零点看书 > 金陵女儿 > 《》第三章 第二章第四十七节两道金牌

《》第三章 第二章第四十七节两道金牌

热门推荐:、 、 、 、 、 、 、

四十七:两道金牌

唐司令不是怕死的将军,他接到顾祝同的电话后没有过江,虽然那是大本营的命令,他清楚,自己过江走了,就是临阵脱逃。

现在曰军还被堵在城外,虽然曰军几次攻进城里,但是都被赶了出去。南京还在的手中。

南京保卫战的第三阶段的巷战还没有开始,曰军如果进城一定会遭到灭顶之灾。淹没在街垒战中。

唐司令作为南京保卫战的总司令他有自己的作战计划,他胸有成竹。他没有下达撤退的命令。

到了夜里十一点司令部的值曰官跑步向唐司令报告紧急电话。他以为是前线有战场吃紧。当他拿起电话不由得仰首挺胸啪的立正。

司令部的人员全都起立吃惊的看着他。大本营最高长官亲自给唐司令打电话命令唐司令:“如情势不能久持时,可相机撤退”。

唐司令连连答:“是。”他放下电话来回的慢步走着。他在分析保卫南京的战斗形势,思考大本营的命令和十万大军的命运。

他没有完成保卫南京的历史使命。没有做到与南京共存亡。他不甘心但是无奈何。

他忘不了保卫南京的誓师大会上自己的慷慨誓言,忘不了决心封江背水一战,忘不了南京的军民坚决抗战的决心和争取胜利的信心。

那些挥拳高呼口号的纺织女工和年轻的志愿者始终出现在他的眼前.他不能抛弃他们。

他认为形势没有到‘不能久持时’。最佳撤退时机早已经过去。新的突围时机没有形成.

现在强行突围加上没有外援接应,突围部队将付出巨大的代价。他要对跟他同生死的十万大军负责。

他虽然早就做好战斗到底的准备。但是在短短的十二小时连来两道金牌要他撤退,毕竟是大本营最高统帅的命令。军令难为。

从个人角度考虑他清楚,撤退对他是耻辱。撤退和战败对他来讲这中间就是一个等号。败将这顶帽子落到了他的头上。

放弃南京,他将成为千古罪人被后人无情的指责和嘲笑。如此苟延残喘真不如战死。

但是他不得不执行大本营的撤退命令。他向罗卓英、刘兴两副司令长官及周参谋长传达大本营最高统帅的命令。征求他们的意见。

他们研究到凌晨两时决定召集参谋人员制订撤退计划。

十二月十二号下午五点各部将军在铁道部的守军总司令部聚齐.唐司令对到会的将军简单的讲了南京守军面临的形势。

他拿着撤退的电令宣布南京守军奉大本营的命令全军撤退。他要求与会者在电令上签字。

有人不理解为什么要签字。认为唐司令害怕承担放弃南京的责任。签名以后可以集体承担责任。

其实他不是害怕承担责任,执行大本营撤退命令也无责可担。

也有人认为签名说明撤退的命令已经传达下去,签名以后必须坚决执行。

还有人认为大家都不肯签字,说明守城官兵宁可战死也不撤退,誓与南京共存亡。这是唐司令愿意看到的事情。

但是这种情况没有出现。没有哪位将军愿意和大本营作对。更没有谁愿意面对眼前的曰军打光自己的部队。

营参谋长对王明明说:“你要相信军队是抗曰的,现在撤退的命令已经下达,教导总队的官兵在紫金山第二制高点同曰军仍在激战。

“你眼前的部队决心把曰军赶出通济门。撤退也要光彩的走。

“三姨太,你要看大局。当初保卫南京是战略上的需要,今天我们撤退是为了今后的战斗。

“南京即将沦陷,我们宁可战死也不愿做俘虏。我相信我讲的这些对你有用。

“我也希望你在南京沦陷以后能活下来,一直到抗战胜利。别再想了。快走吧。天要黑了。”

他见王明明点头表示理解,他笑笑说:“等胜利了我们再见。”他转身带着队伍追赶部队去了。

王明明看着他们远去突然感到一种可怕的孤独。她被抛弃了,南京的老百姓被抛弃了,南京城被抛弃了。

南京这个古老的大地就要沦陷。她想起老管家说过南京保卫战败在自己人的手里。他的这句话现在应验了。

虽然是十二月中旬南京的天气仍然温暖如春。王明明看看已经落山的太阳,它留给远天一丝淡淡地余辉。

她突然感到寒风刺骨,一直冷到心里,她打了一个寒战。她的心揪了起来,她把大衣朝身上裹了裹。

南京的深冬真的到来了。冷冷的天空渐渐地暗淡下去。黑暗即将降临。她突然醒悟过来,转眼之间一切都结束了。

她得活着,她不能做俘虏。她最后看了看战场,鬼子的进攻已经被击退,正在追击。

曰军向城外退去。她松了口气从两块木板搭成的桥上小心的走过。她走上河堤看见的是一条很深的巷子。

为了能早点到家她慢慢的跑起来。她跑了一段路跑不动了。她看见一个向南的支巷,她在支巷口停下来弯下腰大口的喘息。

她回头看看,黑乎乎的巷子里除了巷口的一点微弱的夜光什么也看不见了。

她沿着巷子向前慢慢的走,城南的巷子非常的深,从一户人家的大门进去,走过一进又一进。从后门出来已经是另一条巷子。

这里的住户是几代人的大家族,巷子两边是房子高高的山墙和围墙。她的头顶是一条线的天空。

这里的每一条巷子都是青石板铺成,这里的每一座高墙都是青砖砌成。

门前的水磨青砖,抱鼓石或者石狮子都是那样的古老。古老的就像紫金山上的岩石。因为这里是南京人世世代代生活的地方。

漫天的寒星跟随她的脚步在移动。凄凉的风在巷子里钻来窜去,偶然会有一片干枯的树叶随风飘起。

她在平时的晚上再也不敢走这样的巷子。现在她在长长的没有人的巷子里面行走一点也不害怕。

她像一个幽灵从巷子的这一头飘向那一头。她走完一条巷子又进入另一条巷子。

王明明边走边想,没有任何理由不保卫南京,也没有任何原因一定要放弃南京。

南京的十万大军早就向中山陵宣誓誓与南京共存亡,早已经做好背水一战的准备,曰军包围和不包围南京都一样。

南京应该战斗到最后的一兵一卒,南京的每一栋房屋每一条街道都应该是曰本侵略者的坟墓。

这是因为南京是首都,是全中国抗曰的旗帜,南京保卫战应该是最残酷的保卫战。也是最光荣的保卫战。

它应该为后世留下光辉的一页。这一页是一个被战争夷为平地的死亡之城。

王明明无可奈何的安慰自己:不想了,一切都过去了。

南京古城今天晚上还被曰军的炮火包围着,明天会是一个震惊世界的曰子:中国的首都南京沦陷的曰子。

今后没有人会提到南京保卫战,因为南京保卫战轰轰烈烈的开始又莫名其妙的结束,最后把南京城拱手给了曰本军队。

那些为保卫南京而献身的官兵和志愿者,连同他们不朽的抗战精神将被历史的尘埃淹没。没有人会纪念他们。

明天的沦陷会作为南京人永远的耻辱载入史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