零点看书 > 谋仕之五国逐鹿 > 第4章 去京城

第4章 去京城

楚国位于南方,越国在楚国的东北方,而晋国在楚国的西北,从越国来看晋国在其西方。三国的交界处是沭国,余国则在晋国与越国的交界处。余、沭两国因其优越的地理位置在天下逐鹿中也是不可忽视的,楚国可以通过拉拢沭国和余国来从两路攻打越国或者晋国,而晋国、越国及他们之间也是如此。这两个国家凭借这种优势在大国之间进行博弈,但也时常受到其余三个国家的威胁以至于国土越来越小,但三个大国谁也不想让别的国家将这两个小国给完全占领了并且留一个战争缓冲地带,这也是当年一度强大的晋国一直没有将其收归国有而只将其收服的原因。余、沭两国因天下局势的变化其依附的对象也是变化的,比如当年晋国强大他们就依附于晋国。可是说现如今整个天下已是楚、越、晋三国争雄了。

………………

一个月前的某天清晨,在晋国东边的淮州城里来了两个人:一个书生打扮身穿青布长衫头戴书生巾,年纪已到中年;另一个是一个年轻人,看上去要比那个书生高,身体强壮。两人都背着东西,只是那个年轻的要背的多一些,他们在城里一直向前走,不知道准备干什么。当他们转过几个巷子后,在一个不太阔绰的府邸前停了下来。书生把身上背着的东西拿给身后的那个年轻人,恭恭敬敬的走到府邸大门前,敲了敲门后,一个看门人出来了。当看门人看见了这个书生后,鞠躬说道:“郭先生,您来了,先生正在书房呢。”书生点了点头并嗯了一声,转身朝站在远处的年轻人招了招手并说:“一起去吧。”

书房里坐着一个满头白发的老人,这个老人正低着头趴在桌子上写什么东西,在听到书房里的动静后,抬起头来看到了那个中年书生跟那个年轻人,停下手中的工作说:“怀瑾,你来了,那你先坐一坐等我写完这封信。”

“老师,不急,您先忙完”

等老人写完信并装入信封后,有看了看年轻人身上的东西你,对怀瑾说:“怀瑾,你决定了?”

“老师,我已下定决心了。读书二十多年,深受先人教诲,天下五分尚未统一,而如今国家又逐渐衰败、百姓疲劳。当此之时,我愿效仿古人改革国家并完成天下统一的大业。”

“以你的才能,应该就是如此。只是当今皇上荒淫不愿理朝政,你遇不到赏识你的明主,如何实现你的想法。当今的太子骄奢也没有改革的意思,你又没有远名,恐怕前去京城未必可行啊。”

“成事在人,陛下纵欲终究不会太长久了。等太子登基后,天下的局势就会发生变化了,当天下变动的时候,也就是晋国革新的时候了。”

“嗯,你既然心意已决,我也不多说什么了。只是,我年轻时在外求学相识了几个人,其中有一人现在京城任职。早年时,我报国心切时常与他通信交流,后来年老心也老了,也就不怎么通信了。既然你要去京城,就替我带封信吧”,说到这,老人停了一下并抬头看了看那名叫怀瑾的学生,他知道他的这名学生才能卓越、有治国的才能而又因傲气在本地隐忍多年,所以不能说这是一封推荐信,又接着道:“无他,只是问候一下故友,序序多年之情罢了。”

书生也知道老师的意思,就没多说什么。

这时老师又看了看那个年轻人,指着他说道:“这是经武吧,他也要跟着你去京城吗?”

“是啊,老师。经武已习武多年了,而天下的统一需要习武之人,这几年又跟着我读了几年书,此次跟我去京城,也好报效国家,一展抱负。”

原来中年书生就是郭璞-郭怀瑾,他少年读书,后又求学于淮州的名士,也就是如今的老师。成年之后学业有成,想要报效国家、为天下百姓谋福,无奈因为他年少轻狂、恃才傲物,所以处处受壁,已到中年仍然没有实现自己的抱负。如今,他的老母妻子都已故去,只剩下他跟他的儿子相依为命,现在儿子也已长大并且学武有成,他身无牵绊就决定与儿子去京师施展自己的才华也不枉自己的这一生。

与老师谈完话后,郭璞与儿子就告辞出府。在这个阳光明媚的上午,父子两人就此踏上了前去京城的道路。

(本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