零点看书 > 明朝美好生活 > 第213章 剑指辽东

第213章 剑指辽东

听到朱佑桪想要放弃爵位,为民做官的壮志,弘治皇帝笑着恩准,并当场赐封为从四品的右参议之职。此官职相当于广东布政使司的议政幕僚,位高而权轻,而且人数不固定,大多用来安置年老官员和奖赏本地有名望的乡绅之用。

明朝一省之最高长官,原本是布政使,加上按察使司,都指挥使司,俗称三司,权力极大。为了便于监管地方,朝廷喜欢派遣都御使巡视地方,有时在各地一呆,就是一年半载,被称为巡按,职权凌驾于三司之上。

后来渐渐演变成了惯例,文官下派地方有衙门的称为巡抚,到处走动的还是巡按,提调军务比如掌管漕运,称为总督,或者是提督。

遇到民变或者留在边镇御敌等专事,为了方便协调临近府县内的军政民政,则就是总督兼巡抚了。渐渐的,偶尔有总督竟能拥有监管两省地方官的赫赫权势,比如直隶总督,两广总督,位高而权重,被官场尊称为督抚大人或是制台大人,算是真正的封疆大吏。

至于太监出京则称作镇守,采办,监军,除了太监外,这些官场制度都被后来的满清全盘接受。

请五哥去广东,自然是为了葡萄牙人,朱佑桓打算先通过欧洲,得到梦寐以求的各种粮食作物,等今后条件成熟,则派遣远洋船队航行世界,为将来的大航海时代做准备。

有心殖民海外,朱佑桓忽然想起了台湾和海南来,这近在咫尺的好地方岂能不用?

一调查,才知台湾目前还未设置官府,由着土着酋长岛上称霸王,据说岛上倒是有渡海而去的福建先民,人数不详!大明对于隔海相望的偌大土地,一向视为小小的普通岛屿,并不重视。至于海南在明朝中叶已经发展起来,人口总共三十多万,有名的好官海瑞,邱峻,王弘诲,都是琼州人。

如何解决历来被视为蛮荒之地,不毛之地的南方,那些使人闻之色变的毒雾烟瘴,蛇蚁毒虫?对于朱佑桓来说太简单了,重视个人卫生,服用开水,住处勤洒生石灰,多备药物和医师,砍伐清理出适合居住的定居点,结合当地百姓经验,则不难一一克服。

把此事一说,结果弘治皇帝大吃一惊,他万万没想到,隔海竟然还有一省之地那么大的岛屿,而且距离大陆并不遥远,水师航行旦夕可至,而福建多山土地贫瘠,大可迁徙流民过海垦荒,认真听了一番兄弟的解释,立时大喜而去。

如此很快朝廷下旨,令福建布政使司着手准备此事,派人上岛调查,准备设置知府一级的衙门,先迁徙三千百姓入台。消息传出,唬的无数文官人人变色,就和被誉为天涯海角的琼州一样,到那荒岛上做官,无疑被文官视为远远发配的绝域,有死无生。

有贪生怕死的,就有挺身而出的,其中兵部尚书马文升对此事最为积极,原来马大人做过福建按察使,了解当地百姓疾苦,又对于南方所谓的恶劣气候环境不以为然,一连提拔多位福建籍的年轻官员和武将,派遣他们赶赴福建沿海各地,调查水文地理,潮汐风向,并筹备粮食药物等开荒物资,召集民船,准备出海一事。

相较于马大人的顶力支持,其他重臣却以反对者居多,不外乎因有感于台湾岛地处海外,属于蛮荒之地,岛上有时常进贡,一脸恭顺的土着酋长,热情好客的土着百姓。这宗主国强占藩属国的土地,非是堂堂上国所为,兼且当地气候恶劣,四季炎热,远离中原,交通不畅,不适合汉人定居云云。

朱佑桓得知后不屑一顾,你们不要我要,立即上书朝廷请求把台湾赐封给儿子朱厚熜作为封地,不想诸位大臣们闻讯大惊,一扫先前反对态度,全都附和起马文升来。

开玩笑,谁敢封个王爷到海对面去?如此一来,殖民台湾成了弘治朝的一件大事,为了稳妥起见,阁臣和六部反复制定出详细完善的移民措施,鼓励没有田产的百姓自愿赴台,许以种种好处,历经二十年的不断移民,各省流民源源不断的迁徙到台湾和海南定居,人数多达上百万,此后更是移民多达数百万人,使得内陆省份的人口压力为之缓解。

对于此等繁琐的政务,朱佑桓起到的作用,无非是站着说话不腰疼,不时的说说风凉话,带头弹劾一些贪官污吏,指责官员办事拖沓,帮着解决因本地官员抵制治下百姓流失的难题,出面扮演恶人,此为后话。

造船有汪直,殖民海外有五哥,抵御达延汗有朱辅和李山泰,政事有帝王和满朝文武,无所事事的朱佑桓,终于把目光对准了他最为重视的辽东。

“建州女真!”

夜晚,院子里点燃起了篝火,铁架子上,司棋等丫鬟兴高采烈的熏烤羊腿,鹿肉,伴着周围雪景,大有身处异域他乡的新鲜体会。

朱佑桓静静坐在脚踏上,他吃的是特意寻来的山羊肉,和丫头们品尝的鲜嫩无比的嫩羊肉不同,一口咬下满口都是膻腥味,喝的也是辽东特产烧锅子酒,辛辣异常。

朱佑桓目光幽幽,他已经确定今后的敌人是谁,毫无疑问,就是明初有名的建州三卫。

历史就不考究了,反正如今的女真人,分为建州女真,海西女真和野人女真,其中建州女真自打明朝立国就一直归顺,汉化最深,分布在山海关到吉林一带。时至今日,民族成分主体为建州女真各部,一部分蒙古人和汉人,还有赫哲族、鄂伦春族、锡伯族等少数民族的后裔。

上百年来,正是因为明朝不断册封重用,使得建州三卫得以自成一体,女真贵族世袭自治,好似独立的国中之国,各族常年混居,语言风俗渐渐融合,恰好就在近几年,已经逐渐形成一个崭新的民族,满族。

是以满族不是一个单纯民族的称谓,而是几乎所有世代居住在东北的各民族,都可以算是满族人。

“到底还是自作孽不可活啊!”

朱佑桓有些感叹,本来明初有把女真人同化为汉人的最佳时机,可惜汉夷之防,以及中原王朝对于东北各族的一向轻视,生生使得一个新的民族诞生,重现昔日金朝占据中原的不堪一幕。

原本奴儿干都司是各边地中,对朝廷最忠心,最稳定的地区,比起蛇鼠两端的朵颜三卫来,忠心耿耿多了,但正是因为早期太恭顺,使得朝廷对于当地女真贵族越来越放心,自以为赏官赏爵,以夷制夷的手段玩的很高明。

翻看着手中女真贵族呈现朝廷的礼单,朱佑桓惊奇的发现,竟然通篇都是蒙古文字,唤来一个女真人一问,才知传统的女真文字和汉文竟然渐渐失传了,会说汉话的几乎都是贵族。可见近二十年来,因为成化朝的**,使得关内和关外失去联系,蒙古人的再次崛起,蒙古文字再次风行与塞外各族。

朱佑桓凝视着熊熊燃烧的篝火,自言自语道:“语言不同,文字不同,风俗不同,习惯不同,祖宗不同,民族不同,文臣武将视人家为下等人,任意羞辱和打劫,难怪将来要造反,换做是我,一样揭竿而起!”

皱眉回忆着往事记忆,朱佑桓看过关于努尔哈赤的野史小说,不过大多都已经忘记了,只记得十三副铠甲起家,统一女真各部,弄出来个八旗兵。

印象最深刻的,就是努尔哈赤下令屠杀不愿归顺的汉民,使得整个辽东敢抵抗的汉人几乎全被屠戮,直接导致一段时期内,努尔哈赤无步兵可用,粮草物资等补给无以为继,开始萌生出收编外族的念头,以至于蒙八旗,汉八旗的出现,不过内部从此也安稳了。

入关时,满八旗加在一起不过二十来万人,蒙八旗倒是一百多万人,汉八旗就更别提了,几乎清一色的投降明军,能怪那些汉人骨头软嘛?不能,谁让明朝士兵都活在最底层。

周围丫鬟眼见六爷又魔障了,纷纷摇头轻叹,不敢过来打扰,谁都知道朱佑桓思考难题的时候,最讨厌被人打搅。

朱佑桓露出一丝笑容,他已经大概推算出此时建州女真的实际人数,剔除各族人,真正的熟女真不过十万左右,这还是尽可能的夸大,算上海州女真和野人女真,顶大天四五十万人,不可能再多了。

女真人本来就以人口稀少着称于世,自古就有女真不满万,满万不可敌的传说。历史上,女真人和蒙古人的区别很大,和任何民族的习俗都不太一样,从未融合到一处去,实际上真正的蒙古人,一样不多。

现在的辽东,看来汉人的比例不少,人口最多的则是蒙古人,朱佑桓已经有了计较,他打算驱狼吞虎,利用女真人除去蒙古各族,在转过头来对付女真人。

“该如何迫使他们出手呢?”至此朱佑桓眼中杀气闪现,要想使女真人在最短时间内臣服,无疑就是来一场大胜,而对手自然就是蒙古人的偶像达延汗了,假如能够重创对方,则所到之处还有何人敢轻视大明?

至于谁来领军打仗?能匹敌日渐强大的鞑靼人,有声望稳住边镇局势?朱佑桓几乎加思索,大笑道:“王越!”

王越战功卓着,不过素有恶名,为了兵权臣服过汪直,为了兵权和大臣余子俊争斗过,名声不好。

朱佑桓则深知此老乃是会变通之人,为了抵抗鞑虏,摆脱方方面面的牵制,才不惜屈身汪直,不然哪里能带兵破敌千里之外,大举修建边关要塞?

当下朱佑桓返回书房,遣来旺去了趟刘吉府上,如何给罢官在家的王越平反,如何平息朝臣的指责,全都推给此中大家的刘棉花头上。

第二天一早,四更天时,收到指示的首辅刘吉,匆匆忙忙的换上官服,头一个跑到乾清宫求见,刚刚起床的朱佑樘还未用膳,吩咐道:“请刘大人进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