零点看书 > 暴秦 > 第二百六十六回 奏神曲君臣着谜

第二百六十六回 奏神曲君臣着谜

第二百六十六回奏神曲君臣着谜晋国群臣为他豪气所慑,面面相觑,不知如何是好。内中一人却跳起来,但见那人身材粗壮敦实,面如锅底,满面虬须,却是晋国大夫魏犨。这魏犨又称魏武子,春秋时晋国人,追随公子重耳出亡19年。后晋文公逃亡回晋国当上国君后,便封其为大夫。城濮之战中,堵截楚国败兵,给予楚军极大杀伤。此人勇冠三军,性情暴躁,热情豪爽,酒量甚豪。见烛之武一介书生,却有如此豪气,大有惺惺相惜之感,遂跳出来说道:“先生一介书生却如此豪气,武子佩服之至,谁耐烦用这小樽?太不过瘾!我也换大的了!”紧接着,晋国这边,又有几人换了大樽。有那自知酒量不好的,仍是用原来的小樽,烛之武也不管他。

这一番下去,转瞬之间,烛之武这里已是堆了十几个空坛子。魏犨只喝得满脸大汗,连连大叫过瘾!晋国群臣之中早有几个人已是醉态可掬,摇摇晃晃了。烛之武却是酒意上涌,豪气更胜。高声叫道:“拿琴来,我要给主公弹奏一曲,一助酒兴!”

少时,古琴搬来,烛之武令人把自己的几案收拾干净,放上古琴,铮铮铮试了几声琴音,刚要弹奏起来。晋文公拍掌笑道:“先生稍停,寡人这里新得了一个乐师,名叫师栾,唱得一曲好歌,还可听得,不如叫她来给先生和上一曲,可否?”

烛之武哈哈笑道:“如此更好!”

时间不长,师栾款款进来,烛之武定睛一看,但见此女容貌绝佳,身材殷长,粉面桃腮,超尘脱俗,竟似月宫里走出的嫦娥一般,不由得怔了一下!只觉得脑子里一阵眩晕,竟然有一种似曾相识的感觉,细细想来,却又绝未见过。于是不由自主地站了起来,冲着那姑娘做了一个揖,笑着说道:“姑娘想必是那师栾姑娘了,小生郑国烛之武这厢有礼了!”

那姑娘也似乎愣了一下,冲着烛之武到了一个万福,微微笑道:“小女子正是师栾,听得主公说先生乃是琴中圣手十分仰慕,特来向先生讨教一二!”

“姑娘熟悉什么曲子?”

“先生只要按照自己所会的弹就是了,小女子学过一些歌曲,想必还能和得上!”

烛之武心道:“好大的口气!”

见她如此说话,也不再客气,遂盘膝坐下,对着那姑娘道:“姑娘可准备好了?”

那师栾微微笑道:“先生开始便了,小女子自会跟上的!”

烛之武挥手弹来,却是一首古曲,名曰《驺虞》。这《驺虞》之曲沉郁苍凉,却是劝君施仁政、施王道、和平、爱民之曲。引:王绂《友石集》卷二〈驺虞歌〉“嗟哉!驺虞岂偶然而来哉?大化赋其德,大块成其材。猊首虎躯雄见魁,玄文郁郁素质白,烂然云汉同昭回。其动也不疾而速,其静也不猛而威,不肯食生物、履生草,虎鹿百兽日与相追随,嗟哉!驺虞必应昌期而来归。始吾皇之御极兮,出于阳翟之大野。今吾皇之时廵兮,又见于曹邑之林隈。实繇吾皇盛治之所致,德合尧舜之无为。顺四序,平三台,五风十雨阜民财。嗟哉!驺虞乃得于此时游于帝乡,而徘徊入灵囿、近瑶台。麒麟相与,角端为侪,文犀白象相参陪。万姓乃毕贺,欢呼隠如雷”其词虽有阿谀,但其意却是劝上向善,善待百姓。

之所以如此者,乃是中国古今之当官之人都喜听阿谀之词也,乃是中国古今之平民多不敢说这话也!故由此可见中国古今言论之禁锢也久矣,其病之深也已近膏肓矣!

凝神细听,但听其声郁郁,其气茫茫,其言蔼蔼,其意殷殷,似杜鹃之泣血,似长者之殷殷。

一阙方罢,那师栾轻启朱唇,玉珠倾泻,抑扬顿挫,其词立就。只见她唱道:“维钧有山,在彼周疆,乃产异兽。皓质缁章,酋耳修尾。身虎而驯,食不生物,性麟之仁。维周亲王,徃钧于田。迫之弗惊,扰之以还。曰斯驺虞,皇仁之符。不远千里,献于皇都。王拜稽首,帝王仁圣。维仁动天,灵祥恊应!”

但听歌声衬着琴声,琴声扶着歌声,抑扬顿挫,阴阳向合,忽而歌声高过琴声,忽而琴声压过歌声,但无论高低阴阳,两者相辅相成、相互纠缠、相互衬托,俱皆清晰可闻,字字可辨,声声入耳。

弹得兴起,烛之武的琴声突然摆脱了古曲,随性所之,任意挥洒起来,但其意又不脱《驺虞》之意。

师栾楞了一下,随即会意,微微笑了一下,也开始随意吟唱了起来,其词是:割肉奉君尽丹心,但愿主公常清明。

柳下作鬼终不见,强似伴君作谏臣。

倘若主公心有我,忆我之时常自省。

臣在九泉心无愧,勤政清明复清明。

这首诗却是说的文公贤臣介子推的故事。想当年重耳出亡时,先是父亲献公追杀,后是兄弟惠公追杀。重耳经常食不果腹、衣不蔽体。据《韩诗外传》,有一年逃到卫国,一个叫做头须(一作里凫须)的随从偷光了重耳的资粮,逃入深山。重耳无粮,饥饿难当向田夫乞讨,可不但没要来饭,反被农夫们用土块当成饭戏虐了一番。后来重耳都快饿晕过去了,为了让重耳活命,介子推到山沟里,把腿上的肉割了一块,与采摘来的野菜同煮成汤给重耳。当重耳吃后知道是介子推腿上的肉时,重耳大受感动,声称有朝一日做了君王,要好好报答介子推。然而文公返国后,介子却推“不言禄”,隐于绵山。晋文公欲求却不得,放火焚山,他抱树而死。据传,这寒食便是起源于晋文公火烧介子推的故事。

晋文公听罢,忍不住眼泪潸潸而下。群臣俱皆悲怆不已。(未完待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