零点看书 > 三百六十五夜半 > 第五夜:自杀qq群(上)

第五夜:自杀qq群(上)

少年少年

你曾如此被花丛深爱

就算季节流转

花丛与爱意都化作了尘埃

少年少年

没有什么让你停下脚步

你从不曾转身

任由花的香气渐渐散去

少年少年

这首歌是为你写下的

等你走遍世界

花的记忆最终会残忍地复活

你不知道你也敌不过

年少时纯白的懵懂

睡梦中不断重演从前

花丛凋残也仅仅是因你的诺言

你不知道你也敌不过

年少时光匆匆的舞步

睡梦中不断重现

那年香气散去仅仅是一转眼

仅仅是因为你的消失不见

我随手翻着手机,突然一则女生陷裸条贷“自杀的新闻跳入了我的眼帘,新闻上写道:4月11日,厦海省华夏学院一名大二女生因陷“校园贷”,在泉州一宾馆自杀。在临死之前这名叫做雪琪的女生曾经多次透露过自杀轻生的念头。因为遭到各种逼债的压力,4月9日,她在朋友圈中分享了一首歌《生生》,并截取了一句歌词“抖着双手,拼命紧握啊,却徒劳无功啊”。当天21点33分,她发了最后一条微博“这城市风总是很大,孤独的人好像就我一个”,配图里的她不再带有一贯的笑容,满是牵强和无奈。但她的好友并没有察觉出她的异常。4月10日这一晚,离开了好友陈倩宿舍的雪琪,来到了她生命终结的宾馆。晚上11点多,她发出了人生中的最后一条朋友圈“我真的不喜欢这个世界啊。”晚上11时35分,雪琪用微信给爸爸发去生前最后一段话,“爸爸,其实我真的好爱好爱你啊,从小到大,我做了那么多错事,你都原谅我了,可是这一次,我真的觉得很累啊。”随后雪琪终结了自己的生命。

看完这则新闻,我的心里满满不是滋味,谁能体会雪琪在自杀时的悲观与无助呢?谁能知道雪琪在滑入深渊时的绝望与挣扎呢?没有人知道,而年轻的她正处于豆蔻年华的美好时光里,她的未来本来有无限的可能性,但却因为某种原因过早的失去了自己的生命。所以说真的,我很为这个女孩惋惜。

以前的我认为自杀是这个世界上最卑鄙的做法,因为它的全身上下都写满了懦弱,它就像一个女人袒胸露乳、一丝不挂般的站在大街上一样羞耻,它不仅辜负了家人的爱,而且也逃避了自己应尽的责任。但是现在,同情的情绪让我似乎觉得我以前的观点是错误的、这种观点甚至是武断的,乃至是冷漠的、不近人情的。因为如果换一个角度来看的话,自杀或许拥有高尚的意义,在结束自己与这个世界的千丝万缕之前,那种坚决的意志或许可以被称之为勇气,它将自己在这个世界的所有痛苦、迷惘、孤独都抛给了这个世界,而自身却获得了救赎,获得了自由。就像小时候我的家里人捉给我的麻雀一样,它宁愿让栓在自己脚上的绳子

活生生的磨烂自己的双腿,也要扑腾着翅膀逃离这世界的桎梏。孩子们看着他的行为哈哈大笑,可是它腿上的鲜血却成为了对这些笑声的嘲讽。

现在我沉下心来想想,对于生命的决定权究竟应该怎么去理解?一个人能够完全处分自己的生命权吗?一个人对于生命的权利是不可放弃的吗?如果生命的确属于自己可以处理的私法益,那自杀的确是个人自由,别人无权干涉,可是救助自杀者的行为向来不会被我们认为是越俎代庖,相反,教唆自杀的行为却被我们认为是不义之举,值得惩罚。但是如果说一个人的自杀是违法的话,那又该找什么理由来作为此种结论的根据呢?或许我们可以这样理解,一个人不仅是自然的人,而且是社会的人,所以一个人不仅应该对自己负责,也应该对这个社会负责。人是组成社会的基本要素,所以法谚语云:人永远是社会的目的,而不是手段。如果一个人选择自杀的话,那他是有罪的。他将自己赡养父母、抚养妻儿、爱护社会的责任都置之不理、而交给了这个社会中的其他人来承担,他是自由了,但却将其他人桎梏了。但是,细细思来,这种理由也并不牢固,它过分强调了个人对社会的依附性,而二战时纳粹的指导思想难道不是如此吗?在国家主义、集体主义的**汤下,德国人杀掉了几百万的犹太人,却丝毫不感到内疚。他们可以上午去歌剧院听肖邦的音乐,下午却摧毁肖邦的家园。所以这个问题让我暂时越想越感到迷茫。

对于自杀,我有太多想表达的东西,但理论抽象地说又表达不出什么东西。我回头看了看妖妖,妖妖还在睡。我又看了一下时间12点30分,我想了一下,在这下午的工作时间中,我就写一个关于自杀的故事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