零点看书 > 明末风云之铁血崇祯 > 第四十八章 难 题

第四十八章 难 题

为期五天的“乌兰围猎”顺利结束了,草原开始变得寒冷,大获丰收的崇祯帝朱由检踏上回程;告别依依不舍的蒙古、女真王爷们,从北路草原经张家口返回北京。

崇祯七年九月底 张家口行宫

外面风云变化早已物是人非,张家口行宫(范家宅邸)院内那颗罗汉松依旧挺拔如初;行宫正厅内“高朋满座”,可都愁眉苦脸的看着这颗精神抖擞的罗汉松。

从吐鲁番的战报过来了,连续的捷报让大明普通民众情绪高昂,走路时的腰都直了很多,说话的声音都开始发飘;普通百姓扬眉吐气,朝堂的内阁大臣们确愁眉苦脸,一下子吃了个大胖子撑得慌,个子太小还没缓过劲来,都来找“英明神武”的皇帝需求解决的办法。

范永斗当初绝对想不到,自己谋划的大厅如今坐满了朝堂的大佬。

朕又不是万能的,找朕干啥?朕哪想到这些蒙古人这么个德行,要么死要面子不投降,要么一股脑凑过来讨好人,哎!真是伤透脑筋。

朱由检不觉长叹一声,看着院内的那颗越活越滋味的罗汉松发呆;边上的首辅李标同样愁眉不展,也是深深一叹。

两位大佬如此,其他几位阁老如李邦华、杨景辰、薛国观等都相继叹气,同样学着皇帝如老僧坐定,盯着内院那个“明星”发呆。

还好主管刑部的韩爌留守京城值班,主管工部的宋应星留在北京处理科学院的几个重点攻关项目。

如果这两也来如此这般,那还正是让人看笑话,整个大明的大脑面对如此局面竟如此苦恼!

皇帝和文臣们默不作声的打擂台,几位主管武事的武将是面面相觑,他们也没啥好办法,更不知如何开这个口。

梁世勋左看看愁眉苦脸的皇帝与文官,右看看摸不着头脑的武官,端起茶水喝了口,学着皇帝的样子也是深深一叹。

嘿!他这番做作倒打破了僵局,有人看不惯开始说话了。

崇祯帝朱由检听到梁世勋叹气,莫名其妙的问道:“梁爱卿,莫非五军都督府也有难题不成?军队人数是少点,但不至于应付不了现在的局面?扩军需要钱!可这钱现在要从哪里来?你叹个啥子气!该叹气是朕和李首辅?别瞎凑热闹!”

大家都能叹气,为何本官就不能叹气?

梁世勋被说得莫名其妙,摸了下自己头,看了眼边上憋着笑的曹文诏,奇怪问道:“陛下!臣知道朝廷的难处,这是心忧国事么;臣笨得想不出为陛下分忧得法子,不是愁的么!”

梁世勋无意说出话,刺激了几位文官脆弱的神经,有点坐立不安;解决的办法法其实他们倒有,只不是和皇帝打打“擂台”,想多谋点好处!

听着身边的文臣的小动作,朱由检内心一喜,不久又没了生息;终究是大明的文官,脸皮厚、涵养也不错,稍微调整下又能继续装聋作哑。

嘿!和朕磨性子是吧!那就来吧!

朱由检看着梁世勋,板着脸训道:“堂堂五军都督府总督,统管大明军事,想不出为君分忧的法子,还好意思说出口,朕罚你俸禄三个月。”

哎呀!又说错话了

,这可如何是好!

好在是官场老油子,梁世勋一下子滚到朱由检跟前,正准备求饶,看到曹文诏向着撸撸嘴微微摇头,再一看皇帝没有表任何情的面容,心里一下透亮。

到嘴边的话憋了回去,诚恳的磕头认罪道:“臣不学无术,不能为君分忧,臣再自请多罚三月俸禄,以示警戒!”

朱由检看到这厮如此配合,如何不会随着往下说,板着脸故意说道:“你啊!还真是不学无术,不过倒敢说实话;一下罚你半年的俸禄,你家的诰命夫人不到皇后那哭诉才怪!算了,就三月,希望爱卿改过自新,继续为朕!为大明解忧!起来吧!”

嘿!说得夸张,板子倒轻轻的,那点俸禄还没每年利润一半多,梁世勋伏地谢恩道:“臣谢陛下恩典,国事艰难,臣为表寸心,愿捐出一年俸禄!”

梁世勋这么一表态,几位武将也先后跪在他身后,伏地大声奏道:“臣等也愿捐出一年俸禄,以表寸心!”

猛然吞下这么多地盘,朝廷是缺钱去建设,也还不到揭不开锅的时候;再说这么多地方也不可能一下都开发,现在根本没那么多人力去弄这事。

不过武将们的态度将了文官们一军,对此崇祯帝朱由检很受用;不就是要抢制权么?关外地域的制权就那么好拿?

朱由检站起身,也不看脸色尴尬的几位文臣,将梁世勋、曹文诏等武将一一扶起,笑道:“各位爱卿平身!朕很欣慰你们都有颗拳拳报国之心,起来吧!内宫不差那点钱,留着吧!朕那天真的缺钱,再向你们借不迟!”

扶起帮忙的武将,朱由检走到正厅门口,看着院内罗汉松意味深长说道:“你们看这颗青松,如果在山林,绝对长得高大挺拔、仪表堂堂;但在这方寸院内,受制于天地,压制于人心,委曲求全,它依然顽强的活着;人们欣赏的是它扭曲的躯干?还是它内心的挺拔与高大?”

皇帝含沙射影旁敲侧击的话语,让耿直的首辅李标有点受不了,不再看沉得住气的李邦华、杨景辰和薛国观等人;起身俯首哽咽的说道:“臣愧为内阁首辅,不能为陛下分忧,倒以琐事要挟与陛下!请陛下治罪!”

哎!功亏一篑,我的傻哥哥哟!又被陛下的年纪骗了,这位陛下谋虑远得很!莫非您真忘了“普天之下,莫非王土”这句话?陛下真在乎那地属于大明?还是属于皇室?蒙古人的面子问题只是一个幌子,防备勋贵、文官的侵占才是真。

算了!这事以后再说。

首辅举白旗认输,剩下的人又如何敢继续坚持,李邦华等也起身俯首道:“臣未能为君解忧,请陛下治罪!”

治罪?治什么罪?又何罪之有啊!

朱由检转过身,看着不时与自己掰掰手腕的文臣,挥挥手大度说道:“算了,没什么大不了的事!朕富有天下,到现在还真不是句假话;但如果朕不这样,大明倒还真的危险!生不带来,死不带去的,朕贪图这些土地干嘛?朕要为这些土地上活着的百姓着想,如果土地真归他们所有,他们保得住么?再说朕的子孙能否做到朕这样,朕自己也不能保证;朕在想法子解决这个问题,所以现在朕不与你们讨论漠北和西域

的土地权属问题,朕与你们讨论如何将此地永为大明所有的问题。”

皇帝没有回避问题,而是说出了自己对土地兼并的担忧;为何不开放关外土地的所有权限,理由就是基于这么一个结果;他对所有人都不放心,包括自己的后代。

可要解决这个问题,以现在大明士人的思维还是很难理解。

虽然形式上这种模式已经存在,关内不少土地就是“公田”,俗话说“官田”,官府控制的土地;但要把所有的土地变成“官田”,这些人在心里肯定难以接受,也是这次文官与皇帝的“冲突”主要原因。

除了这些,还有“官田”与“皇庄”的控制权之争,争的是“国本”;到底是“集体所有制”?还是“个人所有制”?

当中不能否定有自相矛盾的地方,这是双方都不愿先开口的真实原因。

矛盾不?不矛盾!利益出发点不同而已,大明的文官也不能说真的一无所事,至少他们看到王朝更迭的主要矛盾——土地所有权之争。

看到问题,不代表能解决,历史就是这样残酷,私欲总会找到律法的漏洞;同样文官也不能控制“土地兼并”,“官田”被私吞现象在各朝后期同样存在,此刻皇帝说出内心的担忧,内阁几位大佬一下也无言以对。

随着漠北蒙古各部内附及和漠西硕特部覆没,大明实质控制的土地,包含驻军的乌斯藏地区在内,疆域将达一千两百多万平方公里,大明已蜕变成一个南北纵深约四千多公里、东西宽约四千多公里的庞大帝国。

虽没达到乾隆鼎盛时期(打败准噶尔汗国后)的一千三百万平方公里,其实际体量已经非常吓人,疆域比几年前扩充快一倍多,这还是没算朝贡的叶儿羌汗国与准噶尔部占据的西域大片领土。

至于多出了面积是亚里布特部贝尔加湖以东满清时沙俄已占据区域,以及朝鲜王国的咸镜北道。

土地!中原人士心中最纠结的一件事,也是农耕社会最主要一件事!以前缺少土地头痛,现在土地多了,照样头痛;左右做人难,可再难还得活啊!

朱由检看着低着头的内阁成员,豁达笑道:“诸位爱卿平身,为国谋划又有何罪之有?贸然取得如此多的土地,只能缓缓处理,急不得。”

李标等俯首谢恩道:“谢陛下恩典,这漠北之事,还要请陛下定个主导方向,臣等好处理民政事物。”

朱由检转身扫视下围在身边的文武大员,淡然回道:“和硕特特、车臣部、亚里布特部先处理,至于其它两部不急;朕总觉得这个果实没有熟透,有点生,再等等!等乌尔格(库伦,今乌兰巴托)的消息传回来再说,先恢复商队吧!”

皇帝话包含几层意思,不过分步处理也好,至少朝廷的压力没那么大;李标等没再说什么,俯首称是谢恩退去;院内只剩下朱由检一人,站在院内静静的看着那颗罗汉松发呆。

院外的张家口规模已扩大了快一倍,街道上比以前更加繁华热闹;熙熙攘攘的人流中,似乎有几位富贵人家的女眷带着孩子们在店铺前挑选东西,周边不少壮实的汉子混在人群里左瞄右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