零点看书 > 追梦人 > 如愿以偿

如愿以偿

学堂村的七八个人,在村长陈文用的带领下,穿着雨衣、扛着锄头,冒着狂风暴雨赶到水渠边。他们和雷副书记围着惊魂未定、精疲力尽的游镇长和男孩,查看伤情、悉心安慰。

游世方的大腿被树枝划了两道口子,伤口很深,经过洪水浸泡,血水没有了,伤口四周的肌肉发白。游世方想站起来,但双腿发抖,伤口刺痛,站不起来。

男孩叫陈耕田,是个留守儿童。他从小上山摘果、下河戏水,是学堂村有名的顽皮小孩。他跌进水渠时,开始很恐惧,被洪水冲出几米后,反而镇定了。他从小就在水里玩,在水里,他感到亲切和刺激,前面他有雨伞护着,没有被杂物划伤,后面雨伞不见了,他索性随着洪水漂流,寻找有利地方,爬出水渠。当他知道后面有人救自己时,积极配合,和游镇长互相搀扶着,爬上堤岸。

陈文用要背着游镇长去马海医院,游世方不让。他要陈文用留下来,指挥村民挖开简易道路,扩大泄洪口。游镇长选一个壮汉背自己去医院,要陈开富和雷副书记扶着陈耕田走。

陈耕田没什么大碍,在最危险的激流中,他消耗体力不多。在上岸时,他爬上又陡又滑的堤坡,耗尽了力气,然后连拉带拽拖着游镇长上岸,他累得快要虚脱了。他毕竟是年轻人,体力恢复很快,过了一会儿,象没事似的,拉着叔公的手,问这问那。

陈开富责骂陈耕田:“十几岁的男孩,旧社会家庭好的,都当爹了,你还这么顽皮!不听老师的话,差点掉了自己的狗命,害游镇长也差点牺牲。如果游镇长出问题,你要拉出去枪毙!明天你父亲知道了,不把你吊着打才怪······”

陈耕田是陈开富侄儿的孩子,今年十三岁,是马海中学初一学生。他父母都在外地打工,自己被家长寄在老师家,每个月给老师一千五百元,伙食费、住宿费、辅导费全在里面。这次超强台风,学校放假,同他一起寄在老师家里的同学都回家了。陈耕田担心家里的门窗是不是都关好了,水会不会淹到家里,没向老师请假,一早就回家了。不想路上遇到这两个人,还是镇长书记。被叔公这么一骂,他知道事情的严重性,不敢吭声了。他永远想不到这次会闯这么大的祸。

风开始小了,雨没有那么大了,一行人踩着积水来到北门村停车的地方。他们上了车,来到马海镇卫生院。

医院的江院长看见游镇长被人背进医院,吃了一惊。他赶紧组织医生护士进行检查治疗,清创、包扎、输液,然后转到医院最好的病房。雷书记陪在游镇长身边忙前忙后。陈开富掏钱叫陈耕田到街上买最好的水果,送给他的救命恩人。

游世方换了一身干净的病号服,躺在舒软的病床上,所有的紧张、疲惫、疼痛,全部消失了,自己觉得从来没有这么轻松、舒坦过。他看着电视,超强台风“彩虹”已在浙江苍南县登陆,马海镇躲过了一劫,自己也躲过一劫。

游世方镇长在台风中勇救学生光荣负伤的事迹,在马海镇传开了。镇机关同事、其他单位、各个村的干部、部分群众纷纷到医院探望游镇长,大家称赞他是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好干部、好领导,是罗盛教式的英雄。

游世方送到医院后,雷副书记第一时间把游镇长救学生负伤的情况,向县委雷书记作了汇报。雷书记听后很感动,危急关头,把人民群众的生命安全放在首位,舍生忘死,在洪水中救出学生,真正做到:大灾面前,责任如山;群众生命,放在首位的誓言。雷书记打电话给游镇长,询问伤情,慰问表扬一番。他喝了口茶,又拿起电话打给马海县宣传部部长,通报了游世方镇长的在滔滔洪水中勇救学生的感人之事,指示宣传部门要大力宣传游世方镇长英雄事迹,树立一个“一心为民”的优秀基层干部典型。

雷副书记第二个电话打给徐县长。徐县长得知游世方洪水中救出学生,英勇负伤的消息,马上给游世方挂电话,称他是:生死关头,无私无畏;公仆情怀,英雄本色。徐县长决定第二天到马海卫生院看望游世方,再三叮嘱他好好养伤,尽快恢复身体。

第二天,徐县长带着江海电视台记者、市日报社的记者来到马海卫生院,采访游世方镇长。第三天,江海电视台以“生死关头,无私无畏;公仆情怀,英雄本色”为专题新闻,报道了马海镇镇长抗击超级台风“彩虹”,滔滔洪水中勇救学生的事迹。市日报社以“危难时刻见精神,洪水激流显英雄”为标题,在头版报道了江海县马海镇镇长游世方不顾自身安危,在激流中救出学生的英雄壮举,并配以大幅彩色照片。第四天,市电视台、省日报社先到江海县医院采访游镇长,然后到马海镇采访见证人、被救学生等等。一时间,游世方成为闻名全市的新闻人物,抗洪英雄。

胡文章当天中午听说一个学生掉进洪水差点淹死,幸好被游镇长发现,救了出来。他买了一堆好水果,来到医院看望老同学。到了医院大门口,胡文章听路边的人们在议论,被救这个学生是马海中学的学生。他心里暗叫:“不好!”县教育局放假通知中,特别强调:超强台风,一定要注意安全问题,确保每一个学生不出安全事故。如果被救的学生真是马海中学的学生,说明我们工作不细致、宣传不到位。虽然是在放假时间,并且不在校内,但上级领导追査下来,学校相关人员吃不了也要兜着走。胡文章不敢进去见游世方,赶紧返回学校,召集在校的校领导到办公室碰头,商量应对之策。

胡文章派学校办公室主任到医院摸底。主任回来后证实,被救的学生确实是马海中学学生,是初一(三)班,名叫陈耕田。该生父母常年在外打工,寄宿在学校老师家里。胡文章马上打电话给初一(三)班班主任陈树木老师。陈老师在家里批改作业,接到校长电话,赶紧来到学校办公室。

被救学生陈耕田是初一(三)班学生,寄宿在班主任陈树木家里。昨天学校通知放假一天,陈树木把寄宿自己家里的学生放回家。陈耕田是他远房堂哥的小孩,父母都在外地打工,他没回家,留在陈老师租在学校外面的民房里。陈老师租在校外的房子住着八个学生,请了一个妇人负责煮饭、打扫卫生。晚上他辅导学生作业,收取学生一个月一千五百元。台风天气,难得放假一天,昨晚他喝了两斤青红酒,美美睡了一觉,直到今天中午才起床。午饭后他认真批改作业,校长一个电话,他来到学校办公室。

陈树木老师一进办公室,看见校主要领导都在,一个个神情严肃,不知发生什么事情,心里有点发慌。当校长问起陈耕田是不是初一(三)班学生,是不是寄宿在你家里时,陈树木真正慌了。他知道陈耕田一定出事了,一定出大事了!他转身往办公室门外跑,去出租屋找陈耕田。

“站住!”胡校长大喝一声,“你跑,跑哪里去?过来,听我们讲。”胡校长叫办公室主任给陈树木讲事情发生的大致经过。

陈树木听着听着,头上沁出冷汗、腿一阵阵发软,当听到游镇长和陈耕田都爬上了岸,他“哇”了一声哭出声来,一屁股坐到地上。陈树木老师担心教育局追查责任人,处理他,恳求胡校长一定要帮帮他,大事化小,小事化了。

陈树木老师是一个对工作兢兢业业的年轻老师。三年前,马海初中学校并到马海中学时,他随着初中校来到马海中学任教。他对工作认真负责,有很强的敬业精神;对学生和蔼可亲,讲课有特色,很受学生欢迎;是马海中学一个优秀教师。如果他因为这件事受到处理,对学校和陈老师的声誉都是很大损失。胡校长看见陈树木那哀求的目光,答应全力斡旋。

马海是建筑之乡,很多家长要外出务工。一部分家长无法照顾读书的孩子,只好花钱把小孩寄宿在亲朋好友家里,如果能寄宿学校老师家里,老师既能管理孩子、又能辅导孩子学习,那是最佳选择。哪怕多花一些钱,家长们也心甘情愿。老师们工资低,能收几个寄宿生,赚一些钱补贴家用,虽然辛苦但也实惠。

前几年,一部分老师也看中这个市场,收了很多寄宿学生。极个别老师将自己总结的学习心得体会课堂上不说,晚上辅导寄宿学生才说,弄得学校乌烟瘴气,老师与老师之间、老师与学生之间矛盾重重,社会影响很坏,有的还出现安全事故。后来教育主管部门下达文件,不许老师收寄宿学生,有偿辅导,一经发现,严肃处理。这种现象才得到一定遏制。

上有政策,下有对策。上级的政策无法解决家长们的实际困难,老师的工资又没有实质性提高,于是,一部分家长和老师就把学生转移到校外民房,继续做这种互惠互利的生意。学校领导知道老师工资少、社会地位低、怨气大,如果不网开一面,就拢不住他们的心,学校工作没办法正常进行。所以学校领导睁一只眼闭一只眼,随它去吧,有的也参与其中,利益共享。上级主管部门也知道这个情况,一堵就死,一开就乱,就抱着民不告、官不究态度,让这政策尴尬地呆在文件箱的角落里。

陈树木出生于农家,从小聪慧,学习成绩一直名列前茅。他的父母是老实巴交的农民,省吃俭用培养这个孩子,希望他跳出农门,出人头地。陈树木也很争气,考上了师大大专班,脱了草鞋穿上了皮鞋。毕业后,他分配到家乡马海初中学校,当了教师。一年又一年,出去务工做生意的人,一个个建起了新房。陈树木的父母年纪大了,没办法出去打工,自己当老师工资低,竟够糊口,一家人还住在祖辈留下来的老屋里。陈树木二十八岁了,到了谈婚论嫁的年龄,也有人帮他介绍女朋友,可女方看见他一家人还住在破旧的老屋里,吓得马上拜拜。陈树木的父母愁得常常哀叹:“当初不给他读书就好了!”。

穷则思变。陈树木和田禾同村,又是他的学生,也想下海跟着田禾去建筑公司工作。田禾劝他好好工作,做一个名师,教书育人,功德无量;工资低,学其他老师收寄宿学生,养**只“猪仔”,一年收入也是可观的。陈树木听从老师的建议,这三年养“猪仔”在马海镇出了名,也赚了一笔,正想去县城订一套房子。不想出了这么大一件事,陈树木不知如何是好。(未完待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