零点看书 > 大唐之龙傲天下 > 第291章 分化打击(一)

第291章 分化打击(一)

第291章 分化打击(一)

大明宫宣政殿,这里已不再是大唐的政治中心,广大巍峨的建筑群成为皇家园林。李孝把这里当做皇家府邸,但偌大的大明宫里只有武则天、李显、李旦、李令月几家人居住。皇上不在这里,当然也就没有那么多人,再有的是李孝的几个儿女。

可李光俊住在太极宫的东宫,李孝在太极宫两仪殿,裴寻芳住在甘露殿。

大明宫显得有些空旷萧条,里面虽然有道教的宫殿,但武则天他们基本都住在内庭,前庭是没有什么人的。为此李孝终于开始他的一大创举,把翰林院设在这里,以宣政殿和紫宸殿为基础,建立了大唐最大的图书馆。

以杨凡和黄栎为首,聚集了很大一批学者文人,注释天下书籍和文章,所以让这里反而有些热闹。以太液池为中心的内庭,成为皇家人居住的地方。

根据黄栎提议,李显,李旦也参加到这项工作中,两个人没什么事干,这也算是一种消遣吧。黄栎已从消沉中走出来,也成为翰林院大学士。他也明白过来,这是李孝的削权行为,为什么?心知肚明。李孝没有处理他们已然是不错了。

很多当初大周的官员和一些德高望重的老臣都聚集在这里,整理文献。李孝也很好胜,康熙不是弄一个四库全书出来吗?那我就弄一个八库全书,这个名称还有一个理由,就是八方来仪的意思。

文献不只是大唐的,包括周边国家的所有的文字资料,全都整理。李孝相信,未来千百年后,这个大唐图书馆,绝对比大英帝国的大不列颠图书馆大,重要的是他不能被战火毁掉,所以他把图书馆设在了大明宫里。

今天宣政殿里气氛有些紧张,因为平时没什么守卫的大明宫,突然加了不少御林军,刀出鞘弓上弦,一片紧张气氛,弄得大明宫中的人都很紧张。

一溜马车从含元门进入,看着两侧的御林军,车上坐的这些人心理忐忑不安。他们是天下世家门阀的代表人物,各家的家主,当圣旨下达的时候,给他们一个月时间必须前来,抗旨不遵是什么结果,每个人都清楚,所以虽然万分不情愿,但也必须来。

本来以为到了长安就可以见到皇上,也能明白找他们干什么,可是来了以后被安排在驿馆休息,再也没有了动静。很快他们就发现并不是软禁,他们来去自由。这些世家在长安都有自己的买卖和田庄,也就不住在驿馆,纷纷各自回自己的地方等候传召。

可时间一天天过去,皇上仿佛忘了他们。没有命令可以离开,谁也不敢乱动。在长安消息是能听到的,皇上突然采取了灭佛行动,而且每一项都是公开的。这是全国性的行动,所出的结果让世家大吃一惊。好狠的手段,通过对寺庙的行为,也不难看出来李孝把他们召来是干什么。

特别是五姓七家,他们心里一清二楚,这些年,从来没把皇上放到眼里,从大唐建立到如今,已过去几十年,百年时间,但双方的争斗就没停止过,皇上拿他们也没办法。

世家掌握了太大的实力,足可以动摇国本,连一代天可汗也拿他们没办法。心狠手辣的女皇确实给了他们重创,但百足之虫死而不僵,每个家族还是过着帝王般的生活。

虽然心里不安,不知道李孝怎么对付他们,但并不是太担心,也就冷眼观看,安心等着。他们是家族,并非官府,在什么地方都可以指挥,也不必非得在家里。

就在他们逍遥的时候,突然接到圣旨,皇上明天在大明宫宣政殿召见他们。每个接到消息的人都做好了准备,驱车前往大明宫宣政殿,但来到这里以后发现气氛不一样,为什么这么多军队?

随后这些人释然了,皇上不过是想吓唬他们而已,难道能杀了这些人吗?每个家族都延续百年,也有一套自己的管理办法。一个家主被杀是没用的。

其实所有人并不知道皇上都召见了哪些人,当这些人聚集在宣政殿的时候才明白,这一次可是够齐的,包括了大唐天下有名的所有世家,就连窦家和房家,长孙家,也有人来,这当中有不少是太宗时期就是高官显贵的人家。

皇上还没来,他们当然是等着。别看地位显赫,身份不凡,但那是在家里,在家族。如今他们面对的是天下第一人的皇上,等着也没办法。很自然的这些人分成了几个集团,山东士族以王家为首,怎么说都是望族。江南之地以萧家为首,北方以范阳卢家为首,河东以崔家为首,还有不少小一些的家族谁也不靠,单独聚在一起。

钟鼓声响起,像是皇上临朝一样,这些世家大族哪家没出过几个宰相?位列高官的更是不少。就像窦家,那是太祖的外戚,势力也非同一般,李孝这样的人,在他们面前更是不算什么。

河东李氏家族更是不在乎,李孝虽然是皇上,但他出身李氏。如果抛开皇帝身份,他得给族长施礼。当年太宗皇帝打压李氏,族长不承认李世民的家族地位,连李世民回晋州祭奠祖先都不让,弄得李世民也没办法,不得不答应他们的条件,否则连参拜祠堂都不让。李孝的资历更不在这些人眼里,所以见李孝弄出这么大排场,李偲一脸的冷笑。可能李孝还没有见过家族的力量,有些不知天高地厚吧!

每个家族怀着不同的心情登上了宣政殿,当他们上来的时候,见李孝坐在上面,真有高高在上的感觉。这些人是不会失礼的,也就一起跪倒磕头三呼万岁。

按道理李孝应该让他们平身赐坐,这些人无一不是一方豪强,地位显赫。李孝可以动那些和尚,毕竟他们是出家人。可世家不同,他们子孙遍地,有不少也在朝中为官,每一个家族子弟必须维护家族的利益,否则你得不到支持,也就一事无成。

可李孝并没有让他们平身,而是冷冷的看着他们,对这些人来说是羞辱。窦家的家主窦德算来应该是李孝爷爷辈的,他可是太宗时候的皇舅,就连太宗也要对自己恭敬一些,何况李孝了。有些气愤的说道:“皇帝陛下,难道就是来羞辱我们的吗?”

李孝脸上连一点反应都没有,平静的问道:“朕不认识你,自报一下家门吧,羞辱你谈不上,你不够资格让我羞辱。天下是朕的天下,所有人是朕的臣民,跪拜是理所当然的,难道你们参拜皇上是一种羞辱吗?那是不是说你们已和朕有平起平坐的资格?”

“草民不敢”窦德也不傻,李孝口气中已透露出杀意,看来今天不是来商量什么的,是下马威。枪打出头鸟,自己可不想为这些人当替死鬼,老谋深算的他连忙否认。

李孝这是找碴:“看来你只是不敢,并不是不想啊?”

这句话没把窦德气死,这个不敢只是一种说词,那有李孝这样曲解的?当时说道:“草民不想,也不敢,怎么敢冒犯圣上?”

李孝脸上出现一丝笑容:“窦德,你连着说草民,那是不是怪朕没有封你们窦家官职呢?”

窦德很后悔,其他人都不说话,自己出什么头?明显李孝冲他们来的,也就只好说道:“草民山野粗人,才疏学浅,难当官职,不敢有怨言。”

李孝说道:“窦德,我可是听说你在家乡比皇帝都厉害,就连朕的圣旨都没你好使,长安县令也得看你的脸色,怎么能说当不了官呢?”

窦德有些受不了了,皇上这是为什么?窦家已退出朝廷,这些年武后掌权,窦家的人小心又小心的才保证没事,但不知李孝什么意思。有些气愤的说道:“那是诬陷,窦家奉公守法忠于大唐,没有犯法,仁德乡里,当然受人尊重。”

李孝说道:“那华夏元年,窦家打死乡里人家三口,抢占田地八百亩,向长安县令行贿一千五百贯,大理寺来俊臣判窦家获胜,是怎么回事?”

窦德差点吓趴下,这么点小事皇上怎么知道的?再说华夏元年李孝还是在甘州,那还是武太后女皇帝掌权。刚想辩解,李孝说道:“窦德是不是让朕把你窦家这些年干的事一件件说出来,把你们交到大理寺审判呢?”

本来跪着没起来的窦德一哆嗦,他们是皇家外戚,这些年从长安周围没少干坏事,但无论是太宗还是高宗,都不能治他们的罪,再说虽然窦家已不如太后在的时候,可也根深蒂固,皇上也得给面子。因此也很狂妄。李孝这明显是找事,把陈年旧账翻出来打算收拾自己,连忙低下头:“草民治家不严,有不肖子孙,请皇上恕罪。”

李孝说道:“这些材料已交由大理寺和刑部,今天窦家主来了,朕也不想太让窦家难看,毕竟窦家为大唐建立,立下汗马功劳。但为了平息天下百姓的愤恨,让群臣不再有意见,朕给你一个机会,为朝廷立些功劳,朕也好赦免些,你说行吗?”

窦德恨得牙根疼,这哪是一国之君,怎么像是无赖一样,用这种要挟手段让自己答应。不答应能行吗?把小事扩大,李孝还不知道怎么收拾窦家呢。也就点头说道:“窦德听从皇上吩咐,为大唐出力,窦家义不容辞。”

“很好,窦家果然忠心。”李孝言不由衷的说了一句,接着说道:“窦家在长安外县有田地上千倾,朕要求按田亩上税,重新丈量土地,长安县报告说你们联合起来不同意,以致丈量不下去。还说那是当年太宗皇帝封的,是不是这么回事。”

窦德明白了,李孝在这等着他呢,连忙说道:“不是,只是家族下面人多,大家田产在一起,我是家主,也无能力阻挡。”

李孝说道:“既然这样,窦家主何不分家呢?让他们自己说了算,不就可以了吗?我看维护一个大家庭也很困难,你回去把家产分开,我看看哪个不同意,再找他商量。谁犯法谁承担,否则我只能算在你家主的头上。”

窦德无可奈何的点头:“草民,听皇上吩咐,马上办理。”

李孝说道:“那你可以回去了,三天,我听长安县衙的报告,否则你就去大理寺向大法官解释吧。”

“草民明白,明白。”窦德一头汗的退出宣政殿。看来不能再聚在一起了,如果按田亩上税,土地越多,越亏,自己是家主,有很多其他买卖,不必守着土地,还是把家分开吧。那样自己就可以无罪,没必要替别人承担罪名,谁愿意当家主谁当。

李孝扫了一眼其他人:“你们都起来吧,我们研究一下我们的事情。”(未完待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