零点看书 > 大唐之龙傲天下 > 第407章 南国风云(一)

第407章 南国风云(一)

第407章 南国风云(一)

李孝眼神锐利起来,南方各部一直是李孝的一个心病,在北方中原看来,南方是烟瘴之地,并不是太重视,一直致力于发展北方。温暖的气候,让南方人很少有彪悍之人,所以对大唐的内地没有什么边患。

但李孝不这么认为,江南的人不进攻北方,并不是他们性格软弱,而是南方比北方富裕,所以不会惦记北方苦寒之地。

西部和北方之地才是真正的苦寒之地,所以贪图中原的繁华,只要有机会就会南下,南方则不然。

就是如此,才让北方朝廷对江南一直没有多少控制力,那些地区也要相对独立的早些。如果能尽快开发江南,不但能极早的进行海上贸易,也能缓解北方的压力。毕竟从隋朝开始,北方朝廷就依仗着漕运,如果没有长江两岸的大量粮食支持,北方将更加困难。

而在南方诸多的政权中,南六诏又是最强大的。李孝别的不知道,但南诏可是和越南有关。他知道此时越南地区叫交州和趾州,也就是后世人常说的交趾,也是大唐此时安南都护府的所在。大都督李元平算是李孝爷爷辈的,连李治都得叫一声叔叔,不过年龄相差的大。

李孝取消王位特权,但并没动李元平,因为他还无力对付南方。连南六诏都没解决,又何谈解决安南地区。李元平也很老实,对李孝的新朝廷也十分顺从。就连对李氏子孙大开杀戒的武则天都没动李元平,可想而知他在遥远的地方有什么势力。

李孝把他封为安南王,掌握安南都护府控制那些地区。对于江南之地一直采取的是安抚政策,解决南方是李孝彻底平定北方,解决吐蕃之后,毕竟江南没有什么边患。

但杜忠说是南六诏发生变化让李孝一惊,南六诏其中有五诏投靠吐蕃,只有蒙合诏归附大唐,这些李孝全知道。皮罗阁已上表多次,希望得到大唐支持统一南六诏,但李孝没给任何答复。

来自后世的李孝深深明白什么是政治制衡。一个地区如果你想控制他,就必须分裂他,让他们内部不团结,才有可能控制。没有哪个为政者蠢到帮着他的邻居统一变得强大。

像大唐初期的那些做法,李孝并不认同,在对待周围藩属国政权上,李孝是很瞧不起李世民的。他确实是明君,有雄才伟略,创造了最著名的贞观之治。可在对周围附属国上水平太垃圾,为后世中原王朝留下了太多的隐患。

明白这一切的李孝,怎么可能让皮罗阁统一南六诏,就算他想统一也不让,何况支持他,想都别想。但为了不引起南方动荡,李孝采取了拖的战术,那就是不作任何答复。长安方面的沉默,让其他五诏也不敢轻易动弹,虽然暗中投靠吐蕃,但也不敢公开,毕竟李孝的态度不明确。

听说是传自南诏的消息,再没有和上官婉儿她们聚会,匆匆返回御书房。他一回来就让杜忠进来:“什么情况?”

杜忠施礼后说道:“消息是从蒙合诏的王城锐山城传回来的,但详细情况可能还在路上。不过事关重大,所以臣特来报告。”

李孝没说话,看着杜忠,他接着说道:“在浪穹诏,以萧家江南分支萧德宗为首的一些人,成立了一个天和物流中心,规模十分大。根据情报人员说,他们竟然发展了两三千人的护卫队,具有了军队的形势。”

李孝的眼神一闪,天和物流中心?自己并没创立过此类的行业,这让他心里一动。杜忠说道:“这还不是重要的,目前物流中心的总经理突然发动政变,杀了浪穹诏之王沙明利,自立为王,控制浪穹诏。”

李孝吃了一惊,问道:“这个总经理何人?”

杜忠说道:“据说是女的,姓李,但蒙舍诏方面说不清楚,我们的情报还没到。不过从萧家传出两首诗,臣认为他们有觊觎天下之心,此人雄心不小,才十分震惊。”

“两首诗?哪两首诗?”李孝奇怪的问道。杜忠怎么能从诗当中看出来,难道像是“满城尽带黄金甲”那样的反诗,还是“敢笑黄巢不丈夫”的诗一样?

杜忠拿出两页纸递过来,李孝接过来看了一眼,他一下站了起来。这正是陈慧死前写下的两首诗,别人不知道是什么意思,但李孝太熟悉了。他心狠狠震颤一下,陈慧,你终于出现了!把诗放下,说道:“此人是陈慧,马上弄清所有情况,必要时派人前去。”

杜忠吓一跳,他们可是没少下力量查陈慧的下落,但一直没有踪迹。丁明历他们的舰队再没出现过,皇上不是说他们远走海外了吗?陈慧怎么会出现在南六诏的浪穹诏天和城。看皇上的样,说道:“我亲自去江南。”

李孝点点头,他现在想亲自去,对陈慧李孝是有深深忌惮的,她是和自己一样的穿越者,虽然她没什么作为,但也不能否认她碰上自己,如果不是一个同样了解她的人,说不上让她成功了。潜伏这么多年,原来她并没去海外,还在大唐境内。

难怪自己觉得物流中心这个名字这么奇怪,如果是陈慧,那就不奇怪了,除了自己也只有她能想出来这个主意。联合各大世家,看来陈慧正在实现她诺言,准备从江南发展起来,达到推翻自己的目的。

既然敢建立物流中心,组建军队,夺取浪穹诏,看来陈慧也想走武装革命的道路。以她掌握的才能,必然是迅速崛起,那时候是自己退位,还是领兵对抗?开战必然让天下大乱,战火不断。李孝眼里闪过一丝杀气,说道:“传旨蒙舍诏皮罗阁和安南都护府李元平,擅自诛杀大唐册封的王爷,罪同谋反,派兵剿灭。”

“是”杜忠可管不着这些,那是三省和兵部的事。李孝这么说,也不过是告诉他,皇上的态度而已。杜忠也有些吃惊,突厥犯边,吐蕃进兵,皇上也没这样,一个小小的浪穹诏为什么这么担心。不过他现在不是调查处的官员,而是大唐尚书左仆射,李孝这样跟他说也就没有什么毛病,所以躬身答应。

李孝见杜忠答应,突然想起来:“你现在可是一朝宰相,不再是调查处的处长,怎么想亲自去江南了?还是交给别人来办吧。”

杜忠也忍不住笑了:“换上恕罪,臣习惯了,一着急就忘了身份,不过臣有一件事想说一下,调查处虽然臣不再管,但他们有一些事还是找臣来说,请皇上谅解,并非臣过多插手。”

李孝笑笑:“说那些干什么,朕还没糊涂,分得清楚。”

李孝这么说让杜忠松口气,他虽然调入三省,但也明白皇上什么意思。

新的调查处长徐静文经常找自己汇报,担心引来皇上不满,才如此说的。躬身说道:“谢皇上理解,不过最近调查处从御史台方面发现一个情况,因为那是御史台的事,徐处长不敢向皇上报告,才让臣带为回禀,就是这件事臣才知道南诏发生的事。”

李孝很奇怪,什么事情连调查处不敢报告,问道:“徐静文是你举荐的,什么事情他不敢报告?”

杜忠说道:“事情牵连很多人,根据有人报告,西南军区内部情况很复杂,地处敏感地区,此时德王又在青海,还牵连到朝中大臣,又是军方的事情,所以他不敢说,有好多事情并没有直接证据。”

李孝的眼神锐利起来,作为皇帝如果有一点没有警觉,他恐怕早就被赶下台了。武举大考就有问题,考中的前十名都是什么人,李孝会不知道吗?

意外的是朝阳遇害,李佩把人全都带走。李光顺从青海很容易组建德王军,这当中也透出了不一般。点点头说道:“告诉徐静文,没有朕的圣旨,他不要调查军队的事情。”

杜忠跟了李孝几十年,太了解皇上了,他只要把这些说出来就可以。果然皇上不让调查,但以皇上的心性,会就此罢手吗?那不可能。

所以没说什么,躬身施礼退了出去。李孝没有再去春华殿。陈慧是他的心病,传旨皮罗阁出兵浪穹诏,看看陈慧什么反应再说。也正好看一下皮罗阁是不是真的归顺大唐,此人野心不小,想统一南六诏。

“哼”李孝哼了一声说道:“来人传旨让丁解元,晋文斌前来。”

张平连忙派人去兵部和参谋部,通知两个人前来见皇上。看来自己不能等了,必须把解决南方的事情放到日程上来,李孝暗暗下定决心。

时间不是太长,快马带着圣旨冲出长安向江南传旨,一时间大唐朝廷内部,因西部战事和北方战争,就已很紧张的气氛又紧张了一些,因为江南也出现情况。

对于长安的变化,李丽并不知道,她没想到自己的动作让父皇误会她是陈慧。李孝对陈慧的忌惮,让他在没有弄清详细的情况下,就让蒙舍诏出兵解决浪穹诏。

在李孝圣旨发出的同时,调查处的报告也在飞快来长安的路上,徐静文的人也不是白给了,江南发生的事情他不可能不知道,但调查处有一个规定,因为他们的情报直接影响皇上的决定,因此要求报告必须详细准确,不能猜测和估计。江南之地到长安遥遥几千里,也不能一点小事就报告,通讯落后导致很多情况都不及时。

再说大唐朝廷规定,官府不许干涉商业行为,只要是合法经营按章纳税,就是合法的,任何人不许干涉。天和物流中心只是一个商业机构,并不能引起调查处格外注意,但李丽组建庞大的护卫队,同时几个世家参与,才让调查处江南分部注意。

时间不长,就发生了军事政变,沙明利被杀,这才让调查处开始调查。没想到一直有心统一南六诏的皮罗阁觉得这是机会,抢先向长安方向报告,以致长安才知道这件事。一些意外和巧合,加上各有心思和目的,终于造成了江南不一样这个局面。

当江南分部掌握了情况后,详细的报告派人送往长安。他们只是调查报告情况,是不参与处理的,所以对浪穹诏的一切采取观看的态度。

在天和城的李丽却一刻也没闲着,她的目的更大,目标更远,并不是夺取一个浪穹诏就算完事。夺取王城只是意外,如果沙明利不是想抢夺物流中心,也不可能出现这样的情况。

沙明利迫使李丽下手把他除去,同时接管王城。一夜时间王城换了主人。

马乾确实很忠于沙明利,作为忠诚的人,对李丽恨之入骨,宁死也不会投降,所以对于李丽的威胁视而不见。他不下令,萧望是接管不了浪穹军的,毕竟沙明利已死。军队没有解决,上百个部落没有解决,李丽敢宣布吗?所以马乾冷笑着看着面前这个小女孩。

李丽一脸的平静:“马乾,你确实很忠心,但我也告诉你,既然发动了,开弓没有回头箭,我也没有退路,你别逼我动用极端手段。”

马乾一脸的傲气:“马某已做好了死的准备,杀刮存留随便。”

李丽冷笑一声:“那好,来人,把马家的人和那五个统领家人推出去全部斩首。”

随着李丽的话,从外面押进来百十号人,看到这些人的时候,马乾的脸终于变了。(未完待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