零点看书 > 点金小职员 > 第344章 阴沟翻船地底泥

第344章 阴沟翻船地底泥

陈辉冷冷地说道:“我再强调一下,在我们去厂里面了解调查的过程中,我不希望再听到任何人的建议,有何建议可以回来讲,这也作为一条纪律来执行。”说完不再理会他,起身走出科办公室,回到科长室,拿起公文包,再出来,只见大家已经都等在门口了。

陈辉一行五人走进器械厂,立刻迎面感受到那股浓浓的热情,那厂里面的厂长、副厂长、财会人员一溜七八人早已候在门口,就像迎接多少年的老朋友似的,那个热乎、那个亲近啊。

陈辉从容地对厂长说道:“李厂长,我们受命前来进行贷前调查,请你们按照我们的要求配合做好调查。”

李厂长拉着陈辉的手,脸上淌着蜜一般的笑容,热乎地说道:“哎呀,陈科长,不着急嘛,来,我们先到会客室好好地交流一下啊。”

“我说这个人,倒是进去啊!不进去,我怎么能继续下面的步骤?!”

陈辉不言不语,那李厂长的心里话就落进了他的肚子里面,他神色微微一凛。

陈辉不为所动地说道:“对不起,李厂长,我们科业务繁忙,不能在你这耽误时间太长,还是赶紧进行调查吧,首先请贵厂的财务人员配合我们查阅财会帐薄,然后我们还需要看一下贵厂的印刷设备、厂房情况,以及看一下新设备、新生产线、新产品开发的相关材料,请你配合我们的工作。”

李厂长仿佛没听到一般,仍然把陈辉一个劲地往他所说的会客室里面拉,嘴里还不停热情地说道:“不急、不急,总得喘口气吧。”

这李厂长的行为又浮夸又明显,让陈辉一行人都愣了。他这么急着往会客室拉陈辉,里面肯定有什么猫腻,陈辉几人不由都露出警惕的眼色,当然孙磊例外,他本来就知道里面有什么,巴不得进去呢,张嘴欲劝,结果被陈辉狠狠地瞪了回去。

陈辉脸上露出不耐,沉声道:“李厂长,你若再这样,那我们就先回去了。”

李厂长打了声哈哈,只好放开陈辉的手,吩咐财会人员领着他们去看会计帐目,然后他对陈辉说道:“陈科长,你看看你,真是认真负责,后生可畏啊!这样吧,我安排人带他们去,让他们去看就行了,这事还用得着你科长亲力亲为吗,走,到我办公室喝口茶水。”

陈辉淡淡地说道:“谢谢你了,李厂长,我们有纪律的,不允许私自离队行动,还请你谅解。”说完领着手下四人跟着企业的财会走进了财会室,孙磊临进门前无奈地瞅了李厂长一眼,似乎有满腔的话说不出口。

李厂长脸上笑容顿时不见了,满满的不悦之感升腾而起,脸色阴沉地望着陈辉的背影,心道:这陈辉咸淡不进,这样的人最难打交道,好在他也起不到太大的作用,转身回了厂长室。

查完企业财务账目,陈辉的眉头紧锁,心情沉重,随后又看了厂房设备,露天的厂房,长锈的设备,只觉得心里堵得慌,再看了企业准备的新设备、新生产线、新产品开发前期可行性的相关材料,陈辉已经彻底将这笔贷款排除在同意的范围之外。

陈辉等人离开的时候,那李厂长又是一番纠缠,陈辉只得连连阻挡回去。

一来一往之间,又耽误了不少时间,把陈辉弄得是无比心烦。回去的路上陈辉还是意思意思地表扬一下随行几人的纪律性。

陈辉回去后马上开始写调查报告,调查报告写得非常有条理,详细介绍了这户企业的调查情况,态度鲜明地指出了这户企业根本就不具备贷款的条件,并预测性地举出了贷款完全损失的几种可能性。把调查报告打印了几份,他连夜拿着一份去了赵副书记的家里。

第二天上午,他将这份详尽的调查报告分别送交了黄行长、崔副行长,两位领导看后阴沉的脸色,让他心里觉得格外的轻松。

让陈辉没有预想到的是,当天下午,黄行长牵头召开了行长办公会,最后还是通过了这笔贷款,陈辉有种大难将临的预感,因为这笔贷款不可能不出现问题,整整一百万啊,恐怕自己也难逃牵连。

事后他才听说,在行长办公上拿出来研究的调查报告,根本就不是自己提交的那份,内容全变了,而且上面根本就没有科里的印章,自己和韩大姐、花俏、赵静几个人联名的名章,变成了只有孙磊一人名章的调查报告。

陈辉急忙把剩下的几份带着健全名章的调查报告严密地收藏了起来,以备不时之需。

几天后的全行大会上黄行长点名批评了信贷科的工作,崔副行长在之后的几次科长会上也是多次点名批评陈辉,指出他工作态度不端正,工作纪律散漫,有助长歪风邪气的趋势,言语十分严厉。

单位一二把手的言论就是风向标,舆论导向很快使陈辉处于四面楚歌的困境之中,流言蜚语四起,像狂风骤雨一般,铺天盖地,席卷而来。有心人更是趁机兴风作浪,大有致陈辉于死地的架势,黑压压的乌云不停地翻滚在他的身边,树欲静,风不止,大家都看出陈辉的科长位置已经岌岌可危了。

这陈辉眼看着之前还在市行的检查组面前出尽了风头,没有想到这一下子风向就转了,陈辉从天上摔到了底下,成了人人都不愿意靠近的地底之泥。

大家都以为此时的陈辉应该是坐不住了。

可这陈辉怎么样呢?陈辉每天一如往常地上班下班,表现得很淡然。

其实话说回来,这个识货,陈辉的内心承受着无比巨大的压力,流言蜚语他不可能听不见,加之他还有那听取人心的本事,这听到耳朵里面的话,那比起其他人就更是多得多了。这些话虽然都是些捕风捉影的蜚言,但却极大地败坏了他的声誉和威信,让他的人气降到了冰点,人们像躲瘟神一样地躲着他,熟人变得陌生,笑脸变成了冷脸,门庭若市的信贷科成了无人愿意光顾的冷宫。(未完待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