零点看书 > 轩辕大界 > 第9章 五年

第9章 五年

父子之间的隔阂,疏离,就这样**裸地存在着。

下人不敢劝谏老爷,当然,对于少爷,也不敢不敬。

也许老爷对少爷的关心,不像寻常的父子那般亲密;也许,老爷只是见不得外人,尤其是下人,去欺压自己的主人;也许,是其他想不到的原因。

而且,老爷本来对少爷就没那么在乎,十年来,一直如此。

于是,下人什么都不用想,该做什么,还做什么。

除了那个老实巴交的卫仆,没有人知道,曾经的某一夜,父子之间,有过那么畅怀的大笑。

就这样,过去了五年。

卫秦读着书,偶尔做一下笔记,想着一些问题。

最初的时候,读的是一些治世,学识的书籍,他必须静下心去想词汇的意思,以及背后的诠义。

治世的书籍极多,但是只要你耐心地看下去,又不强求自己将所有的书籍记住,那么,其实也没有想象中那么多。

而且,有些书籍,只有很少的部分不同,其他的,毫无分别。

毕竟,那些治学的书籍,只有名家才能写出来,也只有名家著的书籍,才能流传于世。

而传世的名家书籍,都是相近的。

后来,慢慢地,卫秦接触了一些人物传记,主要是著述某个成名人物的生活阅历。

当然,这种书籍主要是集中在成名之后的记录,成名之前,谁会为一个小人物著书?

从那些书籍中,卫秦看到了与史书中记录的不一样的人物。

相比于史书中鲜明正直,近乎没有瑕疵的人物,那些小传记中的记录,显得更为真实,也更像是一个人,而非令人敬仰的神人。

卫秦从书中知道,商汤没有那么完美,所谓牺牲自己,成全华夏民族,更是无稽之谈。

商汤那时已经是无冕之王,夏桀被囚禁在寝宫中,周围尽是各路诸侯的亲兵。

或许夏桀无道是真的,商汤真的是顺应民意,或者其他各路诸侯的心意,但商汤对中原腹地的沃土,便真的没有贪心?

商纣王确实有一位宠姬--妲己娘娘,可是这位妲己娘娘并非是诸侯之女,率先举起叛旗的也不是妲己的‘诸侯父亲’。

妲己,苏姓,只是平民之女,纣王外出围猎,一见倾心。

接下来的事情,却让人惊讶,没有强抢民女,没有恃强凌弱,纣王亲自前往苏妲己家中,问候她的亲族,想要带回宫中。

可能苏妲己本身向往奢华的生活,她的宗老也势利一些,要了很多的赏赐,但最起码——苏妲己是自愿入宫。

殷商与西岐,本就不和。

姬昌之父季历,本就是被殷商猜忌,找了个由头诛杀。

姬昌背负着国仇家恨,隐忍不发,做出一副感激涕零的样子,积极治理西岐,并思谋如何取代殷商。

姬昌的贤名是他最好的保护伞,即便是殷商,若是没有正当理由,杀死姬昌,也会令他们名声受损。

或许,姬昌也是带着赴死之心,前往朝歌,束手就缚,被囚七年。

姬发举起反旗,自号周武王,却不急着兴兵讨伐朝歌,因为那个时候,殷商的实力,根本不是西岐一地可比。

他耐心地等待着,终于等到了那个合适的契机,在吕尚的帮助下,挥兵直取朝歌。

其中一些会战,讲解不详,或许是时间相差太多的关系。

殷纣王丢了江山,那是因为他的精兵调离朝歌,损兵折将,又没来得及休整。

也因为周边的诸侯,早就野心勃勃,想要进取中原之地。

殷纣王没有那么残暴,周武王也不是毫无私心。

他们都是人,他们有人的各种**,也不缺失各种优点。

殷纣王很孝顺,对兄弟,族老都很敬重;周武王很体恤下属,讨伐战中,一战过后,第一件事就是统计死伤情况,战死者,给家属发抚恤金,免三年赋税,伤者亲**问。

在看那些人物传记的同时,卫秦学会了思考。

是的,他要思考,也必须思考。

有些相关书籍,写得同一个人,却是两种截然不同的观点。

殷纣王是好是坏?周武王是忠是奸?

有些问题,必须卫秦自己去判断。

在那些人物传记中,偶尔会提到一些神乎其神的人物。

吕尚,在所有的书籍中,都被称为高人,异人,能人。

在一个捍卫殷商正统的人书中,吕尚,是一位恶鬼般的凶残人物。

他于七月流火之际,命人堆起法坛,施展妖法,借来鹅毛大雪,将殷商五千兵士生生冻死。

又有提到,那苏妲己,乃是一个妖姬,修有邪法,可惑人心智。

要不然,殷纣王再如何昏庸,朝歌文武群臣,又怎丢得了大好江山?

甚至在那些传记中,有一本名为《封神魔怪传》。

这本书中,神仙遍地走,飞天遁地,移山填海,无所不能。

不过背景上,取得正是周武王讨伐殷商的大战。

昆仑仙山,十二金仙,海外群妖,天帝王母······

好似,这天地中所有的神仙魔怪,都屈尊下界,去完成那场‘封神之战’。

书中,那些仙人都生活在名山大川,海外仙山,或者是天宫楼阁,不染红尘,不食人间烟火。

看这本书的时候,卫秦不知多少次忍不住笑出声来。

同样是施加暗算,一方是猥琐,丑陋,卑鄙,无耻,一方是义正,词严,光明,磊落。

西岐,竟似乎连上天都要帮忙;而殷商,竟不惜借来魔鬼之力,只为延续自己的无道统治。

群魔中,以一位骑着黑豹,面容阴霾的道人为首。

那人乃是一黑豹修成人身,自号申公豹。

林林总总的各种书籍,看得多了,卫秦自己也要为那些书中的观点而头痛不已。

最后,他学会了思考。

自己来判断对错,一切从最合理的想法去推断;也许其中真的有不可考证的因素左右,但总也逃不脱正常思维。

比如穆天子,他游玩一生,之后周王室便迅速衰落,罪责似乎只在他一人身上。

他做了什么?

可能他什么都没有做,那么,那种论述,那种观点,或许只是为了掩盖什么。

穆天子死去之后的事情才是重点,而为了掩饰这个真相,才有了穆天子误国失天下的传闻。

可能他真得做过什么,因此消耗了大量的国力,人力,甚至动摇了身为天子的根本。

那他做了什么呢?这些事情又为什么要掩盖起来呢?

思考,使人睿智。

卫秦这样想。

(本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