零点看书 > 天国梦 > 23/24

23/24

策反计划

祝升平在侯千总手下当修武佐校尉时,侯千总与顶头上司谷守备貌合神离,谷守备暗中命令祝升平监视侯千总,若有风吹草动,立即向他报告。

祝升平和姚其昌同年同月同日当的绿旗兵,后来侯千总提拔姚其昌为修武校尉,正九品,而祝升平是从九品。祝升平认为论打仗,他比姚其昌勇敢,经常冲在最前面。而姚其昌文绉绉的,每次都落在别人后面。论计谋,祝升平更比姚其昌强许多,有几次小胜仗,都是他献的计。可到了论功行赏时,却让自己屈居人后。祝升平心中怨恨侯千总办事不公,因文人相惜、臭味相投而偏袒姚其昌。可在表面上却不动声色,跟别人一样对侯千总亦步亦趋、歌功颂德。

过不多久,祝升平探知侯千总有背叛朝廷的动向,立刻密报谷守备。谷守备计划趁侯千总和奋武校尉夏希周、奋武佐校尉蒋天禄一起密谋时将他们一网打尽,不料计划被谷守备的护兵刘琦探知。刘琦是侯千总的同乡,侯千总对他曾有救命之恩。刘琦溜出去报信,谷守备发觉有异,命祝升平见机行事。就在刘琦准备说出告密者名字时,祝升平将刘琦一枪毙命。祝升平心思缜密,平时常备两枝枪,一支是上司配备,人所共知。另一枝私下花钱购得,密藏于身,从未露过面。他用这把私枪射杀刘琦后弃之现场,自己躲了起来。恰好姚其昌有事来找侯千总,他便跟着来到现场,假装震惊的样子。侯千总他们虽有疑惑,却无真凭实据。

清廷倒台,军官们各奔前程。谷守备对祝升平说,侯千总上山落草,不会有好结果。他要祝升平继续留在侯部做内应,密报军情或策反侯部都是大功一件。

后来,郝诸葛派人联络说谷守备已把他推荐给史督军,以后就直接听从郝诸葛调遣。郝诸葛指示说,祝升平是史督军安插在侯部的特遣组成员,代号"军师",特遣组负责人代号"三先生"。联络人是大吉利米店老板奚吉利。祝升平感到自己直接与奚吉利会面不方便,就发展胡长贵当他助手。胡长贵又发展了十多个亲信,有军官也有士兵。

祝升平见姚其昌答应归顺史督军,立刻报告三先生。郝诸葛闻报大喜,一面派人报告史督军,一面命令三先生继续观察姚其昌,以免有诈。同时,郝诸葛加强对各路口的封锁,务必做到连一只苍蝇都飞不进根据地!

祝升平听从指令,从那天摊开底牌后的一周内,祝升平在姚其昌面前只字不提归顺的事。

姚其昌也不主动追问,只是让祝升平多关心弟兄们的情绪。最近有人反映军心不稳,有些弟兄骂骂咧咧,埋怨连肚子都吃不饱,还当什么革命军;还有的说,革命革命,为的是穷命革成富命。如今倒好,富命八字不见一撇,人都快饿死了,还革他妈的什么命!

这天,姚其昌正在吃饭,司令部外面突然来了一大帮人,吵吵嚷嚷闹得动静很大。副官胡长贵匆匆跑来报告,外面的人吵着要见师座。姚其昌问出了什么事?胡长贵吞吞吐吐说,好象是老百姓和我们的弟兄起了争执,扭打起来,参谋长怎么劝都没有用。姚其昌不悦:革命军跟老百姓打架,有失体统。让他们进来。

不一会,祝升平带进七八个老百姓和一个士兵。有个人自我介绍说他姓莫,是卖馒头的生意人,他指控士兵不付粮券,抢他的馒头吃,还动手打人。姓莫的生意人指着自己脸和手部的淤青说,都是那个士兵打的。其余几个老百姓纷纷作证,指责那士兵跟强盗一样蛮不讲理。

那士兵拧着脖子说:"我付了钱的,我答应他过几天还他的粮券,他还是不肯卖给我,我肚子饿,有什么办法?"

姓莫的生意人愤怒说:"你已经欠了七、八次了!前两次倒也算了,欠就欠吧。可是你只欠不还,我做的是小本生意,没有粮券,政府哪有粮食卖给我?我的生意还做不做?"

姚其昌拍案而起,指着士兵骂:"你把革命军的脸都丢光了!你不看看老子也跟你一样挨饿!你光知道自己饿,就你一个人受不了,去抢,去当强盗!"

士兵看见姚师长面前的两只碗中,一只是玉米面糊,一只放着几片南瓜。士兵眨巴着眼睛,脸色涨得通红,结结巴巴说:"我,我错了,甘愿受罚。"说完,他"扑通"一声跪在地上,头埋在两膝间。

姓莫的生意人和那些老百姓面面相觑,谁都不敢相信革命军的长官居然跟士兵一样忍饥受饿。

生意人突然上前要把士兵扶起来,士兵坚持跪着不肯起来。

生意人对姚其昌说:"长官,这件事就算了。这位兄弟也是饿得实在没办法,才出此下策,就算我请这位兄弟吃了一顿饭吧,恳请长官不要为难这位兄弟。要怪就怪那个姓史的,不给老百姓留活路。"

那几个百姓也纷纷替士兵说好话求情。

姚其昌说:"多谢诸位好意,替他捡回一条命。按我们革命军纪律,抢劫老百姓就是死罪!看在诸位的面子上,这一回就从宽处理,关他三天禁闭。"

那士兵千恩万谢,被胡副官带走了。

姚其昌问:"祝老弟,你对此事有何想法?"

祝升平说:"缺粮问题已导致军心严重不稳,师座该早作决断,迟则生变。"

姚其昌点头说:"是该行动了,否则士兵们熬不过饿,一旦哗变,局面就会不可收拾。祝老弟与郝诸葛的联络工作做得怎样?"

祝升平报告:"万事俱备,只欠东风。请师座决定行动计划。本次行动成败关键在于两点,一是龙师的行动不能引起杨时中的怀疑,二是如何过蒋天禄的三关。"

姚其昌沉思说:"这个问题本座已思考多时,有个办法可以解决。当前粮食问题引起龙师军心不稳,恐怕虎师也不例外。本座想在下次军事会议上提出进行龙师、虎师攻防演习,收拢人心,我龙师集体行动便是顺理成章的事。到那时,郝诸葛的部队埋伏在三关附近,虎师还在做固守阵地的演习美梦,我龙师假戏真做,和郝诸葛的部队内外夹击,三关唾手可得。蒋天禄见大势已去,自然会归顺史督军。到时再杀个回马枪,杨时中孤掌难鸣,加上我们的劝说,也只有接受招安一条路可走,整个天佑山也就归顺史督军了。"

祝升平大喜过望:"此计甚妙!既可顺利招安,又不至于过分伤了老弟兄的感情,到底是生姜老的辣,卑职佩服。"

姚其昌和祝升平又商议了细节,两人对行动前景充满信心。

祝升平离开姚其昌后,叫护兵匡世东到他宿舍来,有事商量。匡世东见他口气与往日不同,心想参谋长必有大事。

祝升平让匡世东坐下来说话,匡世东说小的不敢。

祝升平问,本座平日待你如何?匡世东说,恩重如山。

祝升平问,革命军外有大军压境,内部军心不稳,你有什么打算?匡世东毕恭毕敬回答,全凭恩公作主,恩公怎么说,小的就怎么做。

祝升平很满意,说这几天你要机灵点,不管发生什么事,你要听我的命令行事。匡世东说,恩公放心,小的一切以恩公马首是瞻!

龙师的计划很快就传到郝诸葛耳中。

史无前沉吟说:"目前杨时中已成瓮中之鳖,军心不稳是理所当然的,他的左膀右臂生出反叛之心也在情理之中。只是内线情报是否确实可靠?山谷惨败记忆犹新,郝军师须慎之又慎!"

郝诸葛自信地说:"卑职已奉督军之命,对杨部内线工作有更周密部署,倘若这次情报有误,必有更多消息传来,卑职会见机行事,谨慎从事。"

史无前说:"但愿如此。不管怎样,消灭杨部在此一举。倘若有识时务者愿意归顺,本督依然宽大为怀,授以重任,否则格杀勿论,军师务必做到万无一失。"

郝诸葛说:"卑职明白督军意思:以最小代价取得最大胜利,一切以保存实力为准则!"

过了几天,三先生送来的情报说,杨时中召开军政联席会议,研究稳定军心,应对围剿的办法。姚其昌提出龙、虎两师进行攻防演习,以此激励革命军斗志。此提议经过反复研究讨论,获得一致通过,初定演习在下月初举行。此外,会议还决定继续扩大种粮种菜面积,以应对粮荒危机,据农工部透露,按眼下节衣缩食办法,政府存粮最多只能再支撑两个月。

据祝升平观察,参加会议人员的神情都很严肃,但掩饰不住内心的恐慌,只要有人登高一呼,必定会争先恐后投奔史督军。三先生认为招安龙师的最佳时间应是下月初。

史无前和郝诸葛决定同意特遣组策反姚其昌的行动计划,命令三先生动用潜伏在杨部的所有力量实施策反行动。

革命军政府军政联席会议之后,根据地掀起大生产运动。

这天,军政府全体工作人员在离天丰斋不远的坡地垦荒。侯光煜将垦荒者按部门分组,约定以人均开荒面积为竞赛指标。杨司令和上官红袖跟内务部侯光煜、梅蔷、欧阳小菁、苏小莹等六人为第一组,财政部王涧之、于蕙真和训练班结束后分配的李芳菲、江多娇加上司法部游先勇等六人为第二组,农工部范人鹤、古大运和教育部欧阳溶泉、新分来的余雁、梅兰等六人为第三组。

开荒种菜既是体力活,也是技术活。第一组的杨时中从小种地出身,长大后几十年没摸过锄头,但功底仍在,挖起地来有板有眼,效率不低。上官红袖考虑他体弱多病,劝他不要下地,杨时中坚决要来,说垦荒种粮跟打仗一样,必须身先士卒。上官红袖无奈,只好让他干一会歇一会。上官红袖本是个不服输的人,虽没种过地,跟着杨时中学习蛮力和巧劲相结合的方法,不多久就有得心应手的感觉,就跟打枪一样,心想哪儿,锄头就挖到那儿。除他俩外,苏小莹也是个干农活高手,侯光煜这么个大男人都比不上她,更不用说梅蔷和欧阳小菁两人了。

第二组只有游先勇是农民出身,身强力壮,一个顶俩。王涧之虽未干过农活,却身材高大,又是新官上任,身边还添了两个红颜知己,因而混身是劲,锄头东一下西一下不成章法,进度却不慢。王涧之本来就爱说话,用双手干活,嘴巴当然也不能闲着,他连着说了几个笑话,逗得几个女孩子嘻嘻哈哈笑个不停,连游先勇也在一边偷着乐。

于蕙真笑骂:"王二哥死不正经,专门讲些下流、俗气的故事糊弄人!"

王涧之一本正经说:"愚兄讲了让人发笑的俚诗俗对,小妹嫌不够高雅,也罢,愚兄给你们讲个情缘趣事。"

相传京城有一女子,年轻貌美。出嫁那日,行为突然变得非常怪异:见床就要小解,弄得婚床污秽不堪。夫家厌恶之极,当即退婚。后来再嫁,依然如故。街坊邻里传为笑话,此后便无人问津。

母亲责怪她,平日并无此病,何以屡屡于成亲之日突生此变?女子羞愧万分说,进入新房后,恍惚中看到婢女携朱红便桶,顿觉腹胀,便有此举。母亲叹息不已。

后来,女子嫁给外地客官为续弦夫人,却从未生过怪疾。此人做官做到尚书,女子被封为夫人。一日,百官恭贺皇后生日,女子随众命妇入宫。盘桓良久,感觉腹胀,宫女引其至方便处,见到一列朱红便桶,女子方才恍然大悟,梦中所见皆缘于此。

王涧之的目光在李芳菲、江多娇脸上扫过,见她俩听得入神,心中颇为得意。他边笑边说:"人的情缘早由天定,该有的推都推不了,不该有的要都要不到。这缘份二字,实在奇妙得很!"

李芳菲听出他话中有话,见他投来的一瞥中饱含无穷情意,不由得红晕顿起,芳心乱跳。这些话在江多娇耳中,却是在暗示自己,明天又将是幽会的日子。她心猿意马,一不小心,落下的锄头差一点碰上自己的脚。

于蕙真仔细体会着故事的含意,想到自己和侯光煜的情份,又勾起她对洞房花烛的憧憬,她和侯光煜已经商定:明年春节便是他们的大喜之日。于蕙真想得心花怒放,又跟王涧之他们有说有笑起来。

第三组有三个男人,实力相对强些,范人鹤和欧阳溶泉平日长于思考,却不善言辞,这一组就显得有点沉闷,但开荒效率明显高于其他两组。只听得阵阵锄头入地又翻土的声响,偶尔还有余雁跟梅兰的小声谈话。

梅兰从余雁的片言只语中,听出她对王涧之老师于李芳菲、江多娇二人宠爱有加的举动颇有醋意。梅兰虽比她小了几岁,对男女之情已有了朦朦胧胧的向往。她看出王涧之颇有女人缘,她不明白为何新来的这些男男女女似乎都喜欢会说大话、漂亮话的王涧之,莫非为国为民、凌云壮志之类豪言壮语加上半文不白的诗句就是男人文武全才的标志?梅兰曾问过梅蔷,梅蔷只是说了句"路遥知马力,日久见人心。"他又问欧阳溶泉,欧阳笑而不答,问多了,也是那一句"日久见人心。"

在单纯得一张白纸似的梅兰心目中,王涧之似乎是一个谜。

4崇拜偶象

在余雁眼中,王涧之是她崇拜的偶像。

余雁的祖父是大清北洋海军"致远"舰的枪炮官,在中日甲午海战中,跟"致远"舰管带邓世昌一同壮烈殉国。受祖父的影响,余雁从小就有"丈夫意气薄青云。"的志向,她并不惋惜自己是女儿身,古有花木兰、杨门女将,今有鉴湖女侠秋瑾,女子同样能象祖父那样跟敌人浴血奋战,以血肉之躯展现中华儿女风采。余雁立志以李清照为楷模:"生当作人杰,死亦为鬼雄。"

余雁的言行举止,常被她的同学李芳菲奚落:"女人能成什么大事啊?还不趁年轻有几分姿色,找个好男人,享受人生快乐。好花不常开,青春不常在。待你年老色衰时,一切都已晚了。花木兰代父从军是出于无奈,几年仗打完,还不是皱皮老脸,什么乐趣也没了;杨门女将又能怎样?满门寡妇,名声倒是有了,她们的心也象一口枯井,死了。"

余雁不愿跟她争辩。李芳菲到底算什么样的人?余雁一直在心中琢磨。说她是交际花,不完全象,她只是在不跟男人同居时才活跃于各种社交场合,一旦觅得她自以为满意的男子,便会在公众面前消声匿迹,一门心思与男人卿卿我我。说她是滥交,男人换了一个又一个,也不完全象。

男人想上她的床,其实并不容易:首先要有说得过去的外貌,虽然与她同居过的男子并非个个象潘安,至少是能够摆得上台面的;至于财力,那是起码要求,尽管供她吃喝也有限,多吃了发胖,李芳菲最怕的就是体形生变。可满足她化妆、打扮的开销实在不菲,对一般靠薪水生活者绝对是个威胁。有几个同居不到三个月就知难而退或被扫地出门的男人,吃亏就在囊中羞涩上。

对于主动打退堂鼓的男子而言,不怪别人,只怪自己没哄美女开心的本事。而对于被扫地出门的男人来说,却大伤了男子汉大丈夫的颜面。为讨得李芳菲的欢心,男人可算是倾囊而出。据当事人私下透露,李芳菲可能见过宫中秘笈,对男欢女爱之事有极尽柔媚百态的娴熟功夫,加上天生丽质,就算柳下惠也未必能坐怀不乱。

如此一个天生尤物说翻脸就翻脸,而且很快又在别的男人怀中莺声燕语,那些男人陡生"是可忍孰不可忍?"的冲天怨气就不难理解了。

一天晚上,李芳菲悄悄敲开余雁家的门,要求跟她一起去投奔湘西革命军。

余雁觉得奇怪。"你在此地过得有滋有味,男人象众星捧月似的宠着你,干吗要走?"

李芳菲吞吞吐吐说:"你可能也听说了,有人想害我。"

余雁说:"确实听到有人对你恨之入骨,扬言要毁你的容。不过那种话是吓唬你的,哪个男人舍得毁了国色天香?再说你身边有男人宠你、保护你,怕什么呢?"

李芳菲嗫嚅说:"我已看出来了,那些臭男人只是喜欢我的身体,真要遇上危险的事,他们跑得比兔子还快!"

余雁说:"你要走也别去湘西,那儿苦得很,你受得了?"

李芳菲泪汪汪说:"有什么办法呢?再苦也比毁容强得多。听说那儿前途光明,还有出人头地的日子。而且男人多女人少,那儿的男人更会疼女人。"

余雁摇摇头。"那我更不会带你去。我去是为参加革命,打倒列强。你呢?道不同不相为谋。要去你自已去。"

李芳菲泪如雨下,低声说:"你真的忍心让我被人害了?"

余雁说:"我不相信真的有人要害你,你也不必到苦地方去找男人,你会受不了的。"

李芳菲猛的抬起头,目光充满怨恨:"你当真见死不救?我真要死了,变成鬼也会恨你,让你不得安宁!"

余雁原本见她梨花带雨、楚楚可怜的模样,想再劝几句,她若一定要去,就答应同行。此刻见她目光狠毒,一副咬牙切齿的样子,不由得一阵颤栗,身上起了鸡皮疙瘩。

她无奈地说:"我已把丑话说在前面,以后你有什么不称心的地方,别怪我!"

她们这批青年学生刚到天佑山就参加训练班,革命军的几位长官都给他们讲过课,余雁最佩服的教官就是王涧之。

李芳菲称赞王涧之高大魁梧,面如满月,是个标准的男子汉。尤其他目光如炬、勾魂摄魄,是她见过的男人中最让她心动的一个。余雁揶揄说,才来几天,你又春心荡漾?李芳菲面不改色说,女大当嫁,谁都难免。再说这样的男人不多,谁都想要,可是唯有我李芳菲才能管得住!余雁笑嘻嘻说,看你说得如囊中取物一样轻巧,你有把握?李芳菲昂首望天说,你等着瞧吧,这世上没有我李芳菲拿不下的男人!

余雁赞赏王涧之的侧重点在于他的志向、口才和学识。

给余雁留下的第一个好印象是王涧之讲课海阔天空、气势磅礴,旁征博引、信手拈来。王涧之在论述一个革命者的雄心壮志时,引用了孟子一句话:"如欲平治天下,当今之世,舍我其谁也!"他随口举例说,据《史记·项羽本记》记载,秦始皇游浙江会稽,项羽见其不可一世,不以为然说"彼可取而代之也。"后项羽果然举义旗推翻秦皇朝,成就了霸业。

王涧之在谈到治国方略时,对明朝开国皇帝朱元璋登上皇位后诛杀功臣的举动作出了与众不同的解释。他说:历代史学家批评朱元璋"狡兔尽,走狗烹。"是只知其一不知其二的短视之见。王涧之以为此举恰是朱元璋独具慧眼、洞察一切的雄图大略,展现其英明君王的治国之道。

理由之一:朱元璋率领各路英雄推翻元朝残酷统治,建立了大明王朝。此时,百业待兴,人心思稳,国家急需安稳的环境,需要一个说一不二的中央集权政府,此为黎民百姓利益所在;

理由之二:有些人功高盖世,恃功而骄,恃功慢上,对朱元璋有兄弟之情却无君臣之别,对皇权构成威胁,属自绝于朝廷之列;

理由之三,有些人恃宠而傲,贪得无厌,欺压百姓,不杀不足以平民愤,属该杀之列;

理由之四:有些人拉帮结派,明争暗斗,扰乱朝政。倘若对这些人姑息养奸,久而久之造成尾大不掉之势,则悔之晚矣!属不得不杀之列。

俗话说,天无二日,国无二君。朱元璋深谋远虑,在建国之初即抱定长痛不如短痛宗旨,忍受他人一时之垢,当机立断,将所有冒出头的痈疽全数切除,为大明王朝三百年基业奠定了基础。

王涧之的独特见解在这些年轻人听来,新鲜之中夹杂疑惑,跟学堂里先生所教的大相径庭。

余雁的男朋友鲁尔纲提出疑问。"王老师对朱元璋诛杀开国功臣的原因跟我们以前的认知有天壤之别。虽说仁者见仁,智者见智。但对一个历史人物,尤其是开国皇帝功过是非的评价对后代的影响颇大,王老师如何解释这种差别?"

王涧之哈哈一笑说:"鲁尔纲同学的问题提得好!既然大家有兴趣,我乐意多说几句。首先,历史记载的东西,有的对有的错,有精华,有糟粕。历史事件已然发生,是改变不了的,但记载这件事的人,是可以改变的。譬如说,张三用刀杀死了李四,这是铁定的事实,没有人敢说不是张三,而是王二杀的。但是不同的人,站在各种不同的角度可以对张三为什么杀人作出不同的解释:

有人说张三是精神病,是个武疯子;那么,人们对他的杀人行为怎么看?会让他偿命吗?显然不会,谁愿跟疯子斤斤计较?

另有人说:张三杀李四是李四该死,因为李四偷了张三的老婆。杀父之仇、夺妻之恨是一个人最不能容忍的两件大事!张三杀李四情有可原。那么,张三应该为李四偿命吗?显然许多人不同意,认为顶多是让他多坐几年牢而已。

还有人说:张三杀李四是误杀,因为他俩在开玩笑:张三说,我的刀砍下来,你敢不躲开?李四说,我就是不躲,你敢真的砍我?两人各说各话,张三说我们赌一把,我砍你躲你就算输。李四说,行,我不躲你不砍你就算输。于是一个真砍,一个真不躲,李四就死了。那么,张三该死吗?肯定有人反对:双方都有错。让张三坐几年牢,也算长个记性。

由此可见,对于同一个历史事件有不同的解释很正常。我们为什么要了解这些历史呢?以史为鉴!是为当今现实服务。当今现实是什么?'秦失其鹿,天下逐之。';群雄四起,天下大乱。乱源在何处?在于缺一个象朱元璋、成吉思汗那样有雄才大略的铁腕人物,在非常的时期行非常的手段。目标非常明确:维护皇权,维护天下百姓!"

鲁尔纲依然不解:"照这么说,那些开国功臣岂非白死了,早知如此,何必当初?还有那许许多多在朱元璋大兴**中无辜丧生的读书人,他们何苦扶老携幼迎接朱元璋进城呢?"

王涧之略加思索。"这正是许多历史人物的可悲之处。大凡朝代更替,皆有不少落伍者或死或散,此所谓一朝天子一朝臣。问题在于新朝新人中,少有如范蠡携美人功成身退、隐居江湖者,大都急匆匆争名夺利,评功摆好。须知此举正犯了为官者大忌,为自己种下了祸根!可惜其中不少知书达理之人,始终未能参悟苏东坡先生至理名言:'可与共患难,不可与共逸乐。';"

王涧之这番引经据典,对大多数学生而言,仅仅是领略了王老师的渊博学识,从而生出崇敬之意,而对那些数百年前的恩恩怨怨绝无过多兴趣。可在鲁尔纲心中却埋下了深深的疑惑:难道历史是一团橡皮泥,能让后人想怎么捏就怎么捏吗?王涧之老师的"独特见解"透露出什么样的思维,象他这种政府高层官员会对革命政府发挥怎样的作用?

余雁对鲁尔纲的思虑不以为然。"古代的那些事儿,听过就算了,就象吹过一阵风,有什么值得绞尽脑汁的?自找麻烦!"

鲁尔纲说:"以后我们都要在他们手下工作,理应摸清他们的思路、兴趣、爱好,否则怕吃大亏!"

余雁说:"我看王老师有才华有志向,同学们都很崇拜他。听说他的妻子被史督军的部下杀害了,这种为革命事业牺牲个人利益的革命军是值得信赖的。"

鲁尔纲沉思许久,慢悠悠说:"《诗经》有句话'巧言如簧,颜之厚矣。';三国时刘备临终前对诸葛亮说,马谡言过其实,不可大用,你要多加注意。以后果然发生马谡失街亭、诸葛亮挥泪斩马谡惨祸。湘西军政府人才匮乏,日后事业发展,王老师必会大用。倘若其巧言令色不改,革命事业危矣!"

余雁扑哧一声笑。"尽想些没影的事,杞人忧天!"

鲁尔纲忧心说:"但愿是我多虑。'士矜才则德薄';,怕只怕杨主席无人可用时用错了人。"

余雁颇为惊讶:"你似乎对王老师有成见?他在我们许多人心目中是个崇拜对象啊!莫非是因为王老师含蓄批评你墨守成规,缺乏时代新意?"

鲁尔纲摇摇头。"并非如此。他的讲课内容虽然海阔天空、古今中外,似乎学识渊博,令人钦慕。可是我发现他的话前后不一之处甚多,让人莫衷一是。例如他有时批判封建帝王,说是封建社会剥削压迫老百姓的强盗头子,有时又对古代皇帝赞赏不已。他的雄心壮志好象就是跟项羽一样取秦始皇而代之。"

余雁哂笑说:"你以为才读了几年书,就通晓古今中外、天下大事?我看你比王老师差好大一截呢!你能说出李白到底是汉人还是胡人?你知道杨贵妃是真的死在马嵬驿还是逃到了日本?李清照到底有没有改嫁?吴三桂'冲天一怒为红颜';,陈圆圆后来到了哪里?清代太监为何能娶老婆?自己学识不如别人,还要诋毁人家,不知羞!"

鲁尔纲苦笑说:"你们都被他的夸夸其谈蒙蔽了。我听说有的女生对他着了迷,弄到寝食不安地步。你还不至于如此吧!"

余雁脸色一红。"呸!吃醋吃到我头上了,你对自己这么不自信?对他着迷的人多得很!女的不算,男的还有一大排,你都往歪里想?"

鲁尔纲不好意思地说:"我知道你不是那号人。我想,'窈窕淑女,君子好逑。';是千古名言,只怕有种人不是柳下惠,反倒是西门庆呢!"

余雁红晕陡起。"你知道就好,就该待人家好一点。"

鲁尔纲受委屈似的大叫:"我哪点待你不好?天地良心!"

余雁转过身,掩嘴偷笑。(未完待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