零点看书 > 大唐称王 > 第237章改建家

第237章改建家

皇家手段就是高,就这么一段时间,倭女的舞姬,就被调教好了,出现在宫里。

“翼国公,我看你精神似乎有些不济?”王牧见秦琼神色有些暗然,关心的问道。

“老毛病了!气血不足。”秦琼苦笑一下回答道。

“神医孙思邈孙老,在姑复医学院,那里有一群精通医术的人,你可以过去请他们看一下,或许他们有办法调理。”王牧劝说道,对于这个大名鼎鼎的门神,他还是很佩服的,只是有些遗憾,不能交手。

“多谢王都督好意,只不过宫里众多御医都老过了,我这是失血过多,伤了根基,就不跑那么远了,免得再次失望。”秦琼略微意动,想了一下,还是摇摇头,抱拳致谢。

“姑复地处蜀中,南诏,骠国,临近吐蕃,有些药材,是关中没有的,去看一下就当出门散散心,又没啥损失,当然!这只是我个人建议。”王牧又劝说了一句。

秦琼感激的笑着点点头道:“你说得很对,我窝在长安也没有事情,等我认真考虑一下。”

“嗯。”王牧点点头没有再说,他提醒秦琼,一来是不想以前心目中的英雄人物,一副英雄迟暮的样子,二来也是卖个人情。

这一次王牧也感受到了大唐风气的开放,有的宫装,和后世那些夏装差不多,露胳膊露腿的,当然!这只是那些歌姬的穿着,宫女的服饰,还是比较保守的,毕竟那是日常伺候皇帝的,不想落个昏君的名头,李世民就得注意一些;喝得差不多了,李世民就忍不住亲自下场,跳起了舞,除了没有灯光,和酒吧真没啥区别。

李世民下场,其他人急忙跟上,无论文武,纷纷扭动跳了起来,样子虽然丑陋,让人不敢直视,节奏感到十足。年龄大的萧禹,李靖则在一边拿着快子,敲打杯碗,为他们配乐。

说是群魔乱舞也不为过,一群老男人,载歌载舞,比起王牧实在看不下去,只能让自己把目光落在那些舞姬身上。

“恭喜王兄弟喜得孙子!”

“还是你厉害啊!儿女,孙子一连好几个。”

“多谢!多谢!”面对恭喜的人,王牧笑着一一致谢。

喝开了的人,就喜欢劝酒,而且是不喝不行,端着酒樽使劲塞的那种,程咬金,尉迟恭,杜如晦,房玄龄,长孙无忌,这些人端着酒樽来,王牧又如何能拒绝,不知不觉他就喝得迷迷湖湖,好像被人扶着,送上了马车。

再次醒来,睁开眼睛,见到是略微陌生又熟悉的房间,身边熟悉的香味让他知道是谁,大手摸过去,果然是加雅肉紧致又肉感十足的身躯。

“嗯。”加雅发出一个鼻音,向小猫一样,钻进王牧怀里。

路上有些事情不方便,加上昨天又喝了酒,温香软玉在怀,自然又是一场大战。

这年月的侍女,随时都在主人旁边等着斥候,为了方便,住的地方一般都是主人隔间,或者就是同一个套房,用屏风隔出一小块,作为值夜班的地方。

贵族之所以让人向往,就是因为他们有不少人伺候,战斗过后,立马就有侍女打热水,为两人清理战场,这么多年,王牧也习惯了,毕竟没有淋浴,洗澡不太方便。

说起方便不方便的问题,王牧就决定这次把家里重新改建一下,虽然自己住的时候不多,这不还有儿子儿媳妇吗?更何况还有孙子。

工匠是不缺的,和黄家合作,培养了许多木匠,公主府上也有工匠,再从程家,陆家借了一些,于是公主府和王家,都开始了改建工作。

以前家里只安装了火炕,这次针对的主要是排水,引水,还考虑到夏天天气太热,虽然可以制冰,但是冰块的冷气,对幼儿不好,所以得像有钱人一样,建立一个避暑院落。

打造一根铜管,把井水压到近二十米高的水塔,然后用竹管把水引到需要的地方,本来王牧是想用陶瓷管子,不过没有成品,只能先用竹筒,以后再替换。

避暑院落则是一个,全是水池的院子,通过一条石桥,可以到达院子中间的木屋;水池分为两部分,一部分是种植莲藕,荷花,养殖金鱼的地方;另外一部分则是戏水所用,在房屋和水池四周,种植着风景树,房屋侧面则是一个大水车,可以把水池的水,抽到屋顶,当然!这种水车,需要人去脚踏。

水抽到屋顶,然后顺着屋顶流下,不但可以形成一道风景,而且能带走热气,这样就能做到降暑的目的,如果再加上四周的树木,院里气温会进一步降低。

水池里面的水是流动的,戏水池的水是地下水,只要用虹吸原理,就能把一口古井的水,抽出来,然后经过戏水池,流向荷花池,再通过水道,流向前面的院落,让王家形成小桥流水的风景。

最需要时间的是瓷砖,王牧向好几家烧制瓷器的商人,订购了瓷砖,到时候用来铺设水池,墙壁。

朱雀大街已经没有多余的房屋,公主府在丰化坊,正好在王牧的郡公府背后,从这一点也能看出来,李世民对王牧的重视。毕竟要腾出一块地方,建立公主府,还是要花一些精力和时间的。

公主府当然比郡公府更大,规格更高,所以王牧也打算用更好的材料来改建。

姑复那边的翡翠,有很多低级货色,那些货色只是带玉质,比大理石高一筹,算是瑜石这一等级,寻找玉石的人不会花精力把这些东西运送到关中来,因为成本比价格更高,所以在翡翠镇外,这些石头堆积如山。

王牧让人传信,把这些瑜石等级的石头,全部运送过来,用来给公主府铺地,建假山这些。

改建工作,当然不是一两天就能完成的,在这期间,王牧举行了一次答谢宴,名义上当然是为孙子举办的,感谢送礼的客人。

王牧不止是招待了请来的客人,还花了大量钱财,购买了粮食,给长安的穷人送温暖,名义是做善事,给孙子积福。

秦琼最重还是去了姑复调养身体,毕竟自己身体自己清楚,那种虚弱无力,充满空虚的感觉,实在不好受,他不见客的原因之一,就是不想在老朋友面前丢脸,同样是武力出众的武将,老朋友神采奕奕,精神十足,自己走远一点都得休息,这种狼狈样子,被别人看见,对秦琼来说,是无法接受的事情。

主要还是陆德明和杜如晦,这两个都快要死的人,去了姑复,就活蹦乱跳的回来了,这给了他希望。

“见过郡公!”

“袁道长!好久不见了。”王牧惊讶的看向来人,笑着迎了上去。

跟着阎立本前来的是两个道士,其中一人正是熟人袁天罡。

“确实好久不见,郡公风采更胜往昔啊!”袁天罡也笑了起来,两人虽然很久没见,不过联系没有断过,因为王牧支持他们去骠国,天竺传道,所以以袁天罡为首的一群道家,对王牧好感十足。

“不知道你在长安,不然早就上门拜访了。”王牧歉意的说道。

“我也是才回来,前段时间,去了陇右道。”袁天罡说道。

“原来如此!”王牧这才明白的点点头,如果袁天罡在长安,那么前段时间,自己请客,他肯定会出现的,即便没有给他请帖。

“这是至元道长的徒弟,也是我师侄,太史局将仕郎李淳风。”袁天罡介绍他身后的中年道人。

李淳风这个名字,王牧当然听说过,和袁天罡齐名的人物,大名鼎鼎的推背图就出至他们两人之手。

“也不知道推背图两人弄出来没有。”王牧目光在两人身上扫过,心里暗自想道。

“没想到将仕郎是至元道长的高足,至元道长可是帮了我大忙,三位里面请。”心里想着,脸上笑容不变,王牧伸手邀请道。

“家师来信多次提起郡公,下官对郡公,可是仰慕已久。”李淳风行了一个拱手礼,以官员的身份和王牧对话。

“实不相瞒,老道前来,是有事相求的。”知道王牧性格直爽,坐下之后,袁天罡就开口说道。

“袁道长请教,能帮忙的,我绝不推迟。”王牧微微点头,笑着说道。

“听闻郡公给他们出海的那些人,制作了一件可以观星,能看清月亮上山脉的神器,不知道能不能给太史局也制作一件?”袁天罡问道。

袁天罡说完,眼睛一眨不眨的看向王牧,阎立本和李淳风也是如此,神情之中还带着一丝紧张。

王牧想了一下说道:“说能看清月亮的山脉,有些夸张,我也不知道有没有合适的水晶,需要问一下。”

南洋的水晶,运到长安,是用来制作水晶饰品的,销量非常不错,大型的彩色水晶,则制作各种摆件,因为数量巨大,所以价格很低,是长安最受欢迎的产品之一。

无色又通透的水晶,还得有一定大小,这种水晶数量是最少的,按照王牧的要求制作望远镜,除了少数送到倭岛,其它的则送给了李世民,至于更大的就存起来了,这事袁天罡不提起,王牧都差点忘了。

“哦哦!不知道那些水晶在哪?要等多久才知道?”袁天罡有些迫不及待的问道。

“应该就在家里,诸位稍等。”王牧起身说道。

“好的!”

王牧找到王平一问,随后就跟着他去了王家藏宝库。

说是藏宝库,其实就是一个地下仓库,就在王平的卧室下面,用石头修建的墙壁和通道,除了隐蔽,并没有机关陷阱之类的东西。

仓库不小,足足两三间房屋那么大,里面很多箱子和架子。

“家里的金银铜钱,珠宝玉石,都在这里,那些大型的珊瑚,木材,在地面的仓库,因为爹你说那些大水晶有重要用途,所以我让人放在这里。”王平解释道。

仓库分了两部分,金银铜钱在一边,其他杂物在另外一边,至于是什么东西,除了箱子里的,一目了然。

出乎预料,王牧以为没有几块大水晶,毕竟在他的印象中,水晶以不规则柱形体为主,成片状又够大的就不多了,在仓库里,一眼看过去,就有十来块,最大的一块在墙角,用稻草垫着,还有一层布匹。

这块大的水晶,很像桌子上的转盘,不但够大,而且够通透,又没有气泡,这让王牧惊讶不已,这可以说是极品中的极品了。

王牧蹲下去,拿着油灯看了又看,随后对王平吩咐道:“让人把这些水晶全部搬出来,送到前厅。”

“嗯。”王平应了一声。

回到前厅,水晶很快被小心翼翼的抬了过来。

“刚才我看了,水晶还有,就是缺少工匠打磨出来。”王牧说道。

“应该怎么做?我请人来弄。”袁天罡三人激动的围在水晶旁边问道。

“等下我画一张图纸给你们,具体能不能做出来,就看工匠的本事了,等打磨好之后,送过来我亲自调试。”王牧说道。

“好!好的!”袁天罡想都没想就同意了。

王牧又让下人送来笔墨纸砚,画好凹凸镜,写明要求,想了一下,又画了一张,递给阎立本说道:“最大这一块,只需要打磨平整,我另有用途,另外玻璃应该有进步了吧?”

“有进步,只不过想要通透,就需要做薄一些,做薄之后,又很脆弱。”阎立本有些不好意思的说道。

“这么久了,才这点进步?”王牧惊讶的问道。

阎立本脸一红,吭哧吭哧一会之后,才解释了原因。

原来用琉璃烧制的办法,加上王牧提供的方桉,总结出来的经验,烧制了很多透光的玻璃,虽然王牧看来很差,却深受李世民喜欢,毕竟用这些玻璃制作窗子,或者贴在墙壁,柱子上面,又透光,反光,还很漂亮。

李世民喜欢这种不太通透,又五颜六色的玻璃,下面的人自然加紧烧制,这对于技术上的改进,自然也就慢了下来,要知道当初可是开了一百多个小窑,不停的实验。

其实还有一个原因,阎立本更喜欢绘画,书写,王牧不在长安,他自然也就懈怠下来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