零点看书 > 乱世晋隋 > 第二十六章 皆大欢喜

第二十六章 皆大欢喜

石勒久攻寿春不下,军粮即将告罄。眼见士兵们的不满一天更甚一天,石勒只好下令退兵。大军一路北上,沿途百姓听说石煞星要来,早就跑得无影无踪了,石勒没能抢到一颗粮食。有一点需要说明,胡人作战是不怎么需要粮草辎重的,尤其像石勒这样的,连固定的根据地都没有,刘聪估计也不太管,去哪弄粮草去?所以往往是打到哪抢到哪,实在抢不到了,士兵们就自谋出路(往往是哗变)。这也可以解释为什么胡人们为什么都热衷于打劫。

没过多久,十几万大军再也无法坚持下去,部队人数开始锐减,除了一部分开小差的,大部分老弱病残都被吃掉了(军中饥甚,士卒相食),那些吃了人肉的士卒内心似火烧般胀痛,往往第二天就死去,石勒军走到了崩溃的边缘。为今之计,只有早日到达邺城。

大军就这样沿着死亡路线一直北进到黄河边,黄河对岸是一支晋军部队,统帅是向冰。这哥们听说石勒要过河,赶紧召集了一支义勇军,并沿河建立了防线。看到对岸绵延几里地的军营,石勒非常头痛:以大军现在的战斗力,连给敌军当靶子都不配,别说渡河了。

张宾却不以为然,他对石勒说:“向冰的船只全部停在河面上,将军可以派一支骑兵偷渡黄河,然后控制这些船只,令大军迅速乘船过河。对面人数虽然不少,但都是临时拼凑的队伍,没什么战斗力,一冲即垮。”

石勒依计行事,果然击败了向冰。此战还有很大的意外收获:向冰军队的粮草辎重(这个向冰,典型的偷鸡不成蚀把米)。石勒大军的吃饭问题就这么戏剧性地解决了。

士兵们填饱了肚子,士气大振,继续向北长驱直入,终于到达邺城。石勒想要攻打三台地区。三台是指邺城附近的金凤台、铜雀台、冰井台,都为曹操所建。这里是“建安文学”的发源地,也是邺城的前哨,城池非常坚固;冰井台更是重要的物资储备基地。

张宾绕着三台反复转了几圈,劝石勒千万别打,即使打下来了也是赔本买卖,正确做法是越过邺城,据守河北,并以此为根据地,再图谋天下,邯郸和襄国(今河北邢台,赵襄子出生地)地理位置都不错,选个当都城吧。

石勒选择把襄国作为大本营,这标志着石勒的这支军事力量正式转型,从一支单纯的作战部队转变为一方割据势力——有了襄国,他就有了和后赵以及王浚对抗的资本。大军刚稳定下来,石勒就派军向邻居刘琨打了个招呼。

刘琨酷爱听歌,为人一向奢侈豪放,不太拒小节,手下将领离家出走、士兵撂挑子在他那统统不是事儿。那什么算事儿呢?比如有人要关他音响。部将令狐胜就是这么个不知好歹的讨厌家伙。属下徐润不学无术,骄奢淫逸,就因为弹得一手好琴,竟然做到了晋阳令的位置。令狐胜屡次劝刘琨杀了此人,刘琨非但不听,反而掉头杀了令狐胜(挡我赏乐者,杀无赦),令狐胜的儿子令狐泥连夜投奔汉国去了。刘母曾对刘琨说:你虽然能招徕英雄豪杰,却不能挽留他们,灾难很快就会来临的(知子莫若母)。

第一个小小的灾难不久后如约而至:石勒进犯并州。

自从上次被石勒着实忽悠一把后,刘琨胸中那口闷气一直没地方发泄,石勒反倒自己找上门来,他立即下令全体出击,不料中了石勒的埋伏,全军大败。晋阳眼看保不住了,刘琨只好撤到常山招募士兵,以图再战。

盯着晋阳这块肥肉的不止石勒一家。

令狐泥投靠赵国后,将晋阳城内的详细情况一丝不落地全部报告给刘聪,刘聪认为机会难得,派刘曜、刘桀进攻晋阳(此时刘聪已不再信任石勒)。经上次一战,晋阳守备非常空虚,太守高乔短暂抵抗十分钟后献城投降,刘琨火速从常山回援,但为时已晚。令狐泥没逮到刘琨,便杀了他的父母泄愤。

当今之计,唯有向把兄弟拓跋猗卢求援了!

拓跋猗卢很够意思,他带领三十万大军紧急驰援刘琨,在汾水以东与刘曜的主力相遇,经过一番激战,汉军大败,刘曜身上七处挂彩,一个支撑不住,跌下马来。

刘曜环顾左右,只剩下部将傅虎一人,面对越来越近的鲜卑骑兵,刘曜反而十分淡然,他对傅虎说:“我受伤已重,恐怕走不了了,你赶紧上马逃命吧!”

傅虎却说:“我承蒙大王赏识提拔,做到了讨虏将军的位置,您的大恩大德,我傅虎从来都不敢忘记,如今到了报效大王的时候了;况且赵室刚刚建立,国家没有我可以,但没有您是万万不行的!大王赶紧上马,只要渡过汾河就安全了。”傅虎不由分说,把刘曜扶上马。随着“啪”的一声,马一跃而起,向对岸狂奔而去。

傅虎手刃了几个追兵后阵亡(看来傅虎没曹洪命大)。渡过汾河,刘曜集结人马,一番劫掠后向平阳方向撤退,路上遭遇拓跋猗卢的追兵,再次大败,连副将刘丰都成了刀下鬼。

晋阳之难被解,刘琨心情非常激动,他一路步行到拓跋军中亲自拜谢,并劝说把兄弟乘势进攻汉国。

拓跋猗卢对刘琨说:“晋阳虽然保住了,但我们来得还是晚了点,没能救得了你的父母,兄长对此十分惭愧。大军出征一次非常不易,士兵都很疲惫;而且赵国还有相当的实力,不是一朝一夕可以平定的,我先率军回去了,其他的以后再说吧!”然后资助了刘琨一千匹战马辎重,向北回到了代国。

晋阳暂时没法打了,恐怖分子石勒又相中了王浚和鲜卑段部联军。段氏部落的现任首领是段疾陆眷(一说段就六眷),驻守在渚阳(今邢台任县)。

石勒的根据地就在襄国,卧榻之旁,岂容他人安睡?渚阳对襄国是一个很大的威胁,为了襄国的安全,他必须拆掉这颗定时炸弹。

拆弹行动开始,石勒率军攻击渚阳,段疾陆眷命大将末坯领兵抵抗,双方交锋N次,石勒败了N次。段疾陆眷见状,开始建造投石车,打算反攻襄国,这位首领很有意思,他不在城内建造,偏偏把地点定在城墙上,偶尔往下面扔两块石头试试威力。

这一试不要紧,襄国的老百姓们被吓得够呛,一些胆小的已经在收拾铺盖卷了。且不说那些攻城器械的质量怎么样(估计有不少不合格产品),仅凭这个阵势就足以威慑敌军了。石勒听从张宾的建议,率军回城,接下来的几天,大军再也没有踏出城门半步。

段疾陆眷大喜,他以为石勒等人都被吓成乌龟了,于是命令末坯带着那些大家伙砸城门。

可当末坯到达城门时,看似完好的城墙上突然出现了几十道暗门,敌军纷纷从里面涌出,他们没理会攻城部队,直奔末坯的中军而去。原来,在石勒当乌龟的这几天里,他就干了一件事:在城墙上挖洞,挖完了再用土掩上。

末坯大惊,迅速指挥部队向中军靠拢,孔苌等人经过一番苦战,见无法突破,便引军回城,末坯想都没想就追了上去,结果被人断了后路,成了敌军的俘虏。主帅被擒,士兵们卖命的对象恐怕都要没命了,还怎么打?大军纷纷溃散,战场上只剩下一堆笨重的攻城器械。

石勒没有杀末坯,他以此为筹码向段疾陆眷求和。部将段文鸯认为本部目前和王浚处于联盟状态,擅自同敌军议和,怕有不妥。段疾陆眷没想那么多,他很愉快的答应了,并表示立即与王浚断绝联系。

失去了鲜卑这个强大的盟友,王浚的势力江河日下。王浚非但不吸取教训,反而图谋自立,加之他本人反复无常,在辖境内横征暴敛,人们非常厌恶他。而鲜卑的背叛则令王浚彻底变成了光杆司令。

常言道,欲想取之必先予之,通俗地说,就是猪喂肥了再杀。石勒先用重金贿赂了枣嵩,继而表示要归顺王浚,王浚刚想做皇帝,马上就有人来归顺,认为这是一个好兆头,想都没想就接受了。王浚真该好好思考一下:实力比自己要强不少的石勒为什么要臣服于他?要想臣服也可以,先把段疾陆眷的头颅拿来!(王浚可没笔者这么聪明,嘎嘎)

总而言之,现在的局面皆大欢喜,石勒取得了外交上的双重胜利;王浚的虚荣心也得到了很大满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