零点看书 > 穿越之一门四姓 > 第68章

第68章

热门推荐:、 、 、 、 、 、 、

67-悠悠三载(下)

只是,沈伯谦这个名字他都用了两辈子了,实在不想因为拜个师就给改了。

他把这个疑虑一说,封老头当即表态。

不改也行!

反正师傅已经仙去多年,七绝谷传承日渐凋落,这些繁文缛节不理也罢。

见他这么有诚意,沈伯谦也表示,自己就却之不恭了。

只不过,封老头不愧是封老头。

沈伯谦刚一松口,他当即就把他师父的排位从怀里掏出来,直接让沈伯谦在沈家就拜了师。

弄得沈伯谦真是有些哭笑不得。

不过,虽然过程有些搞笑,但结果还不错。

起码这辈分立刻就涨上去了。

而且,他猜的一点儿没错。

江七饼听说比他还小一岁的沈伯谦成了他们的师叔,那脸色,跟刚从粪坑里捞出来是的。

看着封老头,简直能把他一口吞下去。

不过,就算他再不能接受,最终还是被谭四拉着,心不甘情不愿的叫了声“小师叔”。

沈伯谦倒是挺高兴,摸了摸他的头,说了一声“乖”。

还给了他、谭四和杨风每人一个红包,里头是三个大钱。

又把江七气的两顿没吃饭。

还好,沈伯谦懂的见好就收,倒也没有把人往死里头挤兑。

不论师门,好歹他们也是同事嘛。

这李家坪私塾一共也就他、江七和李孝正三位老师。

李孝正还是个半吊子,真正能当得起先生这个名头的,也就他和江七两个。

也不好天天把人弄得去折腾那帮小孩儿发泄怒火吧。

这实在不利于李家坪的和谐健康发展啊。

要知道,他现在可正致力于提升李家坪的人文素质呢。

具体措施就是天气好的时候,他在村里的公共场上给大家讲故事。

本来,这只是他给私塾学生,或者说村里小孩子的福利。

他许诺,如果学生们白天上课学的认真,书读得好,晚上他就给大家讲故事。

一开始,也就是讲讲神话故事。

什么盘古开天、女娲造人、女娲补天、精卫填海、夸父追日、后羿射日、嫦娥奔月这些。

引的村里的大小孩子都跑来听,比吃饭还惦记着。

慢慢的,不少大姐大嫂、大叔大婶、大爷大妈也都来听。

后来,他讲故事的树底下都坐不下了,只好转移到了村里场上讲。

他一看,这来的不光是小孩,大人更多。

那咱就顺便给推广一下成语故事吧。

于是在把肚里的神话小故事讲完后,又开始将成语典故。

拔苗助长、悬梁刺股、望梅止渴、叶公好龙

每天一个,久而久之,还真见成效。

李家坪出去的人,也能脱口而出的用上成语了。

而且,因为他讲故事声情并茂,名声都传到外边去了,居然还有旁边两三个村子的年轻人,天天摸黑儿跑到李家坪来听他讲故事。

沈伯谦一想,这大家的休闲娱乐生活很枯燥啊,文化活动的市场很大嘛。

还有就是,这讲故事的人才也很欠缺呀。

所以,他干脆在李家坪私塾开了个演讲课。

专门培养来学生们的公众表达能力。

还把自己讲过的神话故事、成语典故都整理出来,让他们试讲。

先是在课堂上给老师和同学们讲,锻炼的差不多了,就去村里场上讲。

这个活动一经推出,大受好评。

家家都不甘落后,十分支持自家孩子的演讲事业。

不仅如此,后来村里有不少大人也想参加他这个演讲班。

不是为了上学识字,就是为了锻炼自己说话的本事。

这其中也有一段小插曲,沈伯谦这李家坪演讲小剧场开了小半年的时候。

有次几个学生凑沈家的车去县里卖山货。

在村里天天见还不觉得,一到县里,这几个半大孩子的不同就显现出来了,比同去的几个大人都能干。

人家来看东西买东西,说的头头是道。

比起那几位只知道说价钱的大人可是强上不少,再加上几个人总能十分恰当的夸一夸买主。

这半天卖下来,几个人起码每人多挣了二三十文。

要知道,他们每人一共也就是买个百来文钱,这几个小孩,不得了啊!

这可是眼见的好处啊,他们几个去年上县城,还话都不敢说呢,这才跟沈先生学多久?

个个都成了小先生了!

这回去村里一说,立刻就有人有想法了,这上学咱是年纪大赶不上了。

可这说话,咱总能跟着学学吧?

尤其是里正李思才对此事十分看重,毕竟,这要是教出来,他们李家坪的人出去都能比别村的人高上一头。

沈伯谦倒是无所谓,一群羊是赶,两群羊也是赶,差不太多。

所以,李家坪私塾又多了个编外的演讲班。

沈伯谦开这个班也有锻炼学生的意思在里头,因为这个班名义上是他来带,其实都是那些学生们来讲。

反正都是讲故事嘛!谁说还不一样。

至于这些大人能学到几成,就看他们自己的努力程度了。

毕竟,他们的脾气秉性都差不多已经定型,要彻底改变,可能不大。

但即便如此,不少人在接人待物方面还是有明显改善的。

沈伯谦在李家坪的声望也是越来越高。

他也十分厚道的推出了第一个长篇故事——西游记来回馈广大村民。

虽然书他就看过一次,记得不是很全。

但好的是,电视剧年年洗脑,还是印象十分深刻的。

这真是不得了,隔壁村都拖家带口的来了

总之,沈伯谦在李家坪的日子是越过越舒心,越过越自在。

平日里,就是教教学生,自己读读书。

家里的事儿根本不用他操心,姥姥姥爷,杨大爷,徐大姑基本全料理了。

姥姥姥爷如今已经彻底把沈家当成自己家了。

沈伯谦为了让二老心安,亲口许诺,等他娶妻生子,必定过继一个孩子到陈家名下。

这下子,老两口彻底没了会陈家坳的想法,安安稳稳的住了下来。

而经过这段时间的相处,徐大姑跟杨大爷认了干亲。

做了杨大爷干女儿的徐大姑,待杨风和杨小妹跟自己孩子也差不多了。

当然,这期间刘近南也不时的回来找他讨教棉纺工具的一些原理。

不过一年过去了,这段时间他来的越来越少。

但捎信儿给他的频率却越来越高。

所以沈伯谦对刘家布庄的发展也十分了解,知道他们做成了这个,做成了那个。

织出了这个花色,试出了那个花色。

也知道,刘家推出的第一批三棱布和蓝印花布,口碑销路双赢。

一上市就销售一空。

上次来送信的赵福说,如今都有外地商行直接住在青州刘家大宅附近,就等着拿货。

三棱布和印花布都已经被预定到明年年尾了!

这倒不不出乎沈伯谦的预料。

毕竟当年黄道婆凭着一己之力,改进棉纺技术,让“乌泥泾被不胫而走,广传于大江南北”。

甚至在她去世以后,她所在的松江府也一度成为全国最大的棉纺织中心。

所有才有松江布“衣被天下”的美称。

如今刘家的优势更盛于她,成就自然也不会低到哪儿去。

这还只是个开始呢。

想到这里,沈伯谦不由得发起愁来,这棉纺自己又有了三成利,根本没地方花呀。

想了很久,沈伯谦觉得还是听刘伯伯的,就买地嘛!

做个大地主,多好。

钱这个东西,多了就是个数,没啥实际用处。

至于沈家父子的秘密,沈伯谦真是要放弃了,这山上种的果树都开花了,他想找的东西还每个影子呢。

也许根本就是自己多心,沈伯谦也懒得想那么多。

还是过好每一天要紧,日子就这么一天天过去了。

大姨、二姨家的表哥也先后成婚,他因为带着孝,就没去喝酒,只是随了礼。

江七和谭四好像联系上了什么人,也日益紧张起来。

听杨风说,谭四就不说了,武学造诣一日千里,就连江七也是分毫不敢懈怠。

搞的杨风哪天不把自己累个半死,就觉得做错了什么事儿似的。

不过,这件事沈伯谦早跟他们有言在先。

他们的一切恩怨不得招来李家坪,元宝镇都不能进!

所以,他们三天两头的就要往清水县跑,沈伯谦顺便就把采购和卖山货的事儿交给了他们。

物尽其用嘛!不用也是浪费。

江七如以前是习惯性的喜欢跟他对着干。

可沈伯谦荣升小师叔,一手握着封老头的美食,一手牢牢的把杨风圈在手里。

再加上谭四对沈伯谦也是心存愧疚

江七就成了一个活生生的大写的悲剧。

识时务者为俊杰。

两年多过去了,江七如今对沈伯谦信服多了,也很少再跟他顶嘴。

对他的转变,所有人都很欣慰,除了沈伯谦。

因为,自从发现连江七都顺着自己以后,沈伯谦的人生又失去了一大乐趣。

失之东隅,收之桑榆,古人诚不欺我。

沈伯谦看了看倒在自己怀里的刘近南,又看了看快把他盯出洞来的蒋英。

在心里暗自说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