零点看书 > 民国英侠传 > 第二百零六章 双剑疾(3)

第二百零六章 双剑疾(3)

雍澈再无怀疑,这二人正是崔氏双剑崔桓章、崔桓斋兄弟,他们以武协主事之尊,竟趁夜色偷袭后辈,这等行径,委实不齿于人。

现下郭心阳左肩中剑,更不知伤势如何,雍澈看着轮廓逐渐清晰的崔氏双剑,不禁问道:“二位崔师叔,你们与家叔同为武协主事,都是我的长辈,今日如此,所为何故?若是我们何处得罪,还请明示!”

崔桓章做作的叹道:“唉,雍贤侄,你二人死便死在知道的太多上面,现在又何必再多问?”

郭心阳强忍中箭的左肩和握着剑刃右手的剧痛,颤声冷笑道:“既然一定要死,何不让我们死得明…”他话不说完,人已向后疾掠。

这一下兔起鹘落,饶是崔桓章反应迅捷,一剑急刺,却早被雍澈一指拂上剑脊,将剑微微荡开。

崔氏兄弟见状双剑合璧,交错着又向郭雍二人杀来。

雍澈知道此二人在武协中排名虽在雍书之后,却早已是关外使剑的名家,不仅系出名门,且功力远在自己之上。是以不敢小觑,不求克敌,但求脱身,上手便是闭穴拂兰指绝学。

冷月,秋风,快剑。

崔氏双剑每人只使出了七招,雍澈所着的校服上已被划破六处。他已感到自己的血液流过背脊,流过胸膛,流过臂膀,与满身的汗水混在一处,湿透了衣衫。

崔氏兄弟的龙华剑剑招精妙,二人互为配合,毫无破绽,雍澈绝对无法可破。他已开始自嘲,就在刚刚,他还天真的认为自己能够脱身。

两天之内,这已是他和郭心阳第二次身处绝境。他忽的想起昨日在西塔巷中,面对杜一鸣的枪口,自己曾犹豫过,是丢下郭心阳自寻活路,还是奋死一搏,挽救重伤的郭心阳。

他昨日的犹豫,换来的却是郭心阳危急关头毫不犹豫的援手。想到这里,崔氏兄弟的剑招又至身前。崔桓章的“七星射斗”,一剑分刺他周身七处要害。崔桓斋的“扬波吐秽”,更封住了他的全部退路。

招招无解,只能靠寻芷步法闪避的雍澈已经坦然。“心阳快走!这二人一时伤不得我!”

铛铛两声响起,雍澈身边两剑瞬间移位。那两记声响是金石相击的声音。雍澈一个闪身,便见郭心阳的秀松长剑已然在手,他早先的枪伤创口也已崩开,新受的剑伤更是鲜血长流。

但他没有消失在这窄巷之中,月华投射在他黝黑硬朗的面上,竟被他英气的双眸射出的寒光所掩盖。

雍澈喉头一紧,鼻子微微酸楚。

这弹指之间,郭心阳已连接崔氏兄弟一十二剑,他早顾不得有伤在身,一路吕祖纯阳剑使来,仍旧是行云流水,道法自然。

三剑缠斗中,崔桓斋一边出招,一边不耐烦道:“老大,瞧得差不多了,今日不是窥探他剑招的时候,你快料理了他,我送送老雍家那小子!”

崔桓章嗯了一声,崔桓斋便一个转身,一招“化行十方”,长剑游龙般直奔雍澈。

雍澈不敢拆解,仍是以步法带身法,寻机还上一两记指法。他艺成以来,未曾逢遇此等高手,心下便先怯了,一味只知闪躲,被动接招。崔桓斋见了冷哼一声,面露杀机,蓦地里剑锋一转,使出一招“游行三界”,硬生生将雍澈逼得围着他转了半个圈子。

这一剑仍是未能躲开,雍澈前胸被划开一条长逾三寸的口子,更撞到了郭心阳的后心。

他二人已被崔氏兄弟逼到一处,此时已在刀俎之间。

间不容发之际,雍澈已感到郭心阳凌乱的呼吸。

“扁毛畜生。”郭心阳喘息道,“三岔口!”

雍澈尚未领会何意,郭心阳已绕着他的身子连出五剑。这五剑全是进手招式,于己安危全然不管不顾,自然招招不得施展。

雍澈见状顿悟,原来郭心阳要以当日二人表演京戏“三岔口”的法子与崔氏双剑相斗。

念及此处,雍澈也不管此法奏效与否,尽使拂兰指法之攻势,不理会“双剑”所出剑招,只是一味抢攻。

这出“三岔口”,郭雍二人已不知练过多少时日,下过多少功夫,早已能目不相视,拳脚不触,此等默契毫不逊于崔氏兄弟的双剑合璧。更兼二人身处垓心,真如四手四足一般。如此一来,二人剑招指法优势立显。

雍澈不再躲闪来剑,只顾去寻崔氏兄弟周身穴道,三五招后,战局渐变。雍澈身子压得渐低,出指渐快,而郭心阳的剑招亦早已换为刚柔并济,急徐不定的观鱼剑法。

乌云遮月,窄巷里瞬间目不能视。

崔桓章闪念间犹豫,是否该在此刻后撤一步,以求无虞,忽觉右腿一麻,行动滞缓,退步只慢得一慢,右臂便觉一阵凉意,又忽的由冷转热,只觉一股暖流涌出肩头。

那是种熟悉又陌生的感觉。所有的剑士都曾听闻,寒铁侵入身体的感觉。这种感觉由剑下余生的剑士说出,更显真切。

但直到此时,崔桓章才真正体味到这种感觉。他仗剑扬名二十余载,手下体会过这种感觉的对手难以计数,可他却未曾想过,一个像他这样的成名剑士,最后也会如此真切的体会到剑的寒冷,血的温热。

冷剑热血的感觉,被雍澈三记密集的拂兰指封印,他已再不能和胞弟双剑合璧。

崔桓斋见兄长遭受重创,大吼一声,挺剑向郭雍二人劈来。

那是一招享誉关外的“遥达九天”。

雍澈曾听雍书说过,当年崔氏兄弟欲入武协,他二人自恃师出名门,不愿混迹于普通会众,武协又从无直接吸纳主事的先例,崔桓斋便只使出这招“遥达九天”,一剑将一株槐树枝杈全部斩落。剑招精妙自不必说,更难的,是这一气呵成的内家劲力。当日二位武协会长之一的“关东剑仙”李芳林见了,大加赞誉,直接作保,让二人任了主事。

这本是龙华剑中高绝的一记妙招,可此时崔桓斋心境已乱,功力不纯,剑势空有浑宏磅礴,剑意却太过呆板。

自从以“三岔口”之法扭转战局,雍澈再无先前的恐惧,洞悉来剑走势后,一指拂剑脊,一指取腰间,避开剑招的同时,拂兰指也已落在崔桓斋的身上。(未完待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