无论再怎么狠狠治理,根深蒂固的习惯都无法根绝,只能一点一滴的改变。

改军屯制为募兵制,其中利弊难以说清,想了又想,朱祐桓难免举棋不定,各有各的好处,各有各的弊端,二者合一又怕重蹈覆辙。土地,一切的根源还在土地上,最终还是要重视土地兼并,没有赋税,养不起上百万军队,建造不起火器和弹药。而失去土地的流民太多,各地造反此起彼伏,则兵力不足,继续募兵又势必会加重财政负担,可谓是恶性循环。

明朝后期就是走了类似的死结,军户制实际上已经是名存实亡,辽东边军大多是招募的,初期战力不强,有萨尔浒惨败。

后期朝廷增加军饷,造成百姓负担日重的同时,则出现了著名的关宁铁骑和辽东精锐,三大征打出了大明堂堂锐气,看来军户也好,良民从军也罢,只要朝廷上下一心,惩治贪腐,重视军队,军人还是那个军人,士气战力则天差地别。

金殿下面站着一排兵部和户部官员,瞅着回宫的陛下愁眉不展,异常重视军事,立时群情激动。

户部侍郎赵时云恭声道:“启奏陛下,永乐十年,辽镇岁收屯粮七十一万六千一百余石,以养该镇官兵九万余,京运亦只一万石而已。去年,岁收锐减至二十七万石,朝廷迁徙百姓出关,负担更重,京运粮食六十万石,南京因此陷入饥荒。”

朱祐桓一听觉得不对劲,皱眉问道:“就算军田被占为己有,那粮食都哪去了?锦衣卫时刻监督辽东各地,并未密奏有粮食高价卖回关内。”

赵时云身为户部侍郎,茫然摇头,兵部侍郎孙奎见状出班,低声道:“启禀陛下,汉民不时遭受建州三卫抢掠,早年迁徙而出的百姓,除了一小部分躲入偏僻地方务农,其余不是随着卫所内缩,就是逃回关内。上月奏报说,新迁徙的百姓村落屡次遭女真人抢劫,人口损失达数百人。”

啪!朱祐桓大怒,狠狠一拍御书案,怒道:“朕怎么对此事一无所知?混账!自家百姓被外族欺辱,尔等身为父母官,为何对此恶事一直置若罔闻?你等该当何罪?”

呼啦一下,群臣急忙跪在地上,朱祐桓越发恼怒,骂道:“都滚起来,一个个就知道下跪,比之宦官还要不堪,堂堂大臣的风骨脸面,都被你们给败光了,难怪各地官军动辄大败,有了你们这些没骨头的上官,焉能不败?”

群臣立时被帝王挤兑的面红耳赤,一个个羞愧难安的爬起来,朱祐桓没好气的道:“今后三跪九叩之礼除了特殊场合,统统取消。传旨下去,官员见了帝王躬身施礼即可,见了宗室和内宫贵人,一律不用下跪。凡是官员要求下属百姓朝他磕头的,革职罢官,永不录用!”

“陛下圣明!”

没有想到一干臣子感动的热泪盈眶,习惯性的又想磕头谢恩,被朱祐桓狠狠瞪了几眼,愣是没敢跪下去。

谁天生就喜欢给人磕头?宋朝以前本来没有这般恶习,皇帝优待士大夫是出了名的,朝堂之上都是站着说事,有时还赐座呢。可惜太祖皇帝出身不好,又最是厌恶为富不仁,贪赃枉法的元朝汉奸文官,是以父子两代要求文武百官面圣叩首,本来只是朝堂时有这要求,谁知由此不经意间的种下恶果,大臣们跪着跪着的就习惯了,渐渐演变成不管是什么场合,见到皇帝就下跪。

百年间,习惯成自然,大臣们磕头磕的自在,上行下效,天下臣民都成了磕头虫。加上文臣给宦官磕头,武将给文臣磕头,汉家风骨从此荡然无存,闹得满清把个半奴隶半部落的风气发挥的淋漓尽致,所有人都统统成了奴才。

朱祐桓纯粹是有感而发,他不知此一件事上,立时扭转乾坤,别小看了磕头,从此男儿膝下有了黄金,拜天拜地拜父母,其余任何人都不叩首的传统,重现于华夏大地上,男儿不弯腰,那才是真正的男子汉!

闲话休提,兵部于辽东实情所知不少,当下几位曾在辽东任过职的官员轮番解释,朱祐桓又不是不懂满族人的习俗,立时都明白了。

白山黑水间繁衍生息的女真人,自古以来就是一个奇特民族,不同于汉人和朝鲜人的农耕文明,不同于蒙古人的游牧文化,女真人属于游猎民族,这也是为何从未被同化的原因。

建州女真始终保持着祖上的传统,又受到周围文明的影响,形成了半游牧半耕种的习俗,是以被称为熟女真,此乃文明地区对他们的蔑称,是指开化了的野人。女真人骨子里的部族传统并未被抹去,什么是部族传统?说穿了,就是掠夺奴隶为自己耕地放牧的恶习。

女真人崇尚武力,喜欢骑射,掠夺草原人为其牧马,掠夺汉人和朝鲜人为其耕种,家家户户都以此为荣。

明实录有所记载:锦州卫指挥佥事吴良奏:臣奉命使海西,此女真野人家多中国人,驱使耕作,询之有为掳去者,有避差操罪犯逃窜者,久陷胡地,无不怀乡。

明代初期,建州女真的社会里,存在着大量被掳掠来的汉人奴隶和朝鲜人奴隶。《李朝实录》中记载:斡木河,婆猪江等外地面散住野人等类,与叛人杨木答兀结为群党,掳掠辽东开元等处军民男妇及本国边民为奴使唤,前头被掠人口等,不胜艰苦。

建州女真掳掠汉人(或称唐人)和朝鲜人为奴隶的情况,是十分惊人的。据《李朝实录》记载,自永乐二十二年至宣德八年十年间,汉人奴隶自建州女真逃来朝鲜,被朝鲜政府送还辽东都司的有“五百六十六名”。

至景泰三年后的20年间,“在先人口陆续逃来转解辽东共该八百三十四名,又于近年辽东等处被掠人口,或逃来小国边邑,或野人带来遂为边将收夺,节次解送共计一百六十九名,总共一千零三人。

此外,明朝派遣官员直接从建州左卫讨还被掳为奴的汉人为566人,前后三次,总计1500多人。此后,这种从建州女真逃来朝鲜的汉人奴隶,在《李朝实录》上,一直不绝于书。

建州女真当时的人口,估计约为一万五、六千人,朱祐桓以为是二三十万,实则是添加了各种奴隶。这逃亡的汉人奴隶和建州女真人口的比例是1∶10,而得以逃脱的只能是少数,绝大部分仍处于被奴役地位。由此可知,建州女真社会中,仅掳来的奴隶,就占有很大的数量。

女真人以小户为家,儿子长大后分家各过,娶妻后生子,一家不过三五口人,不时向明朝讨要封赏,出外掠夺的奴隶属于家产,等同于牛马,报上来的数字为十几口,几十口的大家族,可见汉人奴隶远远超出其总人口。

看完收集而来的卷宗,朱祐桓气的浑身哆嗦,就因为建州女真贵族对朝廷恭顺,大明就能对此种令人发指的恶事。无动于衷嘛?

帝王震怒,猛的伸手把御书案上的一切扫落,噼啪声响,砚台,镇纸摔得粉身碎骨,各种奏疏散落一地,闻讯赶来的群臣心神俱颤。

“不纳贡,不称臣,不和亲,不割地,好一个大明王朝。”

朱祐桓眼眸赤红,强忍着夺眶欲出的泪水,恨道:“却是对子民沦为异族奴隶视若平常,是啊!你们谁家没有家养的下人,老百姓在尔等心目中,是牛是马却唯独不是人!朕恨不得下旨诛了你们这群没有天良的畜生,尔等还有何脸面活在人世间?”

一句句诛心之言,群臣心胆俱裂,齐声道:“臣等有罪,罪该万死,还望陛下保重龙体。”

朱祐桓深吸几口气,平息了下想大开杀戒的冲动,闭着眼眸缓缓说道:“传朕旨意,即刻起不许任何人蓄养家奴,江南是养奴重灾之地,责令各地官府,限一年之内,身为汉人者,务必在官府登记造册,彻底废除卖身死契,改为活契并受官府保护,其中异族不在此例,再有圈养残杀家奴者,等同于杀人大罪,立斩不赦。”

平静的语气越发使人惊心,值此帝王暴怒的关口,哪里有人敢出言反对?大臣们不约而同地的恭声道:“臣等遵旨。”

朱祐桓眼眸忽然睁开,杀意冲天的下旨:“派遣官员赶往朝鲜国,命朝鲜国王协同出兵,凡是有不肯交出汉人的女真族,皆视为大明世仇,杀无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