零点看书 > 扶明 > 第九十一章 名动京师

第九十一章 名动京师

自从那日万历在书房内同意了陈峰他们提出的狩猎建议后,第二日就立马指派了专员去着手办理此事。在朝堂之上听到这个消息的群臣,自然是有人跳了出来阻止的,照例又是分成了三派:以首辅叶向高以及孙承宗等人为首的东林党人士为支持派,以礼部尚书方从哲为首的齐楚浙党例行公事一般站在了反对的一方,而少数的官员,未置可否,保持中立的看着两方唇枪舌剑的争论着.

"陛下万金之躯,宜当稳居皇宫之中,怎可胡乱出宫,与一群卤莽武夫同狩于乡野之间,成何体统.我辈为臣之辈,理当尽心辅佐陛下,怎可劝陛下投身于声色犬马.是何人出此滥策,形同叛逆尔,其心可诛".给事中亓诗教从站班中走出来,手持笏板,瞄了眼叶向高,用他那带着山东口音的大明官话瓮声瓮气的说着.

"哎,亓大人此言差矣.想当年我太祖皇帝起于中都凤阳,驱暴虐北元出故土,一统天下,遂成我大明天朝.至成祖时,亦是五次御驾亲征于漠北,保京师于万安,正是二位先皇奋武扬威,才有现今这国泰民安的大明.吾皇聪颖仁慈,功绩直追二位先皇,百姓皆交口称赞陛下有太祖,成祖之风矣.值此民心鼎沸之际,诚宜趁势扬我国威于四方,亓大人此话,不知却是居心何在"?孙承宗不等亓诗教说完,接上话头就从站班中走了出来,回了眼亓诗教,朗声说到.

"孙大人这话是什么意思,太祖成祖二位先皇自然是南征北战,为我大明立下了万世之基业.可现如今四海承平,天下安宁,吾皇正当稳居宫中,孙大人却劝陛下出宫行狩猎之事,不知你的心,却又何在"?礼部尚书方从哲一大步踏出站班,扯住被孙承宗驳的正欲发作的亓诗教,笑着说完,看向了孙承宗.

"方大人,吾皇承太祖成祖二位先皇遗风,接连三次大征皆获全胜,四方缄服.不趁此时进一步扬我国威,更待何时?却实在不知,亓大人和方大人横加阻拦,屡次指责,似此仇者快,亲者痛的事情,二位却是做甚想法"?叶向高终于忍不住了,亲自出马高声说到.

大殿之上顿时一片窃窃私语之声,几个带头的人,更是大声的争论了起来.万历看着下面闹哄哄的场面,像是早已有了免疫力一般,只是略微的皱了下眉,摇了摇头轻声的咳嗽了一声.下面听到万历的咳嗽声,这才安静下来,各自规矩的站好班,恭敬的低垂着头,准备聆听"圣训".

"众卿勿要再对此事争论不休了,朕意已决,此事就这么定了.另外此事乃为新晋兵部员外郎陈峰进言,实与叶首辅及孙爱卿无关,方爱卿`亓爱卿误会了"万历和善的说完,群臣赶紧行礼,高呼圣明.太监扯开公鸭嗓嚎完有本启奏,无本退朝后,也再无何人上奏,今日的朝政,自然是到此为止了.

......

引发今日早朝上激烈争辩的始作俑者陈峰,却因为没有资格上殿,对此事一无所知.但经今日一事之后,他的名气也是呈几何形递增了.原来没听过他"尊姓大名"的官员回府后,都各自找来师爷询问陈峰何许人也,什么地方的人士,家庭背景,有否后台.到最后甚至连陈峰祖上是否有做过官的,祖上风水如何之类的都问了出来....

最后传到他们耳中的信息都着实另他们大吃一惊,这个名不见经转的年轻人,三十不到,就已经做到开原总兵的职务,且与武清侯李伟一家甚为亲密,现在就住在侯府之内.本来从开原总兵的位置上被调回京师做兵部员外郎是再明显不过的降职了,可是一说是同首辅叶向高,以及户部侍郎孙承宗共同教授皇长孙的三位老师之一,明眼人一看就知道这是典型的明降暗升了.再到不知以何种渠道听到的和兵部尚书一起进宫面圣,得赐白银百两,又赐了锦墩.圣眷之隆直把这些官员们眼红的要滴出血来了.

这些京中官员们得到这些信息后的第一反应,自然是把这位好象各处都有后台,与当朝贵戚武清侯情同父子,与首辅叶向高以及户部侍郎孙承宗共同教授皇长孙且几人私交甚密,圣眷正隆的年轻人看是政坛冉冉升起的一颗新星.几位官员私底下一合计,假借看望武清侯之名,准备入府看看这个只闻其名,不见其人的陈峰.

......

"下官等公务繁忙,许久没来看望侯爷,今日特来拜见,不知侯爷近来安否"几个官员匆匆的备下些礼物,纷纷坐着自家的马车,赶到武清候府一齐"拜见".武清候府的大堂之上,领头的一人恭敬的说着客套话,眼睛却密切的注视着那位传的玄乎的陈峰是否在场.

"呵呵,难得几位大人对本侯有心,还记得有我这么个老头子,百忙之中抽空前来探望,老夫不胜感激啊".武清候正在府中休息,突然听到管家报告几位大人齐来拜见,此时也是正纳闷着,没有摸清对方来意之前,也只能客套的回答着.

武清侯说完,几个官员顿时也没了话能接下去说,总不至于直接说我们是来看陈峰的,你把他叫出来吧...气氛顿时一滞,几人对坐着喝着茶,眼神相对时总是和气的笑着点头,却谁也没开口打破僵局,场面极其尴尬.

"侯爷,我刚从街上回来.南边新到的黄酒,我路过南货店,在街上就闻到香味了,就特意买了两坛,晚上陪您喝两盅"陈峰刚从许记铁铺回来,新式火枪的进展喜人,过几天就能造好了.陈峰也是开心,笑容满面的就从外走进堂来,朗声说着,却看到堂上坐着几人,以为是武清侯有客人在,连忙对着武清侯和几人行了一礼,准备退出来.

几人一看一个眉清目秀,英气逼人的俊美后生走进堂里,再加上他和武清侯亲切的语气,绝对不是下人,已经猜到了是陈峰.他们此行的目的正是看看,并且尽可能的接近陈峰,赶紧说到"先生留步,敢问可是陈大人"?

"不敢,小子陈峰,敢问您是?陈峰刚要走出堂去,却听见身后的声音响起,连忙转身恭敬的说到.他想了半天也没想到这几人是谁,自己也从未见过,只能笑着站在那里,却又不知该怎么办.

"呵呵,几位大人也认识陈贤侄"?武清侯也是大为好奇,抚着胡须笑着问到.

果然是陈峰!听完陈峰的自我介绍,几人赶紧仔细的观察了下陈峰,倒看的陈峰有些不好意思了.几人看着陈峰容貌俊美,气质不凡,也是暗自赞叹不已.

"回侯爷,今日在朝堂之上,听闻陛下提起陈峰,说是这次狩猎之事就是陈大人提议的.呵呵,陈大人,果然是少年有为啊"几人赶紧笑着点头说着,陈峰又是好一阵尴尬...

"呵呵,原来如此.狩猎之事我也是昨天才知道的,我这个贤侄,可是有大才的啊.当年在宣府以白身定下妙计,智退鞑子.做过京师军校挽澜司的司长,后来去了辽东,屡立战功,回京师之前已经做到开原总兵之职了,犬子文全跟着他可是学了不少本事呐.前年回京师,不是杀了那红色巨豹,陛下还以豹皮用以金丝缝成战袍赐予了他呢"武清侯听到几人夸奖陈峰,也是兴奋不已,一叠连声把陈峰的"光荣榜"翻了出来,好象在炫耀自己儿子一样的喜悦.

"哦!原来陈大人就是除去红色巨豹之人啊,果然是文武双全,更兼你一表人才,圣眷正隆,前途不可限量啊"几人没想到陈峰除了有"后台"之外,更是有真才实学的,不免更是赞赏了一番.

陈峰在问过武清侯后,才知道原来几人不是武清侯的客人,而是当朝的京中官员,赶紧起身恭敬的回到"大人们过奖了,陈峰才疏学浅,只知忠心为国,至于那些功绩,全是侥幸为之,犹不及几位大人的万中之一,今后还该向大人们多多学习才是".

"陈大人过谦了,你是后辈中的佼佼者啊.咱们在你这么大的时候,连官都没做呢,实在是后生可畏,年少有为啊,哈哈"众人赶紧客套的回着,陈峰自然又是免不得一番回礼.

"今日天色已晚,我等这就告辞了,再不走,侯爷还以为我们是来蹭饭的,哈哈"一个官员开着玩笑说完,众人马上识相的起身告辞,武清侯几番相留吃晚饭都被他们委婉的推辞了,陈峰于是和武清侯一起去送送他们.

几人走出堂来,请陈峰和武清侯留步后,向武清侯告完辞,准过头来异口同声的,"和蔼"的说到:"陈大人,有空来家里坐啊"

......

PS:今天很用心的在写,所以更的有些晚了,抱歉!(未完待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