零点看书 > 家缘 > 第五章 进城上学

第五章 进城上学

第五章 进城上学

聪明的人看近利,高明的人想远景。朱延祖老人虽然一辈子没有出过外,农业的事儿却有算计。

没有人会想到一个杂草丛生不起眼的小山包会成为聚宝盆。

几年的时间,小北山完全变了样。山顶郁郁葱葱长满了松柏树,山腰是成片的栗树、枣树。

向南朝阳一面,从山顶到山根,是一排排长势喜人的苹果树。春天果花飘扬,秋天果实累累。也是运气好,这些正当结果期的红富士苹果遇上了好年头,产量高,价钱好。

由于土质好,没有污染。果子大,又脆又甜。每到成熟期,都有提前预定的果贩来此等候,价格是当地最高的。

山根开垦出来的几亩好地,育的是各种果树苗。因为品种好,经常有人前来购买。

李孝先已经不再承包土地了,只留下三亩口粮田。

按他的意思这三亩口粮田也不要了,专心经营山林。父亲朱延祖不让,理由是没有粮田不叫农民。在他看来,农民买粮吃丢人,不叫农民。

“小学六年,初中三年,高中三年,大学三年,需要15年。大学毕业25岁结婚是19年。上大学有十万元钱够了,买个房子要60万,结婚需要10万。得攒够80万元才安心。”朱延祖经常这样念叨。

家里有钱了,除了在家旺身上不节省外,他经常要求儿子儿媳要节俭过日子。

“要享福等家旺大学毕业成家以后,现在还要勒紧裤带,多攒点钱。”这是朱延祖常说的话。

“爹,照你这样说,我们得七十岁后才能享点福。那你呢?这辈子啥时候能享点福?”每当朱延祖这样讲,儿媳苏冬梅都会提及这些。

“我现在就在享福,有什么比看着儿孙都在努力更幸福的事?我不在乎自己能不能得到孙子的济,只要能看到你们过上好日子就能闭上眼。”朱延祖说。

“你可要长寿,等家旺有出息了,让他养你的老。你对家里的功劳最大,家旺也最亲近您。这孩子不是个不感恩的人,这点我看准了。”朱孝先说。

“咱团弄大的孩子咱知道,这孩子达小懂事,长大了也不会差了。”朱延祖对家旺很有信心。

“爹你可得把身子保养好,还要抱重孙子呢!”苏冬梅说。

“我有那个福份吗?”每当说起这个,朱延祖总是乐哈哈的说。

转眼家旺要上初中了,一家人为在那儿上初中犯了嘀咕。

虎山乡有一所中学,初中班和高中班都有。只是教学质量较差,每年高考只有零星几个能考上大学,从来没有一个考取重点一本高校的。

“咱孩子学习好,不能上虎山中学,别把孩子废了。”苏冬梅早对此有想法。

“按照划片上中学,咱只有到虎山中学,没有别的办法。”朱孝先有些无耐的说。

“叫娴子想办法。她那个对象不是在县教育局什么组吗?实在不行就花点钱,不是说现在有钱就能上学吗?这个钱咱出得起,也值得出。”李延祖说。

“娴子在县一中当教师,她对象是县教育局教研组的,兴许有办法。就是觉得在县里上学离家远,需要住校。”苏冬梅说。

“远倒不是问题,就是在虎山中学也必须住校。在县里要比虎山更方便,有他姐组和姑姑在身边,遇到事有个照应。”朱孝先显然赞成到县一中。

“我亲自去找她们,自己的亲侄子亲弟弟的事犯点错也要办。办不成就赖在那儿不回来。”朱延祖上来劲了,为了孙子能舍弃一切。

“爹,你不回来她们巴不得呢!几次来搬你都请不动,这招对她姑和娴子都不管用。”苏冬梅笑了。

“爷爷,你啥都不用,我能考上县一中。现在小升初虽然是按片上学,但县一中有优选生源的资格。只要成绩考的好,他们会优先录取。老师跟我说过了,凭我现在的情况,应该能够县一中的录取资格。只不过我不想离开爸妈和爷爷,走太远了会想你们。”家旺也发了言。

“男孩子要志比天高,总有一天要飞出去。不能老偎在父母身边,要煅炼着独立生活。再说县城有你姐姐和姑姑,离咱村也不算太远,我们能经常去看看。你现在主要把精力用在学习上,争取考个好大学。以后和你姐姐一样在城里生活,我们老了也可以进城跟着你享几天福。”朱延祖说。

“我不稀罕城里,大学毕业后还想回来陪着你们。和爷爷一起研究果树,当个农业专家。”家旺说。

“农业多没出息!”苏冬梅跟了一句。

“农业那儿没出息了?咱现在干的就是农业,比城里那些拿死工资的赚的还多。他们买房子要贷款,咱将来给家旺买房子一次就能交齐。咱虎南县近几年搞开发,用不多久咱这个山窝窝也能成旅游地。很多城里人开始在咱这儿买房子。生活好,空气好,人长寿,城里人都羡慕。不要干涉孩子以后的选择,干什么由他自己来定。”朱延祖算是教训了儿媳妇。

“对!家旺的将来由他自己做主,我们不干涉。”朱孝先出来打圆场。

“想不到爷爷的思想挺随潮流的!以后选什么专业我自己也没有数,到时候再说。”家旺跟了一句。

县里统一命题小升初,除了一中附近居民子弟就近入县一中外,按分数线录取了部分乡镇小学成绩优异者进入一中初中。而且县里宣布,这是县一中最后一批初中班,以后县一中改为纯高中班。县城单建一所初中学校,以后县一中面向全县招收高中生。

2001年,朱家旺在统考中达到了一中录取分数线,进入县一中上学。

家旺的姐姐朱娴师范结业后,与同学边凌波结婚。第二年生下女儿边灵。

灵儿也是这年进入县一中,与家旺同级不同班。

灵儿喊家旺是旺旺,来源于城里商店来了一种儿童喜欢的旺旺食品,小灵儿开始人前叫旺旺舅舅,背后直呼旺旺。

也难怪小孩子不管辈份,都是孩童,叫舅舅总觉得别扭。随着年龄的增长,小灵儿越发放肆,只要见到家旺,张口就喊旺旺。

小灵儿天生是个古灵精,喊舅舅旺旺没少被父母批评。

每到这时候,她都是吐吐舌头,或者朝家旺挤挤眼,做出一副调皮的样子。久之,家人习惯了,也不再强求她。只是提醒她要尊重舅舅,终究是长辈。

李娴是后来知道家旺不是父母亲生的,看到父母喜欢,加之爷爷特别疼爱,家旺又比较乖,也开始喜欢这个比自己小二十多岁的“老生”小弟弟。

李娴有位大学同学叫孙红英,也是教师。丈夫韩山傲原来是县食品公司副经理,后来下海开了家冷库,主要捣腾海产品。就是收购海上渔船打上来的海产品,一部分向市场批发,一部分深加工或出口,或销往内地。买卖做的很大,没有几年发了大财,是县里有名的个体户。

韩山傲有个女儿叫韩玉茹,比边灵小一岁。两家住在同一个小区,加之同学关系,灵儿与玉茹小时候就常在一起。上的是同一个幼儿园,同一所小学。后来一起考进了县一中,只是不在同一个班。玉茹与家旺是高一班,灵儿是高二班。

灵儿是那种精灵式女孩。

个子中等,瓜子脸。浓黑的眉毛,又大又亮的眼睛明净清澈。从不施粉黛,喜欢穿简单的素色衣服。加之体形适中,显得既清雅灵秀又大方得体。性格有些外向,说话语速快。有时得理不铙人,无论是在谁面前,都敢较真。一张小嘴巴表情丰富,高兴时会放肆的大笑,生气时嘴巴得老高。

玉茹与灵儿是完全不同类型的女孩。

初中时身高已超过一米六五,属于细长条的女孩。头发始终简单的用头绳干练的扎着,厚重的刘海遮掩住光洁的额头。杏仁形脸,弯月式的眉毛下是双晶亮的眸子。额部微微突起并缓和地过渡到鼻根,形成一条明显的“S”形曲线。白皙无瑕的皮肤透出淡淡红晕,显得柔和婉媚。这是一位乖巧温顺的女孩,具有淑女气质。性格内向,话少,与别人在一起喜欢眠着嘴静静的听。在家是乖乖女,在外是众口称赞的稳重女孩。学习虽然不算太好,却讨老师同学喜欢。

刚上初中时,班里按身高由前向后男女生混和搭配座位。家旺刚巧与玉茹同桌。

“旺旺!”寻常不开玩笑的玉茹见到家旺,不自觉了叫了起来。因为小时候在灵儿家里多次见面,俩个人算是自小认识。

灵儿喊家旺是旺旺,玉茹也习惯这样叫。

“是你呀!”平时腼腆的家旺也很开心,能和熟悉的人结位是他巴不得的事。终究初到县城,许多方面很陌生。

“你大外甥在二班,下课后我带你去找她。”玉茹兴奋的说。

“嘿嘿!那丫头嘴巴不铙人,老是欺负我。”家旺不知道如何搭讪,随口说了一句。

“别怕她,你越是怕她越欺负你,我们一起整她。”我们的话一出,玉茹感到有些不合适,急忙住了口。

“我是住校生,你们还是走读吧。”家旺没有感觉出来,问了一句。

“我和灵姐也想住校,家里不让。说等到高中再考虑。住校多自由,早点煅练自立能力。”玉茹兴许是见到家旺的缘故,今天的话特别多。

“走读多好,早晚可以回家吃饭。”家旺说。

“吃饭倒在其次,不用自己洗衣服倒是真的。对了,你也可以到灵姐家里吃,还可以到你姑姑家。”玉茹说。

“知道,姐姐和姑姑都说了,要我经常到她们那儿吃饭,衣服也可以带过去洗。我想还是先适应一下,不能总麻烦她们。”家旺说。

“太好了,我还怕遇到个不安份的同桌。和你结位太高兴了!灵姐知道了肯定也高兴。”玉茹由衷的说。

“我也没有想到能和你结位。”家旺也挺开心的样子。

听到玉茹与家旺同桌的消息后,边灵非常羡慕。

“你们太幸运了!跟我结位的是个黑小子,上来就要跟我划清界限。我刚把书包放在桌子上,他就因为越界给推了过来。本小姐可不是能随便欺负的人,看我以后怎么收拾他。”灵儿快人快语。

“谁跟你结位谁倒霉!”家旺随口说了句。

“我的旺旺舅舅,你胳膊肘向那儿拐。我还指望着你给我撑腰呢!”

“你还用别人撑腰?不把别人腰打折了就算安稳了。”家旺在灵儿面前从来不摆舅舅的谱,喜欢逗着她开心。

“我的老舅啊!把你大外甥看成母大虫了。好吧,我的事不用你操心,玉茹可是我的闺蜜,谁要是欺负她,你一定得出手。否则我铙不了你!”灵儿笑着说。

“我可警告你,不许让同学知道你是我舅舅。”灵儿说。

“知道,多稀罕有你这个大外甥似的。”家旺说。

“你们俩个人哪,平时灵姐从来不叫舅舅,今天是怎么了,叫舅舅还不算,开始喊老舅了。”玉茹见俩个人说笑,插了一句嘴。

初中的课程不是太紧,家旺底子好,学习成绩在班上一直名列前几名。

他开始几乎每个周五放学后都回家,星期天晚饭后再骑自行车回来。

第一学期暑假后,在爷爷的支持下,朱孝先给儿子买了辆电动助力车,这样来回更方便。

平时在县城,灵儿经常喊他回家吃饭,有时一起到姑姑家。只是有几次玉茹和灵儿喊他到玉茹家吃饭,他都没有去。在他的思维里,到姐姐和姑姑家吃饭天经地义,玉茹家则不同。

家旺不在家,快八十的朱延祖仍然闲不下来。朱孝先夫妻俩多次劝他,家旺回来也不让爷爷上山,他就是不听。后来嫌来回上山不便,干脆住到了小北山窝棚里。三顿饭由孝先夫妻俩送,只有家旺从学校回来才回家。自己说达小在山上砍柴,与山有感情。

“我劳动了一辈子,真要歇下来用不多久身体就垮下来了。在山上活动着筋骨,兴许还能看到重孙。”朱延祖总是这样说。

“你不就是想孙子吗?搬到县城住,给你孙子陪读。”女儿惠玉经常这样劝他。

“才不去呢!让俺孙子用心学习。等他成家了,去和他一起过。”朱延祖说。

“别劝他了,全家人谁都不如孙子亲。”快六十岁的儿媳妇知道老人的脾性。

“还真是这样,要不是有了家旺,咱爹不一定能有这个寿命。”朱孝先对妹妹说。

“是的。咱老爷爷四十多岁就走了,爷爷和奶奶都是六十多去世的。没想到老父亲快八十了身子还壮实,这样下去过九十岁一点问题都没有。还是由着他吧,自己觉得随心比什么都好。这个家旺真给我们家带来了福气!”朱惠玉颇有感触的说。

“缘分!家旺跟咱家有缘。可能是上辈子丢失的骨肉,今生来报答了。”姐姐朱娴也这样说。

“一家人能聚在一起就是缘分。”朱延祖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