零点看书 > 大唐之龙傲天下 > 第371章 成长

第371章 成长

第371章 成长

青海湖北侧的刚察,这是大唐控制下的一个县,根本不大,因地处丝绸之路的边上,受大量商队的影响,刚察还算人口很多。

按大唐的行政区划分刚察是县,但吐谷浑一直是大都督府,和唐朝的关系很特殊,刚察形成了两不管,又是两边共管的地方。

刚察是一座土城,城墙不高,里面也是各族人杂居,房子建筑很有西部风格,人的服饰也是千差万别,各种服饰弄得里面千奇百怪,语言也很混乱。

一直没有皇上传来同意出兵的圣旨,赵殿臣十分不满,明显兵部和参谋部压制自己。西南军区比西北军区差吗?慕容狄逃到乌兰在那里集结兵力,只有两三万人,根本不堪一击,可是在白驼城的李佩和丁龙他们却没有进攻,而是扩大军队和筑城,明显想长期控制青海。

说是出兵灭掉慕容狄,但赵殿臣深深明白,擅自动兵那是大罪,除非取得胜利了,否则自己吃罪不起。

把问题全推到德王身上也不妥,毕竟李光顺无职无权。但赵殿臣不能再等了,一旦李佩他们稳定下来,扩大势力把慕容狄击败,自己是西南军区司令,什么作为也没有,那就更加没有地位。

在赵殿臣看来,兵部尚书丁解元和总参谋长晋文斌是在为他们儿子,想把功劳让给自己的儿子。

慕容狄大势已去,两三万人根本不抗打。丁龙,晋文和李佩他们平定青海,功劳就是他们的。自己要抢先一步,率先击败慕容狄,捉到他献给皇上,为朝阳公主报仇,那我看丁解元他们还怎么压制自己。

思考再三,决定出兵消灭慕容狄的兵马,占领乌兰。西南军区六个师,被调走一个参加对突厥的作战,手里还有五个师,分布在瓜州到西州这一条线上,调动太多的兵力也困难。

在李光顺一再催促下,把第三师集中起来,这是一万两千多兵马,相信就吐谷浑那三万乌合之众,根本不是对手。由第三师师长安国勇指挥,参谋长杨炳元,德王李光顺监军。

第三师当天就到达刚察这里。刚察城里没有县令,也没有警察局,而是由胡人克利来管理,他是吐谷浑人,是这里的贵族头领,也是刚察城主,有自己的卫队和士兵。克利就是墙头草,大唐和吐谷浑他两不得罪,为了西部稳定,大唐一直对这些独立地区采取自治态度。

对克里来说,他得罪不起慕容狄,同样得罪不起大唐,也就出现这种情况。大唐方面对一些领主的压制政策,导致很多人逃到他这里,白驼城被击败占领,丁龙他们又采用了打土豪分田地的战术,让白驼城周围有钱的人都逃跑了,没地方去就跑到中立的刚察城来。

这让不太大的刚察城里,有一种奇特的繁华,它是整个青海湖周围比较大的地方,商贸也十分发达,大街上人来人往。

克里的府上此时大摆宴席,还是他们民族的习惯,虽然住房子,可里面没有桌椅,而是席地而坐,大唐的白酒,西域的葡萄酒,一起上来,烤全羊和一些吃食也一同摆上。

克里对李光顺可是毕恭毕敬,这是大唐皇子,王爷啊!连那些唐军将领也十分恭敬。李光顺此时十分兴奋,他从来没离开过长安,在长安他这个皇子没什么可得意的,李孝也严禁他们用身份显示,一个王爷也没什么护卫队,他平时又不在乎这些,和一个普通的人没什么区别。

可如今一出来,大感不一样。身边的游侠十二星此时全穿上了军装,有田和方帮忙,当然他们成为了军人。又派了一些人成立王爷护卫队,再一出来前呼后拥那个威风就别提了。在西宁州哪有不知道的,这是皇权,连一向正直的刺史戴贤德,也得恭敬的来见李光顺,让李光顺感到一丝权利的好处。

他如今才明白,原来自己这么有地位,早些年在长安不是傻了吗?如果知道外面这么好早出来了。二哥李光辉真傻,长安有什么好的。

李光顺是为了给朝阳报仇,如今终于走出来,再看克利的样,李光顺非常得意:“克利城主对大唐很忠心,本王一定上禀父皇,给你加官进爵。”

“谢王爷。”克利这种两不得罪的油滑之人,一脸的媚笑说道:“德王就住在城主府,我派人伺候你。”

李光顺也想象那些军人一样,不想让人把自己当小孩,也就在克利的劝说下喝了不少的酒。虽然是葡萄酒,但后劲也很大,弄得他头有些晕。

第三师师长安国勇是沈川的人,是沈川进西域开始参加的唐军,指挥作战还可以,有将才,这次听赵殿臣的,也认为击败慕容狄没问题,自己一个师虽然比慕容狄兵马少一倍,但面对唐军,那三万人根本不够看,他认为一战就能解决了慕容狄。

他们是边军,天高皇帝远,当然不能和京师的卫戍部队一样。来到刚察一天时间并没干什么,就是喝酒看歌舞。

在长安有纨绔子弟老大之称的李光顺,什么没见过,但这种原汁原味的胡舞他还第一次见到。看着那些赤足露出来半截大腿的胡姬,高速旋转跳的胡旋舞,高兴的哈哈大笑。克利在一边举着杯问道:“德王殿下喜欢吗?有没有看上的?”

李光顺以有些头晕了,酒精上头,还想把自己装成大人:“不错,本王喜欢,跳得不错,那个,哪个都很好。”

克利看了一眼盯着看跳舞的安国勇,脸上是得意的笑容。一直喝到晚上才停下来,李光顺刚十四岁,就算此时的人算上大人,但也是个小孩,他觉得这次出来一定真的不错,如果打败慕容狄,回到长安还有哪个人敢说自己不学无术,只会打马球。那些老师总说他一无是处,玩物丧志,这次就要为朝阳姐姐报仇。

一想到最喜欢自己,对自己那么好的朝阳死在了慕容狄手里,李光顺的心头怒火就起来:“克利领主,明天我们就会进兵灭掉慕容狄,为我朝阳姐姐报仇,我要把慕容狄全家都杀了,都……杀……”他一句话没说完,一头倒下,终于醉了。

安国勇说道:“克利城主,送德王殿下休息,好生侍候。”

“是,是请将军放心,在刚察城错不了。其他人以送到将军的住处。”

安国勇哈哈大笑:“克利城主很会来事,你放心,我们司令会保荐你的。”克利连连点头,把安国勇送走。

安国勇也着急回去,这些跳舞的胡姬,他以看得眼睛发直。克利什么眼神,能在夹缝中保住自己的势力和地盘,靠的就是这些。无论什么人来了都会满意的离开。

唐军军纪森严,安国勇一看就没见过什么世面,把一个最漂亮的胡姬送到安国勇的帐中。

回到自己的城主府里,克利叫过来一个人低声吩咐几句,那个人连连点头,连夜出城骑马离去。看着远处的火光,克利摇摇头,他不得不这么做。慕容狄背后有吐蕃支持,他得罪不起,这面大唐又很强势,他也得罪不起,只能是两头讨好。

李光顺醉了,他太小,李孝管得很严,在长安有御史台的人,又有那些警察,他虽然是皇子,可看着他的人太多,平时并不怎么喝酒。如今自己出来了,这回没人管。

在长安那些大臣自以为和父皇出生入死,又资格老,从来都把自己当小孩,一脸的教训意思,这不对,那不对。在朝中大臣面前,李光顺就像一个小杂役,哪有一点皇子王爷的威风。

这次来到西宁州,连赵殿臣这样的三品大员,将军司令,戴贤德一个四品刺史,对自己那是恭恭敬敬的,什么都得听他的。李光顺后悔早干什么去了,要知道这样,早就出来了。这些天在西宁州,从上到下哪个不对自己敬畏三分。

没人管的少年,第一次喝醉。当他醒过来的时候口干舌燥,还有些头痛,张嘴喊道:“秋荷上茶。”没清醒的李光顺还以为在家里呢,秋荷是他的侍女。

“王爷,你醒了?”一声问话舌头生硬,不是秋荷?李光顺一下睁开眼睛,看到一张很漂亮的脸,有些发愣的问道:“你是谁?怎么在我这里?”

这个女子年纪不大,多说能有十七八岁,连忙说道:“我叫伊古丽,是城主让我侍候你的。”李光顺仰脸躺着,听了她的话想起来,自己在西宁州刚察城里,连忙坐起来。

他一坐起来吓一跳,发现自己赤身裸体,竟然没穿衣服,这把他吓够呛。这一坐起来看到了,原来那个什么伊古丽也是一丝不挂,娇羞的身体在烛光下发出白皙的光泽。

虽然李光顺不是什么正经人,也没少出入各种场合,但他从小接受的教育,还真没有过这种时候。他这个京城第一纨绔有些名不符实,再说和李光顺在一起的人,都清楚他的身份,哪敢带他乱来。

已是青少年的他却没接触过这些。女人这个词只是停留在嘴里,却没在他头脑中。第一次见到这样的情况,让他一时愣住了,虽然想把眼睛移开,但却转不开脑袋,脸上发红,口舌干燥,小腹下一股热流升上来,让他头脑更晕。

不管他懂不懂,但性是人的本能,是天生的。喉咙里发出一声咕噜声,想让自己不看,可他又忍不住,心里想想闭上眼睛,可又睁的大大的。

伊古丽已被告知,她侍候的是大唐王爷,如果能让王爷高兴,她一生都没问题,也不用再当舞女。以十七岁的伊古丽可比李光顺明白多了。见他的样,伊古利有些奇怪,堂堂皇子没见过女人吗?

她哪知道,骑马打球身体不错的李光顺,长得有些高大,像是十六七岁的样,不说别人哪知道他只有十四岁。上前把水递过来:“王爷你喜欢我吗?”

李光顺完全是个二傻子一样,连连点头:“喜欢,喜欢,你叫伊古丽。”

伊古丽的后半生可就在李光顺身上了,当然顾不得羞涩。上来把李光顺的头抱过来,放到她的她那隆起柔软的胸部。李光顺的头脑轰的一下,他终于什么也不知道了。本能的欲望让他抱住伊古利的身体,却不知道该怎么办。

不能不说李孝这个穿越者很失败,在这方面没有教育好他的儿女。可也没办法,在李孝心中李光顺还是个孩子。

伊古丽可不是什么也不懂,这些人类本能的事情,无师都可以自通,何况有人教。

从不知道干什么到学会,从生疏到熟练,李光顺终于把他的处男生涯结束。当天快亮的时候,两个人才一身大汗的不再折腾。

筋疲力尽的李光顺倒在床上,头脑中空空的。他从一个青少年成为男人,还有些头脑发晕,没有回过神来。直到他真的醒过来的时候,发现伊古丽没有了,这让他心里很是失落。再不懂这些事情,李光顺也是读过书的人,头脑里全是那赤裸和柔软的身体,躺了很长时间他才起来穿衣服,发现没人侍候自己。

等他出来的时候,外面大厅里是克利和他的副手克钦,一脸笑意的看着李光顺。想想昨夜自己的样,李光顺有些脸红:“二位城主,这么早来有什么事吗?”

克利一脸的媚笑:“德王殿下,还满意吗?”

“克利城主,有什么目的就说出来吧,德王什么身份你不知道吗?”随着话音,安国勇从外面大踏步的进来,脸上是讥讽的表情。安国勇给李光顺施礼后,大马金刀的坐下,看着安国勇脸上竟然有一股杀气,克利吓得心里一哆嗦。(未完待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