零点看书 > 天堂来信 > 第108章 研究开题(2)

第108章 研究开题(2)

第108章研究开题()

思路顺了,黄妮灵光一现,想到了一个绝好的题目:

“由典型病例来看斯德哥尔摩症的嬗变走向”

接着,行云流水般,她马上拟出了大纲,结构,步骤,时间安排……

不过,写到关于研究课题的理论支撑时,她又卡壳了!

乘着第二天上吴教授的课时,黄妮在课间向吴教授请教这个问题。

“这样,你先去搜一下社会认同理论和认知失调理论吧。”吴教授稍微思索了一下,便说。

“好的。”黄妮有了老师的点拨,心中自然就有数了。

作为研究生,主要要靠自己去探索和研究了。导师在学习上的作用,就像是指路明灯,只是点拨,指一下方向。至于如何走,怎么到达,那是学生自己要做的事了。

这些天,来到学校上课的黄妮,心情还是很舒畅的。她所在的这个应用心理学在职硕士班上,都是一些工作三五年以上的职场骨干。他们中间,有像黄妮一样,是自己开办心理诊所的心理医生,譬如那个孤独拜。也有在外企人力资源部当主管的中层,譬如那个和自己年龄相仿的谢丽。还有在公务机关当公务员的文员。另外,还有三分之一是来自大中小学的教师……

他们来到这班上学习,都抱着一个强烈的愿望:充电,补充营养。

谢丽在课间休息时,时常和黄妮聊天。

因为年龄相仿,两个人还蛮有共同语言。

“你还挺有毅力的,怀孕还来上课。”谢丽很欣赏黄妮的拼劲。

“无所事事,就来学习充电了。你不知道,我办心理诊所十年,感觉自己都像掏空了一般。”黄妮说。

“这个我也有同感。”谢丽说。

“可是,学心理学,对做人力资源工作有帮助吗?”黄妮问。

“还是很有帮助的。人力资源工作,不就是和各种性格秉性不同的人打交道吗?如果能够体察他们的心理活动,掌握他们的想法,那么,工作就好开展多了。我觉得,学了心理学后,我最大的收获,是知道如何和别人说话了。”谢丽说。

还有那个孤独拜,也时常和黄妮聊天。因为他们都是开心理诊所的,很有共同语言。

他们经常从如何寻找优秀的心理医生,到如何经营好心理诊所,开展热烈的讨论。

黄妮的体会是,选医生,最好是上中搭配。不需要所有的医生都是顶尖的,但一定要有三个左右的医生可以帮诊所撑住台面。

孤独拜则认为,选医生最好选年轻的刚毕业不久的心理医生,因为这时的他们,社会知名度没有打开,要价不会很高,而且一旦进入岗位,比较敬业。所以,他选的医生,基本是三十五岁以下的。

他们俩在选人方面,居然不太一样。但实践证明,两个人的诊所开下来,经营的都还不错。

孤独拜说,他每年可以收入五十来万的纯利润。这个,应该还是相当不错的了。因为,他开诊所的时间比黄妮短几年……

“现在的中学生,心理问题还是不少的。”孤独拜结合自己的诊所情况,告诉黄妮。

他说,他的诊所,就开在学校的附近,每天来他诊所看病的学生络绎不绝。

“咦,学校不是都开设了心理咨询室,而且配备了心理健康教育老师的吗?”黄妮很奇怪。

“哈哈,这你就不知道了吧。现在的中学生,哪里愿意把自己身体的隐秘告诉别人。在学校,找心理健康教师倾诉心事,不就等于告诉了学校领导,还有班主任了吗?学生不愿意啊。他们跑到我这里,什么都说,从单相思,到早恋,从和父母关系很僵,总是在吵架,到考试焦虑睡不好觉;从讲话结巴,到身体某方面的疾患,导致身心不适……他们在我这说得,可比在他们父母和老师那说得多的多啊!”孤独拜得意地说。

孤独拜长得还是蛮帅气的。加之会说,黄妮估计,女孩子都会到他那里诉苦吧。

上完课,黄妮就会打车回家。作业,她一般是通过一个语音转换成文字的软件来完成,基本不用对着电脑写文章。

不过,关于吴教授提示的那两个心理学理论,黄妮还是需要认真学习一下的。

下午,,午睡了两小时,精力充沛的黄妮,喝了一杯果汁,然后靠在客厅沙发上搜索认知失调和社会认同这两个理论的出处。

经过搜索,黄妮全找到了。

首先是认知失调理论,这是美国心理学家费斯廷格,在上世纪50年代出版的《认知失调论》一书中提出的。这一理论的基本意思是,当人类个体,在面对新的情境,必须表达自身的态度时,心理上会出现新认知(新的理解)与旧认知(旧的信念)的冲突,这就是认知失调现象。认知失调现象,贯穿在我们人类活动的过程中。但是,一些大的认知失调,容易使人产生心理冲突,感觉焦虑或不适……解决认知失调的方法,一般有两种,第一种,否认新认知;另一种,肯定新认知,否定旧认知,以获得心理平衡。具体来说,要么,就是改变自己对行为的认知;要么,改变自己的行为,要么改变自己对行为结果的认识……比如,一个人在戒烟,他也深知,吸烟有损健康。但是,这时偏偏有人递给他一根烟,他也接下来了。此时,新旧认知,会在在内心深处产生一种纠结情绪:

吸,还是不吸?

吸烟,则有损自己已有的认知,有违自己戒烟的定律。

不吸,则心里感觉到了强烈的诱惑,内心深处渴望接受。

这就是典型的认知失调……

具体联系到马小理的问题上来看。

马小理从内心深处崇拜郭嘉,敬重郭嘉,而且把她当做衣食父母一样对待。

可是,郭嘉却在和他单独打交道时,表现出一种强势和欺负,从精神上和身体上,对他进行虐待……

新旧认知,此时会在马小理的内心深处不停地斗争……

这就使他焦虑,痛苦,无奈。

他想抗争,想对抗,却缺少力量……一次次虐待加重,他的认知失调在不断地向郭嘉方向靠拢,压缩自己的欲望,否定自己,成全郭嘉,努力使自己适应郭嘉的暴虐……(未完待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