零点看书 > 天帝 > 第二一零章 恐龙的灭绝

第二一零章 恐龙的灭绝

对日韩进行统战工作,这是苏菲的第一项任务,苏菲的第二项任务,是去深海寻找智慧生命。

《圣经》中说,上帝先创造了男人,然后用一根肋骨创造了女人,这明显跟中国的传说不同。

如果《圣经》中讲的是正确的话,那么世界上最初只有两个人,两个人如何繁衍出60亿人口?这跟女娲的传说完全不同,那么这两个关于人类起源的传说哪个是真的,哪个是假的呢?

我认为,女娲造人的传说是事实,《圣经》中讲的也是是事实,它们都对。

古代的时间段划分,基本可以分为“荒古、冥古、太古、远古、上古、中古、近古”,关于这些时间段的具体年份,没有统一的说法。

我所理解的“上古时期”,是从造人伊始到夏朝世袭制出现的这个时间段,在此之前,还有很多时期。

世界地理格局的形成,应该是在人类出现之前就已经完成的。

从恐龙灭绝到人类出现的这6000万年的时间里面都发生了什么,我认为,天帝在这6000万年的时间里,对地球的地理、生物圈进行了大刀阔斧的改造,这就对应着“盘古开天辟地”的一部分内容,和《创世纪》中的第四、五、六天的事情。

“盘古开天辟地”神话中的内容过于拟人化,将风雨雷电比拟成呼哈吐息,相对而言,《创世纪》中的表述更准确一些。

我认为,这6000万年的时间里面主要有这么几个大事。

1,改变陆地。

从考古学的发现进行推测,恐龙时代的大陆是一整块的,后来陆地分开了,分成了现在这样的版块和大陆,青藏高原就像是人拿着印度版块往欧亚版块上硬鎚出来的一样,前者的移动趋势大于其它任何版块的移动趋势。

也许,当初高等生命是用“光刀”将陆地随机切割成了几块,或者“奏刀解牛”般地大致切成想要的性状,做成大陆“胚子”,然后通过晃动地球使各个板块在熔岩层上发生漂移。

现在的“大陆漂移学说”,只不过是大陆漂移的残余运动趋势被发现之后的解释。

2,改造植物。

改造植物的方面主要表现在被子植物逆袭裸子植物。

3,改造、创造动物。

根据考古学的研究,在恐龙灭绝之后,恐龙时代的生物有的灭绝了,有的留下来了,但是,最重要的情况,是所有的生物都向着小型化的方向发展了。

根据进化论,生物个体越小,需要的资源越少,越适合生存,根据进化论,这个观点没错。

但是恐龙时代的所有生物都比现在大很多,人家也生活的挺好的啊,有些生物仍然是以庞大的体型繁衍到现代,这如何解释?

如果说生物的体型都是向着小型化方向发展,那是不是意味着人类也是向着小型化方向发展呢?很显然不是的,现代人的身高要比古代普遍高一点。

所以,所有生物向着小型化方向发展,绝没有进化论说的那样简单。

李尚举起手,道:因为现在空气稀薄了,所以生物体型没那时候的大,别什么事都往天帝身上扯,你拉屎拉不出来,那是因为你便秘,很多事就是表面那么简单。

不仅是陆地上的生物,水中的生物也是一样,恐龙时代比我们现在的空气密度大很多,所以条件应许生物的体型那么大,现在的话就是你找出一只活的恐龙,这空气条件它也活不了,氧气密度小了,它吸收氧气的速度却没有增加,吸收的氧气完全达不到消耗氧气的速度,没多久就会缺氧而死。

体型越大,消耗的氧气也就越多,另外空气密度大,地球引力就越小,所以那么大的体型却没有压坏它们的骨骼,这就好像在水里一样,水里的浮力越大,你就浮的越高。

吴凡诺撇了撇嘴,道:空气稀薄与体型大小有联系?好想法啊!按照这个逻辑,深海里的鱼类体型应该普遍偏大吧?可事实正好反过来,这是怎么回事呢?再者说,氧气含量为什么会变小?

李尚正要反驳,贺常挥手道:好了,不要闹内讧!总之就是这么一回事,在改造植物的同时,昆虫也被改造了。

昆虫体型的大小,是随着植物的生殖器——花的大小而改变的,花提供糖类,昆虫从植物中得到糖类,更重要的是为植物授粉。

进化论只适用于生物的自由竞争阶段,也就是哲学上的“从1到2”的阶段,“从0到1”的过程,进化论解释不了。

如果被子植物的花都是硬币大小,而以花蜜为食的昆虫都如拳头般大,即使你变异,没等长大就饿死了,玩个屁啊。

那些与恐龙相伴的、后来灭绝的陆地生物就不说了,我也不用多说他们是怎么没的,作为食物链最低端的植物都被大刀阔斧的改造了,跟不上趟的自然就没了,从恐龙时代繁衍到现在的生物,举一个比较有代表性的例子,比如鳄鱼。

鳄鱼的祖先在恐龙那个时代,体型硕大,行动敏捷,啥都吃,包括恐龙,而现在的鳄鱼,体型缩小到个位数米,而且捕食的模式基本上是“守株待兔型”的,跟它们的祖先比,“怂”了很多,就鳄鱼来说,这是赤果果的退化啊!即使是退化,鳄鱼仍然能够生存,可见其祖先曾经得多么牛逼!

此外还有蛇、蜥蜴等爬行类、昆虫类、鸟类、鲸鱼等一些哺乳类,都是向着小型化的方向发展,另外值得一提的是代表性生物——猛犸象,也只是几万年前才灭绝的,猛犸象这一远古生物,和原始人类还曾有过密切接触,后来严重威胁人类的生存,灭绝了。

不可思议的小型化趋势,不可思议的灭绝,都是为了人类的出现,后来的自然环境确实适合人类的出现,陆地上体型太大的都是没有攻击性的食草动物,食肉动物的体型大小不足以影响人类的发展,后来人类学会使用工具和火,更是“无法无天”了!

恐龙灭绝的原因众说纷纭,什么行星撞击说,火山喷发说,气候变化说,哺乳动物偷蛋说等各种胡说。主流学说全是BUG:

1,主流学说的核心逻辑都是各种原因导致恐龙食物不足,导致灭绝,如果食物不够,恐龙时代的生物是怎么生存繁衍下来的?他们没饿死,恐龙就不能吃他们吗?

2,主流学说的另一个核心逻辑是气候变化导致恐龙蛋无法孵化,那个时代的生物大多都是蛋生,都需要适宜的温度条件,卵生动物一产蛋就是一大堆,根据进化论,总有基因变异的吧?

气候变化下也会有蛋能适应新环境吧?为啥只有恐龙蛋孵不出来,其它生物的蛋就能孵出来?全世界那么多种恐龙为啥同时蛋孵不出来?邻居鳄鱼咋就能孵出来呢?

3,被子植物的出现也不足以导致恐龙食物的不足,被子植物比裸子植物能提供更多的能量,怎会导致恐龙食物不足?海洋中没有被子植物,为何生活在海洋中的恐龙也灭绝了?

4,“哺乳动物偷蛋说”认为哺乳动物或其它生物把恐龙蛋都吃完了,恐龙绝后了,那个时代大部分都是蛋生的,偷蛋的为啥只偷恐龙的蛋?恐龙不会保护吗?海洋中的恐龙的蛋怎么偷?鳄鱼的蛋至今都被偷吃,不也活下来了吗?

5,即使外部环境的变化,应该全球生物都受影响啊,为啥恐龙灭绝跟“定向爆破”似的?

6,“陨石撞击说”的核心逻辑就是第一种情况,即各种原因导致食物不足。

主流学说,不堪一击,我认为,恐龙灭绝是内因,即恐龙的生育集体出现了问题,他们的蛋出现了缺陷,孵不出后代了。(未完待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