零点看书 > 大唐之龙傲天下 > 第九十四章 震慑

第九十四章 震慑

第九十四章 震慑

如果李孝听到这句话,他第一个就会杀了巴巴克,唐军仁义,面对敌人进攻,百姓遭难拼死作战。抓到敌人的时候,却和他们讲仁义。豺狼只能用刀剑说话,和畜生讲仁义,恐怕连南郭先生还不如。

喀桑珠孜的地区和大唐接壤几十年时间,和唐军打了无数次仗,他更清楚,无论吐蕃发动进攻多么没有理由,无论这一战大唐死多少人,只要表示投降臣服就会没事,不但不会被杀,还可能得到金银珠宝的赏赐,所以他一看不行了,这么打下去,自己这一千二百人就得全死在这里,连忙点头同意。

巴巴克赶紧摇动一面白色旗,用汉语大声喊道:“唐军兄弟们,我们投降,不要杀啦。”

这是第一次打仗,丁解元也不知道该如何处理,好在李孝就在身边,回头看李孝。

李孝嘴角是一丝冷笑,打得过就打,打不过就投降,求饶就没事了,难道那些大唐百姓白死吗?说道:“让他们放下武器,跪到路上高举双手。”

丁解元派一个嗓门大的士兵喊话,那些躲在路边死马后面的人陆续出来,高举双手跪在路边。在山坡上陆续出现护卫队士兵,手里端着弩箭,小心的包围上来。

当这些人出现的时候,哈桑珠孜吃惊的瞪大眼睛,他们竟然只有这么少的人?再看看此时跪在路上的自己人,连一半都不到,那就是这一战他已阵亡了六七百人。

看到这身他们不认识的服装,一个个都很奇怪,这是大唐军队吗?奇怪的是这一支部队没有旗号,看不出是什么人,穿的又不是大唐军队的盔甲。可他们的弩很厉害,谁也不敢动。

从山坡上下来的士兵也很警惕,慢慢走到近前,用弩对准他们。有两个士兵不知道因为什么动一下,立即被无情地射死,让剩下的人一动也不敢动。

李孝随丁解元走下山坡,来到喀桑珠孜面前。李孝说道:“把武器收起来,这些人先这么跪着。”

喀桑珠孜看出来,李孝这个一身便装的人才是头领,想站起来,却被身边的一个士兵一脚踹到:“你他妈想死?”

丁解元看了那士兵一眼:“我怎么告诉你们的?”

那个士兵一躬身:“是,属下知错,我现在就杀了他。”

原来是自己动,那个士兵只是踹倒自己没杀就被训斥,这是什么魔鬼军队?李孝摆摆手:“算了,你们谁是领头的?”

喀桑珠孜很清楚,大唐对周围的藩属国都是仁义为怀,何况是当官的,那就是还得用自己领导这些人。连忙说道:“我是他们的千户,我叫喀桑珠孜。”

李孝看看他说道:“是谁下的命令让你们进攻的?”

“这……”喀桑珠孜一阵语塞,这是自己私自行动,并不是赞普下的令,一时不知怎么回答。

李孝说道:“既然是你自己的决定,那你就承担罪责吧。我告诉你们,敢进攻大唐领土,就要做好死的准备。留下一个人报信,其余的人全杀掉。”

哈桑珠孜一惊,唐军怎么也这么干呢?就在他这一愣神的时间,周围响起惨叫声。有不少人想站起来反抗,横竖都是死,那谁不拼命。可惜提着刀过来的能有二百人,还有一百多举着弩看着,有些人刚站起来,首先被钢弩射杀,那些没有反抗的就被一刀杀死。

哈桑珠孜眼前发黑,他大喊到:“不,不,你们不是唐军,唐军是不会杀投降的人。”

李孝收回远看的眼睛:“谁告诉你唐军不杀投降的人?你们进攻多少次了,又被打败多少次?哪一次不是投降?哪一次不是又反叛?既然还是反叛,为什么不杀你们。解元,把这两个将领放了,让他们回去告诉芒松芒赞,我见一个吐蕃人杀一个。他敢踏上大唐领土,我把他祖坟也掘了,杀光所有的吐蕃人。”

丁解元一个立正摆手:“执行。”时间不长,一千二百骑兵除了喀桑珠孜和巴巴克,剩下的就是一地尸体。喀桑珠孜他们总是以勇猛自称,可从来没见过这么凶狠的人。不,他们就这么凶狠,是没见过这么凶的汉人。

李孝说道:“通知绿树村的人来打扫战场,把尸体埋上,这两个人带上我们走。”

三百骑一人也没死,完胜一千二百吐蕃兵!只有不多的十几个人被弓箭所伤。他们包扎一下坚决不回去,这是第一次随许王出战,此时回去养伤,那不得让人笑话死。李孝也没强求,而是带上所有人,把那些没死的吐蕃战马收拢过来,拉来自己的马,其他的拴在树上。

三百人成三路纵队,把喀桑珠孜和巴巴克用绳子拴在马后,三百人向前冲去。巴巴克以为是唐军要回去,可唐军是向格木屯方向走。喀桑珠孜不明白,用吐蕃语问道:“巴巴克,他们要干什么去?”

巴巴克也不知道摇摇头。李孝听不懂他们说的什么,但也能猜到。回头说道:“你们不是会劫掠大唐吗?那今天我就劫掠你们吐蕃,让你们记住,敢对大唐做的事,我会一件件报复回来。”

说完也不管喀桑珠孜什么想法,对丁解元说道:“加快速度,天黑前进入格木屯。”

“是”丁解元答应一声,一催马向前跑去。一开始马慢,喀桑珠孜和巴巴克还能跟上,可战马越跑越快,两个人终于被拖倒在地。丁解元仿佛没看见一样,而是打马飞奔。

两个人发出一阵惨叫,没多长时间就不叫了,人已昏死过去,这是榷场出来不远的距离,当一个多时辰之后,这一队骑兵冲过绿树村,向格木屯杀去。此时喀桑珠孜和巴巴克已遍体鳞伤,站都站不起来,已不知昏死过去几回。

傍晚的时候,这队骑兵进入格木屯外围。吐蕃的人是游牧,并不筑城定居。虽然是边境上,也是如此。他们擅长骑兵冲击作战,并不习惯守城,所以也没有城墙。只是大量的游牧民聚集在一起,形成一个村屯。格木屯原来是大唐的,有不少汉人,所以才叫格木屯。

吐蕃占领了这里以后大批的汉人逃走,没有逃走的变成奴隶,为吐蕃贵族耕种。只有不多的汉人在这里。

但这里和大唐接壤,可以交换物品,大部分的吐蕃人前来这里,让格木屯人员多起来。喀桑珠孜只是一个千户,有一千多勇武军,再就是下面的百姓。

聚集在格木屯的人能有八九百人,其他的居住周围,此时已进秋季,正是收获的时候,牛肥羊壮,吐蕃人在准备越冬的牧草,建立避冬的地点,修筑牛羊栏。

此时是黄昏时刻,外面的人基本都回来了,无论男女老少都在准备吃的。那些奴隶在干活,有钱的贵族也在准备吃饭休息。他们过得很好,能出兵力劫掠大唐的地方。他们的幸福生活是建立在汉人的哭泣和血泪上,让李孝的眼里杀机闪现,对丁解元摆摆手。

三百骑兵突然散开,打马向村子里冲去,把钢臂弩挂上,抽出了很窄略有弯型的马刀。这是李孝仿造后世哥萨克骑兵的马刀制作的,用百锻法打造,钢口比唐刀还好,锋利异常。

李孝之所以不扩大军队,有两个原因,一在于他的装备制造困难,并不能批量生产,钢臂弩制作极为困难,打造一个弩臂,一个好铁匠得一个月时间,李孝不懂炼钢,也无法发明高级炼钢法,只能是用此时的工匠,用百锻法打砸出去杂质,得到一个钢条。

就这速度能装备上千军队已实属不易。但就这一千人不到,战斗力却绝对恐怖,特别是第一大队,是按着特种部队训练的。

李孝需要这么多铁料,也就是这些原因,让他们从这里用皮衣、毛衣换废铁,再把他们化成铁块运回兴山基地,供应自己军队武器的需要。李孝不能从大唐境内采购,那样有造反的嫌疑,会引来唐朝大军的围剿。

格木屯的一千二百多兵力被调走进攻宁远村,剩下的人都是百姓。但吐蕃是军政合一的,他们的人也是亦兵亦民。当这些骑兵杀进来的时候,很多人都不明白怎么回事,还以为碰上高原匪帮呢。年轻的壮年男人上马抽出刀和弓箭,准备反抗,保护那些女人和孩子逃命。

可什么都晚了,李孝就是想通过这一战震慑吐蕃,为宁远发展争取到时间,他不得不狠下心下达了屠杀的命令。对于丁解元他们来说,是不会问理由的,再说人的嗜血性和凶残性,也会随着鲜血被激发出来,远的弩箭射,进了刀劈。

三百人以小队为单位,再以分队为组,有序的开始屠杀。看着护卫队没什么序列,但每一个分队都是有目标和有队形的。这时看出来五六年的训练作用,八九百人哪抗杀,鲜血、惨叫和火光让李孝闭上眼睛,他不知道自己做的对不对?是不是有些过于残忍。但想想他们此时可是番邦敌国,为了边境的安宁,他只好当一回坏人,咬牙坚持着,没有下达停手的命令。

此时已被砍断绳子趴在地上的喀桑珠孜和巴巴克,他们仿佛看到魔鬼,完全忘记他们冲进大唐领地屠杀汉人的时候就这样。这证明了一件事,不打到自己身上不知道疼。

足足有一个时辰的时间,凌不凡才在丁解元的报告中说道:“把所有的钱财和牛羊马匹赶回宁远村,把这两个人放了。”

丁解元答应一声,开始圈起来那些牛羊和马匹,把其他的帐篷毡包防火烧掉,还不到午夜的时间撤出格木屯。喀桑珠孜和巴巴克怎么向他们赞普报告,那不是李孝能管的。如果不是为了震慑,是不会放两个人回去的。

第二天一早,李孝他们带着大批的牛羊返回绿树,其他东西送到椎场,耗牛和耕牛马匹则送往嘉城县卖掉。

护卫队再没有返回山里,而是侦骑四出,对周围进行监视。同时丁解元指挥三个中队分别出击,对格木屯两侧的吐蕃部落进行了袭击。这几次根据李孝的命令,再没有屠杀百姓。

李孝不忍心,毕竟他们将来都是中国人。不过把他们的牛羊和马匹变成战利品。嘉城县令发现,他的牛马市场价格大幅度下降,也不知道哪来的这么多。

可这是好事,很多穷人家庭也能买得起一头牛,或者马。不少放牧的人也有了自己的羊群。

冬天临近了,大雪虽然还没有下,但点点雪花已飘落。地处高原的边塞,进入了平静的时间。

李孝除了派出游骑以外再没什么行动,丁解元他们的任务就是帮助训练新成立的警卫队。

刚刚成立的宁远村警卫队,是三个村子加上部分嘉城周围的人组成的,能有五百多人,进行冬季训练。

就在大雪快封山的时候陈玉和杨凡到达宁远。(未完待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