零点看书 > 巨浪 > 第六卷 跨洋远征 第十六章 有勇有谋(加更章节)

第六卷 跨洋远征 第十六章 有勇有谋(加更章节)

现敌舰队转向逼近之后,白佑彬做出了一个最大胆,也是后来最受争议的决定。

果敢号单独迎战一号目标舰,即纳尔逊号战列舰。

显然,这是一个能够让任何一名帝国海军将领感到震惊的决定。果敢号仅仅只是战列巡洋舰,而且只有六门主炮。纳尔逊号不但是当时英国海军最强大的战列舰很多人认为,纳尔逊级战列舰还不如之前的伊丽莎白女王级战列舰,还有九门十六英寸主炮。

即便在逼近的过程中,纳尔逊号只有前面的两座炮塔的六门主炮能够使用,可是其装甲厚度,抗打击能力都远在果敢号之上。再说了,绝不会有任何人认为,战列巡洋舰能够在常规炮战中击败战列舰。

战斗中,白佑彬不会向参谋解释他的决定。

后来,白佑彬也没有向任何人解释当初为什么要做出这样的决定。

按照当时的情况推断,白佑彬有三个理由让果敢号独当一面。

一是尽快干掉二号目标舰,也就是罗德尼号,然后集中三艘主力舰围歼一号目标舰。到时候,即便果敢号挨了炮弹,东海号与南海号也能干掉一号目标舰,从而获得海战的胜利。

从战斗的展情况来看,这个因素对白佑彬的决策产生了最重要的影响。

二是果敢号的灵敏性过了战列舰,在敌舰逼近的过程之中不一定会被敌舰打来地炮弹击中。另外,根据帝国海军当时掌握的情报,纳尔逊级战列舰使用的是十六英寸轻弹,其重量甚至不比伊丽莎白女王级战列舰的十五英寸穿甲弹重多少。其威力很值得怀疑。更重要的是,轻弹因为质量小,在飞行过程中很容易受到横风地影响,其炮击精度并不是很高。

这一点,德国海军已经证实了。

罗德尼号在追击沙恩霍斯特号的时候。其炮击准确率低得让德国海军都不敢相信。

当时的暴雨天气肯定会对其炮击精度产生很大地影响。

另外,纳尔逊级战列舰的搜索雷达安装在后桅杆上,而不是前桅杆上当时英国正在研制火控雷达。并且准备将火控雷达安装在战列舰地前桅杆上。因此,在其逼近的时候。后桅杆上的雷达将受到前方舰桥的影响,难以照射到果敢号,也就难以指挥主炮瞄准目标,从而大幅度降低主炮的准确性。

最后,就是一直没有出现的反击号战列巡洋舰。

按照当时的情况,白佑彬肯定判断出,反击号没有与两艘战列舰同时补充燃料。虽然在与第62舰队遭遇之后,英国远征舰队的指挥官有可能让反击号返航。避免全军覆没地结局,但是反击号有更大的可能正在赶过来。也就是说,那艘拥有六门十五英寸主炮的战列巡洋舰随时有可能到达战场。

在此情况下,只有果敢号能够与之抗衡。

这也是陈锦宽将果敢号编入第62舰队。并且担任舰队旗舰的主要原因。当时,海军一直认为英国远征舰队会进入印度洋,而且主要任务是破坏帝国在北印度洋上地航线。在破交作战中,战列巡洋舰比战列舰更有价值。

当然,现在已经确定,英国远征舰队根本没就有去北印度洋的计划。

只是,为了全歼英国远征舰队,避免留下后患。就必须干掉反击号。到时候。第62舰队就能返回西太平洋战区,参加即将与美国爆的战争。而不必一直呆在南大西洋上,与英国舰队周旋。

说白了,这也是白佑彬的一点点私心。

留在南大西洋上肯定没有多少前途,要想在海军中干出一番事业来,就必须尽快回到太平洋战场上去。

如此一来,必须尽快解决掉眼前的两艘战列舰。只是,战局的展多少都有点出乎白佑彬的预料。

随着距离逐渐拉近,一号目标舰的反击打得越来越准。果敢号不是皮坚肉厚地战列舰,根本承受不住十六英寸穿甲弹地打击。或者说,白佑彬不敢拿果敢号仅有一百四十毫米厚的水平装甲去测试英国海军十六英寸轻弹地穿甲威力。

结果,在东海号与南海号痛揍罗德尼号的时候,果敢号却在东躲西藏,规避纳尔逊号打来的炮弹。虽然十分钟下来,在肖定邦的指挥下,果敢号踏着凌波微步,避开了所有打来的炮弹,却没有能够在反击中让纳尔逊号尝到苦头,并且渐渐失去了炮战的主动权。\

可以说,果敢号当时的处境非常危险。

随着距离接近,纳尔逊号的炮击准确性越来越高。等其再次转向,c炮塔也投入战斗之后,射向果敢号的炮弹数量将增加百分之五十,果敢号中弹的机会也将增加百分之五十。

这足以证明,再厉害的战列巡洋舰,在战列舰面前都没有优势可言。

三点四十五分,也就在南海号一炮轰掉了罗德尼号的动力系统之后一分钟,纳尔逊号用一枚十六英寸穿甲弹为罗德尼号报了仇。

这枚炮弹准确无误打中了果敢号尾部丙炮塔的正面装甲。

虽然在第二次大规模改进中,果敢号的炮塔正面装甲厚度提高到了二百七十毫米,并且采用了高强度的装甲钢,其实际抗弹能力与英国海军三百毫米装甲板相差不大。但是对于主力舰来说,三百毫米厚的装甲仍然显得太薄弱了。

纳尔逊级战列舰的主装甲带厚达十四英寸。即三百五十六毫米,炮塔正面装甲厚达十六英寸,即四百零六毫米。按照战列舰地标准,其装甲只能抵挡住其主炮从一万六千米外打来的穿甲弹。

也就是说,纳尔逊级的主炮能够在一万六千米的距离上打穿至少十四英寸的装甲。

这个厚度远远过了果敢号主炮正面装甲。

结果是悲惨地。丙炮塔内的射药被穿甲弹引爆,重达数百吨的炮塔直接飞上了天,炮塔内数十名炮手无一幸免。就连附近地二十多名损管人员都被炸死炸伤。更重要的是,果敢号上燃起了大火

从地板上爬起来之后。白佑彬先就朝敌舰方向看去。

纳尔逊号正在转向,炮击暂时停止。

肯定是敌舰指挥官看到了果敢号上地大火,知道其穿甲弹足以在这个距离上教训果敢号,所以才会选择转向,让三座主炮炮塔全部投入战斗。

肖定邦,快把航向转到三百五十度

三百五十度肖定邦也刚从地板上爬起来,脑袋还有点昏沉。

快下达转向命令

没再多问,肖定邦立即下达了转向命令。

这个决定。几乎拯救了摇摇欲坠果敢号。

在尾部主炮被摧毁之后,果敢号只有部两座主炮可能作战,因此航向对炮战的影响已经不是很大了。

另外,转向之后。战舰的上层建筑能够阻挡住部分火光,让敌人难以瞄准。

最重要的是,转向之后,果敢号的被弹面积大大缩小,中弹几率也将大大降低,从而避免承受更惨重的损失。

只是,转向之后,果敢号将朝着敌舰驶去。交战距离将继续缩短。

在双方都能打穿对方的装甲时。交战距离只能影响到炮击命中率,双方的装甲厚度在战斗中已经没有多大地意义了。

问题是。果敢号此时只有四门主炮,而敌舰在完成转向后,有九门主炮可以战斗

打到这一步,果敢号几乎在拼命了。

交战距离很快就从一万五千米缩短到了一万四千米,接着又缩短到了一万三千米。幸亏果敢号的动力系统没有出问题,而且转向比较灵活。另外,纳尔逊号在完成转向之后,需要重新瞄准目标,重新计算射击参数,所以前几轮的炮击都没有多大的见效。

此时,不但果敢号在向纳尔逊号逼近。

海面上,六艘小型战舰也正在纳尔逊号逼近。

很多人都忘记了白佑彬在决定由果敢号单独迎战纳尔逊号地同时,下达了另外一项命令。

那就是,让在战场东面待机的第623驱逐舰编队向一号目标舰动鱼雷攻击

结合这道命令,就不难理解白佑彬为什么要让果敢号转向,逼近纳尔逊号了。在这个时候,他只向吸引纳尔逊号的注意力,用果敢号为第623驱逐舰编队创造机会。

从这也能看出,白佑彬不但没有盲目自信,更没有大意轻敌。

在战场上,只有能够充分,并且合理的利用每一艘战舰,善于掌握机会,更善于创造机会的舰队指挥官,才能用有限的兵力,在付出最小代价的情况下,获得胜利,并且将胜利果实最大化。

现在,白佑彬就要用六艘驱逐舰来改变局面,并且将战果最大化。昨日55催更票,加更一章

继续求票,求月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