零点看书 > 乱世晋隋 > 第七十章 遗臭万年

第七十章 遗臭万年

刘贺荒淫无道,不顾江山社稷,这才被霍光废掉;而司马奕自即位以来,勤勤恳恳,恪守孝道,虽然没什么文治武功(大权都在桓温那,即便司马奕有心,也是无力),但万万不到废立的地步。

这就难坏了桓温,理由是一定要有的,皇帝也是一定要废的。桓温绞尽脑汁,终于想到了一条很奇葩的理由:皇帝搞同性恋!

司马奕当时和相龙、计好等大臣关系不错,晚上经常留他们在内宫住宿,这件事传到桓温耳中,皇帝就成了“同性恋”。这个实在有些无厘头啊!按照桓氏理论,当年刘备和诸葛亮“出则同车,卧则同寝”,两人也是同性恋咯。往近了说,你桓温前两天不是还和郗超一起睡过么…

为了支持这个理论,桓温买通了御医,让他们制造皇帝阳痿的谣言(关于阳痿患者能否搞基这一艰深问题,在此不做研究)。这下问题大了:皇帝既然不能行房事,那三个儿子是怎么来的?!更可怕的是,司马奕居然要册封来历不明的“野种”为储君,这不是企图颠覆大**山吗?

司马奕做梦都不会想到,留几个人在内宫睡觉,居然会睡出这么多事来。

既然政策已定,接下来就是照章行事了。废立皇帝此等大事,必须经由太后之手,司马奕亲政后,褚太后随之退居二线。好景不长,残酷的现实第三次将老太太推到了风口浪尖上。在桓温的逼迫下,褚太后不得不在提前准备好的诏令上签字。但老太太提出了一个条件:在诏书上加几行字,也是表露她心情的几句话:

“未亡人不幸罹此百忧,感念存没,心焉如割!”

还有比这更令人痛心的吗?

老太后的痛苦,桓温是不知道的,他只知道自己废立皇帝的心愿即将达成,古往今来,没有几位大臣能做到的事,他桓温做到了;进出朝堂时,连谢安都要行三跪九叩礼;只要他愿意,晋朝的江山甚至可以改姓桓。

不久后,司马奕被赶出朝堂,随即被废为东海王。司马奕身着素衣;头戴白帢帽——东晋只有天子才能戴的一种帽子,这是唯一能表明司马奕身份的穿戴,独自一人从西门走出皇宫,前来送别的大臣从太极殿一直排到神虎门,碍于桓温的权势,他们欲哭而不得,只能掩面目送司马奕出宫门。

这里有人会问了:司马奕为什么不抗争呢?桓温不是诬陷自己性无能吗?站出来澄清就是了。我们不妨设想,若司马奕果真如此做,其结果呢?无非是激怒桓温,然后人头落地罢了!司马奕再聪明不过,好死不如赖活这条道理他非常清楚。

于此同时,桓温准备好銮驾,亲自去琅琊王府接司马昱进宫。一切仪式按照新皇帝即位操办。是年,公元371年,52岁的司马昱登上帝位。司马昱是晋元帝司马睿的小儿子,晋明帝司马绍的小弟弟(司马昱做梦都不会想到,天命之年还能坐上龙椅…)。

桓温向司马昱宣读完废立诏书后,司马昱什么都没说,只是不停地流泪。桓温做贼心虚,于是草草了事。

司马奕虽然被废,好歹留了一条命,但其他人可就没这么幸运了:司马奕的妃子们和三个儿子全部被杀;忠于司马奕的庾家几乎被灭族;东晋朝堂几乎被大换血。

司马昱对桓温的做法非常不满,他直截了当地对桓温说:“晋室的国祚如果还能延续,还望桓公以天下社稷为重;若不能延续,朕请求逊位,明公大可以另立有德之人!”几句话,把桓温惊出了一身冷汗,不得不放松对旧臣的迫害。

桓温不是王莽之流,他必须顾忌天下人的心愿,或者说,他还没有做好篡位的心理准备。

至于被废掉的司马奕,一贬再贬,最后以海西县公的身份被软禁。经此大变,司马奕心灰意冷,再也不过问政事,安安稳稳地过完15年的余生后,于公元386年病逝(善终,最好不过的结果)。

有意思的是,废完皇帝,桓温却上书皇帝,请求前往姑孰镇守;司马昱百般劝说,求他留下来辅佐政事,甚至给了他丞相、大司马等一大堆官衔,但都被桓温拒绝了。不久,桓温率军回到姑孰,做起了边将。

辛苦半天,最后还是一个边将,桓温这么做到底是为了什么?

桓温不仅是一个权臣,更是一位将军,戎马半生,他已经习惯了枕戈待旦的军营生活,猛然让他与宽袖长袍的士人共处一室,桓温会感觉不自在;二者,桓温深受儒家忠君爱民思想的熏陶,剥开华丽的权势外表,桓温打内心里为自己的不臣行为感到不齿,更何况司马氏待他不薄呢?;三者,桓温对司马昱这个老朋友心里多少有些感情,不忍心夺他的位。

当然,前两点是笔者擅自揣测的,桓温当时的真心想法,恐怕只有他自己知道(也可能不知道)。但是第三点,即将得到印证。

在这种情况下登上帝位,司马昱心里很不好受,毕竟,没有人愿意当傀儡。·

心情对健康的影响很大,更何况司马昱已经知天命了呢!皇帝还没做三个月(没出三包期),司马昱即身染重病,弥留之际的司马昱,开始提笔写遗诏:

“朕百年后,太子昌明(司马曜字)即帝位,大司马桓温当效仿周公,尽心辅佐。天子年幼,大司马代行天子之事,负责处理国家政事。”写完遗诏,司马昱总觉得少了些什么,于是补充了两句:“少子可辅者辅之,如不可,君自取之!”

耳熟吧?刘备病危时,也是对诸葛亮这么说的,刘禅在诸葛亮的辅佐下,将先帝基业发扬光大,成为一支足以和曹魏并驾齐驱的力量。可惜的是,司马昱不是刘备,桓温亦非诸葛孔明。

写完遗诏,司马昱就死了,这位傀儡皇帝享国日浅,没啥好说的,不久后,东晋群臣为其上谥号,曰“简文”,是为简文帝。

桓温本以为老朋友会将龙椅送给自己,没想到竟找了个十岁的小娃娃顶事。是可忍,孰不可忍!桓温的怒火爆发了,火焰从姑孰一直烧到建业。群臣得知后,吓得大气都不敢出,只得把遗诏压下去完事。

但皇帝死了,皇位悬空着也不是个事啊!正当大家一筹莫展之际,有人说:“将大司马请回来吧!反正诏书规定了两种内容,不如让大司马看着办!”

在这个节骨眼上,尚书王彪之挺身而出:“天子驾崩,太子即位,此乃天经地义的事,他桓温有什么理由反对?!诸位都是晋室的臣子,怎能为了自身安危,置天下于不顾?太子即位一事不可再拖了!”

有了这句话,群臣不再犹豫,立即尊司马昌明为天子,即日行加冕礼。按照遗诏,桓温应当入朝辅佐,可谁请呢?

一大群人环视一圈,目光最后落到了谢安身上:“就你和桓温关系比较不错,你不去谁去?”谢安躲不过,就以朝廷的名义给桓温写了封信,请后者回朝辅政。

桓温正在气头上,接到这封信,便料定是谢安搞的鬼,偷偷把诏书改了。想到这,桓温暴跳如雷,立即发兵建业,想找谢安等人的麻烦。由于谢安在信中提到了王坦之,这哥们儿也跟着倒霉了。

桓温很快到达建业,然后把东晋大臣们喊到一块儿,率重兵包围起来。一般的大臣哪见过这种架势,吓得都尿了裤子,只有谢安这个不是一般人的人泰然自若。

桓温很奇怪,就问谢安,“你就不怕我砍了你?”

谢安面不改色,“朝廷养兵千日,没想到竟用在这一时,不防备外敌入侵,却加以忠臣斧钺,这是何道理?”

桓温笑道,“言之有理啊!”于是撤去了军队。没有了军队的参与,谢安长出一口气,紧张的氛围也随之缓解。

“早上吃的什么啊?”

“米粥”

“…”

“…”

两人越聊越投机,不知不觉间,桓温竟打消了对谢安的猜疑。令人大跌眼镜的是,东晋的国祚竟居然靠着谢安不可思议的人格魅力得以延续。(谢安号称东晋第一大帅哥,不排除桓温老头子搞基的嫌疑,还诬陷人家司马奕,哼哼)

桓温本打算马上返回姑孰,不料生了一场病,就在建业多待了十四天。病情稍稍好转后,桓温回到姑孰,之后,桓温的病情加重,一日不如一日。

桓温自知将不久于人世,就要求皇帝加赐九锡,企图让子孙篡位。谢安等人心里清楚:桓温活不了多长时间了。最好的办法就是一个字:拖,直到拖死桓温为止!因此,凡是桓温的表章,谢安和王坦之一律拖延:回信写了改,改完重写,一连拖了十几天。

灯枯油尽的桓温是禁不住拖的,四个月后,桓温病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