零点看书 > 大唐之龙傲天下 > 第九十三章 伏击战

第九十三章 伏击战

第九十三章 伏击战

武则天冷着脸,声音有些冰冷:“你是对我不满了?”

李贤并没醉,当然心里清醒,连忙说道:“儿臣不敢。”

武则天以判断明白,冷冷的说道:“你如此下去,真的让我失望。”说完转身离开。

李贤呆呆的发愣半天,说道:“把这些撤下去。”

很多人上来把酒席撤下,李贤返回自己的书房说道:“去,派人通知刘纳言和格希元前来。”

当两个人来到李贤这里的时候,李贤已换了衣服,一脸严肃的站在那里。见两个人进来,李贤直接说道:“二位卿家,刚才母后来过,好像很不高兴。”

刘吉说道:“太子你怎么说的?”

李贤把经过说一下,格希元叹息:“太子你做过了,天后什么人?她能看不出来吗?你的话里透出的是不满。我看天后将更加怀疑你,你要想办法。”

李贤有些愤怒:“想办法,想什么办法?我现在身在洛阳,周围全是母后的人,我能干什么?连刘庶子也留在长安。”

格希元说道:“太子臣有个建议。”

李贤有些不耐烦的说道:“有什么就说。”

格希元说道:“臣认为太子应该做两手准备,一方面要防止天后突然下手,免去你太子之位,另一方面派人联系许王殿下。”

李贤一愣:“许王,他已被贬松州,联系他能干什么?”

格希元说道:“太子你怎么忘了,你领兵去刘家集的时候被人击败,许王说那不是他的人马,可到现在也没有查出那是什么人的力量。再有,许王能俘虏程将军的五千人,迫使程务挺退兵,那就是许王手里掌握着一股力量,如果有许王支持,你不就能登上帝位吗?”

李贤愣一下,对啊!自己当初也看得出来,五弟是有些特意的离开长安。第一次他诈死埋名那就是不打算回来,母后不知道怎么知道他没死,大兵压境把他逼迫回长安。这一次用拒婚当理由又离开长安。点点头说:“你派人去松洲把情况和许王说一下,看看他有什么办法,我那五弟头脑聪明。”

刘吉连忙摇头:“太子,此事不可轻为,臣认为许王的心思难测。他既然想隐姓埋名,为什么暗中组织力量?我们是不是前门拒虎后门引狼呢?如果许王势大,太子即使登基,也是为别人所做,别忘了许王也是皇子。”

李贤心头一惊,李孝表现太妖异,他如此年纪就有这么深的心机,连母后都拿他没办法。如果把他弄回来对抗母后,即使自己登上皇位那不是也受制于李孝吗?点点头说道:“那孤该如何办?”

刘吉说道:“臣认为还是立足于我们自己想办法,天后绝对想不到你能反叛她,我认为我们暗中准备力量,东宫六率有兵马,暗中准备好,一旦皇上……我们可以强行登帝,那时候才可以保住证一切。”

李贤因为今天的事联想到大哥李弘,心头已开始不安,也觉得可以。刘吉说道:“太子,天后已开始怀疑,你再这么做以没用,还是像当初那样,该管的一定要管,天后也没办法。毕竟皇上还在,只要大臣看到希望也会支持你。”

李贤点点头:“我明白了,多谢先生,我知道怎么做。”

格希元总觉得危险,他们太小瞧天后了。李孝根本无意皇位,如果他有那心思,根本不可能离开长安被贬,觉得太子过于小心。可他也不了解李孝,并不敢说什么。就说道:“臣认为应该想办法把东宫臣属从长安弄到洛阳来,加强我们的力量,特别是裴大人和朝中的大将。”

李贤有些不解的问道:“那该如何办理?”

格希元说道:“皇上只是不能理政,并非是什么也不能管,太子还应该见皇上,只要皇上同意,天后也阻挡不了。”

李贤点头承认,让两个人去安排,他去皇宫见父皇,设法把张大安他们弄到洛阳来。既然母后不想回长安,自己表示支持,说不上她能同意。三个人又商量了一下,格希元说道:“太子殿下,既然不再伪装下去,我认为你应该把那些人赶出府去,他们会影响你的声誉。”

李贤有些不舍,他一开始确实是接受张大安的计策,给母后一个吃喝玩乐的印象,拖时间保住太子之位,等到登基那一天。可时间长了,这种声色犬马吃喝玩乐的生活,是很容易让人沉迷其中的。他从一开始的伪装变成真的喜欢,特别是那个赵道生,刚刚十五岁,长得像个女孩,又很听话,和他在一起真的很刺激。

李贤明白格希元说的就是他,押男宠是犯忌的事,如果让朝臣知道,即使母后不废自己,也可能失去太子之位。点点头说:“这些孤会处理。”

两个人见李贤答应很高兴,下去准备。可惜如果此时李孝知道,他绝不会同意李贤这么干,那有些太小瞧武则天了。可惜,刘吉的担心让李贤没有联系他,而是开始暗中准备,防止有一天皇上驾崩,皇后阻止他登上帝位。

就在洛阳暗流涌动的时候,在千里之外的松州边境线上,一场谁也不知道的战斗拉开序幕。

在绿树和明花之间的宁远榷场三里地之外,丁解元指挥他的护卫第一大队摆好了战场,等待着前来的喀桑珠孜。

这完全是一场现代作战方式,通往榷场的道路上静悄悄的,行人没有,平时车流不断的道路上,此时一个人也没有。吐蕃兵袭击绿树,又一次出动上千兵马攻打宁远,知道消息的人早就撤往宁远。再说宁远方向也来通知,让所有人撤往明花村,对周围的人进行撤离,同时坚壁清野。丁解元的计划就是伏击战。

他总共才三百人,却想伏击对方一千二百多人的骑兵。这在一些人看来不现实,吐蕃兵矫勇善战,刀马娴熟。唐军战力虽然强,但也不可能四比一的兵力打胜仗。丁解元却没这么认为,此时李孝就在东侧的一个山头上,看着下面的道路。

战壕第一次出现在战场,两侧山坡上是纵横的战壕,上面是蒿草伪装,除非从近处看,远处是看不出来的。古代战争讲的是明刀明枪作战,既然喀桑珠孜派兵前来进攻,唐军要不出战迎敌,要不就据城防守。

喀桑珠孜领着大军沿着道路向前,他的目标是占领榷场后直接进攻宁远村,把那里洗劫一空。为了不给松州军增援的机会,一千二百人全是骑兵,就是打算打完就撤,也没有什么后勤辎重。这些少数民族历来是这种战术,是劫掠战,不会携带什么粮草。

领头的大将是百户朗日冲,带着自己的人马冲在最前面。宁远那里有漂亮皮衣,还听说出来什么毛衣,那里可是好东西。吐蕃地处高寒地区,冬季保暖十分重要。有了这些东西,日子好过多了,谁冲进去谁能得到最多,他当然作为先锋要第一个冲进去。

一千二百匹马踏在山路上声势惊人,荡起一阵阵尘土,行军速度很快。每一次劫掠大唐,都是以快速取胜。当他们大军来的时候早已撤退走,不但能抢到东西,还能抓到人,那些汉人也就成为奴隶,谁抓到归谁。

朗日冲觉得千户大人照顾他,让他当前锋,一千多人也没什么队形,而是打马快冲。

李孝本来也不想来,但他实在不放心,这是第一战,自己的训练方法和战术,能不能实用李孝也不清楚。毕竟他后世也不是军人,那些影视剧和小说中的知识,有多少是准确的,他也不知道,所以亲自赶过来。

当这些骑兵进入山谷的时候,李孝举起了手又重重的放下,丁解元喊道:“进攻。”

嗖,山头上一朵烟花飞上天空,爆出一股黑烟,两侧山坡上的人立即站起来,把准备好的山石向山坡下推去。每块石头都很大,能有几百斤,看出来那是人工修整过的,有些圆,角边都去掉。

山坡不算太陡,但如此巨石下冲的力量,压倒了不高的蒿草和小树,向山坡下的道路上滚落。

一块、两块、十块、三十块,两侧山坡上同时向下滚落,冲在前面的朗日冲见到这样的情况后,是绝对不敢前冲的。依仗着骑术好勒住战马,向后退,身后的骑兵也拉住马向后闪避。

本来前冲的马群突然停下,后面的也不得不停下,队伍一时大乱。也就这段时间,两侧再滚下来的可不全是石头,也有一些截断的木头,三四米长,一尺多粗,随着石头向下滚落。

不是太宽的道路被封死,中间的喀桑珠孜接到报告,气得他七窍生烟。汉人无耻卑鄙,竟然道路设伏。他这样明目张胆的进攻,连伏击都想不到,却骂人家卑鄙。

前面的道路被阻上,却见不到两侧有人进攻,心头大定。这里不可能有多少唐军,他们堵死道路,自己的人也过不来,即使两侧有人冲下来他也不怕,步兵怎么能打过骑兵。他连忙传令不要乱,用弓箭盯住两侧,让人把前面的石头和树木搬开。

就在他下达命令的时候,接到下面的报告,后路也被堵死。他一千多人被困在不长的一段距离之内。这时哈桑珠孜有些担心了,看来唐军打算消灭他们。自己太轻敌了,没有发现大批唐军到来,他们哪来的兵力?

情况不明,他作为打仗经验丰富的人立即下令,把后面的东西除去,退兵回格木屯,他要弄清情况再说。

可他还没安排好,却遭到打击。那些下马去搬石头的人被弩箭射杀。这让他大怒,命令士兵向两侧山坡射箭,掩护士兵搬开石头,如果从两侧山坡撤退是带不走战马的。

丁解元这个伏击阵地也是挑选出来的,当然不能让他们跑了。此时三百护卫队,左侧、右侧是一百,前后各五十,伏在挖出来战壕里,头上是野草编成的伪装,举着钢臂弩,瞄准下面吐蕃兵,扣动扳机。弩箭射程距离比弓箭远,弩箭能够上弓箭够不上。

弩箭是平射,居高临下,又有战壕保护,吐蕃兵想攻击到战壕里的人必须是抛射,那样大大减小了射程。吐蕃兵弓箭没有盾牌,他们又不能趴着射箭,必须站起来,成为弩箭的靶子。

长达五六年的训练,对这种射力强劲的钢臂弩,每个士兵都十分了解,每个人备箭二十,那就是有六千只箭等着一千二百人的吐蕃兵。战场根本没有喊杀声,也没有刀剑的撞击声,既没有战鼓,也没有号角,却上演着一场单边倒的屠杀。

喀桑珠孜以恐惧万分,他躲在两匹马的后面,那是两匹死马,上面落满不长的弩箭。他无法抵抗,这种战斗他没打过。指挥人跳下马向山坡进攻,可是被无情的射杀。想抛弃战马徒步逃走,可两头被堵死,又不是对手。他的人在急剧减少,副将巴巴克爬到他的身边:“千户大人,我们投降吧,唐军仁义,不会记仇,主动投降能放了我们。”(未完待续)