零点看书 > 大唐之龙傲天下 > 第136章 困局(一)

第136章 困局(一)

第136章 困局(一)

心中有了决定,李孝派人通知丁解元、韩成和乐月凯立即回到格德。按计划三天后军事行动开始,当他们接到命令的时候,三个人心里都很吃惊,已是第二天晚上,为什么突然通知他们返回?

三个人同时给自己的手下下令,暂时按兵不动,骑马赶回格德。就是在决定出兵的晚上,三个人除韩成本身就在这里,其他两个人也几乎同时赶到。

李孝没有时间再说什么,经过这两天的时间,李孝集合各方面的情报,他更加清楚现在的形势。

他发现自己好像掉进一张网里面,但这张网是谁布下的?目的是什么?李孝一无所知。这让他很担心,暗中那个人是谁?他好像很了解自己,每一步算计的都很好。该蛰伏的时候他一动不动,该行动的时候也毫不犹豫。

有时能一忍好几年没有任何动静,可一旦开始有动作,就会让李孝措手不及。他怎么想,怎么觉得徐敬业起兵和这件事有关。为什么这么巧合,正在自己准备出兵的时候,徐敬业举兵造反。为什么偏偏这时候雷振前来,他们只是要商贸通道,有必要把自己逼反吗?难道自己造反就一定能胜利?一定能取得天下?

这个幕后的人凭什么这么肯定?他既然有这个能力,为什么不自己起兵?正像当初他们说的那样,李家并非自己一个子孙,为什么不在李显、李旦那种草包身上想办法?

裴寻芳一贯明事理,也清楚这是什么时间,为什么要提出去贺州看望父亲?从这里到贺州几千里远,裴行俭命在旦夕,能赶上吗?所以这一切好像都有关联。思考了这么长时间才想到自己该怎么做,通知三路大军主帅返回格德。

看着坐在自己面前三个人不解的表情,李孝说道:“三位,情况出现变化,不得不推迟一下军事行动时间。不知各位准备到什么程度,所以没有贸然下达推迟计划时间,让你们返回就是商量一下怎么办?”

连晋文斌也很奇怪,自己是参谋长,计划变更为什么自己不知道?而是等三个主帅回来才说。疑惑的看了一眼李孝,李孝并没有解释什么,而是看着三位将军。

丁解元说道:“我刚刚返回石梁,还没来得及安排,明天也只能开始在江上搭浮桥,保证部队过江,所以推迟计划并无影响。”

乐月凯说道:“巴塘对面金沙江水流比较平稳,宁远军是用舟船渡江,用小船搭建浮桥,所以先头部队已过江,推迟计划只能把过江的人撤回来,那样损失很大,再说短时间恐怕难以再次渡江,我担心吐蕃有所防备。”

只有韩成没说话,他的第二总队就在格德,什么情况他已报告过,李孝知道。李孝点点头说道:“我接到报告,扬州徐敬业以匡扶庐陵王为借口,起兵造反,兵力已达十几万人,朝廷派三十万大军进剿。此时朝廷出现一些变化,我担心宁远的安全,因此才决定暂缓进兵。”

晋文斌着急了,是他和李孝共同制定的作战计划,当然明白这么作战的关键,那就是不能让吐蕃进攻。把战火烧到他们的地盘,否则二十万大军全面进攻,就算宁远能胜利,地方经济损失将不可估量,所以担心的说道:“王爷,我认为暂缓进攻并不妥,我们没参与扬州之乱,朝廷也只是怀疑,没有发兵攻打我们的理由。我想三路大军同时行动解决吐蕃兵不成问题,我认为不应该取消军事行动。”

李孝看他一眼说道:“别说了,松州军退回松州,第二总队防守格德,第一总队按兵不动,暂时取消军队的进攻作战,做好全面防御。”

晋文斌张张嘴,再没说出来话,李孝一言堂已然成为习惯,特别是在军队上。乐月凯一支等于是单独的军队,并不是宁远军体系,他名誉上还是大唐的军队,是松州边军,但实际也和宁远军一样,再说李孝是松州大都督,无论哪个角度都必须听李孝的,也不可能反对。点头说道:“末将遵命。”

李孝说道:“在巴塘留下警戒兵力,如果吐蕃进攻,利用小股部队牵制他的行动,采取江岸防守战术。”

“是”乐月凯抱拳离开,返回巴塘。

李孝对韩成说道:“格德是吐蕃进兵的重点地区,在金沙江沿岸构筑防御阵地,阻止渡江的敌人,把他们阻击在江面。”

“明白,我保证不让吐蕃兵登上江岸。”韩成对这点还是很有信心的。以宁远军的武器和作战方式,想渡过金沙江是非常困难的,必将付出惨重代价。

李孝点点头说道:“解元你留下,其他人去准备吧。文斌协调宁远管理委员会,保证巴塘和格德方面的后勤供应。”

“是”晋文斌答应一声离开。谁都知道李孝没有安排丁解元怎么做,那就是另有计划。其他人都离开了,李孝说道:“解元,你回去之后立即让第一总队全面渡江,对吐蕃军展开行动,实施全面打击,后勤总队防守通天河沿岸和石州。这次进攻作战,第一总队将面对二十万吐蕃军,是非常困难的。我希望你能牵制他们半年时间,一旦天气转冷,你们就撤回来,能做到吗?”

丁解元是李孝最倚重的人,头脑自然也十分过人。他问道:“王爷,是不是不想暴露过多的军队?”

李孝点点头,按着武则天不闻不问宁远松州的情况,那就是她并不了解李孝有多少军事力量。怀疑并不等于确定,宁远地区人口少,一定认为兵力有限。如果全面开始作战,能对抗吐蕃二十万大军,怎么可能不让武则天担心。此时事情变得错综复杂,李孝一直处于被动状态,他要改变这一切,找出幕后黑手是谁。再有一点,自己身边一定有他们的人,但是谁,李孝也不清楚。

“解元,我知道一定很艰苦,有什么要求尽管提出来,我尽力解决。”李孝有些沉重的说道。

丁解元站起身抱拳:“多谢王爷信任,我只需要两个条件。”

看李孝看着他,丁解元说道:“第一个就是我希望王爷能充分信任我,无论我怎么做。”见李孝点头,接着说道:“第二是自主作战权力,不要干涉我怎么做,可能会为王爷惹来麻烦,希望能理解。”

李孝一手教出来的人,有什么想法会怎么做他心里也清楚。将在外君命有所不受,第一条不难理解。李孝已不再是刘家集那时候的弹丸之地,兵不过三千,此时是拥有二十几县,十州之地,手下文臣武将已有好几十人,信任就无比重要。丁解元要的第二条李孝也知道,一定很麻烦,但还是点头:“好,你可以不用汇报,不用请示,只要能牵制吐蕃军队半年时间不过江,你怎么做都行。”

丁解元立正敬礼:“多谢王爷信任,丁解元不会让你失望。”

两个人没再说什么,李孝把晋文斌找来让他在甘州建立参谋部,协调各方面防御和物资供应,李孝返回宁远王府。

对吐蕃的军事行动停下来。本来科伦赞孜很担心,吐蕃对大唐的进攻并不顺利,联合契丹进攻也没有什么效果。赞普传来命令,大唐内部有人造反,兵力向扬州集结,正是取得松州的好时机,甘州一带兵力有限,只要渡过金沙江和通天河,就可以进攻剑南道,大唐将无力阻挡吐蕃的进攻。

科伦赞孜也是有军事头脑的人,对李孝在江东准备些什么,他也明白,再说和松州的作战,桑格日普怎么失败的,他也清楚。所以一定要准备好,没有充足的兵力他不会进攻。

此时是刚入夏季,他打算是在秋季用兵,那时马肥羊壮,进攻顺利就大肆劫掠一番,如果大唐调集重兵就退回来,一旦进入冬季大唐是不会进攻吐蕃的,这是最安全的战术,所以他并不急于用兵。

科伦赞孜并不清楚,徐敬业造反,益州胡万林再这么一动,让李孝突然决定停止进攻,他躲过了一劫,此时还有些自鸣得意。如果按着当初的计划,两万五千宁远军队同时在三个点上进攻,他别说进攻松州,能不能保住昌都都不知道呢?大唐的内乱救了他一命,可眼下谁也不知道。

李孝返回宁远,当他回来的时候,裴寻芳很奇怪:“孝郎,你怎么回来了?”

她这么一问,李孝反而一愣:“你不知道我为什么回来?你父亲怎么样了?”

裴寻芳很感动,李孝在前方打仗,匆匆回来第一句话就是问自己父亲怎么样了,连忙说道:“父亲来信说身体不好,我很担心,但这么远的距离,我也没什么办法,很想去看看,可知道此时离不开,也只能派人送信让父亲好好将养。孝郎你别不高兴,我派人通知,如果父母愿意,我想接他们来宁远,贺州烟瘴之地太苦了。”

李孝吃了一惊,裴寻芳并没有要求去贺州,他连忙问道:“绿芯呢?”

裴寻芳有些跟不上,绿芯是李孝身边的人,并不是跟着自己的。李孝出兵不带女人,她也没见过,就说道:“在王府休息吧,我没见到她。”

李孝的脸色立即变得铁青,这不是明摆着的事吗,绿芯被人收买,那可是自己身边的人。李孝没有什么事背着她,参与了不少机密,如果绿芯是他们的人,那宁远还有什么秘密可言。

看到李孝难看的脸色,裴寻芳担心的说:“我知道此时太后怀疑父亲,他和外祖父都是敏感的人,让他们来不好办,你别生气,我只是和你商量。”

李孝摆摆手说:“不是因为这个。来人,把绿芯找来。”

不长时间王府总管朱敬进来禀报:“王爷,绿芯不见了,我正派人找。”

李孝气得把手里的茶杯一下摔碎,大喊道:“让杜忠来见我,快点。”

朱敬吓得一哆嗦,他还从来没见王爷发这么大火,转身跑出去。裴寻芳也不知道为什么:“孝郎你怎么了?”

李孝拿出那封信,递给裴寻芳说道:“你看看。”

看完那封信裴寻芳一下跪倒:“孝郎,我真的不知道,这也不是我的笔迹,你没看出来吗?”

李孝一阵气结,这是毛笔字,都是什么正楷和隶书的,他哪有那水平?再说也没研究过,越是这样标准的书法体,越是不容易分辨出是谁的。

气得长叹一声,扶起裴寻芳:“你这是干什么,我也没怪你,是怪自己太大意了,竟然让敌人潜伏进身边。算了,你别担心,有时间我再和你说。”李孝说完去了自己的书房,等杜忠前来。(未完待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