零点看书 > 乱世晋隋 > 第一百二十六章 历史的选择(7)

第一百二十六章 历史的选择(7)

卢循怀揣一只小兔子,终于到达建业。刘裕率主力防守石头城,让司马德文负责守城事宜,城内的一干将领全部被派往各处。儿子刘义隆才四岁,也被拉上了战场,在谘议参军刘粹的协助下,防守京口。这算是刘义隆生平第一战,可惜小家伙啥都不懂,还当是旅游呢!(四岁就成为京口守军的统帅,比慕容恪等人还猛,堪称世界军事史上最年轻的将军。看来打仗要从娃娃抓起啊!)

当然了,京口地处后方,除非刘裕战败,否则不会受到叛军的直接冲击。但把年仅四岁的亲骨肉送往真刀实枪的战场,可见刘裕下定了多大的决心!自从军以来,刘裕第一次被逼到了悬崖边上,稍不留神,就可能身死族灭,国破家亡。

做好一切准备后,刘裕来到长江岸边,残阳西下,把江水染成了一片骇人的血红色。征战多年,刘裕的声望从未像今天这样如日中天,面临的威胁也是闻所未闻的,王敦作乱,朝中尚有王导;桓温作乱,朝中也有谢安这面旗帜;而现在,没有一人能帮他。好友何无忌血洒疆场;孟昶饮酒自杀;刘毅战败后,向西进入巴蜀之地,杳无音信;刘穆之治国可以,难以独当一面。

正当刘裕对着涛涛江水暗自叹息时,参军张劭来到面前,说出了他心中那个最大的疑虑:“贼军如果在新亭(建业西南的一处堡垒)上岸,直奔建业该怎么办?!那个方向可是我军最薄弱的防线!”

刘裕面无表情地回答:“我何尝不知道?西南方向紧邻长江,易攻难守,如果囤积重兵防守,就会顾此失彼,还不如赌一把:敌军如果从新亭上岸,直接攻打建业,那我们只好放弃京师,向北渡江;如果敌军在蔡洲(西北处的军事堡垒)登陆,迂回进攻,那建业之围便可解矣!”

以前刘裕每次赌博,都仰仗天命,反正就那几个色子,大小概率都一样(出老千的除外)。但这次,决定成败的却是卢循。

历史哗啦啦摇了半天筛盅,答案终于揭晓了:叛军在蔡洲登陆。卢循不懂军事,明眼人徐道覆可不干了,大呼不可。卢循还头头是道地解释:“两军尚未交战,孟昶就自杀了,此乃刘裕败亡的征兆,速战速决,固然可以取胜,但我们的伤亡也不会小,等着吧,刘裕一定会来投降的!”

听完卢循这番狗屁不通的解释,徐道覆差点被气成一个大皮球,再也懒得理他,只冷冷地说:“我最后一定会被你拖进坟墓里。假如我能当个英雄,一定可以驰聘中原,平定天下亦非难事,可惜碰到这么个饭桶姐夫,唉!你好自为之吧!”(诚然,如果徐道覆能为国效力,或许拓跋嗣就要大吃苦头了,再或许,华夏再次一统的那天会提前一百多年到来)

卢循派老弱病残进攻白石,自己则在亲淮口布下大口袋,只待晋军一头钻进去。声东击西,刘裕可是用这招的高手,怎么能轻易上当?和刘裕玩这招,卢循显然嫩了些。刘裕一眼就识破了卢循的诡计,严令各部坚守不出,同时带主力颇有先见之明地向北进攻。

令刘裕郁闷的是,每次都有那么一两个不听话的小弟,这次是部将徐赤特,此人不顾刘裕的三令五申,执意出击,结果全军覆没,整个西北防线随之动摇,后来朱龄石及时赶到,才避免了一场大灾难。刘裕这次可没那么好脾气了(有这么一群自以为是的小弟,老大能脾气好的了吗),在军前把徐赤特斩首示众。

有了徐赤特的教训,大家伙果然消停许多,都严防死守驻地。卢循讨不到便宜,便移师北上,来到丹阳郡(今安徽当涂地区)。这时,卢循的老毛病又犯了,下令诸军大肆劫掠,直抢的丹阳郡鸡飞狗跳,寸苗不留。丹阳郡地处江边,以前经常被南燕不定期问候,百姓们早就穷得只剩命了,哪里还有财物?卢循累得满头大汗,也没抢到什么好东东。

于是,气喘吁吁的卢循对徐道覆抱怨道:“大军已疲惫不堪,再打下去也没结果了,不如攻占荆州,先夺得天下三分之二,再慢慢和建业对抗。”徐道覆没好气的说:“随你便吧,我说话还不如一个屁顶用呢!还问我干什么!”

刘裕见卢循想溜,立即集结各路人马打算搞个欢迎仪式,刘裕同时命部将沈田子率领三千人从海路进攻番禹。大家都认为海路遥远而且海上风高浪大,恐怕难以到达,刘裕再次力排众议:“大军最多到年底,一定会击败叛军,你先打下敌军老巢,这样他们就无路可走啦!”(从长江口到珠江口,其距离大家可以自己算,刘裕不愧是大手笔!一出手便是一记重拳)

正当大家伙准备烟花爆竹时,一身乞丐装的刘毅回来了,这小子战败后,一路上躲躲藏藏,吃了不少苦,费尽周折才回到建业。刘裕并没有责怪他,只是让他回家换身衣服洗个澡。刘毅自知错误不小,执意要求领导撤职查办。刘裕无奈,就象征性地把他降为后将军。

在家吃了顿饱饭,刘毅又开始得瑟了,请求率军追击,以求戴罪立功。刘裕本想答应,但长史王诞的几句话点醒了他:“刘毅之所以一意孤行,不听将军号令,个中原因将军想必是知道的,江陵一战,刘毅可谓声名狼藉,老虎大了要咬人的,还望将军三思!”(这个王诞也是厚黑学大师)

于是,刘裕将刘毅好生劝慰一番,安排他和刘穆之共同主持朝政。

正当刘裕摩拳擦掌,准备大干一番时,突然接到了江陵传来的战报:谯纵联合后秦以及桓玄余党桓谦,大举进攻江陵。

提起谯纵,就得提一下西蜀,这是地处巴蜀地区的一个小国家,君主谯纵原本是东晋一个小小的参军。桓玄之乱时,奉命从蜀地起兵,讨伐桓玄,后因军中氐人的反对,不得不撤军,再后来,被推举为蜀军的领袖,天高皇帝远,谯纵索性做起了土皇帝,实际上从东晋**了出去。因为谯纵既未称帝,也未改元,更没有起国号,所以经常被史家遗忘。要不是卢循作乱,谯纵还在闷头发大财。

在桓谦的竭力鼓动下,谯纵派桓谦率军两万,进攻荆州,令派使者同姚兴联系,请求一块儿踢东晋的馆子。姚兴和谯纵素昧平生,但一听说打刘裕,顿时来了精神,上次被刘裕恐吓了一番,姚兴窝了一肚子火没地方出,这次终于找到机会了!

两边的军事行动都很顺利,秦蜀两国胜利会师,然后一块儿来到江陵。遗憾的是,他们来晚了点,刘道规趁卢循北上时,聚集逃散士卒,趁机夺回了江陵。但他的兵力只够自保而已,对上数万联军就有点吃不消了。

关键时刻,雍州刺史鲁宗之率数千人从襄阳赶来援助。刘道规仿佛见到了大救星,赶紧出去迎接,这令鲁宗之大为感动。刘道规让鲁宗之守卫江陵,自己则率军出击。两军在枝江东岸展开激战,檀道济(没错,就是那个大名鼎鼎的檀道济)率精锐骑兵,最先突破敌军防线。其余各部也争相杀敌,大败桓谦。

桓谦坐着小船,还想与秦军会合,结果半路上被刘道规结束了小命。当了半天观众的姚兴见状,再也不提拍刘裕屁股了,赶紧让秦军撤退。

刘道规刚回到江陵城,战甲还没脱下,就来了另一位不速之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