零点看书 > 大唐之龙傲天下 > 第299章 大难来时各自飞

第299章 大难来时各自飞

第299章 大难来时各自飞

金洪理万般无奈的看着手里的诏书,这根本就不是诏书,是一封劝降书,也像是大唐皇帝下的最后通牒。

李孝诏书让金洪理无条件投降,自绑身体前来汉城王宫请罪。为什么这么做,告诉他,新罗忘恩负义,向大唐领土进攻的那天,他已不再是大唐的藩属国。金洪理是叛徒,是反贼,按大唐律法,谋反罪当诛其九族,哪是称臣就可以的。

看到这封措辞严厉,一点也不留情面的诏书,金洪理傻眼了。他们从来没碰到过这种情况,想不接受根本不敢,因为一个月前,李庆照和黄日哲带领的十万大军,已投降大唐,同时辽东之地崔玄日降入包围之中,已成为几座孤城。

虽然他们也进行了战术,但无一例外都失败,大唐的武器和战术,新罗连怎么应付都不知道。面对这种射速快,射程远的钢臂弩,无论是骑兵还是步兵,简直就是不堪一击。

大唐军队占领的地方,主动投降承认大唐统治,同意迁离故土的,可以把他们迁走,不同意的一个下场,那就是全部被杀。

三路大军无论是哪一个方向,都绝不手软。特别是姬允的部队,在大东沟一个县城里,一次杀光了五千多人,彻底把那里的人吓到。

姬允这个名字没几个人知道,姬魔鬼,姬恶魔到是很出名。当唐军再次提出移民的时候,根本不会有人反对。原来以为联合起来几十户,几百户,上千户就可以迫使大唐不能动硬的,毕竟那是成千上万的人,可没用,一个村子,一个城池,反抗的就是被杀。

可唐军不进攻重兵驻守的几个城,只是进攻周边的县城村镇。一旦出兵求援,救兵十有八九回不来。所以前线大将军崔玄日哪敢出兵,只能固守孤城,看着城里的粮食越来越少。

辽东各城因地多,土地肥沃产量高,所以每个城都存有不少粮食。这是军粮,是战略物资,尽管大唐疯狂的收购,但辽东的城里还有一些储备,够用一段时间。

如果再补充不进来,就很难坚持到秋收。东北庄家是一年一季,根本没有夏粮,秋粮这一说,就算坚持到秋天又怎么样,四周乡村县镇以全为被大唐控制,一个孤城里能产粮食吗?

崔玄日是忠心的大臣,大王没有命令,他只能坚守在辽东城里。副将金东日报告:“大将军,士兵口粮以减少一半,战斗力降到最低点,但粮食也只够坚持到入秋。”

崔玄日叹口气:“让城里的百姓出城。”

金东日说道:“大将军,大唐把大量新罗人和高句丽的人迁往内地,留下的只有汉人,城里人一旦出去,恐怕再不是新罗的人。”

崔玄日说道:“如果新罗战败,新罗也将不存在,哪里还有什么新罗人。尽量拖延时间,等到秋粮入库。”

金东日点头答应,他心里明白,秋粮下来,可拿什么入库,辽东城里产粮吗?但他只能答应:“大将军,国王怎么打算的,为什么不上表称臣?”

崔玄日说道:“大唐皇帝不接受,看来李孝不只是要击败我们,他想彻底灭掉新罗,几百年的江山就要完了。”

“不,大将军,大唐历来没有这么做过,几百万新罗人也是杀不光的。”

崔玄日头脑过人,不但有军事才能,同样也深通政务,否则金洪理不会让他来当大将军,主持辽东事务。叹口气说道:“你不懂李孝这一手的狠辣之处,他把人迁回关内,大唐多少人,新罗多少人?几年之后,几十年之后,新罗的人还知道他们是新罗人吗?”

崔玄日的声音有些哽咽,当初就不该进攻辽东,其实进攻安东都护府就是一个错误。如果不进攻,是不是就不会有今天了?三韩民族从此没有了,李孝好狠的手段。

也确实,李孝就这么命令的三路大军,每一路只有两个师,不到三万人,他们并不向辽东城,新城,沙卑城,这样重兵集结的敌方进攻,而是出兵攻打那些乡村和县城。这是军事作战史上从来没有过的。一开始崔玄日也不明白,大唐不能击败新罗军队的主力,夺取那些地方有什么用,大唐一旦撤军,那些地方还不是新罗的?

可是没多长时间,他就发现错了。大唐并不急于进攻,而是打下一个地方后,就把那里的人迁走,而是一起迁往关内各道。根据了解知道,那些迁入内地的人,每个村子不超过三户,完全分散开。十几个人融入几百人当中,他们能反抗吗?能保证三韩的风俗和语言吗?

当周围的百姓不存在的时候,那十几万军队又能解决什么问题?同时这里人大批迁走,无主的土地,山林矿山遍地,从关内京畿各道迁来的汉人却很多。这里土地肥沃,每家每户分得又多,除了一定数量的田亩税,根本不存在其他的税。

那些在关内失去土地的人,疯湧的进入辽东。一群大唐治下的汉民会听新罗人的吗?再一条,就是大唐吏部派来大批的官员,出任地方官,各县的县令全换做汉人。原来的无论是什么人,都必须迁走,也不会用当地的人出任官职。

辽东全部人口不过五百多万,当官的又能用多少,大唐有庞大的人口基数,读书人更多。那些在武则天时代考上来的官员,本来以为新皇即位,不会用他们,可此时却不够用了,辽东需要大批的官员和文吏。

那些一开始参加李孝护卫队,宁远军的士兵全都到了复员的年龄,他们无一例外都成为警察局官员,最次的也是警察,那就是每年有大批的军人成为地方警察。

新罗,高句丽,百济和契丹,大部分是使用汉字,也很多人会说汉语,并不影响当地的管理。当崔玄日了解到这些的时候,他的眼前发黑,大唐皇帝李孝才是最狠毒的人,这是要彻底灭了三韩的人。

此时崔玄日只盼望着,大王能下达旨意,放弃辽东退到大同江以南,把这些汉人本来就多的辽东让给大唐,也许能保住新罗一脉。辽东是高句丽的地方,他们本来就已经亡国,也就无所谓了。

可汉城方向迟迟没有动静,崔玄日急得不行,一再上表希望大王能做出这个决定。但他不明白为什么金洪理没有这么办,难道以为还能挺过冬天吗?

即使到了冬天, 新罗能打胜吗?李孝的手下大将根本就看不出来撤军的意思:“报”中军官进来:“大王迁都全州,汉城被唐军攻陷。李照庆大人投降,汉城十万大军以及水军归降大唐。”

崔玄日的身躯震动一下,摆摆手中军官退出去,他闭上眼睛。金东日说道:“大将军,我们也投降吧,否则辽东城这里的十万军队,恐怕……”

“住嘴”崔玄日的眼睛一下睁开:“金东日,大王对你有知遇之恩,你如此胆小退缩,谁再敢说投降我杀了谁。”

金东日虽然躬身施礼,但脸上全是愤恨的表情,结果已很明显,唐军行军大总管韩成就在辽东城下,但他就是不进攻。为什么?就在等着新罗军饿死。

第二天开始,辽东城里不断的有人偷着跑出来,向唐军投降。有一些小军官竟然领着手下集体逃跑,向大唐投降。

还不到半个月时间,崔玄日已然不能不承认,再要是坚持下去,他的士兵就会逃跑干净,没办法召集众将。看看金东日说道:“传令三军,放弃辽东城,退守安东城,其他方向的军队也要退回大同江以南,放弃辽东。”

右军大将说道:“大将军如此退兵,大王会治罪的。”

崔玄日说道:“大王治罪,本将承担。”站在一边的扶桑大将军山崎兵卫说道:“崔大将军,我扶桑出兵帮你们攻打辽东,新罗国王答应我们的条件还没有兑现,你们此时退兵怎么算?”

崔玄日用凶狠的眼神看了一眼山崎兵卫说道:“你去王城和大王说去,新罗已不保,如果没有你们,新罗会这样吗?你们答应的兵力呢?粮草武器呢?只是出动五万军队就想得到大唐的领土,不自量力。”

“崔玄日你敢蔑视东瀛,必将为此付出代价的,大和国必将讨回公道。”

崔玄日很后悔,当初大和国派人联系新罗共同对付大唐,想占领大陆,当时金洪理想借用他们的力量达到占领辽东,答不答应他们的条件,那根本无足轻重。一个小海岛上的国家,给他一块地盘他守得住吗?

崔玄日也没反对,大伊飡李泽一力赞成双方联合作战。大和国士兵作战勇猛,凶狠,确实击败了大唐军队,又击败大周军队,新罗取得胜利。

不但占领安东都护府,还把兵力推进到营州,这让新罗上下一片狂热,觉得和大和国的联合是正确的,但时间不长,双方联军没能突破幽州防线,再也没能进攻,也就这时候大周倒下,李孝登基。

新罗厄运从此开始,才不到两年时间,胜负也开始见分晓。本来就是利益的结合体,出现这样的结果,当然新罗也不想认账。

崔玄日也这样说,听了山崎兵卫的话,哈哈大笑:“山崎兵卫,新罗没有了,你找谁去?去找大唐皇帝吗?我想你不是没见过大唐皇帝的诏书,他灭了新罗之后,你们也不会长久的,恐怕还不如新罗呢。”

山崎兵卫当时就不说话了,他自认大和国并没和大唐交恶,是出兵帮着新罗进攻辽东,但大唐皇帝的诏书怎么那么恨大和国。看那口气,有把大和国全部杀光的意思。想到这些,他心里哆嗦一下,如果大唐灭了新罗,以唐朝皇帝的思想,东瀛还真危险,不能不防。他说道:“那好,既然你们退兵,那我们就返回扶桑,大和国女王会找你们的。”

“请便”崔玄日有些破罐子破摔。新罗已然不保,还在乎什么东瀛扶桑的大和国吗?

山崎兵卫心里也清楚,新罗战败是必然的,也只不过拖时间而已。海上舰船损失不少,却没能帮他们换回粮食。新罗战败,大和是不会陪葬的,他故意这么说就是想跑。

气哼哼的离开中军大帐,回到自己的大营立即调兵集合,在辽东城有三万扶桑军队。他要离开这里,赶往清津港,从那里返回东瀛,把情况上报,小心防备大唐,新罗完蛋了。

看着山崎兵卫离开的背影,崔玄日露出一丝狡猾的笑容。(未完待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