零点看书 > 大唐之龙傲天下 > 第212章 成大事的心肠(二)

第212章 成大事的心肠(二)

第212章 成大事的心肠(二)

李孝摇摇头,说道:“武太后派刘仁轨领兵三十万进攻宁远,我想来年春天他们就能准备完毕,又是一场大战。”

裴寻芳反倒很自信的说道:“应该没问题,虽然解元进了军校,但韩成和文斌也不差,再说还有那么多老将。”

李孝叹口气说道:“我并非担忧作战,刘仁轨虽然很有军事才能,但也不可能是宁远军的对手。但是有上次的经验,他不会投降的,几十万人的一场大战,必然旷日持久死伤无数也是无疑的。”

裴寻芳知道李孝一直很在意人员死亡,也沉重地说道:“那也是没办法的事,尽力看看,能不能让刘仁轨罢兵。”

李孝摇头:“很难,根据徐文报告,还没等朝廷宣布进兵的圣旨,刘仁轨以及左右军总管的家眷就从长安搬进洛阳,同时被御林军保护起来,也可以说监视起来,我们很难得手。”

裴寻芳也没什么办法,再说她也不懂军事打仗,一时默默无语。好半天说道:“那你打算怎么办?和平相处恐怕不可能了,我有个提议?”

李孝笑笑:“怎么这么说,这是在家里,有话就说。”

裴寻芳说道:“我认为你应该迅速击败刘仁轨,同时举起大旗,以你的身份必然得到天下响应,用最快的速度击败太后,掌握天下,那样才能让天下安稳,百姓安居乐业。“

李孝当然也想那么办,但他有更深远的打算。那只黑手并没暴露,这次给自己出一个难题,刺杀武则天,终于挑起武则天的怒火,派兵进攻宁远。如果这次击败刘仁轨的大军,唐朝是就这点兵马吗?战争由此开始会连绵几年时间。

为此李孝有自己的打算,可他的想法暂时不能和任何人说,连自己都不知道这么做对不对,也就说道:“算了,还是不研究这些,你好好休息,这段时间没时间陪你了,自己照顾自己。”

裴寻芳笑笑:“我没事,这几天都学会玩扑克了,有那么多人陪我,你也要注意身体。”

李孝也一笑,他觉得自己很幸福,能在曲江意外碰到裴寻芳,当时和武则天斗气,把她卷进来,却碰上这么一个好女孩。有时他也在心里感谢上天,虽然陈玉、月玲、婉儿她们都不错,加上新收纳的杨洁儿,她们无一不是女孩中的佼佼者,但每个人都有特点。陈玉热情奔放,妩媚动人,女儿李佩和她母亲一样,流传着陈家的血脉,那么小以看出来美人的影子。

月玲有些耿直,心直口快,除了裴寻芳谁也不服,生了一个儿子让她更加骄傲,总是和李孝说,有一天一定让她儿子当王爷。上官婉儿才气纵横,本来以为离开武则天会埋没她的一生才华,但是来到宁远之后,由于分管文化工作,掌握宣传部门,让她有了用武之地。大唐宁远诗词协会相继建立,由此也引来不少江南和中原地区的学子文人,每天谈诗论文,弄得甘州文风很盛。

李孝提出的建议,宁远第一个诗集已出版,发行天下,上官婉儿的大名已天下皆知。李孝只能感叹,人才总是埋没不住的,天生我材必有用,是金子总要发光的。

最可笑的是,泼辣的杨洁儿嫁给李孝是因为老师答应了。但她竟然热衷上当警察。堂堂的王妃没事总是跑到警察局去抓罪犯,弄得身为警察总局长的王胜愁眉苦脸。

虽然李孝新政让宁远内部民族矛盾很小,但毕竟不是短时间能改变的。一些冲突在所难免,警察也就很危险。没办法只好派人照顾她,也因此提前弄一个督察出来。

可以说杨洁儿现在不抓罪犯,专门抓那些违法的警察,但又没人敢惹她。李孝这五个王妃可是很出名的,各个领导一个方面,只有裴寻芳什么具体的事也没有,成了孩子王。

李孝也就效法后世国母宋庆龄先生的做法,让裴寻芳筹集资金建立孤儿院,救助那些孤儿。这个消息一出,说是王妃亲自安排的,宁远辖区的各大商家那是纷纷捐款。这个又有名声,又能溜须王妃的机会哪能放过,王爷一高兴把他研究所的成果给自己一样,那不就发财了吗?

李孝此时可不关心自己的老婆们干什么?他把政务交给了黄栎他们,亲自赶到宁远,在宁远军队总参谋部召开军事会议。虽然此时已入秋,大唐军队并没进攻,刘仁轨想进攻也是来年的事,但李孝不得不提前做准备。

这一次是全军扩大会议,本来按晋文斌和韩成的打算,如果大唐方面不出问题,他们准备完成军队训练后,兵过金沙江夺取昌都,夺回玉树完成对吐蕃的战略进攻。

当知道武太后派刘仁轨领兵三十万准备进攻的时候,整个宁远军不但大骂,同时也气得不行。打吐蕃杀人占地盘,那是有战功的,和唐军打仗没什么,除了升点职位,什么实惠也没有,哪像打吐蕃那么有劲头。所以各师长都说要尽快击败刘仁轨。进攻吐蕃打胜仗是能分到钱和土地的。

听说李孝过来开会,六个师长带着自己的参谋长赶到宁远来参加会议,当初的一个护卫队员,此时已成为领兵过万的大将,一个个意气风发,聚到一起那就是一个乱,互相吹嘘自己的兵强,就差打起来。

会议室里,总参谋长和司令都没来,他们就反天了。就在会议室乱套的时候,李孝的临时办公室里,他和晋文斌、韩成正在听杜忠报告。杜忠赶过来报告是出现新的情况,徐文从洛阳方面传来新的情报,情况非常严重。

来俊臣、索元礼、周兴他们联合起来,成为诬告专业户,只要是有一个人表示不满,几天内就能弄出一大堆材料。韩王李元嘉被诬告参与越王谋反,满门抄斩,鲁王被罢免爵位,全家流放,江都王李撰也被杀,此时洛阳到长安一片血腥。

李孝手里的是一份加三个红圈的报告,是发生在朝堂上的事情,因为有人报告,李贤的两个儿子李守光、李守志背后议论太后,大不敬之罪,要交由大理寺审理,多亏了太子太保纳言裴居道说情改为幽禁。徐文知道王爷很愧对李贤,认为应该通报李孝,看看怎么营救。

李孝想了半天对杜忠说:“通知徐文让他设法保护,这一次他要救出另几个特殊的人,把太平弄出皇宫,包括她的儿女。”

杜忠连忙立正:“是,我亲自去洛阳,徐组长人太少了。”

李孝摇头:“不用,文斌,命令第一特战大队出动。”

晋文斌连忙立正,看出来王爷动怒了,第一特战大队那可是宁远军精锐中的精锐,战斗力强得离谱。他们不但战斗力强悍,而且是由武林高手训练出来的,单打独斗称得上是各个高手。

杜忠说道:“其他王爷怎么办?”

李孝眼里闪过一丝痛苦:“不用你们管,我自有安排。”

杜忠没明白,李孝为什么这个表情,但还是答应一声,通过情报线路把李孝的命令下达,让徐文临时指挥特战大队,把李令月和孩子弄出京城,动用特战大队十有八九是强行救出人来。

其实韩王被全家抄没斩杀,鲁王被流放,李孝已然知道,武则天开始最后的清理,离她登基已不远了。本来按林炎他们提议,以清君侧为理由,李孝完全可以现在起兵,也必然能得到天下人支持。再联络朝中大臣,必然能把武氏逼下台。

但李孝否决了林炎的提议,连杨凡他们也不明白为什么。怎么打算的,只有李孝明白,这是他思考了好几年时间才做出的决定,虽然很残酷,但可以为将来打下基础。

经过这么多年,李孝不再是那个刚穿越的理想主义者,他从没权到有权,从生命随时不保,到今天独立王国,无论是思想还是内心都发生了天翻地覆的变化。想有所作为,就必须有很硬的心肠,武则天的做法也不能说全错,那要看站在谁的立场上去说。

封建社会什么样,打到一批旧的贵族,必然换上一批新的贵族。难道宁远杨凡、刘奇、王胜他们不是新贵族吗?李孝如果这时起兵,皇上是谁?必然是李旦。李孝如果夺皇位,他会失去大义支持,如果用朝中大臣,他们都是各家族上来的,会又一次把持朝政,旧的势力必然阻止自己的改革。所以李孝不联系他们,也不给他们见风使舵的机会。

研究到最后,李孝得出结论,无论怎么变化,李治的时候是那些人掌权,换了武则天,朝中掌握大权的还是那些人。

后来李隆基上来,也是那些人掌权。无论换谁当皇帝,那些世家门阀就像不倒翁一样,从来不倒。在每一次改变中,他们左右逢源,见风使舵,最后都能得到好处。

从这些分析中,李孝也渐渐明白那个隐在暗中的人,为什么逼自己造反了。在实力不行的时候造反,必然是要联合各方面的力量,支持自己,那么他就会因功劳大而掌权。

再有一点,此人可能不是和李家人有仇,就是和武家人有仇,想让一方灭掉一方。李孝想明白这些也是后世的那些经验在起作用,当年那么多反共专家,杀害了无数中共人员,但解放战争的时候,蒋家王朝大势已去,那些人又纷纷战场起义,转过来支持新中国建立,从而又当上高官成为新贵,那些名字李孝都能背出来。

武则天当政,他们维护武则天,一旦李孝当政取得优势,就会反过来支持李孝的。李孝逸不就那样,武则天重用他,就毫不手软的灭掉徐敬业他们,如今被李孝收服,又转过来支持李孝。

正因为想明白这些,李孝逸、左丘畅和王重山此时都离开了军队,成为宁远一个普通的人,只是有不少钱而已。他们并没领导军队,也没位列高官。

李孝心中还潜藏着一个更大的计划,所以他不能现在起兵,这些是杨凡、林炎他们想不透的。

李孝的军事会议并没多复杂,而是对指挥进行调整,组成战时参谋部对军队的布防,进行调整,然后他返回甘州。就在李孝离开宁远返回甘州的时候,宁远军第一特战大队在大队长沈川的带领下星夜赶往洛阳。

同时潜伏在洛阳的暗影也发动,徐文已把命令通知了洛阳宫中的冬梅。(未完待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