零点看书 > 最后的枭雄 > 42,升官许愿

42,升官许愿

樟树大捷的报捷文书送到了曾国藩的手中,令他又惊又喜,一双三角眼一会儿瞪大了一会儿眯缝了。曾国藩和众幕僚在议事堂中传看了李旭樟树战斗的详细报告,众人啧啧称奇,都说一夜破敌,灭贼三千,堪称湘勇成军以来难得的大捷!

曾国藩抚须沉吟道:“续之以区区千余人马一夜破敌三千,收复樟树重镇,解了南昌之困,如果消息确凿…只是本部堂实在难以想象啊…”

赵烈文笑道:“大人多虑了!续之向来谨慎小心,如此大事岂敢蒙骗老师?”

王闿运也道:“明公,学生以为续之破敌三千确有其事!一来缴获证据明摆着;二来学生听说青云谱旭营大营已经押来了大批长毛俘虏,看其人数的确有二千几百人啊。”众人也纷纷说李旭抓了这么多俘虏,也佐证了消灭三千长毛不是虚的。

曾国藩点点头说道:“续之在给本部堂信中说了他准备把这些俘虏除了罪大恶极或积年老贼之人交本部堂明正典刑,其余那些裹挟为匪者都加以甄别挑选以备我用。”

刘蓉道:“大人,续之樟树大捷,不仅打破了长毛对省城的困局,也大大激发了我湘勇士气,当予续之重赏以激励将士!”众人也是纷纷点头。

曾国藩却摇摇头道:“续之虽然有大功,然年纪轻轻。他现在已是七品官衔,倘若再加官晋衔,恐怕予其反而不利!”

赵烈文道:“大人用心良苦!虽然续之年轻,但有大功,即使破格加恩,相信众人也无话可说。”

曾国藩却严肃道:“官职乃国家重器,岂能轻易授予!续之是老夫弟子,更要严格待之---此事无需再议!”众人见曾国藩主意已定,只好喏喏。王闿运心想这曾国藩怎么这样啊?有功不赏还美其名曰严格,当他的学生也算倒霉!

樟树大捷的消息也传到了江西巡抚文俊的耳朵里,他听闻此事也是又惊又喜。喜的是南昌之围终于打开了一个缺口,令几个月来寝食不安的省城大小官员们终于可以喘口气了。惊的是这湘勇旭营厉害啊,一夜之间就消灭了三千长毛!如果江西绿营有此一半厉害该多好啊…正想着,江西布政使陆元俍和兵部满侍郎德英杭布来拜。

三人在巡抚衙门小书房落座,陆元俍问文俊是否知道樟树大捷一事?文俊点点头,说没想到这湘勇里面倒是藏龙卧虎啊!陆元俍说道:“是啊!真是令人惊讶,大人。如果我绿营有此战力,岂容长毛夺我赣省八府之地耶!”

文俊叹道:“可惜绿营战力已疲,这夺回失地之功恐怕只能落在湘勇头上了。”

德英杭布忽然笑道:“那旭营虽然能战,可惜却是苦劳啊!呵呵,笑死本官了。”

“哦,大人这话如何说法?”陆元俍好奇,对德英杭布问道。

“呵呵,今日曾国藩侍郎和众人议事,说道旭营樟树之捷,众人皆曰可以请功。但曾大人却说那李旭年轻,不宜酬功过多,哈哈…”德英杭布笑道:“两位看看,这曾侍郎不以功奖赏,岂不令将士寒心?”文俊、陆元俍听了,也是摇头哂笑---你曾国藩可以清正沽名,难道部下就活该喝西北风?

陆元俍忽然眼珠一转,对文俊说道:“抚台大人,卑职倒有一个想法,说不定将来这收复失地也有咱们赣省官员的一份功劳。”文俊哦了一声,催他快说。因为江西十三府被太平军攻占了八府,虽然不是在他文俊手上丢的可他毕竟是江西巡抚啊。

陆元俍笑道:“卑职听说旭营营官李旭虽然是曾国藩的关门弟子,但却是南昌人氏。而且旭营官兵也大部分是本地招募,并非其他湘勇那般都是湖南人。既然他曾侍郎不愿为部下请功,不妨咱们赣省为他李旭请功。”陆元俍嘿嘿一笑,不无阴险地说道:“两位大人想想,李旭会怎么想?曾侍郎会怎么想?湘勇众人会怎么想?而旭营将士又会怎么想呢?”

文俊双手轻轻一拍,赞道妙啊!德英杭布笑道,还是你陆老兄智计百出啊!

陆元俍也笑道,咱们赣省可不能寒了忠勇将士们的心啊,嘿嘿…

文俊点头道:“如此一来,还怕旭营和他曾侍郎一条心吗?就是李旭还当他曾侍郎是老师,只怕旭营上下也没几个会认那曾老师的账了!哈哈…陆大人,是不是放点风出去,嗯?”

“那就索性下点狠药,咱们就向皇上保荐李旭,直接跳一级吧,反正是朝廷的官!”德英杭布咯咯一乐。他本来就是朝廷派来监督曾国藩的湘勇的,能给湘勇下点药当然是好事啊。至于文俊、陆元俍等江西地方官员更是和曾国藩龌龊不断,为了一些说不清道不白的利益---耗子动刀窝里反。

在樟树休整人马的李旭并不知道南昌城发生的事情,只是过了几天渐渐有风声传来。旭营上下自然很是不满。孙三官拍着大腿骂道,瓜娃子,咱们拼死拼活打仗,功劳不说连苦劳都没了!

李旭见众人都是面色不忿,冲孙三官一瞪眼,喝道,老孙,哪来那么多牢骚!咱们是曾大人部下,岂能胡乱相信那些小道消息?休得胡言!

李旭及时制止了旭营的议论,命令众人安心休整,朝廷自会按功奖赏。他把几个重伤员安排回青云谱留守大营疗养,同时命鲍超带那十几个轻伤员也回青云谱,在甄别完那些俘虏后,就挑选一些身体健壮之人进行训练,准备补入旭营。

在部队休整的同时,李旭命令密切关注太平军的动向,加紧收集相关情报,为部队下一步行动提供情报依据。他还要求参谋处根据情报制定下一步的行动计划。

这天晚饭后,李旭带着两个亲兵,步出中军所在大院的大门,沿着狭小的街道往江边走去。他一边慢慢踱步,一边思考着未来的行动。自打攻占樟树后,出乎意料,太平军并没有发兵来攻,而是静悄悄的按兵不动,似乎完全放弃了樟树这个战略重镇。这令李旭感到惊讶,是不是太平军有别的什么阴谋诡计呢?

傍晚的江边,夕阳的余晖将天边染红,霞光万道。江中的渔舟披着霞光缓缓划向岸边,小船头上不时掠起几只鱼鹰,扑簌簌地滑过水面。岸边的村落炊烟袅袅,有一群孩童欢声笑语地跑过李旭的身旁,他们好奇地回头张望,然后身影又飞快地消失在村口的樟树林后。这是一个祥和的傍晚,金秋的空气里弥漫着清新的味道,令李旭身心温暖。他背着手,慢慢走在江边的小路上,享受着落日余晖的风景。

忽然一阵悠扬的音乐飘来,李旭一愣。这分明是苏格兰风笛的声音,没想到在这古老的东方乡下竟然能听见西方古老的乐器!他向着音乐走去,看见江边一棵大槐树下,格兰斯坦正站在树荫下吹奏一支旋律略带忧伤的曲子。

一曲完毕,李旭拍手叫好---格兰斯坦先生,很美的曲子!

格兰斯坦见李旭来了,连忙施礼道,让大人见笑了。

李旭指了指他手里的苏格兰风笛,笑道:“没想到格兰斯坦先生还会苏格兰风笛,呵呵,你刚才的曲子叫什么?”

“哦,曲名叫爱尔兰画眉,大人。”格兰斯坦说道:“我的祖母来自苏格兰,小时候我就会这种乐器了。大人,您知道这种乐器?”格兰斯坦很惊讶,没想到李旭竟然知道苏格兰风笛,现在他对眼前这个貌不惊人却神秘莫测的中国人更加感到不可思议!

李旭没有回答格兰斯坦的疑问,而是面向江水,微笑说道:“格兰斯坦先生,你看这景色多美啊!祥和安逸,迷人静谧…”

“是的,大人,非常漂亮的景色!”

“知道吗?格兰斯坦先生,每当我看见眼前的景色,我就在想这是我的国家,美丽而富饶…如果没有战火,它会是人间最美丽的地方!”

“是的,大人。如果没有战争,这块美丽的土地会更加迷人!就如同我的家乡一样,大人。我的家乡有一望无际的草原,美丽的密西西比河蜿蜒流过…”

“是啊,如果没有战争,这块土地会是多么的美丽啊!格兰斯坦先生,我热爱这块土地,热爱这块土地上的人民,热爱这块土地孕育的文明…我无法容忍战争对这块土地的蹂躏!也不能容许战争对这块土地上的人民和他们所创造的文明的破坏---这块多灾多难的土地就是我毕生奋斗的源泉!”李旭表情平静但声音激动,他忽然转身望着格兰斯坦说道:“格兰斯坦先生,你能明白我说的吗?你知道我们这个民族曾经是多么伟大的民族而现在却饱受战争的摧残!”

“是的,大人!我明白您对自己的民族、人民和伟大的文明的感情!您知道我是一个犹太人,犹太民族也曾经是一个伟大的民族,可是现在却流离失所…所以,我能理解您的意思!”

“犹太人的苦难我明白,格兰斯坦先生!你们的先人带领你们走出埃及,在奶与蜜的土地建立新的国家。不幸的是,却在公元初被罗马人赶出了家园,从此背井离乡开始了长达一千八百多多年的流浪!”

“是的,大人!您对犹太人的历史非常了解。您知道,犹太人千百年来只有一个愿望,那就是回到我们祖先的家乡,重建我们的家园!”格兰斯坦十分激动,他的褐色眼睛蕴含着泪水。

“我明白!格兰斯坦先生,如果有一天我有能力帮助犹太人,我一定会帮助你们重新返回你们的家园,重建新的犹太人国家!”李旭伸出右手,严肃说道:“我保证!格兰斯坦先生。”

“谢谢,我的大人…我相信您愿意帮助犹太人!”格兰斯坦激动地说道,紧紧地握住李旭的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