零点看书 > 大唐之龙傲天下 > 第321章 武举盛会

第321章 武举盛会

第321章 武举盛会

看到她的样,这些人都忍不住笑起来,大殿内的气氛为之一松。李光俊还惦记他的巧芸,张嘴问道:“那我如果娶了巧芸呢?”

李孝没有回答,裴寻芳的脸一下沉下来,她真的对儿子失望了,连李佩都能说出那样的话,可自己的儿子还在想着那个歌妓。阴沉着脸却没说话,叹了一口气。

李孝心里也很不舒服,对李光俊也失望透顶,声音有些冷冷的说道:“你可以娶她,但你能不能成为太子,要看你的表现和她的表现,无论什么出身,只要她能做到你母后的样,也可能为你增加机会。”

李光俊点点头:“儿臣明白了。”他眼里闪现的是坚定和喜乐的神采。可裴寻芳却心沉了下去,娶一个歌女为妃,能得到天下文人和大臣的支持吗?但李孝以这样宣布,让她也说不出什么,希望儿子争气吧。

李孝说道:“我刚才说的那些标准很模糊,也不容易鉴定。我说一个最基本的要求,这是硬性规定,那就是你们必须取得大唐最高学府的学位毕业证明。”

这一下几个人都愣住了,大唐最高学府一个是大唐长安大学,一个是国子监大学,一个是大唐军事学院。李光辉问道:“军事学院算吗?”

李孝点点头:“算”李光辉重重的握了一下拳头,看来他有信心了。上官婉儿却很失望,她希望儿子能学文,但李光辉好像喜欢学武。

李孝说道:“好了,你们自己选择吧,但无论什么选择都要经过父母同意,我很忙没时间,那就争得你们母亲同意吧。记着,你们母亲的意见,也是朕的衡量标准。”

李孝的家庭会议结束了,他一开始本来打算把这些昭告天下,让大唐今后的选立太子有新的方式方法,这种做法很像后世的总统候选人竞选,可是这个制度一来不完善,二来也不知道能不能行得通。常言道:“上有政策,下有对策”谁知道人们会研究出什么方法来钻空子,那就先自己亲自执行,看看效果如何再说。

李孝这么做最重要的一点是激励儿女们上进,也告诉他们争夺没用,时间还有二十年,对于到时候没有合适的人李孝不担心,因为他不是一个儿女,也可以良中选优。

第二天消息就出来了,同时李孝宣布,太子年青难以承担太子之位。免除太子之位,降为夏王,李孝给诸位皇子机会,让他们努力学习,太子人选待定。

这一来群臣哗然,天下议论纷纷。国无储君天下不稳,一旦李孝有什么不测,谁来当皇帝?可又说不出什么,有很多王朝皇帝年纪轻轻的就驾崩,也是临时按长幼顺序立新君。尽管也有人提出来,但李孝一句朕还没死,担心什么,让进谏的大臣把嘴闭上,难道盼望皇上死吗?

随着时间过去,这股风不再有人传。本来东宫就没什么权利,立个太子也不过是学习一些政务,随后传出的消息让宋景他们心头一喜,因为夏王李光俊开始闭门读书,准备报考大唐国子监大学。

汉王李光辉进入大唐军事学院,千阳公主李佩进入长安大学,就连年纪最小的德王李光顺也进入长安高等学校,他们开始为自己努力。

因为人人有机会,全得努力,李孝的审判标准第一条就是必须取得这些学府的学位,想靠关系是没用的,你只是有一个文凭,并不能决定胜利,靠的是真才实学,因为还有其他的条件。

对这个位置最感兴趣的是李光俊,李光辉和李佩。她一个女孩子却想争取大唐太子之位,让很多人吃惊。她再也不提进艺术学院的事,因为那里不能让她有任何机会。

李光俊也没有提迎娶巧芸的事,根据杜忠的报告,巧芸也用生日宴会那天得到的贺礼,从歌舞团赎身,不再参加歌舞团,以最好的成绩进入长安中级学校读书。

当听到这些消息的时候,裴寻芳对李孝说道:“谢谢”

李孝得意地笑笑:“那时,没看看我是谁,还搞不定几个小屁孩。”

大唐太子之争告一段落。李孝明白,当他们毕业以后,就会参加工作,无论是进官府,还是进军队,从基层做起吧,将来会明白今天的经历是他们将来当皇帝的基石。

随着这件事淡去,李孝也开始不断的调整自己的政策,不再大力鼓励娱乐业,开始重视农业奖励开垦荒地,劝农桑梓,同时加大科研力度扩大工业。

与这些同时进行的就是大唐的扩军行动,这一次一下是扩军十六个师,那就是军力增加了近二十万,加上宣传局的扩大宣传,让全国各地报名参军出现热潮。

大唐军事学院出来的是高级指挥人才,毕竟数量太少,那些学生也根本没有实际指挥能力。辽东城战败,韩成被免职,最大的失误就是他留下于云封为将领。这也让李孝认识到纸上谈兵的缺陷,所以规定今后军事学院毕业的学生,只能先出任副职,或者从基础做起,要靠着战功升上来。

为了这次扩军,李孝决定延续武则天的做法,在长安举行武举大考,选拔军中将领。圣旨一出,引起天下震动,为了给各地武人时间,决定二月举行大比。

快马把李孝的圣旨传遍天下。通往长安的官道上,马匹飞驰,各路学子纷纷前往长安。有一句话叫“穷文富武”,能学武的基本都是家庭不错的人。

这一次也是最大规模的,招收对象不分种族,不分出身,不分地区,皇上决定录取三千人,按成绩来确定职位。如果愿意,就算落选也可以进入军队当兵,因为在各地招兵,大唐军队在扩编。

这一来,那些自认有些能力的全都赶赴长安,如果能取得名次,那就直接可以为军队将领。为什么扩军,所有人都清楚。大唐皇帝已宣布,突厥为敌国,大唐正式对突厥宣战,冲上战场就能建功立业。

本来以文采兴盛的大唐,却掀起了武学热。年轻人不少弃文从武,千里迢迢的赶往长安。沉寂多时的长安城里再度热闹起来,旅馆、酒店、客栈人满为患,三千名那可是开先古之河,什么时候考取过这么多人。

根据圣旨要求,先进行文试,笔试过关的人参加武试,不能参加文试的人直接参加武试,但失去争夺前五百名的机会,前五百名必须是文试通过的人。

武试前五百名和文试过关的人录取前一千名,后两千名无限制,按排名录取。这个规定一出,所有人都明白皇上要选拔文武全才的人。三千名当中第一名到第五十名直接出任上校军衔,第五十一名到第一百名为中校,一百名到第五百名为少校军衔。

这些布告就贴在长安东西两市和曲江池畔,进入长安的人都要去看看,那里每天人头攒动。街头巷尾议论纷纷,每天人们都在谈论着这些事情。

前来长安的人当中最多的人是四个地方,一个是辽东,一个是乐浪,一个是关中,一个是西域,没办法,这些地区民风彪悍,尚武之风盛行,因此来的人最多,但相反江南道,潍南道和岭南道来的人并不多。

为争夺这三千名武举的名额,长安短短时间聚集了不下十万人之多。大唐兵部第一庙武举大考报名处,那里每天都有人排长队。

万寿坊,永济坊,贤贵坊和通远坊,四个地区人最多,因为这是体检处,由长安医院派出的人进行体检。

这也是大唐最新出来的规定,所有人必须过体检这一关,这是最基本的要求。这是考军人,不是考文士,身体是最重要的。有病的,有残疾的当然第一关就被刷下来。

李孝每天很忙,他不断的为兵部提供各种标准和要求。没办法,这是新生事物,李孝把太多的现代方式融入当中。视力检测标准出现,看着那些四面倒的山字,谁也不明白皇上怎么想出来的。这是视力最基本的检测手段。

李孝不会别的,这些简单的东西还可以。体检表上是三个档次,优、良和一般,这些将来都是考核的标准。

所有参加的人当中,有不少是大唐军事学院的学生,他们也想从这里一举冲出来。前五十名可是校级军官,那就是上校,可以指挥一个团上千人。大唐军队编制四个团一个师,加上其他兵种,共计六个团,每个团是两千人,直接指挥一个团那可是不容易。

长安如火如荼的进行着准备,而调查处也每天忙得脚打后脑勺,没办法,还有政审这一关。品行,作风和背景,也极为重要,虽然不能个个了解清楚,但也不是什么人都可以参加。毕竟要防止敌国的奸细进来,体检,政审就淘汰了大批的人。

一个春节,就在这样欢闹和劳累中度过。不只是兵部忙,这是全国性的工作,三省十二部全力运转,每个人都很忙。李孝也没有多少时间,弄得他天天喊累。

反正后宫的人也没什么事干,当然也让李孝有很多人陪着。不过上官婉儿,陈玉和月玲很是不满,让李孝弄得,她们都看不到自己的女儿和儿子,就连最小的德王李光顺也搬学校住去了,他说要学习。

谁都知道,争太子位置并不容易,因为太子只有一个。但李孝说他们也可以当官,为政一方。李光顺很有自知之明,他才十三岁,说他也可以,最低也要当到一个刺史,为此李月玲和李月风那是大力支持。

最上火的是陈玉,李佩好长时间没回来了,她进入的是大唐长安大学,主修政治学,这可是只有男孩才学的东西。

这让李孝很吃惊,大唐时期的女人是不是全都有这么大野心,估计全是让武则天弄的。

四川蜀中一个偏僻的小山村里,一个农家小院,很干净,院子不大,但有一块平整的地方,边上放着兵器架,上面有很多武器,也擦得很亮。

一个年轻人能有十七八岁,一身衣服很旧,但洗得很干净,穿在他身上一点也不显得寒酸。身材很高,体态均称,剑眉星目浑身有一股英气,此时坐在堂前,手里是一本书正在观看。门外传来门话声:“苏大哥在吗?”

年轻人放下书,说道:“又是你。”

随着话音人从门外进来一个少年,年纪不大,但身材很好,体格健壮,脸色黝黑。笑着说道:“天天读书,我们习武之人看那么多书干什么?”

年轻人一笑:“要是你爹听到,又得教训人。”

黑脸青年说道:“大哥,我听到一个好消息。”

年轻人说道:“你不好好干活练武,又听到什么消息了。”

黑脸少年说道:“皇上传旨,长安召开武举科考,第一名直接是上校军官。”

年轻人眼里闪过一丝精光问道:“你怎么知道的?”(未完待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