零点看书 > 晚清神捕 > 第410章 炸闻何仙姑出现

第410章 炸闻何仙姑出现

李国楼在新武堂开会,听取了刘杰的汇报,制度化的新武堂,有许多改进的地方,新生事物,遇见新的难题,都需要李国楼想出解决方案。

刘铭传在会议上长篇发言,听得李国楼昏昏欲睡,不知道具体情况的人,表述雄心壮志,浪费宝贵的时间。

等到话语权落到李国楼这里,他打起精神,站起身说道:“在这里我说一下军民之间的关系,一支没有人民支持的军队是站不住脚跟的。想想八国联军入侵我国时,我们百姓所作所为,实在是让熟读圣贤书的人汗颜。为什么会这样?让老百姓有坐山观虎斗的心态,甚至替入侵者运送粮草,甘愿做卖国贼子呢。”

会场上,谁都不敢接这个话题,连咋咋呼呼什么戏话都敢说的刘铭传,也一言不发。忤逆的大罪若是摊上,祸灭九族。

李国楼脸上露出一丝讥笑,缓缓的说:“这是因为我们的军队脱离了老百姓,挥霍浪费,不把老百姓的死活放在眼里。在老百姓眼里,大清军队变成作威作福的军爷,比官爷好一点点的军爷。但也好不到哪里去,拿着朝廷俸禄,喝花酒、听小曲、娶小妾、抽大烟的军爷,爷爷是高高在上的人,哪会管老百姓死活。所以从现在起我们要改变这种现象,从我做起,从新武堂的建设做起。对于新武堂征地中丧失土地的农民,全部要管起来,除了给他们修建房屋,不让他们流离失所,而且要让他们变成工人,改变小站镇的落后面貌,修建学堂让当地孩童免费上学。农民农忙时,我们新武堂的师生要去给当地农民收玉米,打麦子,村里孤寡老人也由我们新武堂养着。虽然我们一座新武堂能力有限,只能改变一个地区的情况,但从我做起,从现在做起,才是我们这一代人应有的职责。不要以为修建一座关帝庙就万事大吉了,倡导忠义,但也要面对现实,忠义和现实比起来,人最后都会选择现实。让老百姓看见我们军队的真心付出,给了老百姓看得见的好处,这样的军队才会得到老百姓支持。等到开战时,冒着炮火也会给我们送吃的,运送弹药,枪林弹雨中也会背运伤员。而不是把入侵者看做大救星,幸灾乐祸的夹道欢迎敌人。你们除了教育学生也要教育当地百姓,你们的责任重大,不能闭门造车,管好自己的一亩三分地就行了。要有关乎社稷兴亡的危机感、使命感。天下兴亡匹夫有责,把那些种地的匹夫也教育好了,那才是新武堂功德圆满的时候······”

李国楼长篇大论,不用发言稿,就说了一个多小时。看见校官们已有记笔记的习惯,颇为欣慰,养成好的习惯,铭记于心,承担言传身教的责任。

师爷许钤在会议中记笔记,越听越觉得有理,也觉得恐怖。李国楼是反动派,竟然说关帝庙是假大空的产物,新武堂的精神以实际出发,闹到最后竟敢否定“忠义思想”。这种话只有李国楼敢说,天主教徒李国楼不安好心,待会儿向傅相大人汇报李国楼的反动言论。

李国楼尚不知道有人要打小报告,他得到李鸿章的首肯之后,有点得意忘形了。唾沫横飞的诉说理想,规划出宏伟蓝图,把未来描绘得尽善尽美,有银子、有手段、有后台、有能力,感觉无所不能,蒸汽火车的速度也不过如此。《新武堂五年规划》开始实施,未来一支新军建成,天下任我纵横气势尽显。李国楼还没长胡须,不能学长官捋须、眯眼的小动作。而是自创一流派,但见李国楼挺胸凸肚,左手单手叉腰,另一手挥动的在半空之中,有力的一挥,铿锵有力的话语,掷地有声。

会场上的校官崇拜的注视李国楼,文武双全的《新武堂》首席学政,思想境界超越一个时代,引领大清帝国走向现代化,改革国防教育体系。校官们不愿让李国楼离开,纷纷举手提问,要李国楼回答各种问题,把课堂上遇到的难题,向李国楼讨教。没有人去向刘铭传讨教,把刘铭传晾在一边。军队里的武夫和新科探花郎谁受欢迎?在新武堂里依然是学术派占据主导地位。李国楼的军事理论家的形象深入人心,得到所有人的好评。连那些候补官、秀才、举人都自愧不如,有理论思想阐述的李国楼,有成为大思想家、大军事家的潜能。

新武堂从无到有,功劳是谁的?这批来新武堂工作的人心知肚明,竞相逢迎拍马,对李国楼表忠心。刘铭传看在眼里,嫉恨在心里,却也无可奈何,李鸿章要让他听李国楼指挥,这口窝囊气,暂时还要忍着。

李国楼知无不言,言无不尽,没有人能难得倒他。滔滔不绝的话语,气势磅礴,让人叹服。他有朝堂上和王公贵族、清流派、保守派做答辩的经验,不论多难的问题都能应付自如。不能回答的话,还有太极推手这一招,一场会议便奠定李国楼在新武堂“师座”的至尊地位。连嫉妒得眼红,脸皮抽筋的刘铭传也明白一个道理,打嘴仗,此生没有机会胜过李国楼。

掌声、颂扬声过后,就是英雄寂寞,形单影孤的李国楼独自去睡觉。随后被李鸿章连夜叫过去,痛斥一通,骂个狗血喷头。关帝的忠义思想,关系到大清帝国基本国策,岂能随便拿出来批判。

李国楼低头认错,赌咒发誓以后再也不讲这种忤逆不道的话,耷拉着脑袋离开李鸿章的宅子。一面走一面苦笑,想好不去改变大清帝国制定的思想体系,一不小心就暴露出反动思想。以后要小心谨慎说话,使出太极推手应付长官,做实干家。至于理论家就让李鸿章去做,天塌下来由大个子顶着,他比李鸿章矮半截,犯不着做出头鸟。满腹委屈,没地方发泄,孤枕难眠呀。辗转反侧之中,思念着家里人。

翌日清晨,李鸿章回直隶衙门,而李国楼回天津城,两路人马将要分道扬镳。在新武堂十里之外的官亭处,李国楼对着送行的刘铭传,说道:“刘公,晚辈若是言语得罪过你,还望海涵。等我回去会在皇上和两宫太后娘娘那里帮你说话的,官复原职没有多大问题,你明白吗?”

刘铭传瞅眼旁边的李鸿章,惊讶得目瞪口呆,难道李国楼在皇上和两宫太后娘娘那里的面子,比李鸿章还大。难怪那么嚣张,自有高人一等的地方。

李鸿章保持老谋深算的样子,捋须、眯眼道:“省三啊,在这里要学会融合,不要以老眼光看人,知识型的学生,要以思想教育为主,身体力行为辅。身体条件只要吃得好,锻炼跟上,以后能达到你心目中的要求。操切行事,祸害无穷,照顾一下小老乡,懂吗?呵呵呵呵!”

刘铭传领悟过来,李国楼使钱替他在皇上和两宫太后娘娘那里说话,平生第一次看李国楼顺眼,拱手道:“学政大人,请你放心吧。我在新武堂也是一名新手,以学习为主,不会另立山头的。哈哈哈哈!”说完刘铭传两只手狠狠的拍打李国楼的肩膀,表示由衷的感谢。

李国楼肩膀有些疼痛,知道刘铭传使阴招,故意教训他。但依旧保持风度,说道:“刘公气度颇佳,风采不减当年。尚能刻苦钻研新知识,大清的未来,就靠你这样的壮年人了。哈哈哈哈!”

李国楼早已乌鸡变凤凰,地位直追一品官员。不像过去一样低三下四做人,低眉顺眼的做奴才。刻薄的毒舌,时常要损人。这不!又一次贬低一回刘铭传,也不管李鸿章站在旁边,谁叫刘铭传先动手的?他可是先礼后兵,站着“理”字。

李鸿章看出两只铁公鸡相斗的火苗,急忙打圆场,说道:“好了时间也不早了,这么大的人了,都给我正经点。好生办差,国家需要你们携手合作。”

“是!”李国楼和刘铭传笔直站立,行军礼,目送李鸿章的座驾离开。等看不见李鸿章车队了,李国楼和刘铭传互相拱手致意,没有说肉麻奉承的话或者讥讽的言语,各自默不作声的转身离开。面和心不和的表象,让旁边人看得通透。

李国楼登上马车向天津城进发,天气炎热,李国楼没有流汗,闭着眼睛打瞌睡,实在太累了,身心疲惫。来新武堂一次,把他的脑力、体力给耗尽了。李鸿章为了风光西行,要他思想大放送,榨干他的灵魂。如今李鸿章已经变成洋务通,知西方文化,可以心安理得的出使西方。

李国楼迷迷糊糊睡到中午,一行人已经快到天津城。

大道边有一座关帝庙,“哐嘡!哐嘡!”破喉咙大汉敲打铜锣,大叫:“花和尚、何仙姑,开坛护法喽······”

李国咯眼睛睁开,朗声道:“停!去看看何仙姑!”拉开窗帘看向旁边的关帝庙,奋勇的人群挤向关帝庙门口,以年轻力壮的庄稼汉居多,还有扶老携幼的村民,进去看热闹,甚至还有打扮得花枝招展的村姑在关帝庙门口迎客,好似个个是巾帼英雄的模样。

义和拳开坛练功,李国楼有兴趣看一下。这些年随着天主教、基督教等其他洋教在大清不断扩展,为了对付日甚一日的洋人以及教民,民间习武之风愈演愈烈。什么大刀会、红枪会、先天道、义和拳、白莲教等根本没消停过。这些原本带有神秘色彩的门派,在广博的农村传教布道,对抗西方传教士对大清百姓思想的荼毒。

由于大批加入洋教的村民过去深受地方乡绅势力的欺压,现在有了新主子,变得桀骜不驯,甚至欺压地方村民,霸占田地,几乎要动摇农村宗族势力的根本。所以地方势力对信洋教的人恨之入骨,义和拳的头面人物并不是穷苦农民,而是地方乡绅地主阶层。所谓穷文富武,这开坛练功习武,要供大批人设坛、练功、表演、吃喝、宣扬教义,没有一定经济实力如何在农村扎根、传播。说到底这些教派,就是地方宗族势力的武装,和洋教势不两立,势同水火,并不是常人所说的贫苦农民自发组织的爱国组织。

当然若是以人数来讲,所有组织的成员都以农民为主。但组织首脑依然是那些地主阶层人员或是一些隐藏在民间造反派的漏网之鱼,有许多反清复明的义士掺杂在这些组织里面。

红灯照是义和拳支脉,以女性作为首领,何仙姑是活跃在天津附近的一位神秘人物,她从不摘掉脸上的面巾。有人说她美若天仙,怕给人看见会心生邪念。也有人说她就是仙女下凡,所以不能让凡人看见,否则会被玉皇大帝召回天界。白天何仙姑的功力减弱,只能使子弹拐弯,若是晚上挂起红灯笼,那时何仙姑刀枪不入,还能飞花摘叶,杀人于百步之外。

此时官府对民间传教态度,并没有一个明确的标准,以官员喜恶为准。地方官看这种教派不顺眼就打压,甚至血腥屠杀。地方官感觉这种教派存在是对洋教的一种牵制,有时官府还会纵容,乐得看见地方势力和洋教之间产生矛盾,他们可以坐山观虎斗。(未完待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