零点看书 > 家缘 > 第二十三章 进京上学

第二十三章 进京上学

第二十三章 进京上学

家旺还是听从了父母的意见,提前几天来到省城,直接找到了爷爷向博文的家。

爷爷向博文的家并不比外公温仁举的家大,却很精致。两家在一起的别墅,据说面积不能超过240平米,是国家规定的。

由于盖的时候许多面积没有算在建筑面积之内,外观上显得很别致。尤其是外面的草坪,种植了许多花草树木。

温风丽几乎是跑着过来迎接儿子。

“我说去车站接你非不让,连到的车次都不跟妈妈讲。害得我在门口站了半上午。”温风丽委屈的埋怨儿子。

“我又不是小孩子,不用接。”家旺的态度仍然与以前一样,不冷也不太热情。

“快领孩子进来!”爷爷向博文和奶奶曲秀玉站在门前招呼说。

“爷爷奶奶好!”家旺上前几步向二老问候。

“火车上不挤吧!以后别坐普通坐位了,咱家也不是买不起卧辅。”奶奶说。

“不是钱的事儿,学生坐卧辅让人看不起。不是自己挣的,花的是父母的血汗钱。”家旺说。

“是这个理儿,孩子懂事儿!”向博文夸了一句。

吃过午饭后,爷爷奶奶回自己房间休息了,温风丽和家旺坐在客厅沙发上。

“儿子,你怎么会喜欢上农业科研这一行。”温风丽问。

“可能是自小在农村的缘故,看着爸爸摆弄果树,觉得挺好玩的。上学以后,知道国外农业发展很快,更觉得农业科技的重要。国家也很重视。”家旺说。

“只要是国家倡导的,基本都是因为落后。最近几年几乎每年中央一号文件都与农业有关,可仍然发展不快。搞这一行的很难出成绩。”

“我没有大的报负,只想把这主面的研究作为一种职业。”

“我这次回京城和你爸一起找了些专家咨询了一下,他们都认为农业科技研究仅仅在改良上下功夫意义不大,在瞄准前沿技术,突破传统瓶颈,借用新技术成果才可能成功。”

“这是肯定的。农业涉及的方面很多,目前已经引入了生命学、遗传学、大气学及信息工程等学科。只不过我们学生学的还是基础,很浅的。”

“要学就要学高级的。就像你那天说的转基因,买别人的转基因产品是一个层次,买转基因种子又是一个层次,最高层次的还是要自己创新转基因种子,这样才有竞争力。”

“创新可不是容易事,需要专门的研究机构和高深人才。我想的没有那么高。”

“为了你的前途,我们都希望能给你一个更好的学习环境。我打听了一下,省农大虽然也是重点大学,跟全国性的京城农大差距很大,哪儿才是中国农业人才的培养摇篮。”

“一个是国家级的,一个是省级的,有距离是肯定的。”

“想不想到京城农大?”

“这不是想不想的事,京城农大不是容易进去的。况且我现在是在校生,转学的难度很大。”

“我打听了,大学生转学最好在一年级结束,只要双方学校都同意,又有教委批准,还是可以的。农大条件非常好。光省部级以上单位挂靠的就有八十多个。学校高科技人员和教学人员多,实验设备齐全,与世界许多国家的科研机构有联系合作。这里学生既可以向更高层次发展,还有机会到国外进修研究。可供选择的学科也很多。我想把你转到那儿上学。”

“没必要,费那个劲干嘛!我在这儿挺好的。”

“费劲是费劲,为了你的前途,爸爸妈妈的付出是应该的。我已经给你办好了。“

“办好了?“家旺吃惊的问。

“腿都快跑断了。亏得咱家人缘好,各方面都开了绿灯。你原来的学校对你评价很高,说你是可造之才,到京城农大更有发展前途。京城方面也愿意接收,以为你已经完成了基础课程,能够与他们那儿的课程衔接。再说咱这种情况也不多,也照顾点儿家人团聚。”温风丽是官话私情一起说。

“预先也不跟我商量一下就转学,让我说你们什么好。”家旺显然不太满意。

“爸妈是看你有报负,觉得不能埋没了。到京城农大条件好,有利于你进一步发展。再说在省城和在京城上学除了更高级点外,其它方面没有多少差别。就听妈的话,来京城上学。”温风丽说。

“再怎么说也得听听我的意见,你们这样做太强人所难了。再说我在省农大已经习惯了,这里的学习更接地气。”家旺说。

“大学都是一样的,与省城大学相比,京城的农大是全国性的,那儿师资力量更强,科研条件更优越。要是你想进一步发展,可以读研究生,考博士,还可以到国外有名的公司进修,这些妈都能帮你实现。为了你以后着想,我帮你选择了农大经济管理学院,这个学院主要以农业经济管理为主,还有国际贸易、工商管理,信息管理和电子商务,这些新领域可以开拓你的眼界,对你的专业会有帮助的。”温风丽说的冠冕堂皇。

“你都办好了再告诉我,不去也得去了。”家旺无耐的说。

“这就对了!给!这是你的所有手续,报到的时候妈妈陪你一起去。那儿有我的熟人。”温风丽边从包里拿出一个文件袋,里面装着家旺的所有转学手续。

“向磊?谁是向磊?你怎么把我的名字改了?”家旺第一眼就看到了名字。

“是这样,你的户籍在学校,我在转学的时候一并把名字改回来了,还是叫向磊更好听些。”温风丽装作很随便的说。

“谁同意你改我的名字了!我是朱家旺,不是向磊。有你这样霸道的吗?”家旺生气的把文件袋扔在了地上。

“看你这孩子,不就是个名字嘛。我是想到了一个新的学习环境,各方面都是新的。再说你本来就叫向磊,既然与我们相认了,还是要叫回原来的名字。否则的话,你爸爸姓向,你却姓朱,别人听了还以为是养子呢!”温风丽是这样解释的。

“你们想没有想过,我爸妈知道了会怎么想,我爷爷呢?自小把我当亲孙子养大,让他老人家该如何想?你们太不讲道理了,太没有人性。这样做怎么对得起养我二十多年的父母和爷爷,这种忘恩负义的事你们也能干得出来!”家旺真的发怒了,声音越来越高。

“咋了?这母子俩刚才还好好的怎么吵起来了?”曲秀玉从屋里走了出来,后面跟着向博文。

“她不经过我同意就给我转学了,还把名字给改了!”家旺怒气冲冲指着温风丽说。

“真的吗风丽?我们怎么不知道?”曲秀玉质问温风丽。

“妈,是这样的。我和博文为儿子的前途着想,把他转学到京城的京城农大。那儿条件好,对他以后的发展有利。改名字主要是怕别人听了引起混乱,他爸姓向,他却姓朱,多别扭!”温风丽委屈的说。

“这就是你的不对了。孩子现在是成年人,有什么事一定要商量着来。到京城上学虽然更好,也必须先和孩子商量,征得他的同意,这是其码的尊重。你们做事太欠考虑了,不怪孩子生气。”向博文批评道。

“我们以为是做好事,再说省农大和京城农大是一样的学科,没有改变他的学业追求。再说跟我们一起在京城,互相还有个照应。”温风丽说。

“我不用你们照应,这么多年没有你们我过的也很好。还没有改变学业,你给我报的是经管学院国际贸易,跟我原来的农业科学风马牛不相及。以为我是小孩子!我学的是植物、育种和生物遗传,国贸学的是经济管理和国际贸易理论。一个是科学研究,一个是应用性管理,根本不是一回事。还说基础课能够衔接?人家的基础课是与经济理论相关的政治经济学和国际贸易理论,我们学的是具体的农业知识,根本不是一回事儿。”

“这个你不用担心,我问过学校了,全国所有的大学公共基础课都大同小异,现在讲培养复合型和应用型人才,只要你努力,肯定不会有问题的。我已经给你物色了导师,让他帮你把以前没有讲的课补上。你放心吧,我相信你一定能跟上课,照样能拿到毕业文聘。”温风丽说。

“我上大学是为了学知识,不是拿文聘!“家旺又顶了温风丽一句。

“改名字是怎么回事儿?”向博文问。

“是这样的爸,我在给他办转学手续的时候,一并把他的名字改回来了,还叫以前您起的名字向磊。”温风丽说。

“能这样吗?”向博文又问。

“可以的,这种情况很多。这孩子的户籍在学校,写个申请,学校校籍处就帮着办了。”温风丽说。

“说的那么简单,没有我的同意,连学生证和身份证都在我这儿,你凭什么给我改名字。还不是走后门!”家旺说。

“你妈妈做的不对!我考虑的不是这个,是你养父母的态度。人家把你养了二十多年,虽然不是亲生的,却历尽艰难视为己出。名字虽然只是个符号,却有一定的象征意义。用那个名字必须要两家沟通好,要不容易让人家产生争孩子的印象。”向博文说。

“我爷爷知道了准得气死!”家旺说。

“风丽你做事总是顾前不顾后,这么大的事也不跟我们商量一下。”曲秀玉说。

“我觉得这不是什么大事,现在有两个名字的人很多。像咱这种情况,孩子有两个父母,分别有两个名字并不奇怪。”温风丽说。

“这个倒也是。我看许多登记表上都有曾用名这一栏,不会影响以前的问题。”向博文说。

“不一样的。正式改名后,身份证和学生证都要改过来。让我怎么跟家里人交待。”家旺说。

“要不我现在打电话跟虎山那儿解释一下,免得他们怪你。”温风丽问。

“这事儿还是要考虑周全一点,要是他爷爷想不通影响了身体,我们就是罪过了。”曲秀玉说。

“我担心的就是这个。爷爷多次说过,以后要在墓碑上刻上我的名字。”家旺说。

“这个没有关系,到你爷爷百年之后,还刻你现在的名字。不过我的墓碑可要刻上向磊,我孙子嘛!嘿嘿!”向博文竟笑了几声。

“真多事儿!让我以后怎么见家里人。”家旺说。

“要不这样,暂时先不要告诉家里改名的事,那头还喊家旺,我们这儿叫向磊。等过一段时间大家都平静了再说。”向博文说。

“这样好,反正磊磊在京城上学,去的人也少,不会被发现的。”与儿子的这场风波温风丽觉得过去了。

“只能这样了!”家旺嘴里这样说着,心里却打起了鼓。

灵儿在京城上学,迟早会知道,到时候准得是一场大风雨。

省城的事办妥后,家旺随着妈妈一起来到京城家里。

温风丽的家在京城皇府花园高档住宅小区,面积虽然不太大,住户非富即贵。

属于小高层,一幢楼只有两个单元,各单元独有电梯。每层三户人家,每户均为二百四十多平米。室内结构是错层的,包括客厅在内,都辅上了地毯。五室两厅三卫,长年供应热水。

“这是你的房间,不知道妈妈给你布置的是不是满意。”温风丽把向磊,也就是原来的家旺领进二楼的房间。

向磊扫了一眼。

卧室不到20平米,有一张双人床,一张电脑桌。一个书架,一个卫生间。房间靠近窗户处,摆了张红木小圆桌和两把漂亮的小椅子。

“你先洗个澡,换换衣服。我给你买了一些衣服在衣厨里,不知合不合身。不合适的话再买。你爸和你妹妹回来后就吃饭。”温风丽说完就走了。

突然来到陌生的环境,向磊感到浑身不自在。在电脑椅子上坐了一会儿,又坐了坐小椅子,最后歪坐在床上。

床有点软,他感到不习惯,还是坐回了电脑椅。

一台新电脑摆在面前,他无意打开。

他在想虎山,想爷爷和父母亲,想灵儿,想玉茹。

此时他们一定在想他!

没有按计划渡暑假在他看来是很遗撼的事。上大学以后,他一直在等回家的机会,与家里人一起上山,一起吃饭,晚上一起聊天。没想到发生身世曝光的事,把一切都打乱了。

更让他感到难堪的是他不明不白的转了学,还改了名字。

他知道这些改变对家里人心理的冲击是巨大的。等于是白废了家里人多年的心血,那种培养大学生的荣耀被击碎了,自己十几年苦学的努力也随之而去。

许多家庭,许多学子需要付出极大的努力才能考上大学,而那些有财有势的人轻而易举的就可以得到。

满屋耀眼的装饰,并不能让他感到有多少幸福。相反,他觉得这一切与他无关。

他像进了牢笼一样不知所措,一举一动都要考虑一下。没有在家时的自由,没有亲人朋友环绕。

他像一只被困的兔子,除了睁着猩红的眼四处观望以外,不知道该做点什么。

门突然被推开了,进来的是忆佳,这个他并不喜欢的亲妹妹。

“磊磊!欢迎你回家!”这个既活泼又令人厌烦的小家伙不管向磊愿不愿意,还没有等他反应过来就抱住了他的脖子。

“听妈妈说了,你名字改回来了。不再叫那个土里土气的旺旺。”忆佳根本没有注意向磊的情绪,热情的说。

“回来了!”向磊的态度是冷淡的。

等忆佳松开自己才发现,这个丫头上身只穿了件露着肚脐的小衣服,下面是超短裙。高耸的胸脯和修长白惨惨的腿让人不敢直视。

“走!下去吃饭!爸爸也回来了,正在房间换衣服。我们家很少能这样聚在一起吃饭,因为你回来了,妈妈命令我们今天必须回来吃中午饭。”忆佳拉着向磊的手,不由分说下了楼。

“爸!”石磊声音很小的跟向柯打招呼。

“回家了!不太习惯吧,慢慢就好了!”向柯说。

这是个有着凛凛身躯,相貌堂堂的中年男人。浓密黑亮的头发,稠密的眉毛。宽在的额头,一双明亮充满智慧的眼睛。胸脯横阔, 高大魁梧。穿着背心,下身是一件布料休闲裤。

向磊没有吭声。

“坐吧!”看来向柯的话不多,也可能面是对还有些认生的儿子,显得有些不自然。

“妈,这条鱼不是你做的吧。”忆佳指着桌子上的鱼问。

“你哥是海边长大的,喜欢吃海鱼,我专门请海鲜酒楼大师傅烧的。温风丽说。

“用不着这样,我吃饭不挑剔。”向磊说。

“就这一次,以后知道你喜好就好做了。”温风丽说。

“妈,你想自己做饭?这可不是我们家的传统。早晨买早点,中午不回家,晚上各自找食吃,这才是我们家的生活规律。”忆佳数落起来。

“以后只要你哥哥回家吃饭,我一定亲自做。”温风丽说着,看了一眼向磊。

“我要上学,没有时间回家吃饭。”向磊说。

“虽然因为工作学习聚少离多,有机会坐在一起吃顿饭才像个家。”向柯说。

吃过饭后,忆佳一会儿就没影了。爸爸妈妈跟向磊打了声招呼,去公司了,叮嘱他在家休息一下,明天再带他到农大办手续。

向磊回到房间,掏出手机,第一个给家里打电话。

他没敢说自己在京城,只说在省城住在爷爷家,也没啥事儿,天天在看书。

打通了灵儿的电话,被灵儿数落了一顿,心情特别不好。又拨通了玉茹。

“玉茹!我很难过。”听到玉茹的声音,他像一个受了委屈的孩子上来就诉苦。

“怎么了?还为提前离家的事吗?爷爷和叔叔阿姨会理解你的。灵姐那儿只是一时嘟气,她是关心你,想我们能多聚聚。你走后每次见面都提到你,你这个小外甥对你有时候和情人一样,可以说是关心倍至。”玉茹宽慰他。

“你呢?不怪我提前走吗?”他问。

“当然不开心了!特殊情况嘛。不是说两情若是能长久,又岂在朝朝暮暮。”玉茹现在面对他,性格开朗了许多。

“不管发生了什么情况,你都要站在我一边,要理解我。”他说。

“能发生啥事儿!我保证,无论什么情况下,我都站在你一边。做你的铁杆粉丝!”玉茹说。

听了玉茹的话,他心情好了许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