零点看书 > 大唐之龙傲天下 > 第184章 渔人之利

第184章 渔人之利

第184章 渔人之利

裴炎笑笑:“郑先生太客气,你我相交莫逆,何来不方便?有什么事但说无妨。”

郑同春看看室内的侍者,裴炎摆摆手,室内其他的人退了出去。郑同春说道:“裴相,此次太后招诸王爷进京祭奠先皇,其意图不明。李孝反出洛阳,其他诸王怎敢来京。我与越王的属臣相识,越王接到庐陵王的传召,联合诸位亲王共同反武夺回江山,越王托我联系裴相,希望你能支持?”

裴炎一愣,随后摇头:“此事不可,太后招诸王进京是否有加害之意还是猜测,并无实据。此时当今圣上是李旦,虽然武太后有登基之意,但并没登基,如果越王举兵那就是谋反,徐敬业就是先例。”

郑同春说道:“越王当然不是此时想反,如果武氏登基,那李氏宗亲必然危险,如果那时希望裴大人支持。”

裴炎松口气,点点头:“果真如此,裴某当支持越王,不过越王……”

裴炎没说下去,郑同春也明白,越王李贞年纪大了,他的才能也一般。此事他领头恐怕很难,所以裴炎不相信。他笑笑说道:“越王年事已高,但其子李冲却少年英才,文武皆行,也十分忠于皇上,庐陵王的密诏就是传给他的。”

裴炎点点头,他不认识李冲,只是听说他新近成为琅琊王,很有胆气。但裴炎并不相信他们,不想把身家性命托付于这些人身上。犹豫的说道:“此事还是暂缓,太后并未登基称帝,有消息也只是朝野谣言。我想太后明智,以女儿身登临大宝,必将为天下所不容,大可不必担心。”

郑同春再没说什么,裴炎也就把此事放下。其实他从内心还是相信李孝,因为毕竟李孝是皇上的嫡子,起兵名正言顺。再说根据从宁远传回来的消息,李孝治世才能高绝,同时具备军事才能,松州宁远李孝手下人才济济。

虽然李孝低调,但消息总能传出来。李孝的左膀右臂杨凡那是天下有名的人物。黄栎是川蜀名仕威望很高,听说还有一个文武双绝的林炎,林子贤,此人文武冠绝天地。

再说李孝手下武将已知道的是丁解元、韩城和晋文斌,虽然身世背景不详,但军事能力堪称一流。裴炎有自己的小算盘,他受命托孤,确由他的手把李显弄下去,再反对李旦,让他名声必然受损。

虽然裴炎拒绝了郑同春,但朝野之中暗流却没有停下。郑同春说的庐陵王诏书,已到达蔡州,李贞接到后也犹豫不决,此时武氏专权,统治已好几年,在朝中培植了大量的亲信。李旦软弱,李氏势微,武家的人大权在握,自己单独不能成事。

但儿子李冲却想起兵,提出应该联系其他诸王,共同商讨这件事。李贞也觉得可行,他知道儿子什么意思,李贞和李治是兄弟,同是太宗的儿子,只是李治是嫡出,在太子李承乾被废后,也就成为皇上,李贞当然不服,不过就是嫡出而已。

如今大权旁落,江山危险,那自己不是可以匡扶社稷吗?接到庐陵王的诏书,不想以保他为名,但起兵实在无理由。

李贞看着面前的儿子那有些激动的脸:“冲儿,你还年轻,此事应该慎重,我们单独是不能成功的。”

李冲说道:“父亲,此次太后要在乾陵祭祀先皇,诏各路亲王、郡王进京,意图已很明显。平时我们不奉召是不能进京城的,太后也担心诸王,不许我们进京。此次为什么这样宣召,其心已十分明显,她在为登基做准备。如果我们去了必将被一网打尽,再没有人能阻止她篡夺大唐江山。”

李贞说道:“那你想如何?”

李冲说道:“我已联系了其他的诸王子孙,大部分都同意起兵,但孩儿资历还不足以说动其他各个祖父和叔父,这事还得父亲出面。”

李贞思考一下说道:“你有几成把握?”

李冲有些骄傲的说道:“我们有庐陵王的诏书,又有李氏各王的支持,同时朝大臣也有很多忠于李唐的江山,我的长史萧德宗已联系了很多大臣,他们表示同意支持我们起兵。”

李贞点点头,如果是父辈的王爷们联合起来,当然有可能。也就说道:“为什么不联系许王,这些诸王中恐怕他的实力最强吧?”

李冲说道:“父亲,就是因许王力量最强,我们才不能联系他,他是皇上的嫡出儿子,又最强大,如果参与别说我们没机会,恐怕庐陵王也没有机会。”

李贞明白过来,他的想法和儿子有些不一样,李贞一方面想自保,另一方面是为了大唐的江山,但儿子显然是看中了皇位。李孝已有如此实力,如果联合李孝,那皇位恐怕不会是别人的。说道:“难道你们不担心许王会站到武太后一边吗?”

李冲笑笑:“父亲,武太后以调集三十万大军,由丘神绩和李孝逸指挥兵发松州,他们或许会消灭许王,也可能两败俱伤,不是我们起兵的最好时机吗?”

李贞一听,放心了,真是最佳时机。点头说道:“我和韩王、鲁王他们联系,你做准备吧!”

见父亲答应,李冲很高兴的躬身施礼:“谢父亲,孩儿不会让你失望。我已联系了黄国公李撰,江都王李绪,东莞郡公李融,纪王李慎,他们都表示同意,也不会听圣旨去洛阳的。”

越王李贞也觉得胜算很大,这些王爷都是一方刺史和一州都督,如果同时起兵,当然没问题。笑着说道:“我知道你有能力,我派人去京城找你姑姑长乐公主,她必会支持我们,再说驸马是寿州刺史,也会起兵响应。”

萧德宗告诉李冲,京城中位列三辅的尚书令裴炎已同意支持自己,联络朝中大臣,只要起兵就没有问题。李冲信心满满的联系所有人,虽然不想让李孝参与,可他是亲王,手握重兵,当然希望他能牵制住武则天的大军,也就派人联系许王李孝。

甘州李孝的王府之内,思考很长时间的李孝终于下定决心,他是皇子,名正言顺,既然武则天出兵准备消灭自己,也不能束手就擒。本来想等到春暖花开夺取昌都地区,把吐蕃后面的威胁解除再和武则天算账。

可自己的那份奏章没起作用,随后接到武则天的圣旨,通知各路李氏亲王进洛阳祭奠先皇。也不知道武则天怎么想的,已然派兵围剿自己,难道自己还能去洛阳吗?

此时大殿上已不再是以前的模样,杨凡、黄栎甚至连林炎也同意,许王府已和皇上临朝没什么区别,只是规模大小的问题。

时间过得真快,甘州平原以青草泛绿,野花遍地,寒冷的冬天过去,西南地区又迎来了好时光。甘州许王府却一点也不轻松,论钦陵终于做出反应,把科伦赞孜调回罗些,派来巴松格赞领兵,从北庭方面抽调军队,向昌都地区集中,这次因为前次进攻失败,损失虽然很大,但得出了经验。

骑兵用于攻城确实很弱,和宁远军打仗骑兵优势一点没有。虽然吐蕃也得到了一些钢弩,但以他们的技术却无法仿造,可以说毫无用处,为此尺带真珠和论钦陵研究的结果是大量准备投石机。

宁远的兵战斗力并不是太强,主要是他们的武器和战斗方式,对骑兵威胁太大。宁远军无法抗住投石机的进攻,吐蕃缺少这些工匠,无法制作大型投石机,这方面的人才只能是向大唐方面想办法。

罗些王宫中,小屁孩的尺带真珠当然是没什么可说的,不过是用他的名誉而已。论钦陵已完全掌握了实权,兄弟三人控制着内外朝政,连掌权的王后和太后也不能左右他们的想法。

但是东北战斗严重失利,连玉树也丢失,让论钦陵的威信大打折扣。他要打败李孝夺回玉树和甘州,为此说服了其他的茹本,这次暂时放下北线北庭方面的战事,把兵力向东移动,准备再次集中三十万大军进攻松州。

他们无法越过神川水,也不可能渡过通天河,这就是横在吐蕃面前的问题,只有准备足够的船只和投石机才能越过天险。一旦过江,以李孝的兵力是难以挡住吐蕃大军的。

今天由太后出面抱着小赞普等上大殿,召集群臣商议,这是论钦陵提议的,西北战事也并不顺利,必须在今年夏季解决了李孝,否则他必然进攻昌都地区。一旦昌都失守就打开了进入罗些的大门,吐蕃就危险。

今天聚集在大殿上的人,可以说最全了,按当初松赞干布分立的五大总管,内外相和三舅一臣全部到齐,也算是人才济济。王后卓娅说道:“大相,你主管外务,当如何安排?”

如今吐蕃九大臣聚齐,连临朝摄政的太后都问自己,让论钦陵有些自得,躬身说道:“太后,臣刚接到在洛阳的使者传报,太后皇帝有意和我们联合,共同对付宁远李孝。这是好时机,我的提议是我们可以派出使者前往洛阳求亲,巩固和大唐的关系,同时向西部集中兵力,但却不用进攻。”

卓娅太后问道:“为什么?”

论钦陵说:“武太后发兵三十万,吴国公李孝逸带领向宁远进攻,所以我们应该静观其变,一旦他们双方打起来,李孝必然无力兼顾后面,那时我们再出兵,必然是大获全胜,在他们两败俱伤的时候,我们不但能夺回玉树甘州,还能占领松州。”

他的话一说完,其他的人全都点头表示赞同,吐蕃怎么可能帮着大唐打仗,最好是他们内乱,越乱越好,吐蕃才能占到便宜。

内政大臣索图说道:“既然这样为什么还要求婚?甥舅关系以压制了吐蕃多年,文成公主以死,摆脱这个关系对我们有利。”

论钦陵说道:“我们缺少工匠和技术,如果和大唐和亲,他们就会支援我们这些,将来就能打败唐军,特别是宁远军。”

这回所有的人都明白,卓娅太后也明智的说道:“那就全权委托大相负责。”(未完待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