零点看书 > 永乐小郎君 > 第三十一章 欢欢喜喜过大年

第三十一章 欢欢喜喜过大年

永乐二年,大年初一。

守了一晚上年岁的李家三兄弟现在恨不得马上回到温暖的被窝,可是没办法,李宪作为金吾卫的新人,今日需要替卫里的老人值班,早上天还没亮就换衣服入宫了。李睿和李旭则是被张氏打发去三叔家拜年。这两小哥只好顶着四只黑眼圈,带着年礼上门。

来到李芳英府上,家里的大管家将两位侄少爷引进前厅,奉上了香茶,陪在一边。李旭毕竟练了武,身子骨还熬得住。可李睿捧着茶杯,头却一点一点,眼看就快睡着了。

“两位侄儿来的好早。”一阵爽朗的笑声从正厅的屏风后传出来,李睿和李旭连忙站起来作揖。只见李芳英带着儿子李勉走出来,直接坐到了正上位,受了两人一拜,然后从衣袖里拿出两个红包,递给兄弟二人。

李勉也向两位哥哥行礼,李睿和李旭还礼,三兄弟这才坐下。

“三叔,爹身负皇差,未回京过年,大哥又入宫当值,今年只能侄儿和三弟来给三叔拜年了。”李睿作为二哥,又是晚辈,自然得先开口。

李芳英笑着摆摆手,说道:“你爹也是幸苦,大过年的还在荆州府忙活。”想了想,又带着怪笑看着李旭:“等会三叔要去你大伯家,你和睿儿跟着去?”

李旭苦笑,摇摇头道:“上次那么一闹,只怕大伯看见侄儿就来气,还是不要上门的好。年礼已差人送上国公府,等会三叔去大伯家,捎带上我二哥便是,想来大伯也不会怪罪。”

“倒也是。还是不去为好,免得大过年的两边看着都不痛快。”李芳英点点头,好像想起了什么,随即转开话头:“勉儿,带你睿哥去后院耍会子,爹要和旭儿说几句话,等会出门的时候再去叫你们。”李勉听闻,站起身冲李芳英和李旭行了一礼,便和李睿走出正厅。李旭不知道李芳英要说什么话,只是静静的坐着,等李芳英先开口。

“去年你可算闹了几场大事。”李芳英捋了捋胡子,看着李旭说道:“眼下诸事繁杂,朝堂里有些不稳当。你平日安心伴读,下课就早点回家,不要又闹出什么事端来。”

听闻,李旭顿时无奈的摇摇头:“三叔,去年那几件事,有哪件是侄儿主动挑起的?”

“叫你安分些也是为你好。”李芳英若有所思,开口说道:“前两次事情不说,只是流言一事,三叔看着倒是有些蹊跷。那造谣之人搞的全城轰动,之后却再未有动静,也不知是何人所为,你须得防着点。”

“侄儿知道,只是现在看来,此事并不是冲侄儿来的。”李旭点点头。

“不是冲你,还能冲谁去?”

李旭想了想,决定还是给李芳英透些底,免得到时候惹出什么乱子:“三叔,若是此事没被压下来,表面上受罪的是侄儿,可实际损失最大的,是侄儿的岳父,翰林院侍讲杨大人。”

“为何?”

“表面上看,谣言只提及侄儿和杨家小姐的风流事,可谁都会觉得是岳父管教不严,家风不正,杨家小姐才会如此放肆。岳父虽然只是个正三品侍讲,可平日随侍皇上左右,经常就国事出谋划策,比一般的一品尚书更能体察皇上心思。若谣言在朝会上被钉死,那些御史定会给岳父扣上管教不力、德行有亏的帽子,自然也就有理由将岳父从皇上身边赶走。”

李芳英沉吟了一会,点点头:“想要青云直上,简在帝心是最快的办法。看来是有人眼红皇上对你岳父的恩宠了。”

李旭却不这么认为,摇摇头说道:“三叔,此事没那么简单。三叔可忘了当日朝堂之上,为侄儿出言辩解的那些官员?天家可是有件大事一直悬而未决,那谣言只是一次试探而已。”

李芳英一惊,站起身来,表情凝重:“你说的是......”

“听说大伯已经上过折子,支持立二皇子?”只见李芳英有些犹豫地点点头,李旭接着说:“三叔素来平和低调,此次最好继续置身事外的好。”

“你大伯曾向三叔提过,只是三叔算不得朝堂重臣,你大伯也不在意。”李芳英慢慢的说:“此事可是你岳父告诉你的?”

李旭点点头,能借用岳父名头的时候,自然不能客气。不然一个小孩自己就能想出这些事情,传扬出去也太过惊世骇俗。

吃过午饭,李芳英便带着李睿和李勉去曹国公李景隆家拜年,李旭则跑回家睡觉。初一只在家族之间拜访,大伯那不能去,爷爷奶奶也早逝,李旭自然只能回家。明日还得跟着张氏回娘家见外公外婆和舅舅,后日去杨府,这一路算下来,一直到初十之前,李旭都别想清闲了。

乾清宫内,朱棣坐在龙椅上闭目养神,两边各一个宫女,正在给朱棣按摩肩膀。一个太监低头匆匆走进来,下跪道:“皇上,兵部尚书金大人已在门外候旨。”

“宣。”朱棣挥挥手,两边的宫女退了下去。哪怕是皇帝,见大臣也要注意礼仪,若是大臣进来看见皇帝正在享受,多半会觉得皇帝不够尊重自己。

“臣,兵部尚书金忠,叩见皇上。”金忠得到允许后匆匆走进来,下跪俯身一拜三叩。朱棣笑着示意了一下:“起身,给金尚书赐坐。”

“谢皇上恩。”金忠这才起身,在一边的御凳上坐下来。

朱棣看了看金忠,满面春风的说:“金尚书为朕操心兵事,处理得井井有条,朕心甚慰。今日召金尚书入宫,是有一件事,朕想听听金尚书的见解。”

金忠抱拳:“臣不敢,请皇上明示。”

朱棣往后靠了靠,双眼眯起,仿佛漫不经心的问道:“朕登基已有一年半,眼下朝堂稳定天下太平,众臣纷纷上奏请立太子,朕看了看,没有看到金尚书的请立折子。此次召爱卿前来,朕就是想问问爱卿的意思。”

金尚书沉吟了一会,站起身向朱棣行礼道:“皇上,这天家立嫡一事,向来凭皇上圣心决断即可,臣定当拥护皇上。”

朱棣笑了笑,摆摆手让金忠坐下,开口道:“爱卿的忠心,朕很受用。只是这立嫡既是皇家之事,也是天下之事,爱卿只管明言。”

犹豫了好一会,金忠下定了决心,站起身向朱棣行礼道:“皇上,臣推举大皇子。”

朱棣倒有些奇怪了,笑着说:“哦?爱卿随朕靖难,与二皇子也曾共过事,朕以为爱卿会推举二皇子。”

金忠微微了摇了摇头,说道:“皇上,若论战场厮杀,决胜千里,臣会举荐二皇子,可皇上若要立太子,臣只能推举大皇子。”

“何故?”

“回皇上,自古长嫡承统是立家立国之道。大皇子乃皇上长子,又能待人宽厚、知政明理,承太子之位名正言顺。”

“二皇子呢?”

“皇上,二皇子有勇有谋,战功无数,亦是当世少见的英才。只是在政事上,或许不及大皇子处理得妥当。”

朱棣的脸上一直挂着笑容,当即走下御书案,扶起金忠,和颜悦色的说:“爱卿的心意,朕明了。今日新年,朕却将卿召进宫里,着实有些惭愧。朕赐你黄金百两,拿回去当是给那些小辈封个年包。也算朕的一点心意”

金忠鞠躬作揖道:“皇上有召,臣自当应下。臣谢过皇上赏赐。”

金忠抱着黄金退出乾清宫,朱棣想了想,问道:“宣礼部尚书李志刚进宫。”

今日李至刚正好在皇城当值,接到召唤后连忙向乾清宫赶去,过了两刻时间才赶到乾清宫外,在门口好好平息了一下呼吸,这才入内觐见。

同样的问题,朱棣又问了一遍。只见李至刚站起身来,斩钉截铁的说:“皇上,臣举荐二皇子殿下。”

朱棣一愣,往日文臣支持大皇子,武将力挺二皇子。没想到今天召见的一文一武,却正好反了过来。于是出声询问。

李至刚声音还是很坚定:“皇上,二皇子英武潇洒,智勇双全,深得人心。大皇子虽然宽厚,但才能不足以胜任太子之位。”

朱棣不可觉的点点头,李至刚在一旁瞄到,当即信心大增:“皇上,二皇子殿下随皇上起兵靖难,立功无数,而今又为大明戍守边境,可谓对皇上忠心耿耿,对天下任劳任怨。此德此才,正是太子首选。”

朱棣没有表态,依然勉励了一番,然后让他退下,这次却没有赏赐黄金。

站在乾清宫书房,朱棣看上去有些犹豫不决,自顾自的在书房里慢慢踱步。好一会才停下来,转头对一边的太监说:“派人传朕口谕,召翰林院解缙,黄淮,淇国公丘福明日己时入宫。”

李旭正在床上睡的是昏天黑地,没想到被一阵咿咿呀呀咣当咚嚓的声音给吵醒了,哪怕捂上被子也没用,只得大喊一声:“芸香!宝儿!”。却没人回应,李旭好奇,下床穿上衣服跑出门,却发现后院空荡荡的,一个人也没有。李旭顺着声音走到侧院一看,好家伙。侧院立起了一个好大的戏台,上面有几个还没扮上的戏子正在踩台试戏。至于那些丫鬟小厮,都挤在这边看热闹。

李宪晚饭前赶回来,扒拉两口饭就去睡了。李睿更惨,硬是熬到在李景隆那里吃了晚饭才回来,二话没说,钻回屋睡觉。李旭睡了一个下午,已经没那么困了,也就和睡了一天的张氏一起好好吃了顿新年饭。

吃完饭,两人坐在正厅的椅子上,府里上下的管事丫鬟小厮都在门外规规矩矩的站着,一次进来两个人,然后张氏笑呵呵的勉励一番,将桌子上的年包拿两个递过去。李家向来宽厚,这过年的年包分量也足,管家是十两,管事和大丫鬟是五两,其他小厮和小丫鬟一人一两。只是李旭偏心,给芸香和宝儿一人封了十两。至于已经搬去张氏房里的文秀,李旭更是给了二十两,张氏心知肚明,却也由着他去了。

第二天,张氏带着李旭三兄弟回娘家,李旭表现的乖巧,嘴巴像是抹了蜜一般,哄的两个老人笑得合不拢嘴。吃过午饭,张氏和张信跟着两个老人去房里叙话,李宪和李睿带张信的小儿子去前院放鞭炮,李旭懒样洋的坐在前院正厅看着,不过还没等鞭炮开始放,李旭看见大门管事带着一个太监走进来。仔细观瞧,这个太监居然是钱公公。

李旭笑嘻嘻的走上前:“钱公公!”钱公公一愣,看到是李旭,这才满脸笑容上前行礼:“哎呀,这不是李公子吗?李公子今日来张府拜年?”

李旭点点头,问道:“钱公公今日到张府有事?”钱公公笑着回:“哎哟,这时节,咱要是没事,哪敢随便出宫。是皇上召隆平侯入宫觐见呢。”

“入宫?这个时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