零点看书 > 大唐之龙傲天下 > 第五十七章 速离长安

第五十七章 速离长安

第五十七章 速离长安

许王府里此时很多人都愁眉苦脸的,晓慧和月玲在收拾东西,唐冲站在一边一脸的难受:“王爷,臣恐怕不能陪你了,你放心我马上去办理辞职,只要办好我就去房州找你。”

李孝笑笑:“谢谢,你不用辞职,虽然你的官职不高,但也是皇家官员,你父亲也在朝为官,不要给他们增加麻烦,你有这个心情我心满意足。现在我已不是什么王爷,以后大家都是兄弟,如果有一天能去房州,记得来看我就行。”

唐冲心里为难,李孝并不像其他王爷,对王府的侍卫是相当好的,也能以平等的态度对待他们,在钱上从来不计较,哪个士卒家里有困难王爷都能慷慨帮助,短短的时间让许王府上下三百侍卫非常忠心。

如果没有这点,怎么会李孝一声令下,什么都不问把红袖招的人全抓来。但是听说因为打了贺兰敏之,王爷被罢免爵位流放房州,按大唐律李孝还不到成人年龄,他不应该承受这种刑罚,可圣旨确是皇上下的。

大唐律对流刑有规定,但比隋时轻了不少,并没有严格的里数限制,而房州、巴州、黔州是流放皇家人员的地方,王公大臣一般都流放岭南。

这次李孝是流放房州,在流刑中也算是最轻的。遇皇上大赦的时候可以免除刑法,但规定六年之内不可再入仕为官。

当圣旨下达大理寺的时候,唐延义并没有立即派人来执行,他就在朝堂之上,当初李孝也曾经点名问过他,其中的原委唐延义很清楚。李孝再怎么贬为庶民,有一点是不能改的,那就是他的皇子身份。

就算他打入天牢被斩,但皇族的身份也不是别人能比的,所以大理寺并没有催问。他刚回到大理寺的时候,太子传话有些事情需要处理,延缓李孝三日出京时间。

唐延义又怎么会不明白,可能用不上三天时间,圣旨就变了,因此把事情交给推官准备公文手续,也没有过问。

大理寺少卿耿传义也不傻,派出四位班头衙役去许王府,告诉他们,许王什么时候离京不要催促,只要不太晚就可以。唐延义和耿传义都明白,事情牵扯到皇后外戚,也不能太枉法,会被御史参奏。

第二天李孝把所有的材料和供词送达东宫,把一干人犯交到大理寺压入天牢,再没有问过。毕竟陈殿中他们只是用欺诈手段吓人,并没有真正下毒,李孝也不是和他们有什么深仇大恨,从内心深处说,他并不是嗜杀的人。

当时杀人也是因为心里没底,想逼陈殿中说实话而已。所有供词中都没有提到一个名字,那就是陈玉。这也是李孝的交换条件,把供词交给了李弘,李孝知道接下来不用自己再操什么心,对谋反的人,是历朝历代皇家最恨的人,恐怕牵连到的都好不了。

对陈殿中他们,李孝只能是鄙视,别说他们,连大隋朝已灭了几十年,南陈的人竟然想复国,那不是做梦是什么?现在还有多少人会忠于他们?

用这种胁迫的手段,哪能得到真心拥护的人?所以陈殿中幕后的无论是谁,都不会成功的。李孝也就没有必要可怜他们,刀兵一起必然兵祸连绵,最苦的还是百姓。

李孝不愿意看到用武力夺取江山,让天下大乱死人无数来满足个人的欲望,这种人没必要可怜,更不会帮他们,自己有能力也会先灭了他们。

因此李孝没什么犹豫的,把这些人交给了大理寺,材料送到东宫,他开始做离开长安的准备。

在王府的人看来,李孝既不担心,也不害怕,更没有什么愤怒,反而有些迫不及待的架势。

任何一个人被流放,都和上刑场一样,流刑也是中国古代五大主刑之一,按轻重来算仅次于死刑,所以无论是官是民,一旦被判流刑,也和死刑差不多。

但李孝却没什么感觉,仿佛是去赴外任一样。唐冲他们因不能跟随还很愧疚,可李孝并不这么认为。他被流放是求之不得的事情,此时已然知道房州是哪里,让他很是高兴。

对李治在朝堂上几次为自己开脱,李孝心里明白。李治不是一个好皇帝,不是一个好君王,但他也算是一个好父亲,只是有些无能了一点。除了对他的软弱来气以外,李孝并不恨李治,他大闹朝堂也有这个目的,最好是把自己贬出长安,如今目的达到了,他当然很兴奋,怎么会不高兴呢?房州离长安两千多里,按后世计算也是一千多公里。

如果是汽车、火车、飞机的时代,一千多公里根本不算什么,可此时不行,马车走一千多公里也得一个多月以上,如果是步行那恐怕得走半年。关山路远道路不好,人烟稀少,野兽遍地,能不能安全到地方还不知道呢,哪能不让人悲切。

本来他想自己离开,但晓慧说什么也不干,此时流放家属是否跟随是自愿的,但妻妾不能留下,不能因为这个抛妻弃妾,所以必须跟随,其他人不是同案犯随便。

李孝哪有妻妾,更没有其他人,难道让李贤和李旦他们跟着吗?因此他决定一个人去房州。长安有买卖,有收入,晓慧她们留下没什么问题,搬出皇宫不长时间,李孝就通过太子把晓慧、月玲她们的奴籍除去,已成普通百姓,只是户籍是长安人士。

这让两个人说什么也不干,月玲哭着说,她已背叛郭内侍,留下也是死路一条,说什么也和李孝走,这一来连柳知业也想跟着。但长安的买卖不能丢下,研究后决定,以姚明他们为首在长安西市买下土地,开了一个长安大酒店,柳知业为老板,姚明他们是股东留在长安。

柳知业和姚明他们感激的跪倒磕头,保证挣到钱都是王爷的。许王木器厂关闭,那些工匠带着一部分钱和技术去开自己的店铺。用一天的时间,李孝安排完这些事情。

当天晚上在许王府的前厅中,李孝见到了押解自己的四个差官,为首的是大理评事推官赵有德,他只是一个从八品下的小官,平时恐怕连王爷的面都见不到。

李孝这次很特殊,并不是由刑部执行,而是由大理寺来执行,特意派出四位推官,其中赵有德还是从八品下的官员,其他的三个人都是九品和从九品,只是比一般的吏员高一点,领朝廷俸禄而已。

赵有德当了好几年吏员才升到如今的位置,官场上的事心里清楚。大理寺正卿唐延义亲自交待的事,他哪能催问。本来也头痛,还不知道哪天能离开长安呢?哪个流放的人愿意走,还不是三推四阻的。他们一来到王府,柳知业马上好酒好菜又是钱又是物,四个人连不要都不敢说。李孝是皇子,是皇上的儿子,就算他是庶民,也比他们这个小官大上十几倍。

可是只过了一天时间,李孝竟然告诉他们准备动身。赵有德很奇怪,此时就坐在李孝面前,虽然心里着急,可脸上还是笑容:“许王不必着急,大人有话,是太子传的命令,不着急,你尽可安排好,什么时候走知会一声即可。”

李孝也不是什么善男信女,他也不是活雷锋,当然不想路途遭罪,就说道:“算了,拖再长的时间也得走,还让你们为难,尽快吧,我们明天一早动身如何?”

赵有德哪明白怎么回事:“听凭王爷做主。”

李孝摇头:“不对,我以后不是王爷,你这种称呼有问题,这样吧,不客气呢就叫声名字,觉得不好意思就叫声李公子,这可以吧?”

赵有德当然知道李孝不是王爷,可他不敢叫别的,不但太子有话,连被禁足在家的潞王也派人传话,告诉他们如果还想做官那就明智一点,四个人现在是怕李孝为难他们,哪敢对李孝刁难,连连点头:“多谢王……公子理解。”

李孝说道:“我找你们来,有几个问题想和你们商量,你们看如何是好?”

四个人以赵有德为首,他笑着说:“李公子太客气了,下官承受不起,你有什么要求尽管说,可能的情况下下官照办。”

李孝说道:“那我也就不客气了,你们也知道,我这一次离开长安,有没有命回来还不知道,我有两个侍女要跟我同行,她们不是犯人可以坐车吧?”

赵有德连连点头,就算李孝坐车也没问题,他这样的人还用押解吗?不过是形式而已。李孝说道:“第二个问题,我从来没出过长安,这次远行我们可不可以绕一下远路走,时间吗?我尽快赶路不会耽误的,你们的路费由我承担怎么样?”

赵有德是老油条了,只要离开长安地界,找个地方住上几个月,一个报告,犯人有病不能行走,一拖就是几个月时间。但差官是领俸禄的,哪个愿意撇家舍业的常年在外面,所以都想尽快回来。李孝首先说路费由他出,再说也不明白李孝想拖时间为什么要绕远呢?但还是点头答应。

李孝拿出四张飞票说道:“这是长安大通钱庄的钱票,这是四百贯,你们每人一百贯。”

赵有德吓得连忙摇手:“不,不,王爷我们不能收,如果让上官知道是要被下狱的。”

李孝笑了:“我也没让你们放了我,只是这一走时间长了,你们不回来,家里人怎么办?我知道你们的品阶,生活也不容易,把钱留在家里让妻子儿女安心,放心我没什么需要你们办的。”

赵有德有些怀疑,一下出手四百贯,能没有其他要求?李孝说道:“就这么办了,如果不要,那就是瞧不起我,是不是打算对我不利呢?”

赵有德吓一跳:“没有,绝对没有。”

李孝说道:“那好,你们今天可以回家安排一下家里,明早我们一同出城,早一些我不想惊动什么人。”

赵有德他们是不担心李孝跑的,从京城跑了责任可不是他们的,也就回头看那三个人,其他三个人口水都快流下来,他们的职位一百贯可是大数量,没什么风险谁不想要,连连看赵有德。

赵有德伸手接过钱票说道:“多谢李公子,那我们明早早一点过来。”

第二天天刚亮的时候,四辆马车离开延康坊,从南城门离开长安,赵有德他们是四匹马,本来押解犯人是没资格骑马的,大唐的待遇还没到这个程度,但这四匹马是李孝准备的,四辆马车也是一辆坐人的宽大马车,三辆车上都是东西,对于流放官员来说,李孝这可是很特殊的,但差官不管,别人当然不会管。

马车离开长安后沿官道向前,这是李贤修筑的通往鄂州直道,当然相当不错,本来说拖时间,可是一离开长安上官道,李孝吩咐以最快的速度赶往柞水。(未完待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