零点看书 > 时空大帝国 > 第140章 看黄河

第140章 看黄河

王磊知道现确立的黄河改道路线不可能和二十一世纪时空的黄河流域流线完全一致,不过,他觉得这并不造成黄河流域水患加重。 .COM

“准备工作做得怎么样了,明年开春后,可以投入多少人参与到黄河改道工程的建设?”

“准备工作还在进行中,明年有六十万投入到此工程中。”陈季安顿了顿,补充了一句,“可能还会更多一些,各地衙门粘贴告示,鼓励百姓参与,百姓知道酬劳高,很多百姓都计算明年来黄河边谋生。

黄河改道工程是一项巨大的工程,确定河流路线后,军方马上投入兵力在沿线周围建临时住房,等第二年春天,参与此项工程的百姓将入住进临时住房。

“黄河,滔滔浑水滚滚东流去滚……从明年开始,就可以颁布法令严谨黄河中上游开垦土地,乱砍乱伐。改道之后,经过二三十年的植树护林,黄河的泥沙流失肯定没有后世那么夸张……钱,钱,钱啊,还是太缺钱了。建造两三座大桥需要用到的钢筋水泥,就能把我身上的现金花个精光。”

王磊心里嘀咕了一阵,决定明年自己要多投入一些时间黄河改道工程当中,他需要做的事情实在太多了。

这天中午,王磊和陈季安、唐敬拯等官员一同用餐。吃过午饭,王磊让唐敬拯举荐几个官员,这次开封府有不少官员被杀被免职,官员职位空缺了不少,本来,王磊作为帝国的皇帝,根本不需要来管这种低级官员的任命,他之所以让唐敬拯举荐,他想了解一下唐敬拯这个人的眼光如何。

唐敬拯也没有谦虚或者避讳,直接出了几个人的名字和这些人的简历,认为这些人能够胜任对应空缺的职位。

听了唐敬拯的举荐,王磊当即同意这些人担任唐敬拯所的职位,最后,他补了一句:“敬拯,你替朕把开封府治理好了,朕自会有赏赐,天京建成后,还需要你这样的官员出力……”

下午三左右,王磊骑着摩托车在骑兵的引导下从北城门离开开封府城,半个多时后,他找到一个僻静之所,穿越回二十一世纪的时空。走了几步路,来到公路边,他给张家成打了一个电话,让张家成马上开车来接他。

王磊和张家成碰面后,上了车。

“老大,好像你不太高兴啊。”张家成笑呵呵打招呼。

“有什么好高兴的。”王磊淡淡道。

“是不是先回开封城里呢?”

“先不急回城,去黄河边看看吧。”

“去看黄河?前阵子不是看过黄河了嘛,有什么好看的?”张家成问道。

王磊眉头一皱,沉声道:“让你去就去,费什么话?!”

“吃了火药了?!”张家成吐了吐舌头,开动汽车,继续往北行驶。

王磊沉默了一会儿,开口道:“家成,明后两天,咱们可能不能回杭州了。”

“嗯。”张家成转头瞥了一眼坐在后座的王磊,“明后两天干什么事呢?”

“看看那边黄河改道路线和咱们这边黄河流水路径有没有区别。”

“你不是有一却别也没有关系嘛。”

“我是这么过,先比较一下,在确定要在哪里租仓库。明年,我得向那边输送大量的物资,那边黄河改道工程,我不想拖太久了,工程质量也要有保证。”

“除了挖水道,你还想着建造公、铁两用桥时,工期肯定断不了。”

“我这边都投入一些,工期肯定会缩短的。”

“那是。桥不能不建,等改道成功了,再想建桥,就更麻烦了,投入也更多。咱们这边,郑州黄河下游大桥数量有好二十多座吧?”

“应该有的。”

“你打算造多少座呢?建造一座大桥需要用到的钢筋和水泥可不少啊,还有建桥需要用到的大型机械设备,可都需要大笔的资金啊。呵呵,老大,你这个工期怎么缩短啊?我看呢,黄河改道工程定为五年,甚至十年,一定都没有关系……建造的大桥使用寿命怎么着也要达到七八十年。”

王磊闻言沉思了半晌,轻叹道:“挺矛盾的……”

“一也不矛盾。黄河改道之前,组织下游水患严重的地区的百姓迁移,迁移到首都,那些地方的土地收为国有,等黄河改道成功了,再组织一些人迁移回去。哪个牛人过,治大国如烹鲜,我觉得挺有道理的,并不是什么菜肴都可以用大火烹制的。有些时候,我觉得你太着急了,好好享受这个过程吧,虽然你现在的能力很牛-逼,能够活多久还不定呢,何必给自己找太多的为难呢?呵呵,老大,我的对吧?”

“有道理。”王磊灿灿一笑,“理是这个理。”

没过一会儿,张家成开车载着王磊来到了黄河边,事实上,开封府的失去距离黄河并不是特别远,没有几公里的。

挺好车后,王磊和张家成下了车,走了几步,来到黄河边。

张家成踮着脚,搓着手取暖,道:“老大,打算看多久呢?”

“是不是觉得冷呢,我给拿件大衣。”

“不需要了。如果你想在这里多待一会儿的话,那我回车里带车。”

“明天,咱们去趟焦作,后天回杭州。”

“怎么这么一会儿就改变主意了?”张家成不解问道,“去焦作干什么?去五台山玩?”

“不是。你知道焦作的古名吧?”

“这个我知道,上次运冬麦种子去焦作的时候,我上网查阅资料了,叫河内县。”

“可知道内河县有什么名人啊?”

“不知道啊,你是打算见见那个历史名人?”

“嗯!”王磊含笑了头,“焦作算得上是个人界地灵的地方,孔子门下七十二贤之一的卜商,竹林七贤中的山涛和向秀二人,司马昭一家子人,李商隐和韩愈这些历史名人都是河内人氏。”

“孔子门下七十二贤,我听过,卜商这名字不熟悉,竹林七贤这名号,也很响亮,读高中的时候,有看过是哪七个人,不过都已经忘记了,司马昭和他老爹司马懿的名字,耳熟能详了。李商隐和韩愈这两个大家的名字,我也知道,要不清楚的话,故意有人会我白痴的。对了,你了这么多名人可都不是宋元两代的啊,那边有那个历史名人住在河内县呢?”

“许衡。”

“那个在天文学方面取得成就的许衡?”

“是的。你可听过或者看过有关他的一个故事。”

“没有。来听听。”

“好像许衡二十多岁的时候,他住的地方,蒙古军队攻打过来了,他跟随众人逃难,盛夏行路,天气炎热,口渴难耐,路边正好有一棵梨树,路人纷纷去摘梨吃,惟独许衡静坐树下不动。有人不解问他,何不摘梨解渴?许衡回到,不是自己的梨,岂能乱摘!那人笑其迂腐,世道这么乱,梨树哪有主人!许衡正色反驳,梨虽无主,难道我们的心也无主了吗?哎,他也算是一个品德高尚之人,就是他现在的岁数太老了,七十出头的高龄了,要是他的命运没有发生改变,再过一年多的时间,他就会去世了。上次去焦作,忘记去拜访徐衡了。焦作距离郑州也不远,明天,咱们就去趟焦作。”

“那就这么定了,明天你拿数码相机过去,多拍几张照片,我也想看看他长得怎么样。储物空间里有宝丽来相机吧?”张家成见王磊头后,继续道:“那就给许衡多拍几张,给他的后人留作纪念。”

“我回的。”

“走吧,马上回开封吧。”王磊走了几步,看了张家成几眼,继续道:“你得对,咱们还是太缺钱了,未来一两个月,得多想些法子赚钱。”

“卖古董换些钱?”张家成嘀咕问道。

王磊微微了头,道:“多雇佣一些外围的人帮忙卖古董,拍卖会上能够以三百万成交的瓷器,我能够拿到一百五十万就差不多了。咱们吃肉,也让那些古董商喝汤。”

“这还叫喝汤啊。要不是那些古董来的容易,你舍得这么卖啊?”张家成灿灿笑着问道,“这种假设不成立。不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