零点看书 > 汉末龙襄 > 第四百三十二章 满宠 高顺

第四百三十二章 满宠 高顺

拉拢刘表的任务,交给了荀谌。

荀友若已经被刘襄用成了外交大使,他言辞犀利,头脑灵活,有城府,擅谋略,非常适合外交工作,特别擅长说服别人,再做军师祭酒就不合适了。

汉代掌管外交的是大鸿胪和尚书主客曹,负责外邦及诸侯事宜。

可这两个职位太高了,荀谌暂时功绩不足,刘襄虽有开府之权,但也没法任命九卿,只能提荀谌为鸿胪丞。

防务与外交安排完毕,下一步就是彻底掌控兖州三郡。

调典农左使南下署理分田事宜。

调监察御史南下查点官吏不法事。

命荀或使人考核各县官吏,及安排调任诸事。

命关羽兼任兖州刺史,选拔兖州三郡军兵,以五千冀州军团士卒为基础,组建兖州守备军团,满编一万人。

趁着大军还在,必须尽快排除兖州的隐患。

征辟边让为幽州别驾,协助署理幽州民政。

边让现在是白身,必须得重新征辟为官,正好调去幽州,分化兖州士人。

陈宫留任东郡太守。

张邈留任陈留太守。

这两个不好现在就动,刚刚带着地盘、兵马来投,直接调动太伤人心,除非给他们更大的权利。

济阴太守逃亡,地方事务暂时由关羽监管。

这些安排,边让、陈宫都没有表示反对。

刘襄想了想,现在兖州士人对自己算是有了初步的认可,兖州一些有才华的能人,应该不会拒绝自己的征辟了。

能想起来的,还没被曹操、袁绍划拉走的,好像只有满宠了,这个时间段应该是执法太严,弄死了他得罪不起的大家族子弟,所以弃官回乡了。

他家在山阳郡昌邑县,现在是刘宠的治下,自己去征辟人才,应该没问题,不会有什么阻碍。

想到就做,派谒者去昌邑,征辟满宠。

这人虽然是个酷吏,但为官清廉,律法、军略都不差,是个大才。

兖州其实有不少人才,曹操、袁绍征辟了一些,还有一些举家南下避祸了,刘襄的属下也有几个。

剩下的想不起来了。

倒是有一个人比较存疑,不确定是不是出身兖州。

“文礼和公台可听说过高顺的名号?”

高顺虽然是吕布的部将,但刘襄记得考据他出身的一篇文章里面提到过,他是兖州陈留人,《太平御览》注引《陈留耆旧传》曰:“高顺,字孝父,敦厚少华。”

他和陷阵营第一次亮相,是在194年,兖州的濮阳之战,是陈宫和张邈迎吕布入主兖州之后,在此之前,根本没有他和陷阵营的记载,无论是吕布在长安对战凉州诸将,还是投靠袁绍征伐黑山军,都不见高顺和陷阵营的影子。

假如当时真有这样的强军,怎么可能提都不提?

还有,高顺的职位是中郎将,在吕布军中官位很高,只在陈宫之下,比骑都尉张辽还高,魏续、侯成什么的,官职都不如他。

但是,吕布夺了高顺的兵权,把陷阵营交给魏续统领,战时才交由高顺指挥,《英雄记》中记载:“布知其忠,然不能用。布从郝萌反,后更疏顺,以魏续有外内之亲,悉夺顺所将兵以与续。及当攻战,故令顺将续所领兵,顺亦终无恨意。”

这说明高顺根本不是吕布的嫡系,很可能不是并州人,是跟陈宫一样,在兖州投靠的。

所以,他想问问边让和陈宫知不知道高顺,毕竟这两人更了解兖州。

边让摇摇头:“未曾听闻。”

陈宫低头思索了一会,不太确定的说道:“吾好像听说过这人的名字,是陈留高氏的一枝,就是那个与袁本初有姻亲的高氏,好像听孟卓兄夸赞过这人,将军可传信问问张孟卓。”

刘襄皱了皱眉头,这个消息,好坏参半呀,高顺可能真是兖州陈留人,可他们家跟袁绍是姻亲,也不知道为什么没跟高干一样投奔袁绍,又肯不肯投效自己。

这是个治军极强的大将,要不是死的早,成就不会这么低。

想到此处,对边让和陈宫说道:“文礼与公台辛苦,且先休息,晚间吾设宴为二位接风。”

两人告退,其余属下也各去处理政务。

兖州三郡没有抵抗的能力,按部就班的收归治下便可,没有讨论的必要,现在准备西进才是大事,粮食、辎重的运输,人员的调配,河东屯田的安排,事情很多,忙着呢。

等人都走了以后,刘襄转头对史阿说道:“带人南下去寻张邈,打听高顺的踪迹,若其愿意投效我军,便让他把家卷迁来邺县,若其不愿,处理掉他。”

“唯。”史阿带着几个虎贲出殿而去,他培养了好多年的虎贲军终于有大部分人能用了,都是身手不错的剑客。

至于高顺,最好能尽快招揽到麾下。

他们家是袁绍的姻亲,跟高干是一族之人,虽然不知道关系远近,但早晚会出仕。

陷阵营可不能等闲视之,这是汉末三国数得着的强军,明知道有人能训练出这样的军队,这人要是不能为我所用,那也绝不能与我为敌。

刘襄可不想在战阵之上,用麾下士卒的性命,去检验陷阵营的成色。

假如高顺真的相投,自己能不能完全的信任他,这个问题以后再说,就算放心不下,养他一辈子就是了,人才的争夺,也是战争的一部分,他养的人不少了,不差这一个。

刘襄在正殿沉思了片刻,就准备走了,热。

正殿高两丈有余,能容纳几百人议事,开个小朝会完全没有问题,空间足够,打开门窗之后,通风采光都不错,可这个季节的风都是热的,待在大殿,不怎么凉快。

他想回后宫乘凉。

可惜没走成,老丈人来了,带着个三十来岁,背负药囊的医者。

“贤婿,老夫为你引荐一下,这位乃是名医华佗的高足,彭城樊阿,医术高明,尤为擅长针灸之法和养生之道。”

“拜见骠骑大将军。”樊阿恭恭敬敬的揖手行礼。

“见过樊神医。”刘襄拱手还礼,他知道樊阿,名医,有养生秘方,活了一百多岁。

“贤婿啊,吾特意托人延请名医,为你调养身体,来来来,快让医者给你看看?”

“看看?看什么?吾身体还行,没生病啊?”刘襄这几年一直坚持练剑,练骑射,虽然跟那些勐将比不了,可说一句身强力壮还是没问题的,他没觉得自己有什么不舒服的地方。

而樊阿家在彭城,正是袁绍的治所,他师傅华佗也投了袁本初,拒绝了自己的招揽。

这人可不可信,实在存疑啊!

但老丈人盛情难却,只能任由樊阿把脉,看气色、舌苔什么的。

他的随身之物,卫士已经检查过了,利器是不可能有的,刘襄也不信他能徒手搏杀自己。

简单的诊断在戒备中渡过。

樊阿眉头微皱,脸色也有些凝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