零点看书 > 三国铸造师 > 第一百七十四章 胡昭胡孔明

第一百七十四章 胡昭胡孔明

石不开的话让司马懿愣了一愣。

“你是不喜欢曹操还是……”司马懿说着,却是哈哈大笑道:“原来,只是一个篡夺曹操基业的乱臣贼子!曹操这样的人物,怎么能够放任你在洛阳?是了!他根本就不在意这些,他的目标是冀州和徐州!”

“那么就当是吧!”石不开说道:“那么你来吗?”

司马懿却是正了正衣冠,鄙夷道:“我连曹操的手下都不愿,因为曹操本身就是一个乱臣贼子,而充当乱臣贼子手下的乱臣贼子的手下?就算是不姓司马,就凭借仲达两个字,我就更不会这样做。”

说罢,司马懿却是背过身走去,似乎留在这里陪着石不开都是一种耻辱。

“你不是守着忍让这一道吗?怎么脾气变得这样冲了?”石不开却没有追上,仅仅只是大声喊道。

“对于你这种人如果还需要唾面自干的话,我司马氏也太贱了。”司马懿义正言辞地说道:“忍让是一种手段,是一种能够达到自己理想的手段,而你的身上并没有……”

“等等,你怎么知道唾面自干这件事情的?”

石不开头也不回,直接抽出一柄剑向后飞去,却是直直插在司马懿的面前,然后石不开这才转过头去,慨然一笑道:“仲达,你长大的样子变成这样我都认得出,你却是认我不出吗?”

司马懿看着这柄剑,在看着石不开的样子和唾面自干这个典故。却是慢慢将眼前绑着大麻花辫的青年与当年的吊着马尾的自以为是的少年结合起来,终于想起当年的事情出来:

“石不开?是你!”

“是我,没有想到吧?”

要说司马懿所尊敬的人是谁,那么第一个就是他亦师亦友的隐士胡昭。接着的人却并不是他大哥司马朗,而是这个和他只有着一面之缘的石不开。虽然石不开仅仅只是告诉了他一句话,但就是这句话,却是足足能够让司马懿拜为人生导师。

只是越是长大之后,司马懿才越品越不是个滋味。因为这句话之中蕴含的哲理极大,并不是一个整天嘻嘻哈哈的少年能够想出来的,更不是一个剑客能够说出来。

剑客游侠之类的,如果真的被人啐了一口,还不直接拔剑而起砍人啊!

但是看到现在的石不开,司马懿倒有些相信就是这个人给说出来的。

“竟然是你,我还以为这辈子我们都不能够再见了!”司马懿大喜道:“你怎么来了,而且洛阳又是……”

“哎呀!我们别站在这里吹风了,今个儿老师他做了一桌好菜,你有福了!”司马懿秘密地说道:“是山中的野味,加上各种山珍调制,保管好吃!”

“是吗?或者是你有福了。”石不开却是从怀中拿出了一个酒壶后,拔开塞子,道:“你猜这是什么?”

“这酒味浓而不散,淳而不重。是洛阳杜康酒?”司马懿惊喜道:“老师肯定要高兴得很了,平时我们虽然能够以陷阱捉住猎物,并且采集山珍调味。只是老师常抱怨,虽然这山什么都好,却没有酒!”

“那就是了,走吧走吧!其他的事情吃完饭再说。”

胡昭,隐士的身份,但是却有着很厉害的才能。可以这么说,如果是司马懿是天才的话,那么在司马家的调教之下,也仅仅是司马八达最为优秀的能人而已。就像是马氏五常,白眉最良这样评价的人而已。而司马懿之所以是司马懿,那就是因为有着胡昭这个老师。

而这一次,石不开便是来请这两个人出山的。

“所以,我和杨不修二人最多也只是能够经营这洛阳,却不能够继续拓展下去。所以请两位帮忙!”

一顿吃饱喝足之后,胡昭虽然是惊异于石不开来寻找自己,但是对于石不开提出这样的要求,却是只是能够笑笑,道:“洛阳被董卓糟蹋之后,再被曹操看住,是成不了大事了。我劝你还是找到别的地方发展比较好,不然的话,哪怕你发展得再好,也是逃不过被曹操吞并的情况。”

石不开自然是知道这一点了,只是……

“不知道两位对西方的梁国是怎么看的呢?”

“世家之敌。”司马懿直接说出了这样的话:“这样会受到所有世家的联手抵制,而如果没有世家的话,就算是陈胜吴广,或者是张角黄巾这样的人,最终也不过是失败下场而已。”

“不过,这个地方倒是一个奇迹之地。”胡昭感叹道:“就在这样一个危机重重的地方,梁国竟然能够虎口拔牙,将梁州马腾打了一个措手不及,哪怕现在与之对峙,也丝毫没有发软。更重要的,是这样的一朵奇葩,竟然能够得到梁州张鲁的资助。”

“梁国和梁州。”司马懿却是不耻道:“这恐怕是张鲁自己打出来的一个掩护,其实梁国就是张鲁,只是不愿招惹马腾和曹操,所以才假借这样的这样的身份,一旦失败了还可以有所推脱。”

曹操能够知道,是因为他已经组建了一个比较好的渠道,可是司马家的即便知道了建立梁国的事情,却也难以清楚其中的掌权人是谁,更不要说一早就躲在山中的他们?事实上,如果不是石不开那惊世骇俗的政策,怕是还不会惊动司马家,让司马懿也知道了这件事情。

“如果我说,我就是梁国的国师呢?”石不开正式介绍了自己的身份,并且诉说了当时的情景,还有他们用以治理的政策。对于这两个人,石不开并没有任何的顾忌。

“石不开,你果然并非凡人!”胡昭听完却是大喜道:“如果,的确是非常理想。但是也因为非常理想才不得实现。你这样做,不过是将大同社会根据形势而做出了改变,可是《礼记》中的大同,也只是一个虚无缥缈的大同,如何能够实现?”

“不如你和我在这里坐而论道,做个山中隐士罢了!”(未完待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