零点看书 > 天堂来信 > 第235章 他为什么恐惧?

第235章 他为什么恐惧?

第5章他为什么恐惧?

刚刚放松心情,诊室的门,被小华推开了。

门口站着三个人。

一个是小华。

小华身后,站着两个人。

一个是十六七岁的学生,高个,偏胖,男生。

一个看上去是男生的母亲,年逾五旬的一个妇女。看上去一脸的憔悴,头发已经花白……

“小华,什么事?”黄妮问。

“黄主任,这位同学叫展系,16岁,是某中专校一年级学生。个子很高。他进校以来,曾多次晕厥发作,学校老师送到校医那去检查,没有发现任何生理疾病,怀疑他患有惊恐障碍症……他母亲曾经带他到大医院看病,医生说,这属于心理疾病,建议他到心理诊所治疗……目前这个同学无法上课,整天呆在家里。母亲托人打听,找到了我们诊所。”小华大概叙述了一下情况。

“好的,这位阿姨和展系同学,你们请坐。小华,你去给他们倒两杯温开水来。”黄妮笑着说。

“阿姨,要不请你先说一下大概的情况?”黄妮对中年妇女说。

“哦,情况是这样的。我儿子,上小学时,好像还行。虽然胆子小,性格内向,但是上学还是正常的,可是,进入中专校学习以来,他们入学时,要参加军训。教官看他正步走不合格,就要求他单独出列走正步,可是,没想到,他一走出队列,还没开始走,就浑身发抖,继而晕厥。”母亲的声音显得焦躁,语速极快,恨不得,一口气把所有情况说完……

“这位阿姨,您别着急,慢慢说。”黄妮耐心地对她说。

“好的,不急,不急。”女人端起桌子上的温开水,咕噜噜喝了好几口,然后说:

“后来,有两次他早上起床迟了些,上课迟到了,学生干部批评了他,并命令他在教室后面罚站,不想,才站了几分钟,他就晕厥了……这几次晕厥,都是同学把他抬到校医院去的。经过医生检查,我儿子身体没有明显疾病,建议我带他去看心理医生。当时,从学校回家后,他一直不愿意回学校,不想上课,害怕见学生干部,害怕去操场……就是家里来了客人,陌生人,他也会紧张,严重时,就全身不由自主的颤抖……平时在家,经常出现语言表达不清的现象。”女人说。

黄妮看看展系,发现他正低头抠着手指甲,身体还在微颤抖。

从女人叙述的情况来看,这个孩子患上了交往恐怖症。黄妮心里思忖。

社交恐惧症,是一种心理疾病。属于恐惧症的一种亚型。恐惧症,就是恐怖性神经症,属于神经症的一种。主要表现在患者过分不合理地害怕与社交有关的场所以及人打交道。他们心里明白,自己处于社交场合时,所激发起的恐惧反应,是不应该的,但是,他们的心里仍然在反复出现令自己恐惧的情绪,并伴有明显的焦虑和不由自主的神经症状……常见的恐惧症亚型包括广场恐惧、社交恐惧和特殊恐惧症三种。

这类病人,黄妮过去曾经接触过若干例。

回忆以往她接诊的案例,主要是16岁至二十来岁的在校学生,有中学生,也有大学生。男女都有。他们都是因某件小事诱发突然起病。细细体察病人的主要症状,大多是害怕被同学所围观,所审视。一旦发现有很多同学注意自己,就浑身不自在,低着脑袋不敢看人,害怕与同学近距离对视,不敢在公共场合大胆发言,甚至开会都不敢坐在前面……他们千方百计回避与人交往,尽可能呆在没有人注意的角落里……每当发病时,病人常伴有自我评价低,十分介意他人的批评……脸红,手抖,心里感觉恶心,想上厕所等症状。严重时,发生昏厥……

这类病人中,有一类属于家族遗传。一般比较难治愈。

还有一类,可能是因某件事的致命打击造成了患者的神经性障碍,或者,患者性格天生比较敏感,不幸遭遇了某件事情的打击,心理产生了一定的障碍。

黄妮想到这里,便进一步对这个男生的相关情况进行了询问:

“阿姨,他是不是一和人打交道,就产生强烈的恐惧?”

“是的。他现在除了家人,不能见任何人。”女人说。

“他发病时,是不是伴随着焦虑和自主神经紊乱?”黄妮问。

“是的。明显的焦虑,神志有些不清。”女人说。

“他是不是总是努力回避和人打交道?”黄妮问。

“是的。他每天就把自己关在卧室里,不出来。”女人答。

“他心里明知恐惧是不应该的,可是仍然无法控制自己的情绪和心理?”黄妮问。

“是的。”女人肯定的答道。

“他遭遇感觉恐惧的情景和事物时,是不是每次都会发生昏厥和颤抖?”黄妮问。

“大部分时间是这样。少部分时间,没有出现昏厥,但浑身颤抖是有的。”女人说。

“他从发病到持续这种状况,时间是不是已经有一个月以上?”黄妮问。

“是的。已经有好几个月了。”女人说。

“你儿子是患了社交恐惧症。”当以上这些问题都得到明确答复时,黄妮说。

“那应该怎么治呢?医生,您看能不能治好啊?”女人焦虑的问。

“我需要先问你一个问题。在他的直系亲属中,有没有患这种毛病的人?”黄妮问。

“好像没有啊!”女人答。

她想了想后,又说:

“黄医生啊,你看,我们家,展系他爸爸是一个企业的负责人,每天要和各种人打交道,还要考虑企业的管理,发展,他爸爸可能说呢,经常当着百十号员工讲话。他爸爸肯定没有这个毛病吧。否则,每次当着这么多人讲话,还不要吓晕多少次呢。”女人骄傲的说。

“我自己,原来是幼儿园的老师,现在年纪大了,早退了。主要在家忙忙家务。可是,我的性格很开朗,见到熟人,一定要说很长时间的话。就是见了陌生人,我也不发怵啊。有一次,我在公交车上,看到有个小偷要偷前面一个女孩的钱包,我大声喊了起来,使那个小偷没有得手。黄医生,你说,我如果有像我儿子这样的毛病,我不要吓得屁滚尿流了?”女人说着,不由得笑了起来。

“那你们家的其他亲戚呢?”黄妮问。

“其他亲戚?”女人的眼珠子滴溜溜转了起来。

“好像都还好吧。就是我弟弟,也就是展系的小舅舅,性格有些内向,一说话,脸就红,和陌生人不太愿意交往,平时话比较少。但是,他也没有出现展系这样的情况啊!”女人说。

常言道,外甥像舅舅。

这个展系的个性,既不像他那个善于表现自己,说起话来口若悬河的父亲;

也不像他这个说话直率,个性大条的母亲……

只能说,展系身上有可能遗传了小舅舅的内向性格。

不过,性格内向的,并不能和社交恐惧症划上等号。

性格内向,只是健康人格性格中的一种。

而社交恐惧症,则是心理患病的一种表现。

性格内向,只是不善交际,或者说是不愿交际。与生人讲话会脸红。心里有什么想法,不愿和别人分享,常常沉浸在属于自己的心理世界……

但是,假如性格本身有些内向的人,如果曾经遭遇了某些足以打击他心理或精神的事件的话,他的心理或精神会发生一些变化,从而导致生病,并在某个事件上,发作出来……黄妮思忖。

“如果家族中没有这类人群,那说明展系的社交恐惧症还是有希望治愈的。”黄妮字斟句酌的说。

毕竟,她不能为每个病人的未来打包票。虽然,她一定会全力以赴的帮助病人走出心魔。

“那就太谢谢您了!”女人总算松了一口气。脸上绽放朱一抹笑来。

当母亲的,看到孩子变成这样,心里肯定都是着急的。黄妮能够理解她的心情。

“这样吧,今天的问诊就到这里。明天,你还是要带孩子到三甲医院去做一个正规体检,所有的血常规和常规体检项目都要做一遍。一周后,你带着体检报告结果来找我。”黄妮说。

“我们原来给孩子做的体检报告,行不行?”女人问。

“可能不行。我要求你提供一份最新的体检报告。这是排除他身体有器质性病变的基本程序。”黄妮委婉地说。

“那好吧。”女人说着站起来,扶着低头不语的儿子离开了诊室。

黄妮送走了这对母子,靠着转移闭目养神了一会,开始思考晚上见郭嘉女秘书的事情了。

她想着,便先给翟军打了一个电话,告诉他今晚要见一个病人家属。晚上不回家吃饭,请他早些回家陪父母。

“不会是又要和哪个搞婚外情的男人见面吧?”翟军说起话来,阴阳怪气的。

“你别多想今天是和郭嘉生前的女秘书见面。是她打电话约的我。不知有什么事情。”黄妮说。

“哦,原来是这样。那你早去早回,别在外面待太久了。”听说是和女秘书见面,翟军的口气和缓多了。

“放心,你老婆不是同性恋。没有不良嗜好。”黄妮开玩笑说。

晚上,六点半左右,黄妮按照高德导航,找到了女秘书说的海那边咖啡店的具体地址。她发现,这家咖啡店,居然离自己所在的胜利大厦,只有五公里路程。于是,她索性不开车了,换上一双休闲鞋,步行向这家咖啡店走去……

夜色阑珊。

华城美丽的夜色,总是那么令人心醉。

黄妮边走边欣赏着街道两旁的美景……

路灯似乎是新换的。过去那种电线杆子上挂着一盏灯的模式,已经被如今方形的灯杆,五彩的路灯所替换……

这些路灯,一会散发着黄白色的光芒;一会又变幻成红色的光焰射向四周;一会竟然变成蓝绿色的光芒……

路边的花盆,不知什么时候也变换成错落有致的,高低不等,大小各异的花盆,里面的鲜花,真是绚丽夺目,什么颜色的都有,就像是在看着新奇的花展。

她边走边看,心情无比舒畅。不知不觉中,就来到了海那边咖啡店。

这是一家黄妮没有来过得咖啡店。像是新开的一家。因为正好在胜利大厦的背面,没有被黄妮发现吧。

新店自有新气象。

崭新的桌椅,时尚的布置,流行的音乐……使得这家咖啡店吸引了不少喝咖啡的人。

七点,正是家人用完晚餐合家团聚的时候,可是,这家咖啡店里居然人很多。

黄妮推门走进去,四顾左右,满眼都是人……

不过,她很快发现,在靠近最里面的一张桌子边,有一个年轻的女人,正向她挥舞着胳膊。

黄妮赶紧走了过去。

“你好,你是郭嘉的秘书,小袁吗?”黄妮来到这张桌子前,礼貌的问。

“是的,请坐。”对面的女人,看上去似乎和黄妮年纪差不多大。她礼貌地站起来,然后点了点头,又坐了下去。

“黄医生,您喜欢喝什么咖啡?”女秘书问。

“哦,就来一杯蓝山咖啡吧。”黄妮说。

“好的。”女秘书果然有秘书的范,她按了一下铃,很快侍者来到这张桌子,帮她们记了要点的咖啡和点心:

“一杯蓝山咖啡,一杯卡布基诺咖啡,两份点心,一份果盘。”女秘书熟练地对侍者说。

目送着侍者远去后,女秘书收回了自己的目光:

“我自我介绍一下。我姓袁,名丽。今年三十五岁。外地人。大学毕业后,应聘到企业,给郭嘉当了较长时间的女秘书。现在,在一家外企工作,任部门经理。”女人落落大方的介绍了自己。

“哦,原来你一直给郭嘉当秘书来着?”黄妮说。

“我的情况,你一定了解了,不用我介绍了吧?否则,你也不会给我打电话了。”黄妮又问。

“是的。我是通过一篇关于外省心理诊所参观你们心海诊所后写的一篇报道,了解到黄医生的。您在心理医学界,算是名人了。”女秘书笑着说。

“谢谢你对我的夸奖。其实,我就是一个小诊所的心理医生。”黄妮说。(未完待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