零点看书 > 嫡孤 > 第23章

第23章

鄂氏听闻笑而不语,绮涟忙回道:"嫂子知冷知热,有什么事想在头里,我感激还来不及呢。"

"自家妹子理该如此!"致文点点头。

大太太喝了口茶问道:"明个儿出门的事情都准备好了?"

"是。"致文回道,"我亲自吩咐的,准备了三辆马车,一架六人抬的轿子,另外还有一份礼单请大太太过目。"说罢从袖子里掏出一张红纸递过去。

大太太接过去看看,边看边点头,遂递给身旁的绮涟,"你也瞧瞧,这些礼品可进得庞府?别让外人笑话了去。"

呃?原来是为她去庞府做准备,看这大车百辆的架势,应该是三位太太跟着同行。再看礼单,上面不外乎是一些补品和上好的胭脂水粉。

"虽说是亲戚却也不能空手去。补品是给长辈的,因为庞府的老太太还健在,所以备了两份。你有个表妹和你同年生,胭脂水粉是给她的。"大太太笑着说,"明个儿一大早锦绣阁就把新衣服送过来,挑最漂亮的穿上。我听说你姨妈的女儿尺素姑娘才貌双全,才来京都没几日就传扬开了。"

还不等绮涟回话,外面帘栊响动,衣服窸窣的声音传进来。绮涟凝神看去,进来三位姑娘,年纪都和她相仿,打头的是个圆脸体微胖,眼睛一笑像弯弯的月牙,观之可亲。身后的那个典型的瓜子脸,削肩束腰,体态风流。最后一个还未长开,一张娃娃脸,看人的眼神怯生生的。

身后跟着丫头、婆子,应该是三房的姑娘们。

三个人齐声请安,莺声燕语煞是好听。

"大太太别光夸别人家的姑娘,瞧瞧咱们家的几枝花,哪个不是美人?"二太太笑着看着姐妹五人,"我们老姐们三个说话絮叨,你们是不爱听的,让致文媳妇带你们别处玩去。"

几位姑娘听了忙不迭的起身告退,鄂氏带着她们和林氏回了西院的紫云阁。绮贞十四和绮梦、绮兰挨肩,一差一岁。论起来绮云排行老大,绮涟第四,绮兰十二最小。本是年纪相当,又没有长辈在一旁约束,几个人说说笑笑,紫云阁顿时热闹起来。

不知不觉就到了晌午,大太太派人过来传饭,鄂氏笑着说道:"今个儿阳光正好,不如在梅花坞的院子里放一张桌子,让她们做些热乎的东西。咱们边吃边赏梅可好?"

几个人一致说好,鄂氏派人去禀告大太太。

不一会儿小丫头回来,"大太太让奴婢嘱咐大奶奶,别让姑娘和二奶奶冻着,温一壶性子弱地酒,少喝一点无妨。"

鄂氏闻言忙命人去准备,知春吩咐小丫头回去取手炉过来。

婆子们在梅树下放了一张大桌子,椅子上铺了厚厚的狗皮褥子,酒菜准备妥当才去请鄂氏等人。

红梅开得正好,少许的积雪落在树干上和血红的梅花相映成辉,淡淡的幽香充满了小院。绮涟怕冷,厚厚的大氅紧裹在身上,怀里捧着手炉。小丫头斟满一杯温酒,她端起来一饮而尽,热辣辣的液体顺着喉咙到胃里,感觉暖和了许多。

桌子中央放着小巧的紫铜锅,底部装着木炭随时加热,有点类似现代的火锅。里面是不停咕嘟地炖菜,用上好的鸡汤做底,加上去壳的小螃蟹、牡蛎、切成丁的鲍鱼,龙虾肉做辅料。等到开锅再放入各种蘑菇和青菜,吃起来喷香可口,汤汁鲜美爽滑。旁边是各色点心,冷热拼盘。

"云妹妹的琴弹得极好,不如弹一首给我们听听。"鄂氏夹了一口菜笑着说道。

绮云听了也不推辞,笑着回道:"有酒有琴不能无诗,要我弹琴也行,你们得每人作一首梅花诗,曲终诗成。"

"作诗我可不会,平白让姐姐们取笑。"绮兰连连摇头,"我只管把你们的诗誊写一遍,拿到太太面前,请她们评鉴可好?"

众人见她年纪小也不为难,丫头们搬出几张案几放在几人身旁,笔墨纸砚侍候妥当。那边的碧玲已抱来一张古琴放在众人对面,案几边燃上檀香,小丫头端来热水请绮云净手。

一切准备完毕方开始弹琴,绮云纤纤十指在琴弦上灵活的或弹或拨,琴声高山流水般倾泻而出。两三朵梅花飘飘悠悠的落下来,衬着这空灵的琴声别有一番滋味。

鄂氏头一个提笔,刷刷几下就大功告成。绮贞和林氏紧随其后,绮梦一会儿看看梅花,一会儿瞧瞧绮云,半晌才提笔而书。倒是涟儿闭着眼睛,似乎整个人都被琴声吸引,已深深陶醉其中了。

忽而,一片花瓣落在她的额头,痒痒的感觉惊醒了她。再看左右之人都已成诗,才不紧不慢的提笔写了一首,罢了还轻轻叹息一声,似有惋惜之意。

涟儿撂笔,琴声也戛然而止,只有那一声叹息飘散在空气中。

"涟妹妹缘何叹息?"绮贞拿过她写的诗,"眼前谁是岁寒友,只有梅花伴寂寥。夕阳满天天似水,酒罢听彻玉人琴。"

"格调高雅,并不见过分悲戚之词啊。"绮兰边说边接过去誊写。

涟儿笑着回道:"我叹息是因为想起一个人,林和靖。"

林和靖?众人无不疑惑,他是何许人也?

"他是一位隐逸诗人,一生不娶不仕,以梅为妻,以鹤为子,有'梅妻鹤子';之说。他生性淡泊,爱梅如痴。相传,他于故居前后种梅三百六十余株,将每一株梅子卖得的钱,包成一包,投于瓦罐,每天随取一包作为生活费,待瓦罐空了,刚好一年,新梅子又可兑钱了。他种梅、赏梅、卖梅,过着恬然自乐的生活,常在梅园里独自吟哦,写过许多有名的梅花诗。今日我等在此做梅花诗,让我不禁想起这个人。可惜我竟晚生了几百年,无缘得见,人生一大遗憾也。"(未完待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