零点看书 > 花开花落又逢君 > 跋(读者还想看到的内容)

跋(读者还想看到的内容)

此书写完,本人甚是惶愧;此间三天打鱼两天晒网,不能把全部的心思集中到修改上面。虽然本人力图大修大改,但是边阅边改了四遍之后有某些东西觉得甚是憾缺。所以只能尽量做到字句尽可能少的出现错误,段与段之间,篇与篇之间可以衔接紧密,不产生前后矛盾,甚至于一些最基本的情节不矛盾了。在最后一步,在文章刚开始改的时候自己已经没有了新鲜感,“不识庐山真面目,只缘身在此山中。”于是我想到了冷却法,也照做了。由于平时也有些工作和杂事可以忙碌,于是暂且抛开这部小说;而和朋友喝酒,玩游戏之类,生活习惯散漫等竟然也成了冷却法很好的工具。时至如今,仍不能实现我大改的宏愿,无能之至,已经没有什么话好说了。

书刚写完,就有朋友不断追问何时出版;送他们一两本之类的。时至如今,有隔两三个月的,也有隔半年的,也有隔一年之久的。。。吾之不努力和散漫及骄傲可略见一端。因为谦虚的人大多努力,不负众望的。

该书写的是什么,有什么成就?一时真不好回答。有朋友叫我总结,这样对写作有好处。这本来是在很久之前就要做的事情,但如今才做,吾甚是惶愧。

要说总结,的确有这个必要的。因为我是初次尝试写长篇小说,而且是个新手。这似乎已经范了某名师作家的大忌。因为我一心想着写大部长篇,而忘了学养欠缺和文学功底浅的毛病。本来写写个中短篇来练练笔未尝不可,但如今骑虎难下,其中苦处不是一时能够说尽。闲话少说,先说文章题目,为什么是《花开花落又逢君》,而不是其它的。这是对一首诗歌的化用。“岐王宅里寻常见,崔九堂前几度闻。正是江南好风景,落花时节又逢君。”于是乎这关乎着一个时代,时代里的爱情,时代的症结与毛病,它们有新陈代谢。在新陈代谢的过程中经历过的也是不只是用“沧桑”二字能形容得了。因为这两个字眼也太概括了,不适用于科学越来越先进,要求越来越精确化的今天。但是也不能精确过了头,精确过了头,也只能是描述到个人身上,而失去了时代的意义。

从这部小说里,读者和大家可以看出网络小说存留的余孽。比如穿越的运用就比较失败,说的是沙漠里的几个小毛贼被主人公打发到先代的美国,后来又返回古代结束他们卑微的宿命。如果穿越能贯穿全篇的话,那这部小说无疑被定性为穿越小说。无奈,大失所望,只是在小说前半截出现,可见学艺不精,邯郸学步,不伦不类也。有一位姓古的朋友建议我删掉她,但是我回想,在斟酌思考,却是不能删掉,因为这一余孽已经深深地烙在小说里了,缺了它回导致前后不衔接。吾甚是孤傲,当地有作协亦不去请教,故心有余而力不足也!现在,鄙人感到孤军奋战的苦楚了。

该部小说还欠缺了对法术和武术的正确和精确的描绘。一是除了想象力缺乏外,二也是触及到了学养的问题。我特别崇拜金庸大侠的那种精研武学和佛学的精神和毅力以及成就。无奈我年少轻狂,积蓄不多却又想大手大脚花钱,捉襟见肘,漏洞百出,遗笑万方矣!由此我想到,文学不仅仅关于文学而已,没有其它的学养,行文血气不足,在所难免。吾心内暗下宏愿,有生之年,古今中外的服饰学,建筑学,武学,佛学以及还有许许多多其它的学问必须有所涉及,再也不能犯下像今天这样的错误。

还必须讲明的是文章有些结构跳跃得太大,较难于理解;有的涉及到哲学与佛学方面的内容,也较难于理解,还请读者见谅!

如果说还有些什么成就的话,那么我只能说我从写这部长篇小说里学到了如何去坚持及得到了成长。

首先说到坚持,这二字写来容易,然而又万分不易。虽然说是简简单单两个字,但是它的含义非常沉重。古今中外许多的成功人士都是穿着这沉重的衣服,披着寒风冷雨走来。这过过程中,他们是坚持不懈的,精力高度集中,精神非常专注,孜孜不倦,锲而不舍;凭着这一股精神劲儿一直走到最后的微笑。而我不然,我的坚持是不彻底的,这期间有冷嘲热讽,也有鼓励支持,有工作的阻断,有生活的催逼。有时候时间被生活分割得七零八落,也有时候自己放纵而让整块的时间变得四分五裂;有时候不得不离开心爱的写作去做其它的事情,也有的时候有了时间了也不好好珍惜心爱的写作。人就是这么矛盾,用一句当代的话来讲,就是欠揍。这期间我有时候非常痛苦,也有时候非常麻木。人生到底又能够有多少年做到这样的坚持啊。

接着说到成长。我发现不写则已,一写就会有许许多多未发现的东西出现在自己的脑海。这是我对同类人的忠告,不要怕写,更不要怕写不好;只有写,不断坚持写,才发现你会有出人意料的收获和惊喜。此部小说,除了网络小说的余孽外,我发现自己不经意间融合了魔幻和现实主义及浪漫主义这里面。我不得不说是受前人的影响,比如但丁的《神奇》、还有施耐庵的《西游记》等,魔幻的似乎以前看过几页《百年孤独》之类的书籍;影视的有《哈利波特》,《暮光之城》和譬如《生化危机》方面的影响了。读者是可以找出一些痕迹的,这里我就不用敝帚自珍了。

在这里,我竟然发现我的想象力得到了如此高的锻炼。我把中国人几千年来的天庭给改写了,嫦娥和后羿的故事有了新的发展,还有哪吒的故事,王母蟠桃会的故事,这些都是自己改编和想象。我觉得这是我的破坏力和创新力的所在。如果读者不看的会,那么可能有写遗憾了,因为耳熟能详的神话我们早已变得习以为常,无动于衷。然而就连我自己也非常想看的东西出现了,这是写作给我带来的惊喜。所以想象力可以给我们带来很多新的美好的东西,这个世界上还有很多富有想象力和创造力的人的,是想象力和创造力把我们的精神世界和物质世界变得越来越美好。所以想写,就放手去写吧,不管怎样,不到最后关头,千万不要放弃自己,而我也伴随大家,一直在路上。也许,你们还会不断地嘲笑,我这懒洋洋的,一曝十寒的不成器的样子呢。

对于此部小说的基调,我还是得说一说。多是充满着悲剧性的东西存在的,虽然其中不少东西是美的。其实无论怎样,当初我是抱着写自己的故事的心态来写的,但是写着写着就不是我的东西在里面了。但无论怎样客观的故事,总会有作者主观的意趣和意识形态在里面。这是我对现实小小的卑微的呼唤。我又能够做到什么呢,正如游龙凌死了,几大美女也死了,孙悟空也受了一身窝囊气,我也只是客观地叙述居多,没有过多的渲染,也没有过多的留恋。最后这一切的悲剧没有以“坏人得报应,好人有好报”的大圆满结局出现,但被一种宗教的情结调和了。我无意于留下空白,但此部小说却不由自主地留下了空白;有些空白是必须的,也有些空白是无谓的。这是我都难以操控的了,尽管我想力图完美。

完美是要付出代价的,写完这部小说,我还画蛇添足地添加了自己的看法和想法在每一篇章开头。我用的是我自诩的“伪词”形式,即顺口溜,如果其中有一丝半豪的才情和独到的见解,能一起读者的共鸣,我也非常欣慰了。但也唯恐这样做是一个冒险,我怕这样的见解和才情和该篇章的内能丝毫没有瓜葛,那就有了装点门面之嫌。我这没有学养的写手,现在乞求读者和大家的批评。

当然,这部小说还有的我解释不明白的,或者写出来根本不懂写的是什么的,望读者海涵!我对自己仍有大大的不满足,因为精神的空间越来越少了!我渴望不断有这样的闲暇,像巴洛特利临门一脚仍旧思考人生,无悔矣!

叶哉

2013年8月29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