零点看书 > 乱世晋隋 > 第六十一章 千古奇闻

第六十一章 千古奇闻

张祚得志后,就知道在宫闱厮混,整天与张骏未出阁的女儿们昼夜**,对国事则不闻不问。大臣们怀念张重华,便密谋复立张曜灵,不料被张祚得知,张祚立即杀害了十二岁的张曜灵。

谢艾的继任者张瓘远在枹罕(今甘肃临夏东北),他听到张曜灵被杀,火速起兵讨伐。张瓘的弟弟张琚、儿子张嵩尚在国都奔丧,张祚就派人抓这叔侄俩,想以此为人质,逼张瓘退兵。

张琚不是傻子,坐以待毙的事他才不干。张琚早年是一个商人,经常来往于凉州赵国两地,结交了不少商人朋友。关键时刻,这些朋友派上了用场,他们团结在张琚周围,组建了一支五百人的“商人军”。这时,他们得到了一个消息:将军宋混前来奔丧,已抵达姑臧城下。古代将领奔丧,身边必带大军,若国都有变,可立即率军入城;如果权力交接仪式平稳,大军则在城外驻扎。

张琚眼前一亮,宋混素于张瓘交好,何不向他借兵呢?于是,五百人浩浩荡荡地向城门奔去,守城将士没有作过多为难,打开了城门。

宋混马上率军入城,不多时便接管了皇宫。张祚民心尽失,士兵们不愿为他卖命,纷纷投降宋混,佞臣赵长见大势已去,便想拿张祚的首级赎罪。张祚拿短剑抵挡,被赵长一剑刺中面部,顿时血流如注。张祚狼狈逃窜至万秋阁(皇宫食堂),厨子徐黑挥舞着两把菜刀,切菜一样把张祚砍了(菜刀挥得好,不如菜刀挥得巧)。

宋混和张琚尊张重华年仅七岁的儿子张玄靓为大将军、凉州牧、西平公,去皇帝尊号,

凉王爵位待日后重新向东晋申请。其实,自张寔以来,凉主对官位的争论一直没有中断过。张轨临终前,曾为子孙立下“永不称帝,世代效忠晋室”的基本国策。张祚僭越,随即被乱棒打死,张玄靓的官职和天祖张轨一样,都为凉州牧。绕了一大圈,又回到了原点。

苻生听接到凉州易主的消息,就派阎负和梁殊出使凉州。不料刚进入姑臧,就碰了钉子,张瓘大义凛然地对二人说:“凉州是晋朝的土地;我们都是晋朝臣子,哪有臣子擅自接见外国使臣的道理?你们来错地了,应当去建业才对。”

“我们此次前来,目的只有一个,恭贺凉州铲除暴君,新立明君!”

“那是我们晋朝的国事,与你们秦国有一毛钱关系?我们忠心效忠晋室,已经有六世了,与你们通使,一来违背先祖意志,此为不孝;置陛下于不顾,此为不忠。”张瓘挥挥手,“你们自便吧!”

“晋室衰微,偏安江南,早已无法号令诸侯。凉州何不撇弃晋朝这个名存实亡的政权,向我们秦国称臣,永葆福禄?”阎负两人开门见山了。估计再扯没用的就该被人家扫地出门了。

“当初石虎也如是说,可使者刚走,边关就传来赵军犯边的消息,你们氐人和羯人一样,都是说话不算数的主,实在不值得信服。”

“中州各族的教化各不相同,赵国是出了名的奸诈;秦国则以信义著称,不信你去问张先、杨初(此二人曾在关中对抗苻健,后投降,被赐予爵位)。”

“假如真如你所道,秦国恩威无人相比,那何不南下江东,平定建业,反而在这里徒费口舌呢?”张瓘有点心动了。

“陛下雄才大略,认为南方必须靠军队才能攻下来,而凉州则可以用信义怀柔。因此,主上派我们出使贵国,是不想动刀戈的原因。”不知不觉中,秦使已掌控了谈判的话语权。

“我们拥三州之地,尚有带甲士兵十万人,且山川险固,百姓归心,足可以抵御秦国!”

“山川险固?”阎负大笑道,“比之崤山,函谷关又当如何?”

一句话,说得张瓘心中发虚,自己有几斤几两,张瓘拿捏的再准不过了。谈话就此结束,凉州向秦国称臣,张玄靓仍以凉州牧自居,鉴于其年幼,暂由抚军将军张瓘辅佐。

从客观上说,秦国把凉州纳入了版图,苻生十分高兴,杀起人来也更带劲儿了。没高兴两天,苻生得到了姚襄犯边的战报。

姚襄的地盘在东晋、秦国、燕国的交界地带。不大的地盘还是从邻国抢来的,姚襄很不安分,经常去两个邻居家里“串门”,往往是早上出发,中午到达目的地,待日落西山时,率军满载而归。

邻居们很不满,但也没办法。因为姚襄的地盘太敏感了,比如燕国,慕容俊经常派军追击,但稍不留神就进入了秦国或者东晋,如此一来,事情就上升为两个国家严重的外交争端。燕国不想同其余两国开战,只好敕使去解释情况。

上一次,姚襄抢的是晋国,桓温终于忍无可忍了,他亲率大军,来围剿姚襄,一直把姚襄追到秦国内境。姚襄被打得没有办法,就派使者对桓温说:“我姚襄何德何能,竟劳驾桓将军亲自讨伐,罪过啊!不如这样,你把军队后撤十里,让出道路,好让我拜于道路左侧。”

桓温回话:“要拜便拜,哪来这么多废话!”不等姚襄回信,桓温身先士卒,向敌军冲去,姚襄无法抵抗,阵亡数千人,只得跑路。姚襄虽然屡战屡败,但士兵百姓们都非常拥护他,无论姚襄跑到哪,都有很多人竟相跟随。

在北芒山休整了半年,姚襄的元气得以恢复,邻居们又该倒霉了。

这次是秦国,与上几次不同,姚襄这次要动真格的了,他准备了两口棺材,一口放老爸姚弋仲的尸体,另一副则是为自己预备的,姚襄带着两副棺材,驻扎在杏城(今陕西黄陵西南),兵势威震长安。苻生急忙派苻坚、邓羌、黄眉等人迎敌,其中以东海王苻坚(年仅二十岁)为主将。

苻生虽然为人残暴,但识人颇准,尤其后两人,都是身经百战的优秀将领,让他们对付姚襄,再合适不过。

姚襄自知不是对手,于是坚守营垒,高挂免战牌。双方对峙一个多月,军士渐渐疲乏。邓羌想出了一个办法,他建议苻坚撤军,自己带领少数人诱敌深入,然后大军合围姚襄。

苻坚觉得这办法可以,就给了邓羌三千人,令他在姚襄营垒前日夜挑衅。邓羌骂功非常了得,他把姚襄的祖宗十八辈骂了个狗血淋头。姚襄受不了了,一气之下率军迎战,邓羌胡乱抵抗一番,向后方跑路。

姚襄正在气头上,他带人一路狂追,一直追到三原县。姚襄突然意识到,追得有点过于深入了。但是,姚襄终究没来得及撤军,因为秦军主力已经从侧面包抄过来,并很快切断了姚襄的退路;正面邓羌也停下脚步,转身杀将过来。

姚襄成了瓮中之鳖,屋漏偏逢连阴雨,姚襄胯下坐骑突然倒地。秦军趁机包围上来,把姚襄剁成了肉酱。最先赶到的是黄眉,他把姚襄的残肢断臂收拾一番,装进现成的棺材里。姚苌见父亲战死,抵抗之心全无,带领剩下的士兵投降了秦军。

可怜了姚襄一代枭雄!

出人意料的是,苻生以王侯之礼安葬了姚弋仲父子;对立下战功的黄眉等人却恶语相向。黄眉受不了这种待遇,就与部将商议,想废了苻生。消息走露,苻生灭了黄眉三族,躺枪的不计其数。

苻生想不通,自己是通过正规渠道当上皇帝的,即位后平西凉;灭姚襄,对国家贡献良多,为什么反对他的人却多如牛毛。自己想不通,苻生于是发了一份很奇葩的诏令,大致内容为:朕自即位以来,四海归心,而诽谤之声不绝于耳,朕才杀了不到一千人,就说朕暴虐,街上的行人也不见少啊!朕用严厉的刑法除去小人,驾驭人民,难道这也算错吗?!”

没有人回答他,不是无法回答,而是不敢回答。

只有一群野兽回应他:自潼关至长安,豺狼虎豹们纷纷跑出山林,聚在一起为害,它们不吃牲畜,专以人为食。于是,百姓们白天都不敢出门,更别提种地了。大臣们把这件事上报皇帝,苻生竟说:“这是上天在帮助我消灭有罪之人啊!”

真乃千古奇闻!野兽要是通人性,恐怕第一个吃的就是你苻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