零点看书 > 杀胡儿 > 第二十七章 贤士毕集(三)

第二十七章 贤士毕集(三)

也怨不得傅熙不知道王羲之是自己的舅子。虽然傅熙隐隐约约记得王羲之是临沂人,应该是琅琊王氏子弟,但他明明记得王羲之少时受父亲在书法上的指导,一直到十二岁时尚有他父亲的记载。而傅熙的岳父王旷,早在309年生死不知,那年王羲之不过年仅六岁。

历史记载:309年时,刘渊遣刘聪、王弥寇上党,围壶关。并州刺史刘琨使兵救之,为聪所败。淮南内使王旷、将军施融、曹超及聪战,又败,超、融死之。这里面独独没有提到王旷战死,以后的历史也没有记载,只能是生死不明。

在父亲生死不知时,王羲之尚且年幼,随两位叔叔在永嘉南渡中到了建邺。历史上却记载了王羲之十二岁时偷父亲书法秘籍一事。王羲之生卒年月一直有争议,无论是王羲之生于303年还是321年,跟他父亲的记载都对不上,傅熙哪能想到王羲之竟然是王旷之子。

王家人有个很有趣的现象。至王导这一代人,名字大多是两个字。到了王羲之这一代和以后的子弟分为两派,一派是名字里面都带一个之字,叫某某之,另一派则是两个字,叫王某。例如被称为“晋朝书画第一”的王廙,他的四个儿子名字都是王某之。而王导的六个儿子名字叫王某。

虽然王羲之以及他的儿子们也都是某某之,跟这有相似的地方,但傅熙还没想到这一层。傅熙一直以为像琅琊王氏这样的大家族,家谱辈分一定很重要。因为一般来古人起名字,名字中一定要带有姓氏和家族的辈分。而实际上傅熙不知道,在魏晋时尚无辈分一。

魏晋时,选官、婚姻、以至于社会交往都看重门第、血统,这样一来家谱学才开始逐渐兴起,一些士族互相依此夸耀历史悠久,血统、姓氏的高贵。家谱刚刚兴起时,还没严格到名字中带辈分上。

琅琊王氏传承脉络比较清楚,来之前,傅熙还好好回想过关于琅琊王氏家族的记载。但隋唐以及以前的所有姓氏家族谱牒早已散失已尽,宋、元、明时期的家谱存世也寥寥无几。都已经毁于战火。家谱记载甚为不明,甚至还不如史书记载的清楚。

现代社会,很多姓氏重修家谱,能上溯到第一代祖先是某某名人,而实际我们现在能看到的真实家谱,只是清、民国的。到了现代社会,大部分姓氏已经很难弄懂历代的祖宗是谁了。

琅琊王氏脉络能这么清楚,这要归功于琅琊王氏的显赫和子孙极盛。翻翻魏晋南北朝、隋唐的历史,尤其是魏晋南北朝,史书里到处是姓王的人。这些人都是琅琊王氏子弟,例如王衍、王导、王敦这样一人之下万人之上的高官,他们之间的关系就是堂兄弟。

王羲之是琅琊王氏,而且是王旷的次子,王导、王敦的堂侄,这是傅熙万万没有想到的。事实上,另一个大名鼎鼎的书法家颜真卿,有几个人知道他是琅琊颜氏家族的后代呢?

此时傅熙也才知道,自己的岳父王旷,原来跟王导同一个爷爷,他们的爷爷就是大名鼎鼎的曹魏太尉王祥,“二十四孝”里“卧冰求鲤”的主角。

都是名人!傅熙眼光炙热地看着王籍之,就连身边在历史上不是很有名气的王廙,也被称为“晋朝书画第一”,贵为晋明帝的帝师,更别王导、王羲之了。

傅熙暗暗腹诽:怪不得《兰亭序》里有二十一个不同的“之”字,原来根脚在他们家族的名字上。王羲之的师傅是出身河东卫氏家族的卫夫人,二叔是“晋朝书画第一”的王廙,三叔是建筑学家,营建建邺的总设计师王彬,这么好的条件想不成为“书圣”也难啊!

傅熙赞叹地:“羲之少年聪慧,他rì必成大器啊”

王籍之眼睛一闪,心里暗道:傅熙连王羲之面也没见过,这客套话也太假了吧,“二郎不过八岁,顽皮的很,哪里当得世民这么夸赞”

傅熙尴尬地一笑,听到舅子是王羲之,太激动了,有些口无遮拦了,当下连忙遮掩,。

一个中年文士衣着身为华贵,踩着厚厚的高底羔羊皮靴,快步来到这边。傅熙搭眼瞧去,只见来人腰上系着环佩,一看就不是俗物,厚厚的鞋底上镶着各种金银翠玉,在阳光下甚为扎眼。

傅熙诧异地看着来人,这身打扮也太奢侈了吧!一直以为周史弄得这几十套行头够浪费了,跟这人比起来,真是民工碰见李嘉诚了!

来人cāo着南腔对王导:“茂弘,主上快要回銮了吧?让仪仗早预备着如何?”

王导朝司马睿的方向看了看,笑道:“不急,来,来!世民,我给你介绍一下,这位是记室参军、陈郡人谢裒(you),字幼儒”

陈郡谢氏?傅熙心想怪不得如此奢华!魏晋豪奢是后世无法想象的,石崇斗富就是很好的例子。北方久遭兵灾,奢华之风顿减,南方却又不同,一直国泰民安,士族沿留了先朝的奢华之风,甚至连鞋子上都要镶嵌珠宝以示尊贵。

傅熙猛然想起“淝水之战”的谢安的父亲不就是陈郡谢裒么!又一个名人……傅熙连忙长揖一礼。

谢裒还礼,笑道:“久闻傅刺史大名,以后还要多多亲近,王东海前番来江左也深赞将军。王东海回青州之后,鲜有书信来,他在青州安好?”

傅熙心想,原来是王承的老相识,:“安其公如今主政青州,安好的很,就是太忙了些”

两人寒暄一番后,谢裒走到诸葛恢身边,拉着诸葛恢笑道:“道明啊,早就接到你要来的消息,几位老友可都盼着你来喃”

诸葛恢也改吴语,:“十几年了吧,父亲回乡之后,我再也没回江左。我刚才瞧见顾荣、贺循他们了,在这里不便叙话,等改天我必登门拜访”

谢裒:“自从故大司马去后,你可一直没回江左啊,这次来,可要多待几天”

诸葛恢:“身不由己啊,青州政务繁忙,都交给了安期公和叔宝他们。等这事一了,还得赶着回青州”

王导幽幽地:“将政务都交给了王东海跟卫叔宝?世民好眼光啊。他两人可是当世大贤,王东海来江左之时,在下几番请他入镇东将军府,都被婉拒,没想到被世民笼络了去”

诸葛恢在一旁淡淡地:“名士非得都在江左不成?安期公虽是清谈名士,但亦是有血xìng之人。青州地近中原弥乱之地,自然大可一展身手”

诸葛恢含刺带棒的一番话,让王敦等人皱眉不已。琅琊郡乃是诸多世家的祖地,诸葛氏、王氏等大士族都是出自这里,诸葛恢曾因诸葛氏显赫还是王氏显赫与王导有过争论,故而对王氏一直瞧不过眼。

“茂弘公这是嫌我咯”,傅熙笑着望向王导,打了个哈哈,“不管是在青州还是在江左,还不都是为国效力?江左群贤毕集,岂是一个安期公就让您眼红的”

周顗也哈哈笑道:“北方士族陆续南迁,加上江南士子,人才如过江之鲫,我青州单单一个王承,茂弘还念念不忘,太气,太气”

王敦:“王东海可是当世第一名士,士林翘楚,名声尚在我等之上,可比南阳乐广,被东海王称为‘人伦之表’,岂是我等与之相比”

王廙静静地站立一边只管与葛洪叙话,听到几人谈论,只深深看了傅熙一眼

傅熙笑道:“常言道‘三个臭皮匠赛过诸葛亮’,茂弘公、处仲公、虞亮公皆是大贤,还不过一个安期公么?何况琅琊王新纳百六贤士,青州可是比不了啊”

谢裒:“卫叔宝可是也在青州呐,久闻北人颂传‘卫璧人’之美,一直无缘相见,深以为憾,怎地不见卫叔宝也一同前来?”

傅熙:“叔宝身子孱弱,耐不得劳顿,再了青州也离不开叔宝,所以这次没有来江左”

谢裒看了看周史,打量一番,头:“这位就是周史吧?果然如花似玉,傅刺史好福气啊!今天百姓可都是奔着世民跟周史来的。要是叔宝也来得的话,我江左百姓可都有福咯”

果然是艳名在外!又被人误会了,傅熙苦笑地摇了摇头。魏晋爱美,好男风,自己可是领教过得,周史跟在身边真是个麻烦。在清河时,那人山人海的场面,不亚于后世的追星族,来到建邺又是这样。

在历史上,据卫玠来到建邺时,建邺百姓十万人倾巢出动,活活把卫玠给围观死了,可见建邺人好美到了什么程度。

傅熙扫了王廙等人一眼,生怕王氏子弟有什么误会,“谢公误会了,永福如今忝为我帐下裨将军,掌护卫之责”

谢裒不可置否,笑了笑不再言语。

司马睿处一人飞奔过来,对王导、王敦:“主上有旨意下,将次子司马冲过继给东海王世子司马毗,为东海王妃之孙,继东海王世子之位”

王导头:“知道了,遣人回宫早预备好礼仪,另外让人给东海王太妃预备赏赐之物吧”

傅熙心里一愣,裴妃对司马睿果然恩重,司马睿竟然连自己的儿子都过继给司马毗为子。傅熙担忧望向裴妃的仪仗,心想自己这帮人知道裴妃那事,但自己位高权重,裴妃自然不敢怎样,临海公主恐怕危险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