零点看书 > 家缘 > 第四章 家旺成长

第四章 家旺成长

第四章 家旺成长

过去农村的孩子是摔打着长大的。在没有计划生育之前,一家五六个孩子是普遍现象。

一个家庭十几口人,三代或四代同堂的不在少数。

孝敬老人成为风气,家里有好吃好穿的优先长辈。孩子们间隔小,刚给大的断了奶,小的又出生了。

老大很早就要担负照顾弟弟妹妹们的责任,小的需要特殊照看。造成中间的群体不受重视,衣服穿的是哥哥姐姐的,吃饭的时候经常不在也没有人发现。

生活困难,能吃上饭穿上衣就是好人家。逢年过节见到肉时,几双眼睛盯着那几块肉,都想挟进自己的嘴里。

一般十**岁时就要张罗着成家。女的找婆家,男的娶媳妇。每完成一个孩子的婚嫁,家里像是掉了一张皮,几年患不过劲来。

女孩子要有陪嫁,否则到夫家受歧视。男孩子首先要有房子,即使在一起过也得分一间婚房出来。

人民公社以后,有些物资是按户分配。孩子结婚后分家单过成了常态。一者在一起过日子容易有矛盾,二来生产队许多物资是按户分配。成家的还可以批宅基地,自留地和菜园也是单独的。

因为按“人七劳三分配”,家家都想有男丁。女孩子再能干,在生产队每天也只能挣七分左右。男孩子则不然,一般十八岁时就能评十分,在农村叫整劳动力。

家里只有女儿的叫“绝户头”,老人们称“孤陋”了。家族断根了不说,晚年也没了依靠。

以前朱延祖天天忙着照顾地里的活计,闲时也只是一个人蹲在门口抽闷烟。

他不愿意向人堆里凑,怕听别人家长里短的议论。许多人喜欢讲自己的儿孙,议论婆媳关系。

在他看来,即使婆媳不和,妯娌打架都是乐趣。因为家里有人气,人活着图的就是个子孙延绵。

自己没有孙子,总感到比别人矮一头。

给家旺上好户口后,朱延祖就不许儿子儿媳再到城里上班。

“别到城里了,在家好好照看晨晨。”他命令似的说。

“让他妈留在家里,我还是出去,至少挣个奶粉钱。”朱孝先还想出去。

“在家就挣不出奶粉钱吗?咱家本来有三亩地,明年你再‘叫’四亩,我和你一起耕种。不是手里还有点钱吗?去买几只奶羊,让孩子喝羊奶,比买的奶粉好。听说村里想把小北山租出去,咱把它‘叫’上。买点栗子和枣树苗裁上,那东西不需要平整地,挖好坑三年就能见收成。我还寻思着把北山根的地方开垦出来,裁上苹果,五年后能见利。”朱延祖显然不是心血来潮,已经谋划好了以后的生活。

这里的“叫”就是“叫庄”,招投标的意思。村里的土地山林除了按人口分配口粮田外,其它都采取“叫庄”的办法,谁出钱多谁经营。

“爹你这几天晚上不睡觉,是不是在琢磨这些。以前可没有见你动这些脑子。”苏冬梅笑着说。

“不是以前了!咱有家旺,得做长远打算。以前咱几个大人怎样都能糊弄着过,有家旺就不同了。要考虑他上学,还要成家。有这份责任。”朱延祖说。

“是不是揽的地太多了?”朱孝先赞成父亲的打算,只是感到照顾不了那么多。

“多什么?买个拖拉机,配齐农机具,田里的大活都用机械。现在都兴除草剂,不用修锄,耕种靠机器。我盘算好了,等小北山承包后,咱利用一冬天把坑挖好,明春就裁上果树。以后晨他妈在家管家务,你照看几亩地。开春后,我每天把羊牵到山上,边看羊边开地。人勤地不懒,小北山下面的土质我有数,长年沉积下的腐叶土很深,准能长好苹果。我跟书记打好招呼了,他准我试验三年。在这三年里不收承包费。书记有自己的打算,小北山离村子不远,长年荒芜,对村子的形象不好。这几年没有人管,山上成材的树木都被偷光了。其它人都不想投这个资出这份力,有人承包巴不得。”李延祖交了底。

“是不错!北山西还有个小水库,浇地方便。”朱孝先说。

“承包刚开始没几年,许多人还没有发现这块宝地。年轻人都争着向外跑,年岁大点的不想出这份力,再说也没有能力投资。你们把攒的那点钱全拿出来,我再叫你妹妹帮一下。如果发展好的话,以后还可以在山上搭棚子养鸡。一步步的发展,比在外面挣那点死钱好。”朱延祖说。

朱孝先觉得父亲的打算有道理,没有坚持回城里。

苏冬梅养大了女儿朱娴,对抚养小孩没有想到有多困难。然而晨晨让她吃尽了苦头。

因为是捡来的孩子,自己没有奶,又不敢让别人知道,只好谎称生后没有下来奶,是靠奶粉维持的。

晨晨自来家里后,好像对奶粉有仇似的,只是开始吸了几口,后来只要闻到味就闭上嘴直摇头。

她以为孩子生下来是吃母亲的奶,对奶粉还不适应。只好对外人说生下来后身体不舒服,在育婴室时间长了,不习惯家里的环境。

有刚生孩子的好心人知道后,主动上门帮着喂。不料小晨晨开始还直找奶 头,吸了一口后就吐了,搞得大家莫名其妙。

“看来你开始就没有喂奶,孩子不习惯人奶。医院里喂的都是奶粉,是不是我们这儿的奶粉味道不一样,孩子不习惯”。有位妇女提醒苏冬梅。

苏冬梅觉得有理。出生十天的孩子还在医院,肯定是母亲身体不好,没办法喂奶。在医院婴儿室喂的奶粉一定比农村的高级。

她让朱孝先进城,什么奶粉最好,不管价格有多高,都要买回来。

朱孝先不知道那个牌子的奶粉好,到了古陵市百货商场,张口就要最好最贵的奶粉。

服务员告诉他,最好的奶粉有欧洲的,新西兰的,还要区分年龄段。

服务员告诉他,婴儿6个月以前为一段,6-12个月为二段。这是因为处在成长期的宝贝,消化能力不同,每个阶段所需的营养比例也不相同。这些配方奶粉是根据宝贝的成长需要,添加了有益于宝宝的营养元素。

朱孝先那懂得这些,告诉了服务员孩子生下才十多天。

服务员看他是农民,建议他买100多元钱一桶的,是进口奶粉国内分装的.六个月后就没有必要全喝奶粉了,即使没有母乳,可以尝试着让孩子吃咱这儿生产的芋头,或者村里的牛奶、羊奶。终究这种进口奶粉太贵了,用不着太娇气。

“一个月大概要多少钱?”朱孝先问。

“一周需要一桶,一个月有700元钱够了。”服务员回答。

“真是花钱的祖宗!”朱孝先自言自语的说。

“看样子孩子的妈妈是没有奶,这就没有办法了。要不你选国产的,会便宜一些。”服务员说。

“买吧!豁上去了!”朱孝先一咬牙,掏出了钱。

“是老来得子吧!这个钱花的值。”服务员边说边从架子上拿了四桶奶粉递了过来。

朱孝先像提着宝贝似的,带着奶粉回了家。

还真的管用。回到家冲好,晨晨刚一触奶瓶,小嘴就吸了起来。

“看来是个福孩!”朱延祖看到晨晨喝奶粉了,笑着说了一句。

“太贵了,一年挣不出一个月的奶粉钱。”朱孝先说。

“那能算那个帐!孩子是一辈子的事,咱三个人就是挣不出他一个人吃的,借钱也要养。”朱延祖说。

晨晨总算给面子,吃了一个月的进口奶粉后,开始习惯了喝牛奶。村里有养奶牛的,慢慢和奶粉混着吃。再后来苏冬梅嚼着山芋也开始吃了。

朱孝先以极低的价格与大队签订了小北山三十年的承包合同,即使这样,村里人也说他傻。

“一个破山有什么?除了烧柴没有一棵成材的树。现在做饭都用煤气,光地里的庄稼杆都烧不完,谁还去砍柴”。有人这样说。

“村子里闲了那么多的地,干嘛非要垦荒。现成的地都种不过来,纯粹是找力出。”有人说。

“种果树是不错,那得五年后才有收获。谁知道五年后是啥光景,这五年该多大的投入。”也有人说。

“就一个小老生儿子,等孩子长大,老两口都六十多了,一天福也享不到。”还有人这样说。

不管别人说什么,朱孝先不改初衷,要干就要干出点名堂。

他第一步把小北山山顶以下向阳部分的杂树砍掉,清理干净。

这里本来就是梯田,后来荒芜了。稍加整理,轮廓就出来了、

他和老父亲一起,趁着秋冬天气,开始在地里挖坑,埋上基肥,准备来春种各种果树。

在山的其它位置,只要土质好的地方都挖好坑,准备栽种栗子、大枣、核桃等果树。这些果树适应性强,管理简单,在山上可以自由生长。

小北山的山根处有一条小沟渠,直通西侧的水库,长年不断水。河沟到山的地方有一片沼泽地,长满了野草。

朱孝先花钱雇来了挖掘机和推土机,把山根部分推平,整理出几亩地,留作培育果树苗用。

他又把山根沟渠拦腰堵了起来,形成了一个小型蓄水池,方便浇灌。

春暖花开时,小北山完全变了样。一排排的苹果小苗在梯田里迎风站立,山上顶部是松柏长青树,腰部点缀了各种果树。

朱孝先下本钱了,为了买果苗,多年的积蓄花光了不算,妹妹朱惠玉和女儿朱娴也支出了不少。

“不会白瞎了你们的钱,权当投资吧。有钱出钱,有力出力。不信咱就干不出名堂来。”朱延祖老人总是这样说。

小家旺比一般的孩子都成熟。7个月时爬行已较灵活,9个月扶着东西可蹒跚地走步,10个月时就可以独立走步。

4个月时,苏冬梅在喂他时,偶尔说妈妈喂晨晨吃饭。不料小晨晨突然从嘴里蹦出一声“妈!”来,喜得她急忙喊朱孝天和公公过来看。

“叫爸爸!”朱孝先跑过来,抱起晨晨。

小晨晨瞪着眼,只犹豫了一下,小嘴上下嘴唇一碰,挤出一声:“爸!”来。

“叫爷爷!”苏冬梅高兴抱起晨晨对着朱延祖说。

不料晨晨对朱延祖只是瞪着双眼,只动嘴唇却发不出声来。

“别逼孩子。这小孩子最难发出音的是爷爷和叔叔,慢慢来!”朱延祖高兴的说。

此后,晨晨逐渐能发两个音了。开始是叫妈妈或者爸爸,后来会叫爷爷了。

达有了家旺,朱延祖像是年轻了十年。走路腰板挺着,话也比以前多,而且喜欢往人堆里挤。只要提起孙子,老人浑身都是笑。

家旺没有像以前农村的孩子一样“放养”,而是在长辈们的呵护下,蜜罐一样的生活着。

他几乎没有离开过家里人的视线,三个人天天围着他转。

爷爷朱延祖每天上山回来,总要带一些山枣、蚂蚱类山货给他吃。晚饭后,再累也要抱着到街上走一圈。

白天和妈妈在家里形影不离,偶尔也有邻居家的同龄孩子来陪他玩。

姐姐朱娴自知道有弟弟后,每周都回来。从城里带许多点心、玩具和图画书,还陪着他玩。

姐姐的女儿叫边灵,比家旺大一岁。辈份上要喊舅舅。这个小机灵鬼硬是不叫,逼急了才叫声家旺小舅舅。背后连家旺都不喊,叫旺旺。听起来跟唤狗似的。

边灵在城里,见过的东西多,每次来都告诉家旺很多新鲜事,教他一些新玩意儿。

有游戏机时送他游戏机,爸爸刚给她买的小霸王学习机,没过几天就到了家旺手里。她给家旺最多的是游戏卡,只要跟妈妈回家,都要买几个带回来。

在家旺面前,灵儿是小大人。经常颐指气使的指挥家旺,家旺也愿意听她的,叫干什么就干什么。

灵儿来家里玩可以,就是不许家旺跟着灵儿到城里。

爷爷不放心,他不能让家旺离开他的视线。说年纪太小,城里车多,不安全。

三岁的时候,村里办了育红班。家旺每天上午由母亲送到育红班,中午再接回来。下午一点去,五点钟再接回来。

家旺长的越来越壮,骨胳不像朱孝先那样弱小。加之生活好,吃的白白胖胖,个子长的也比同龄人高。

这孩子慢慢就得省心了。虽然爷爷和父母娇惯,性格却不霸道。因为表现好,当上了育红班小班的班长。许是个子高的缘故,小朋友们都听他的话,俨然成了育红班的小大人。说话口气大,喜欢指使人。

每天回到家,总喜欢跟大人讲在育红班的“大事情”。那个小朋友欺负人了,他教训了那个人。谁字写错了,那个不睡午觉。这个被老师批评了,那个吃饭嫌饭不好。总是讲别人的缺点,好像自己一贯正确。

育红班的老师也总是夸他,只是指出小家旺有点自恋。

虎山窝村附近有五个村落,论人口虎山窝最多。乡里合并村级小学时,五个村全部合到虎山窝小学。

家旺到了上学年龄后,就在本村小学上学。

他的脑子特别灵光,学东西快,记忆力强。加之达小姐姐经常辅导一些知识,跟其它农村孩子相比知道的事多。

学校开展故事会时,他会把看过的图画讲给同学听。学校发动学生上山砍柴筹集冬季烤火烧柴时,他交的比谁都多。因为爷爷长年在山里,有成堆的烧柴任其来拿。

从一年级起,他就是班长。个子在班上是最高的,学习也是最好的。年年被评为三好学生和学习标兵,家里的奖状贴满了墙。

许是总跟爷爷上山的缘故,小家旺达小就对植物有兴趣。看到爷爷把一棵梨树改成了苹果,一棵李子树嫁接了桃子,觉得很有趣,非要跟着爷爷学。

他还在爷爷的指导下,在一棵树上嫁接了八个品种,自己起了个名字叫“八仙过海”。

“像咱家的孩子!”每当此时,爷爷朱延祖总是笑的合不拢嘴。老人觉得生活有意义,活得有奔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