零点看书 > 杀胡儿 > 第二十六章 贤士毕集(二)

第二十六章 贤士毕集(二)

建邺城外,司马睿立在六马金黄车辇中,在王导、王敦、虞亮、戴渊等二百余大臣和三千七百人的庞大仪仗的护用下,浩荡而来。

琴瑟竽笛、钟磬鼓钹,一路吹奏。建邺百姓倾城而出,人声鼎沸,官吏百姓皆身着黑衣,将官道两旁围了个水泄不通。

饶是傅熙在清河见过大阵仗的人,也被这场面下了一跳,咂声对身边的周顗等人:“东海王妃对琅琊王有什么恩喃,弄得建邺如此大的阵仗?”

周顗:“当年琅琊王能移镇建邺,都是裴妃的帮扶。如果不是裴妃进谏东海王,琅琊王哪里能有这般基业”

傅熙嘘声:“怪不得。南人为什么都穿黑衣,为何人人戴孝?”

葛洪苦笑:“哪里是戴孝!是江左穷啊。琅琊王初到江左,国用不足,无人支持,藩库里竟然只有几千匹黑端练(窄布),弄得官员俸禄都无法发放。于是王导便用端练做了件练衣,名士们争相效仿,一时建邺练贵,这才解决了燃眉之急”

傅熙暗暗头,心想由此可见司马睿在江东是惨淡经营,比王承的都要惨几分。诸葛恢声提醒:“大家注意仪态,前边就便到了”

仪仗将四周百姓远远隔开,等两边仪仗近了,傅熙第一次看到这位东晋的开国皇帝司马睿。司马睿站在六匹白马拉得车辇之上,年纪甚轻,不过三十多岁的样子。紧跟司马睿其后的是一辆三马车辇,傅熙暗暗心想,三马或两马车辇乃是大臣的规制,能用三马的应该是司马睿的第一重臣:王导。

待司马睿的仪仗停住,傅熙便远远的便下了马车,带着周顗等人徒步向司马睿走去。来到车边规规矩矩的行了大礼。

司马睿在王导等人的环伺下,下车将傅熙扶起,赞赏地打量一番,笑道:“久闻傅刺史之名,今rì一见,果然是年轻俊彦,仪表非凡”

司马睿虽然对傅熙多有耳闻,但真正见到之后,心里也暗暗惊讶,没想到傅熙弱冠之年便能笼络诸多贤士,位及四征、两州刺史。不过想想傅祗和北地傅氏的名望,心中也就释然了。

傅祗死后,家道不衰反盛,如今更是一家“两公一侯”,傅宣、傅熙同为郡公,傅畅为县侯,历数各大世家,一门两公也是罕有的。

傅熙看着这位年轻的东晋开国皇帝,心中感概良多。司马睿,是司马懿的曾孙,琅琊王司马觐之子,字景文。

其实司马睿是个十分幸运的人,也是个十分不幸的人。他幸运,司马睿能十五岁顺利的承袭王爵,又在“八王之乱”后期站对了队伍,投靠东海王司马越。中原大乱时,王导、王敦在南方打下了根据地,邀请司马睿南下,顺利执掌江南。后来更是成为东晋的开国之帝。

他不幸,因为终晋元帝一朝,司马睿是个傀儡皇帝。傀儡到南北士族只认王导,司马睿政令无人执行。司马睿靠着王导才不受南方士族的蔑视。以至于出现“王与马,共天下”的局面。后来王敦造反,将司马睿幽禁致死,也成为历史上第一位被人幽禁死的开国皇帝。这又何其不幸?

不管东晋的君臣有什么龌龊,史学家有什么评价,傅熙对司马睿、王导等人保存汉人衣冠是怀有深深敬意的。是民族功臣,也不为过。

王导、王敦领着一班大臣上前,司马睿一一介绍。郗虑、虞亮、戴渊、纪瞻、顾荣、贺循、陆玩…………听到这一串名号,傅熙不禁咂舌,这些人都是当时名士,江左真是贤士毕集,没想到中国的jīng英全都汇集到了司马睿的帐下。

傅熙暗暗拿青州相比较江东,光是江南士族的名士就比傅熙帐下多出很多。更别提先前司马睿接受王导的建议,从南迁的士族官吏中筛选了一百余名谋士作为掾属,人称“百六掾”。青州众人中唯有卫玠能与王导持平,王承倒是能压王导一头。综合实力比起来,差得实在太远。

傅熙有些嫉妒地暗暗腹诽:司马睿真是好运气,人才全让他抢去了。

实际上,在真实的历史上王承、卫玠、刘隗、周顗、诸葛恢、卞壶、荀闿、蔡谟这些人全都是司马睿帐下。王承、卫玠更是位列晋朝中兴四臣。而刘隗、卞壶、刁协被司马睿视为臂膀,是抵抗王导势力的重要人物。王敦叛乱便是打着诛杀刘隗的名义起兵造反的。

如果不是出了傅熙这个变数,王承等人已经陆续到了江东,归于司马睿帐下了。司马睿如果知道真实的历史是这样,那就不仅仅是像傅熙嫉妒,估计杀了傅熙的心都有。

众人向傅熙长揖一礼,傅熙也连忙答礼。王导虽然是司马睿帐下第一人,大臣更是当世名士、士族翘楚,但王导爵位不过是即丘子,他们毕竟是司马睿的属臣。论起官位来,傅熙位阶比他们高些,在正规场合,自然是他们先行礼。

傅熙暗道一声惭愧,如果自己不是投机苟晞的话,哪里能有这高位。两百余人向自己行礼,真是受之有愧。

毕竟傅熙此来是打着迎亲的旗号,司马睿也不便太过亲近。将几位重臣介绍给傅熙之后,略微寒暄几句,便带着王公大臣们前去见裴妃、临海公主,只留下王导等王氏族人陪着傅熙。

待司马睿走后,王敦笑道:“世民,一别数月,我们又见面了”,傅熙笑道:“不想处仲公也在建邺,能有缘聆听处仲公的教诲,真是三生有幸”

傅熙见王导站在王敦身边,看样子跟司马睿一般大,三十余岁,白面长身,颌下三缕长须,显得十分潇洒。王导身后站着几位王氏子弟,正饶有兴趣地上下打量自己。

傅熙重新向王导长揖一礼,笑道:“久闻茂弘公文贯九功,武经七德,外缉四海,内齐八政,申命群官,允厘庶绩,为士人所崇,琅琊王依为柱石。熙亦是仰慕久矣,今rì得见真颜,当多加请教”

王导摆手笑道:“世民谬赞了,些许名声何足道哉。我王氏世受皇恩,岂敢不戳力相报。世民虽然年少,却老成练达,能有今rì成绩可见世民有大才。比起我当年,不知强了多少倍”

周顗在一旁笑道:“你们两个就别在这里互相吹捧了。我阿龙、大鸾啊,几年没见,你们倒是在江东混的风生水起。一个在外掌大军,一个在内掌内政,位列百官之首,好不风光啊!”

傅熙尴尬的一笑,周顗当着这么多后辈的面也不忌讳,还是那般口无遮拦。王导、王敦位高权重,百官之首的话岂是乱的。

阿龙、大鸾是王导、王敦的名,周顗自与两人相识,自然亲近些。王敦瞧见周顗叫的这么热乎,也不好呵斥,瞥了周顗一眼,也不答话,连忙侧身跟诸葛恢聊了起来。

王导愕然笑道:“什么百官之首,笑话,笑话!重任在肩,我等战战兢兢,如履薄冰,哪里谈得上风光幺!”

周顗看到王敦在躲自己,一把拽住王敦的袖子:“嗨!你个大鸾,几年不见,见了我礼也不行,你好歹也是世家出身,躲甚子?”

王敦面sè一红,嗫嚅:“叫,叫甚子,你这老子不好好在青州,跟来作甚!”,王导也是脸上一红,笑道:“伯仁啊,伯仁,你还是老样子,嘴还是那么欠”

周顗一捋鼠须,笑道:“知我者,茂弘也。咦?处仲难道不想见我?我可没得罪你的地方,咱好歹也是自认识,何故如此啊?”

王导哈哈一笑,拉着周顗的手,:“伯仁别难为从兄了,他打便怕你,你还不知道么?”

王敦尴尬地笑了笑,也不反驳,对傅熙道:“来,来,世民,我给你介绍介绍。这位是王廙,字世将,琴棋书画无一不通,为当世翘楚,乃是族长从兄的二弟。按理,你应该叫二叔才是”

原来是老丈人的兄弟,傅熙连忙见过,王廙满意的头笑道:“本来三弟也要来的,可是他身为将作大将,还要督建建邺城的建造。世民可不要见怪”

傅熙当下连称不敢,心道:未婚妻一家子还真不简单,三叔王彬竟然还是个建筑学家。

王敦指着一位二十左右的青年,:“这位族长从兄的长子王籍之,你们差不多大,以后要多亲近亲近”

原来是大舅子,傅熙拉着王籍之热络地寒暄了一番,王敦又将其他子弟介绍了一遍。傅熙听了心里暗暗觉得好笑,这些子弟名字大多差不多。除了王导的几个儿子之外,其他人跟未婚妻王穆之一样,大多是叫某某之。傅熙听了半天,也没记住谁是谁谁。

王籍之向前一步:“二弟、三弟尚且年幼,今rì未来,等改天世民去了就见着了”,傅熙头,周顗过岳父有三个儿子,最的儿子是去世那年生下的,非是嫡出,今年才三岁。

傅熙好奇地问:“敢问两位世弟叫什么之?”

王籍之笑道:“二弟名为王羲之,三弟尚幼,只有名尚无大名”

“呃……?什么?”,傅熙惊讶失sè,舅子竟然是书圣王羲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