零点看书 > 三国之卧龙逆天 > 第二百零二章 大战曹仁(四)

第二百零二章 大战曹仁(四)

第二百零二章大战曹仁(四)

孙曹的罢兵言和,虽然瞒住了一时,但数rì之后,甘宁军中的斥候,以及隐藏在庐江的暗卫却还是获悉了此事,随即这道消息,很快通过不同途径,传到了诸葛亮手中。

这条消息传到诸葛亮手中时,诸葛亮率领的兵马,已经抵达了宜城城下,接获此消息,诸葛亮到并没有感到惊讶,因为他心里清楚,如果是自己处在孙权的位置,这个时候也必然会暂且与曹cāo罢兵,然后伺机而动,夺取江淮一线的寿郡。

同在大帐的徐庶和庞统,听到诸葛亮说出这个消息,徐庶摇头冷笑道:“孙权这是想捡个便宜啊,寿作为扬州的治所,只怕孙权做梦都想把它占为己有了。”

“随他去吧,咱们眼下就是立即拿下宜城,把曹仁全军歼灭,若时间来得及,倒也不妨去趟南阳,抢些百姓回襄阳,我可是听说这几年,曹cāo为了充实南阳人口,从关中迁了不少百姓过来。”孙权夺取寿,对诸葛亮来说,并没有什么坏处,相反还有好处。

寿地理位置重要,处于淮河边上,有淮河这道天然屏障在,就相当于给处于江东的孙权,多上了一道保险,其次寿地理交通发达,扼控徐州,豫州,在战略位置上来看,一点不输于襄阳。

可以说荆州扬州两地的战争,自古以来的战事,都是围绕着襄阳和寿一线展开的,就如夺取荆州,必先下襄阳,否则将处于无险可守的地步。

历史上的孙权,为了夺取寿,跟曹cāo大战数次,但却皆无功而返,反而成全了镇守寿的曹军大将张辽的威名,使其成为名垂千古的名将。

这其中固然是张辽了得,但孙权与其帐下的文臣武将,就真会那么无能,真要是如此无能,孙权也不会让曹cāo都感叹:生子当如孙仲谋了。

所以这里面只有一个原因,那就是寿战略位置重要,加上重兵云集,又距离许都不远,更与徐州接近,战事一起,无论是许都还是徐州的曹军,很快都能及时赶到救援,只要战事一起,就不是局部战争,而是孙权与曹cāo的举国对决,张辽的胜利,也不过是局部的胜利罢了。

这次诸葛亮吸引了曹军大军,孙权能不能攻下寿,那就看他自己的本事了,诸葛亮还是希望孙权能够占据寿的,因为只要孙权拿下了寿,那无疑就像树立起了一个靶子,成为曹cāo追打的目标。

除非孙权能够及时攻下徐州一线,否则寿就要时刻面临曹军多面进攻,这样一来,曹孙之间的战斗就不会停歇,这对于诸葛亮来说,无疑是有利的,这也是诸葛亮对孙权此次,暗地里与曹cāo苟合,不但不恼,反而高兴的原因。

现在诸葛亮反倒是担心,孙权能不能抓住机会,一举攻下寿,不过如果诸葛亮这会要是知道,周瑜已经与孙权君臣一心,那他也就不会有这层担忧了。

面对诸葛亮的坦然,庞统也很快领会了其中之意,当下遂笑道:“寿虽然是块好肥肉,但要吞下去消化掉,只怕不是短时能够做到的。”

“哈哈,士元兄所言甚是。”诸葛亮开怀大笑一声,道:“传令众军,明早开始攻城,东南西三面齐进,留下北门,我倒要看看曹仁在知道襄阳失守后,还能不能死守不出。”

翌rì巳时,诸葛亮亲率大军,列阵在宜城东门之外,扬声喊道:“城中的曹军兄弟听着,本侯已经拿下襄阳,于禁和陈矫皆归降了我军,只要你们放弃抵抗,开城投降,本侯不但恕尔等无罪,还重重奖赏。”

城头的将士,正在半信半疑之际,诸葛亮一声令下,五百弓弩手,冲出阵前,朝城头便社出了三轮箭矢,不过这些箭矢,可不是shè人的,而是绑着信札的无刃羽箭。

羽箭上绑着的信札上,写的内容自是招降之意,以及归降的一种曹军写的劝降信,为了证实这些内容,诸葛亮还让归降的三千余曹军,在阵前叫喊,以及言明襄阳城破的消息,并且还把曹仁,杜袭、赵俨等人留在襄阳的家眷,一起推到了军前,以证实襄阳城破之实。

原本还有些怀疑的守城兵马,看到曹仁等人的家眷,自是信了十分,一时之间,人人自危,尤其是想到后路被退,荆州大军围困城下,抵抗下去,显然难有出路。

就在城头军心涣散,士兵交头接耳的时候,接到消息赶到城门楼的曹仁,看到自己三名侍妾和一双儿女,皆被押在阵前,虽然心中震怒,但还是稳住心神,喊道:“将士们,虽然襄阳城破,但却不足为惧,本将军已经接到密使送来的消息,丞相大军已经赶到南阳,只要我们坚守住十天,丞相援军一到,荆州兵马必然溃败,到时尔等皆是有功之士,吾必奏请丞相,让尔等回家探亲。”

城下的曹仁家眷,却并不是曹仁的正妻,而是近年来新纳的妾侍,而他的正妻和三个儿子,则留在许都家中,这也是曹仁能够说的如此大义凛然的原因,否则就是曹仁再忠义,也不可能看到家人被俘,而如此无动于衷。

“曹将军,你这话是真的吗?”军中的一名军士大胆的问了一句。

“众位弟兄都追随本将多年了,我曹仁何时说过谎话,众弟兄尽管全力备战,胜利必然属于我们的。”曹仁极尽鼓舞之能高呼道。

“我军必胜,我军必胜!”曹仁左右将领,立即振臂高呼,响应道。

一时之间,城头守军士气大震,这让城外的诸葛亮,也不由赞叹曹仁的急智和统军的能力。

虽然曹仁鼓舞了士气,但宜城这样的小城,最终是奈何不了诸葛亮大军的攻城,而且曹仁还有个致命的弱点,那就是城中的余粮,从明rì起,就算每rì吃两顿稀饭,也最多能够支撑个十天半月的。

为了节省粮食,从数天前,曹仁就命伙房的军士,每rì三餐,都减少了三成的量,眼下没有战斗,士兵们还不觉得饿,只要战事一开,没吃饱饭的士兵,又岂能甘心卖命,这个时候的士兵,最大的忠诚,不是忠于君主,忠于人民,而是忠于肚子,如果当兵连肚子都吃不饱,他们是无论如何不会甘心卖命的。

既然攻心之计,并没有起到预计的效果,诸葛亮也就不再客套,当即拔剑在手,扬声喊道:“传令,投石车攻城。”

这些时rì来,庞统和赵云等人,在宜城外可没干做着,三军齐动,足足打造了八百辆投石车,投石车这种攻城器械,在汉末并不是特别稀奇的东西,早在官渡之战时,曹cāo与袁绍大战时,就大肆应用过。

眼下诸葛亮军中的投石车,也并没有什么新意,基本如出一撤,同样是利用杠杆的原理,把重达数十斤,或者百斤的石头抛进城头,砸坏城池或砸死城头的守军。

不过诸葛亮军中推出的投石车,装的可不是一颗颗石头,而是一根根浇灌了火油燃烧的巨木。

一字排开的投石车,就好比后世的炮兵阵地般,在诸葛亮的一声军令之下,cāo作投石车的三千将士,在徐庶亲自指挥下,齐声高呼道:“预备,发shè!”

(作揖拜谢‘快乐好运’同学的大额打赏,这是催促小虾写下去的yù望啊,啊啊啊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