零点看书 > 大唐之龙傲天下 > 第221章 新皇(一)

第221章 新皇(一)

第221章 新皇(一)

洛阳皇宫中万象神宫大殿之上,今天恐怕是朝臣上殿最整齐的一次,只要够品阶的,全都锦服官帽的登上大殿。九月初九重阳佳节,天下纪年高龄老人的节日,体现华夏千百年来孝道的节日。

同时又是武则天登基的大日子,这一天早在几个月前已然确定,礼部为此做了充分的准备。按着规矩,那是一样样的流程,今天是最后一天,唯一遗憾的是,武承嗣自信的去请韦方质主持大典,碰了一鼻子灰。

韦方质不但没答应,还冷言冷语的极为不客气,这让武承嗣大怒。当然了,随后就有人告发韦方质图谋不轨,阴谋造反,反对太后登基。大理寺的来俊臣和索元礼加上周兴三个酷吏,把整理好的材料报到武则天面前。

事已致此,韦方质还如此冥顽不灵,让武则天大怒。明知道韦方质已七十多岁,不可能造什么反,但一道圣旨把韦方质下狱,全家抄没。

在酷刑之下,韦方质三朝元老,一代忠臣,就这样冤死,全家被流放岭南。韦方质是除去了,但朝中够得上资历的已没有几个人,最后还是阎立本提出把岑长倩从益州调回,由他来主持。

虽然也有人提出由阎立本主持,但阎立本清楚自己。虽然他也是太宗时期入朝的老臣,但家势和地位都不足,岑长倩是太宗时就为相岑文本的儿子,是很有威望的。

不得已把在益州当节度使防备李孝的岑长倩调回,让麴崇裕单独领兵在益州到武平一线防备李孝。因李孝表现出的平淡和不干涉态度,大唐方面包括武则天也松懈下来。

二十万大军旷日持久,让本身就财政困难的大唐更加困难,何况刘仁轨还带兵在和契丹抗衡,为此兵部同意把益州兵马降为十万,可是有人不放心,也就一直维持我二十万大军。

今天的大典由岑长倩主持,随着金钟玉磬和奏乐声中,武则天一身大衮服,头戴朝天冠,登上龙椅,接受群臣的朝贺。够得上登殿道贺的没有那么多人,但武则天以女身临帝位,开千古第一,今天上殿的就有很多女人,当然李家剩下不多的一些公主和贵妇,武家人当中够上品阶的贵妇,也一同登上大殿。

让庄严肃穆的大殿上显得有些喜庆,毕竟这里是没有过莺莺燕燕的女人出现。即使皇上召见女眷,那也不过一两人而已,但今天可不是一两个,也不是十几个,是几十个,上百个,当然就不一样了。

群臣朝贺之后,接下来的就是所有人最关心的环节。支持武太后也好,支持李姓人也好,所有人几乎都是一个目的,那就是自己能得到什么好处。

为什么那么多人喜欢立新君,不惜冒杀头的危险,这种投资是高风险高回报的。一旦成功,那就是从龙之功,马上会从一个底层的人一跃成为人上人。

此时的满朝文武无论是新朝显贵,还是高宗时的老臣,还有那些依附在武太后身边的李家子孙,都一个个面露喜色,等待着重头戏的开始。

武则天心情有些激动,她尽力保持着冷静,让自己看起来不是那么亟不可待,听着那冗长繁琐的诏书,大典终于完成。

武则天登上那个位置,这一刻终于等来了。她从十四岁进宫,从一个才人到昭仪,一步一个脚印走到皇后的位置,这一路上她的脚下和双手沾满了鲜血。当中有自己女儿的,有至亲的,有不相干的,有阻挡自己政敌的,但她终于登上了皇后的位置。

凭着过人的头脑和非凡的智慧,超过一般人的心性,从后宫走到前台,成为临朝理政的二圣。从那时开始,她面对的不再是后宫争宠,不再是女人的嫉妒,而是政治漩涡中的生死搏杀。面对那些执掌天下几千年的男人,甚至包括自己的亲生骨肉。

她退缩过,胆怯过,手软过,也彷徨过。但得来不易的地位,沉沦下去的不甘心,让她一次又一次咬紧牙关,在铺满鲜血的道路上前进。打倒一个又一个政敌,消灭一群又一群的反对者,终于走到今天的位置。有时夜深人静的时候,看着沉寂的皇宫,孤零零的一个人,她不知道自己这么做是否值得?

就连自己最宠爱的女儿,对她倾注了万般宠爱的令月,也和自己疏远了。本来打算把她嫁给武承嗣,可是她拒绝,知道她对武攸暨有好感,年轻,英俊,温柔,又有些软弱的武攸暨,本来是有妻子的,为了自己女儿,不得不弄死他妻子。

可是本来答应的女儿又一次变卦,以死相逼坚决不嫁,为此武则天只能罢手。从那以后,她再没去过秋雨殿,也没有放女儿再回公主府。她觉得女儿并不理解她,那不是幽禁,是保护她,李令月再怎么是自己的女儿,她毕竟姓李。

要是被有心人利用,对自己登基就构成威胁,今天她不用再防备这些。看着随李旦、李显站在前面,一脸冷淡的女儿,武则天有些心痛。她真的难于理解,自己女儿为什么就不能理解自己呢?她也是女人,难道喜欢被男人欺压吗?

这个世界男人统治太久了,女人也应该起来统治世界。南汉璆身体不行了,年纪轻轻就如此让她很心酸。无论多少年,武媚娘最忘不了的就是明崇俨,而南汉璆的身上,太有明崇俨的影子,他们同样英俊无比,同样精通医术,同样温柔体贴。

可为什么自己留不住这样的人呢?根据其他太医诊断,南汉璆活不过多长时间。本来希望他能看到这一天,可惜今天他已无能力登上大殿。

武则天在听那昭告天地的诏书时候,脑子里想的却是这些,让她有些失神。岑长倩念完后好长时间没有反应,还是在群臣的万岁声中回过神来,收回思绪,稳定一下心神。

武则天宣布大赦天下,取消唐国号,立周为国号,改元天授。接下来就是大肆的封赏,当然武家的人不再是普通人家,他们成为皇族。武则天自号圣神皇帝,追尊周文王为始祖皇帝,立武氏七庙于神都洛阳,洛阳为大周的国都,西京长安降为陪都。

武承嗣为魏王,武三思为梁王,其他武氏族人按远近的关系,分别为亲王、郡王和郡公不等。只要是武家的人,都位列公侯,女的也封为公主和大长公主。

然后就是大臣们,在拥立武则天的过程中,出力多的被封高官,那些以持观望态度的就没什么封赏,李旦降为嗣王,赐姓武,不再姓李。

历时一整天的时间,一面是升,一面是降,没有被杀的李氏族人纷纷降爵。因为李家不再是正统皇族,而天下是大周的,皇上姓武,武则天下令天下大庆,聚饮七日,天下同欢。

洛阳城内两件大事掀起波涛,第一个就是新皇登基,改国号立新朝,天下同庆。

第二个就是定于深秋之日举行秋闱大比,同时举行的还有武举大比,这两个举措,压下了天下文人的反对声。那些进洛阳准备参加科考的文人士子,他们都盼望着能在这时高中,从此走上仕途之路,光耀门庭,封妻荫子,哪还管什么男皇帝、女皇帝。

甘州许王府里,李孝冷静的看完徐文报告,看着面前的几位重臣说道:“执行吧!”

杨凡、林炎、黄栎三个人一起躬身点头:“是,王爷,那什么时候举行大典?”

李孝说道:“大唐新亡,国之殇,不宜大庆,体恤天下万民,一切从简,只是发布诏书传告天下。韩成、晋文斌在大典之前夺取益州击败麴崇裕的军队,稳定东部防线,加大战略纵深。”

晋文斌立即躬身:“是,臣不会有负许王重任。”

在甘州许王开始准备的时候,洛阳皇宫紫宸殿里,太平公主进见:“参见皇上陛下。”

武则天微微一愣,太平的口气十分陌生,虽然也表现得对自己不满,可从来没这样。脸上露出一丝笑容:“太平,怎么和朕这么生疏,过来坐,身体怎么样?”

李令月没有过去坐,而是说道:“皇上陛下,儿臣想搬回公主府。”

武则天对太平的冷淡有些生气:“皇宫不好吗?你回公主府一个人怎么办?我看你还是嫁给攸暨吧,他可一直等着你呢。朕刚登基,也需要你的帮助。”

李令月的脸更加冷淡:“我姓李,并不姓武,我能帮你什么,有武家子孙就可以了。”

武则天的脸冷下来,出于对太平的爱护,她想赐太平姓武,但没想到太平竟然拒绝。这是从来没有过的事,本来大怒的她想杀了女儿,可是思考了很长时间,还是叹口气算了。

令月很多地方很像自己,高傲,不服输,可恰恰这样的性格让她不像李旦、李显他们那样认命。想了想说道:“公主府久无人住,我已下旨礼部重新修缮,一旦完工就让你和攸暨完婚。”

李令月说道:“我并没同意”

武则天的脸冷下来:“这是皇命,是圣旨,不是征求你的意见。哪也不能去,就在秋雨殿呆着,什么时候完婚了,再回公主府。”

李令月一言没发连告辞的话都没说,转身离开了大殿。看着女儿离去的背影,武则天气得把手里的笔重重的摔在桌上,上面的墨汁把奏章染黑。这时青鸾进来:“回禀皇上,南汉璆于刚才仙逝。”

武则天心头一震,一股悲伤从心底升起,说道:“传旨追封为俊孝侯,按礼下葬。”

“是”青鸾躬身答应,说道:“太后,薛怀义求见。”

武则天心情正不好呢,说道:“让他离开皇宫,别烦朕。”

青鸾低眉顺眼的离开紫宸殿,前去通知薛怀义。

秋雨殿里李令月看着身边的冬梅说道:“你安排吧,我们什么时候离开,这里我一天也不想呆了。”

冬梅淡淡一笑:“公主也不用太悲伤,太后还是很宠你的,如果换一个人恐怕已身首异处。”

李令月心头一痛,母亲眼里只有皇位,已没有了她这个女儿,洛阳自己不想再呆下去了。

冬梅说道:“既然公主已决定离开,那我马上安排,明早就可离开皇宫。”(未完待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